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策-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时地利人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成败,缺一不可。

行昭的月子还没过,就意味着正月没过,可朝事仍旧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来,估摸着是海寇也得过年节,休战休了十五天,元宵一过,东南战事又敲开了。

ps:

还有一章来着~

☆、第两百六六章江南(中)

纵然东南战事纷扰,可行昭产子后,罗氏的亲笔书信还有几车年礼都跟着进了京,护送这几车年礼进京的就是扬名伯贺行景身边得用的毛百户。

行昭看着罗氏的书信大喜过望,赶紧告诉黄妈妈:“。。。嫂嫂的产期在今年初夏!”

黄妈妈愣了愣,顿时又哭又笑,欢喜得迷蒙着一双眼睛既不知该说什么好,又想破口而出些什么,千言万语归结成了这样一句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我要去给夫人上炷高香去!”

行景几乎是黄妈妈带大的,行景子嗣不显,多少人挂忧得心尖尖都快抖起来了,武将本来就杀戮气重,在家的时候少,在沙场在战场的时候多,武将膝下无子的多了去了,镇守川贵一带的秦伯龄,年逾五十,一员老将膝下只有一个十岁幼子,连方祈也只有一双儿女。

好男不当兵,将士也算兵,故而重文轻武是历朝历代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会有了必经之路。

与黄妈妈一味高兴不同,行昭有些顾忧。

战场纷扰,根本就不适合产子生育,可说实在话,东南更适合罗氏产子一些,熟悉的已经居住多年的环境,陪在身侧的丈夫,不用牵肠挂肚的担忧。。。

没有比孩子爹陪在身边更好的环境了。

这一点,行昭深有体会。

黄妈妈烧完高香,慌慌张张地换了件儿亮色对襟褙子,拿头油把头发抹得油光水滑,攥着信又点了三匣礼带着往城西罗阁老府上去,一来一去又是一下午,带回来个定心丸。“。。。别让大奶奶回来,这事儿几家人谁也别声张,来往书信是关卡上是一定会检查的,叫上头知道就知道了,只要咱们不闹闹喧喧的,朝堂上有这个脸皮攥着个大肚妇人做出征将领的文章?”

听完黄妈妈回禀的话。行昭心下大宽。

罗家这门亲结得太对了!

行昭很感慨,若罗氏怀孕产子回京,如果那头拿这一点做文章,以给恩之名将行景调任回京,一个空头将军手下没兵没兵器,那行景可不就是下一个方祈了?

罗家人将她没说出口的话。全给说了。

行昭转头洋洋洒洒地给罗氏写了一叠儿厚厚的信,事无巨细写了几张纸,又将原本预备给阿舒做里衣的松江缎子全拿了出来,不敢送入口的更不敢送药材,想来想去让那两个产婆过来。一人赏了五十两银子,再问她们愿意不愿意去福建帮忙接生,两个婆子相互看了眼,紧接着就默不作声了。

这种事情强人所难,别人办得不尽心,吃亏的就是自己个儿。

行昭挥挥手让那两婆子先下去,手里攥着狼毫笔,继续往册子上添东西。

六皇子绕过屏风,正好看见行昭腰后垫了个软垫儿,头上还戴着兔绒蝙蝠抹额。神情很专注的模样,不由得笑起来,“。。。阿舒呢?”

“嘘——”

行昭连忙噤声,悄声悄气儿道,“在花间呢,一抱出去就开始哭,非得在正院里头睡,我这儿又亮着灯怕他睡不安稳,让黄妈妈抱着去花间拍觉去了,等拍着了再抱进来。”

行昭不喜欢阿舒和奶娘亲密得比亲娘还亲。阿舒一出生就是行昭自己在带,反正府上又没婆母又没比她身份还大的主儿,她想让阿舒在哪儿睡下在哪儿吃奶在哪儿哭,都随她。

若不是试了两三次她就是没奶,怕是林氏都能打道回家了。

人和人的感情是处出来的,儿子与母亲亦是,阿舒不是个好带的孩子,哭闹得凶,饭量大,唯一一点就是不认生,晚上睡觉就把阿舒放在内厢的小床上,半夜一哭,行昭立马睁眼醒过来,换尿布喂水都做得很熟练,要是行昭着实太累了,就把老六一脚踹起来。

习惯成自然了,日子也就过走了。

六皇子点点头,脱下外衫,慢条斯理走过来,紧接着扑面而来一股子酒味儿,行昭赶忙拿帕子捂住鼻子,六皇子嘿嘿笑起来,凑身过来亲行昭的鬓角,这人。。。怎么一喝酒就耍酒疯。。。

“你这是喝了多少呢!”

