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大传-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南有个汉室宗亲叫刘章的,倚仗他皇亲的关系,为所欲为。因其权势很大,不少另有所图的人便向他靠拢和巴结。刘章这人笃信鬼神,常与神道之人有交往。济南西城几个地痞,便投其所好,以“天龙教”教派自居,屡向刘章献媚。其中一个头子就叫陈天龙,颇通些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之类。每与刘章谈,为其看手、相面、占卦,而所有手相、面相、卦相,大都吉好,因此刘章十分高兴。
  有一次,陈天龙为刘章占卦之后,说:“刘皇亲鸿运通达,本次出去狩猎,定有大获,只是我观运相中有阴黑之点,如面部小痣,必欲去除,方无丝毫闪失。”
  刘章急问:“如何去除,请教主指点。”陈天龙道:“吾遍察皇亲四周,东南西北,四方通畅,唯有两角上,有阻滞之气,显然阴黑之点缘于此了。”
  刘章拍着脑门,想着他居住的西北角到底有什么东西阻滞了他。可怎么想,也确定不了。西北角上,东西多得很,有走廊,有亭榭,有假山,还有围墙……
  陈天龙这时说:“皇亲所察,过于偏小,凡属皇亲之物,皆不会有阻滞之意,显然应是围墙之外的东西了。据我卜算,出西北围墙百步之外,定有近日新建之屋,那就是皇亲鸿运道上的阻滞之气了。”
  刘章当下差人去看,果然西北围墙之外百步的地方,近日新修了三间大屋。刘章闻知,不由大怒,立即差人前往,尽行拆除。并对“天龙教”教主陈天龙感谢不迭,赠以黄金白银。陈天龙暗自高兴,他这次一箭双雕,那三间大屋主人,近日正与他有隙,他是借刘章的手,捣了他的新巢,也算解了一时之气。同时,还又得到赏赐的黄金白银。
  陈天龙在他的“天龙教”颇得刘章青睐的基础上,更加得寸进尺,便想大修天龙教教祠,以供奉龙神。他如此做有两个意图,一是扩大天龙教的影响,以抬高他自己的声望和权威;二是借机发展教民,以勒索钱财。
  陈天龙请求刘章批准并支持他的行动,刘章完全同意,并捐资几千两白银,用以修建天龙教教祠。曹操来到济南上任时,天龙教教祠早已修成,规模虽不算宏大,但香火却是十分旺,龙神殿内,香火昼夜燎烧,上钱敬香者,从未断绝。
  曹操因调查故进了天龙教教祠,他发现进祠上贡的百姓,多带勉强之意。于是,便出了教祠,去路上拦住去祠进香上贡的百姓,打听天龙教教祠的规矩章法。


第二章 仕途初登 崭露锋芒(8)


  百姓开初不说,后来曹操暴露了他新任济南相的身份,并说他此来的目的,正是为了整肃济南种种恶俗劣行。
  一妇女这才忍不住痛哭失声,向曹操历数了“天龙教”强迫百姓入教的暴行。凡不入教者,即有被骚扰打杀的可能;凡入教者,除一次性交入教费银五十两外,还要每月进祠上香敬贡一次,贡银不得低于五两。也就是每个教民除第一次交五十两白银外,每月还要交五两白银。所有百姓都为此叫苦不迭,许多人被搞得家破人亡。也有实在交纳不起的,深夜举家远逃。但要是被“天龙教”的人抓住,就要以亵渎龙神的名义,在祠门前处死。
  曹操听了震惊不已,当即安抚几位百姓,说他定于近日整肃此事。
  一个中年男子出于好心,就劝曹操道:“大人有所不知,这陈天龙是得刘章宠幸的,而刘章是皇亲,权势很大,大人怕是不好对付啊……”曹操听了十分生气,但他按压住了怒火,他不必气壮如牛,去说大话,而是要以实际的行动,使老百姓亲眼见到。于是他十分冷静地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你们不必多虑,我自有办法。”
  曹操当天就拜访刘章。刘章对曹操的名字早有知晓,当年曹操在洛阳北城门处死蹇硕叔父蹇昌,消息就很快传到刘章耳朵里。这事连同曹操的名字,就深深烙印在了心中。所以听说曹操任济南相时,他心中就有些打鼓。这时,听仆人来报,曹操来访,正在后厅静心养息不愿见人的刘章不由得一惊,连忙出迎。
  刘章从未见过曹操,心想不知是何等高大威严的一个人物。及至见了,才大为吃惊,居然是一个矮小肤黑的人。但是,虽矮却很壮实,肤黑却两眼有神气。特别是说起话来,声音朗朗,有一股不易觉察的逼人气势,使听者不知不觉中为之折服。因此,刘章又有些畏怯了,特别是联想到他为骑都尉率几千骑兵驰骋冲杀的壮举,更是胆寒生畏。
  曹操自然是以尊敬的口吻向刘章问好,刘章当然也对曹操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之意。二人一阵寒暄,互相交谈了洛阳和济南的一些情况。最后,曹操拱手道:“此次曹操初任济南相,还望皇亲大力支持。曹操虽才力不济,但为汉室天下,努力尽心尽职是办得到的。今既来之,则必安之,则必尽责为之,皇亲定当以汉室社稷为重,不吝指教才是。”
  刘章道:“那是当然,那是当然。曹相乃能人也,今朝廷既委以此任,想必已是看中了曹公的才干。此真济南人之幸也!”