行昭赶他先去洗澡,老六眼角一勾,抿嘴一笑,眼神很定,可偏偏颧骨上有两团酡红,伸手把行昭揽在怀里头,“没喝多少!”话头顿了顿,将嘴巴凑拢到行昭耳朵边儿,吹出热气儿来,声音压得低迷而缠绵,“事儿。。。事儿要成了!”

满鼻满眼,全是熏人的浓厚的酒香。

行昭脑袋晕了晕,半天没反应过来,好容易电光火石间一个激灵,反手扣到老六胳膊肘上,疾声反问道,“什么要成了?”

六皇子又嘿嘿笑了两声,抱着媳妇儿不撒手,头埋到行昭脖子里磨蹭了两下,找了个舒服位置挂住,行昭推他两把,自己个儿反而被推后了两寸,男人挂在肩膀上,没一会儿就打起呼噜来,嘟嘟囔囔的也不晓得在说些什么。

老六的酒量就没好过!

行昭亲手把男人安顿好了,换了衣裳,抹了脸,让人去煮了醒酒汤,之后才有空余召李公公到内厢里来,问他,“王爷今儿个去哪儿了?在哪儿喝这么些酒?和谁喝的?”

老六酒量不好,自制力一向很强,很少在外喝酒,更很少过三杯,除却方祈也没人敢灌他酒。

李公公佝着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儿个照旧没上早朝,陈首阁交代了几桩事儿就早早下了朝,大年刚过,户部也没什么要紧事儿,豫王殿下就从兵部那头蹿出来,拉着殿下说是要去大兴记喝酒。白天哪有喝酒的道理?殿下就推到了晚上,一开始殿下都没怎么喝,豫王殿下喝得厉害,后来又来了人,殿下这才真正开始应酬起来。。。”

来了谁?

行昭脑子里过了一遍,筛了又筛,猛地睁大眼睛看向李公公。

李公公话头一顿,接着往下回禀,“来的是将进兵部做事的平阳王次子,宁二爷一进来,三个人这才算是喝上了,后来奴才们往外候着了,里头说了些什么也听不太清楚了。”

行昭手往下一放,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第二日清早,六皇子醒得老早,宿醉的劲儿过了就神清气爽起来,亲了亲行昭的鬓角,再单手抱过阿舒喂了两口清水,便往皇城去上早朝。

早朝之上,将再议端王二下江南之事。

ps:

二更完成!么么哒!

☆、第两百六七章江南(下)

朝堂之上,极为肃静。

久默未言的首阁陈显跨前一步,殿中只闻外袍拂风之声,再朗声道:“微臣有要事启奏!”

平阳王头稍抬了一抬,再赶紧低下。

皇帝一半的身子都靠在左手边的扶椅靠手上,眼皮耷拉下来,有些睁不开来,手向上抬高两寸,示意陈显说下去,“。。。久没听过你启奏了,朝堂上下风调雨顺,你功不可没啊。”

陈显脸色颇为骄矜,微不可见地下颌,端手背立于百官之首,半侧过身,眼神向下一一扫过,再清咳两声,手向前再一躬,颈脖和脊梁却挺得直直的。

“风调雨顺之际,亦尚有不和睦之乐符,东南海寇四起,江南腐朽沉靡,前者尚有扬名伯贺行景安邦驱敌,后者却歌舞升平浑然不自知,臣等心系大周朝运之变途,忧心忧肠,却终究忧而不得!”

皇帝蹙紧眉头想了良久,这个话儿很是熟悉,他好像在哪儿听过,被谁一打岔,这事儿就算揭过去了,等阿舒一生下来,他满心满眼都在这个长孙身上,便再也想不起这事儿了。

最开始。。。是谁告诉他的来着?

皇帝陷入了迷茫,同时陷入心慌,他怎么什么也记不起来了!从年前到现在,这种状况好像越来越频繁,有时候他看着小顾氏的脸,无端端地就想起来几十年前的母亲!

御座之上,皇帝久久没有发话,陈显维持这个恭敬通禀的姿势不过半刻钟,见上首无话,腰杆一挺接着就站直了身子,眼神随即向平阳王处一瞥。

平阳王立即心领神会,前站和伏笔是他打下的。没有打好,如今这些话儿就不好让陈显来说了,这是常理,不算他惟陈显马首是瞻。

“皇上!”

平阳王的声音突兀响起。

皇帝浑身一抖,眯了眯眼看殿下何人放肆,原是胞弟平阳王,抬手让他起来说话。

“臣弟早于除夕家宴之上。就已将此事奉上言明。端王彻查江南官场舞弊贪墨一案已有时日,只需端王往江南一去,向下顺藤摸瓜,揪出污沼之泥。江南便可得祥和一片!”