  曹操哈哈笑了:“皇亲真是夸奖了。不过我决不会有负朝廷之命,定当秉公办事,努力治好济南。日后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皇亲以国家为重,多加包涵。”
  刘章不由得心中一颤,曹操话中那一股逼人之气,犹如强风一道,直穿人心。于是他除了附和,不知再说什么的好,直到曹操起身告辞,他还没有回过神来。
  事隔一天,济南城内就贴出了一道禁令,禁令说:我汉室以孔学为尊,儒术为效,其余一切妖言邪说,尽皆禁止。凡有任何教派组织,从禁令发布之日起,即停止活动,三日之内全部解散。违令者一律处以重刑。
  禁令一出,济南百姓,尽皆拍手称快。各种教派多是民间组织,以自愿为主,并不强迫,因此逐一解散也并不难。唯独天龙教,已成大气候,并且组织严密,具有强权,若它能解散,百姓怎不高兴?但私下里又很担心,天龙教主与刘章关系亲密非同一般,曹操有这个能耐把“天龙教”解散吗?
  第一天过去了,天龙教祠仍是香烟缭绕,虽上香进贡的人比往日少了许多,但还是有人来。因为天龙教祠并没有关上大门,那些十分害怕陈天龙的胆小百姓,当然不敢不来上香。
  显然陈天龙是仗势刘章,他在心中掂量过,你个济南相,怎敢和皇亲抗衡?所以他不仅不关大门,反而驱使几个小头目不断进祠上香,以维持场面。
  第二天过去了,百姓来上香进贡就比第一天多了。既然教祠内香火未断,就说明天龙教是不怕这道禁令的,所以第一日未来的百姓,第二日又赶来了。
  到第三天,天龙教祠上香进贡的人大增,百姓纷纷赶来,表示自己的“忠心”,生怕陈天龙怪罪下来,一家人便不得安宁。
  正当天龙教教祠香烟如雾,人声鼎沸之时,一大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来了,曹操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腰间佩剑,左手执鞭。
  祠外百姓最先看见,纷纷躲闪。曹操并不管百姓,扬鞭一指,军士便分作两支,包围了教祠。祠内上香者这才知道,顿时一片惊慌失措。
  曹操策马来到教祠门前,喝道:“百姓人等,不必惊惶。今天龙教教祠不遵禁令,特来查封。除教主及教祠头目,余等一概无事,依次离开教祠便罢。”
  曹操话一说完,上香者就纷纷涌向门外。曹操叫军士将百姓列队,一一出门,凡是头目,一概拘留。原来曹操早选了几个识得天龙教大小头目的人掺在军士中。
  因此,包括陈天龙在内的天龙教大小头目十余人,一个也没有漏掉。全部用绳索捆了,结成一串。然后,收缴教祠内的所有银两,再将教祠大门以封条封了。
  刚刚关押了陈天龙等人,曹操即刻又草拟第二道禁令,禁令说:自前禁令发布,所有教派,自行停止,然有极少顽固之徒,仍是置若罔闻。今已第三日最后期限,凡有迄未从令者,一概拘禁,将分别情形,处以重罚。罚处之事,属官府内务,任何人不得干预,凡徇私说情者,打五十军棍。


第二章 仕途初登 崭露锋芒(9)


  刘章得知陈天龙等人被捉的消息,正要亲赴曹相处请予宽大处理。不料行至半道,即有新禁令出,连忙差人去看,才知内容,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只得打道回府。
  曹操亲自审问陈天龙等人,最后当场判决:处陈天龙等五人斩首。处其余八人关监。陈天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不止。他万万没有想到曹操居然如此武断铁面,连皇亲也奈何他不得。他真悔、真恨、真悲哀,竟大声号啕起来了。
  第二日,将陈天龙等五人押至天龙教教祠门外空地上,宣读罪行,执行砍头。济南百姓倾城出动,赶来围观,刑场上人山人海,但却寂静无声。宣判之后,执行斩首时,才爆发出欢呼。
  为了彻底捣毁天龙教,曹操又令群众退去,将天龙教教祠一把火当场烧毁。
  一边冲天大火,正在燃烧;一边即按从祠内得到的纳银上贡名册,将从教祠没收的银两,按各册上记数,一一退还原主。凡逃离济南的人,其银两暂由相府保管。
  收到银两的百姓真是感激涕零,称曹操为救星。
  济南城发生的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曹操铁面无私的名声传播甚远。原先,因受天龙教的迫害而背井离乡远走他乡的人,又陆续回到济南来了。而且,其他地方的一些百姓,也纷纷往济南迁徙。一时间,济南成了天下太平之所,人民安居乐业,商店生意兴隆。
  但是,曹操在济南肃清贪污、罢黜无能的郡县官吏的举措,自然又得罪了不少宦官及外戚豢养的特权阶层。特别是天龙教一案,使刘章对曹操恨得要死,便利用他皇亲的身份,去京城散布曹操的流言。于是,朝中上下的既得利益者,就都对曹操极端忿恨起来。
  朝中上下这多么人恨曹操,曹操的好日子自然不会长了。
  中平二年,即公元一八五年,朝廷下令,将曹操调为东郡太守。与济南相相比,东郡太守还更高一级,名义上曹操是升了官,而实际上,是把他从济南弄开。更有甚者,弄他到东郡任太守,显然是放在宦官能直接控制的地方,以便找机会加害于他。
  曹操生性十分敏感和机智,不会看不出这一阴谋。他左思右想,都没有更好的对付办法,于是,决定来一个大胆反常的举动———辞官,曹操的理由是,近来健康状况十分不佳,特向朝廷请长假回乡养病。
  曹操为什么有如此举措,内心是这样想的:当此时候,宦官想害他的机锋已露,必须识时务避其锋芒,目前只有请假回乡,不参与政事,才是避其锋芒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他想到,自己年刚三十,和他同年举孝廉的不少已是五十开外的人,即使日后等个二十年,待天下的乱局较稳定后再出来当官施展抱负也不算迟。
  朝中上下都大感意外,以曹操在官场风华正茂、才气横溢之时,居然告假回乡,实在不可思议。但既然曹操态度坚决,朝廷也只得恩准了他。
  曹操卸服解印,即日回到安徽老家谯县。他没有住到少年时候居住的地方,而是在谯县东面约五十里的地方,选一偏僻之地,建立了一座小茅屋,独自一人住在里面。他的目的是为了清静,少干扰,以便秋夏两季读书,冬春两季狩猎。如此不问政事,不理俗务,真正过一段独自静养的生活。
  可是,事实并不如曹操想的那么单纯,不久,就有人来找他了。当然来找他的并不是曹操日夕皆喜的山野之人,而是远道从京城赶来的。那人带来一封信,曹操看罢信才知道内情。
  原来,冀州刺史王芬、党锢之祸主角陈蕃的儿子陈逸、名道教法师襄楷、豪使周旌、著名的策士许攸等人共同阴谋政变,废立灵帝,诛杀宦官,以为陈蕃等人报仇。经许攸建议,他们决定拉曹操加入,因曹操在洛阳城居民间声望崇高,具有民心号召力。
  曹操读罢密函,顿觉不妥,赶快写信给许攸,明确表示:
  “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让,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应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教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昔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曹操绝不是汉皇帝的“死忠派”。许攸敢建议找他,可能便已看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