哦。。。

皇帝逐渐回过神来。

对的,是在除夕家宴上赏烟花时,平阳王提的这回事,之后老六被他那不懂事的媳妇儿叫走了,再之后就正月不上早朝,也没人再和他提起这件事儿了。

一耽搁就是这些时日!

皇帝连连点头,抬眼看了看六皇子,脸色有些晦涩,“老六。你怎么看?”

六皇子恭手出列。神情恭谨,“回父皇,儿臣不敢妄言。陈阁老既已摸清江南一事命脉所在,儿臣年幼识浅,又如何敢班门弄斧。徒惹笑话呢?皇叔所提之议,儿臣着实惶恐,儿臣受陈阁老点拨在先,已是拾人牙慧,万不敢抢功居功。”

打了个太极,把球踢给陈显。

江南一事,一定是由陈显再次开口提出,陈显不会把在早上之上为他开口请行一事交给下头人来做,一是太冒险,二是此事事关重大,满朝上下也只有他的分量够,说话有人听,连平阳王的话都很可能被打岔岔开。

“端王殿下这可是折杀老臣了!”

陈显赶忙躬身回敬,“端王殿下心怀苍生黎民,实乃天家之幸事!户部调出十年前的账目明细,每字每页都由端王殿下亲眼把关研查,户部上上下下传得是沸沸扬扬,皆是端王殿下仁心仁德,与老臣何干?”

未待六皇子说话,陈显折转再朗声启上,“臣恳请圣上指下谕令,遣端王殿下二下江南,以清国本,以儆效尤!”

陈显顺势跪下,当即朝堂殿后响起此起彼伏之声,“臣等恳请圣上!”

仪元殿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气势宏大之景了,萧索冷情几载的大堂再次热闹起来,竟然是因为权臣以另一种方式在进行着逼宫。

畸形中透着些好笑。

着绿穿红的朝臣们三三两两地跪下,没一会儿就乌压压地跪了一片。

前三行内,黎令清直挺挺地立着,被身旁之人拉扯了衣角,却反倒将手一甩,站得更直了些,旁人要跪直管跪,反正他不赞成六皇子下江南去!下去了谁还知道能不能有命回来啊!老六是他看着长大的,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被陈显一哄不明不白地涉入险境,万一出事儿,他上哪儿后悔去!

罗阁老也没跪,二皇子眼神向下四周瞅了瞅,又眯着眼琢磨了半晌,直觉告诉他老六下江南是门苦差事——没见着上回差点儿溺死了吗!

可这话儿又不能堂堂正正地宣之于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要臣子去填坑送死,下头人吭了一声都算是忤逆!

二皇子梗着脖子,憋着口气儿,也不跪。

皇帝久未见这样大的阵势,心头猛然发憷,陈显这是做什么。。。陈显。。。是在逼他答应?

皇帝没来由的心头不畅,可又说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不舒服,陈显的态度?不,不是,陈显的态度一向很恭谨很谦卑,你看,如今他不也是跪在地上启奏吗?难道是陈显的提议?不,也不是,既然老六最先熟悉江南琐事,那这件事交给老六去办最好不过,这是对的,是正确的抉择。

皇帝眼神向下瞅,只能瞅见几十个黑黢黢的脑顶毛,哦,零零星星还站着几个人。

“老六。。。你不想去。。。?”

皇帝声音沙哑,问得很奇怪。

圣命难违,哪有想去不想去之说。

带了些迟疑的问句一出,陈显当即隐秘地勾起笑意,六皇子如今是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国之大事,六皇子身为皇裔当仁不让,此为理。百官相求。声声泣诉,此为情。情理俱全,大庭广众之下,六皇子根本找不出合适的理由。

家中尚有幼子?呸,国事重要还是家事重要?男人岂能被后院拘住了脚步,若六皇子敢说出这番话来,不用他费尽周折。直接就废了。

旧事在前。怕往江南去再遇不测?男人怎可说出如此贪生怕死之话,这话更是乱泼脏水,攀诬构陷。

朝中尚有圣贤珠玉在前?可十来年的账目都是由六皇子一一清查的,他都不去谁去?

可惜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陈显这才发现自己最开始定下的谋略也太迂回了些,敲边鼓虽有效,可效用却不大,直捣黄龙,攻其不备才是正道理,这还是方桓打他那一拳教会他的。

只要老六没了,他顺顺当当地扶着人上位,他手里头攥着九城营卫司,二皇子和女婿周平宁皆在兵部。手里头攥着直隶兵部下的机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