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92-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斗争!”    
    李又安也举起手说:“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李克快步走到李又安身边,热切地拥抱着李又安,嘴里喃喃自语道:“我们自由了,我们自由了!”    
    大厅里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审判大会在11时15分结束。    
    下午,齐超给他们办妥了一切出境的法律手续,于六时整送他们到前门外东方饭店居住。    
    入夜,北京市公安局派出警力,加强了对东方饭店的警戒,以保证李克夫妇居住的安全。    
    李克、李又安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多未曾合房的欢愉、销魂的一夜……    
    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决定,组成以齐超为组长的三人“押送小组”,为了照顾李又安是女性,其中有一位女民警一同前往。    
    已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邢相生,向齐超三人传达了市局党委对“押送小组”的指示:(1)押送人员要以协助出境的面貌出现,不要在语言表情上出现是“押送”、“驱逐出境”。因此,表面上对其要宽,内心提高警惕,要“内紧外松”。(2)一路上,在生活上仍给予一定照顾,仍给予人道主义待遇。(3)在住旅馆和乘坐火车途中,要利用机会,灵活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但不能让李克夫妇感觉到我们在刻意做思想政治工作。    
    齐超代表“押送小组”向邢相生副局长表示:“请领导放心,保证圆满地完成任务!”    
    12日晚10时50分,李克夫妇在齐超等人的护送下来到了北京西直门车站,当李克、李又安踏上火车车门时,留恋地望了望湮没在夜幕中的北京城,看着那缥缈的、闪烁的万家灯火,李又安深情地说:“再见了,亲爱的北京!”李克也紧跟着说:“亲爱的北京,我们会回来看你的!”


新中国“大墙”内的一对美国间谍这不是结束语(1)

    1974年11月中旬,李克、李又安夫妇以中国人民的友好人士身份访问了中国。    
    李克夫妇一踏上中国国土,就不觉感慨万千,20年了,中国变化真大啊!北京变化真大啊!旧中国留下的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已经荡然无存了。    
    李克夫妇来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向中国方面提出,要见一见20年前曾审讯过他们的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员齐超。    
    此时的齐超,正被关押在北京市北城监狱里。    
    十年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竟创造了无数滑稽之事:齐超原来经常提审罪犯的监狱,竟然成了关押他的场所!他的罪名是“里通外国”和“历史问题”。    
    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负责人看到周恩来关于让齐超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李克、李又安的批示后,便慌了手脚,急急忙忙地把齐超从监狱里接出来。让齐超理了发,洗了澡,换了一件白色的衬衫,打了一条黄色的领带,外面套上一身蓝色的笔挺西装,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但是,几年的铁窗生活,使得人们再也见不到过去的那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齐超了。    
    军代表告诉他,不是把他从监狱里释放出来,而是为了完成总理交办的一件“任务”。军代表还要求他,不要向美国友人说自己是还在监狱关押的“囚犯”,要说自己还在自己的预审员的岗位上。    
    在一个宽大明亮的会客室内,齐超仔细打量了一下李克、李又安,两人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历经沧桑的脸上,依然写着坚毅和乐观,齐超心里不禁荡起了一股热流。    
    李克、李又安的脑海里,像电影中的“回放”镜头,立刻回想起20年前在北城监所的日子,他俩几乎同时说道:“我们在中国监所接受教育和改造期间,谢谢你的关心和教诲!”    
    “不要这么说。”齐超连忙道:“这归功于你们主观上的努力,我不过是按我们的政策办事罢了。有的人,和你们一样在监所里接受教育,但一回到美国,就一切都变了。”    
    “你说的是芮哥尼?”李又安说:“在美国,他曾在报纸上用笔名攻击过我们。”    
    “我们也给予他以坚决的回击!”李克补充道。    
    “噢,是这样!”齐超感到吃惊。    
    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齐超望了望李克、李又安,深情地说:“据我所知,你们回到美国,顶住各种压力,没有翻供,实现了自己原来的诺言。你们时时关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真是可喜可贺!你们写的书,听说在美国很畅销,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印刷了27万多册都不够呢。这本书,中国也翻译过来了,我已经看过了,很好啊,谢谢你们啦!二十年来,你们这种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真是难得啊!”说着说着,齐超的嗓音更加哽咽了。    
    作为文化学者,李克、李又安都非常关注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他们不理解,也不相信美国的一些媒体的报道,早就想来中国看一下。随着中国的“乒乓外交”的胜利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他们利用这一时机来到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事情,理所当然要问一下齐超了。    
    “中国进行‘文化大革命’意义何在?”李克首先提出问题。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批林批孔’运动,孔丘是中国文化的始祖,林彪是个军人,一文一武,而且时间相隔了几千年,怎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呢?”李又安似乎正研究这些问题,心中早有疑惑,也向齐超提了出来。    
    齐超估计到李克、李又安会提出这些问题,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这些问题是不难的,什么“文化大革命”,简直就是文化浩劫!但他知道,自己是被限制自由的人,他不敢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齐超的脸憋得通红,眼泪在眼圈内转动着,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心里琢磨着,怎么向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友人说啊?    
    他突然觉得自己左胸剧烈的疼痛,汗珠从脸上滚了下来,脸色煞白,在场的人都慌了手脚,不知谁喊了一声:“不好!齐超犯了心脏病,赶快送医院!”    
    齐超断断续续地向李克、李又安夫妇摆摆手,表示歉意:“对不起……对不起……你们二人了……”    
    李克、李又安望着齐超被抬走的背影,大声喊道:“我以后还会再来的!还会再来看你的!……”    
    1980年春天,李克、李又安夫妇以文化友人的身份再次访问了中国。    
    与上一次一样,他们来北京一落脚,就提出了要见齐超的要求。    
    此时的齐超,    
    由于在监狱里备受肉体和精神摧残,身体很虚弱,出狱后不久,又患上脑中风,半身手脚不能动,说话也说不太清楚。    
    听说李克、李又安又一次来到北京,齐超心里很兴奋。因“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强加在他头上的“里通外国”和“历史问题”等等不实之词已经完全被推倒,思想上没有了包袱,这次要和李克、李又安夫妇好好谈谈。    
    在齐超居住的两间低矮狭小的平房里,齐超和李克、李又安又见面了,这一次和上一次一样,双方都异常激动,齐超坐在轮椅上,和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好久好久不愿松开。    
    这次见面又多了一个“翻译”,就是齐超的女儿齐燕,齐超说不清的话和手势表达的意思都由齐燕先“翻译”给在场的人。    
    齐超这次谈锋甚健,情感似潮水冲破关闭已久的闸门,一下子倾泻出来。    
    互致问候以后,话题很快切入曾关心过他们(包括李克和齐超)、已经逝世四年的周恩来总理这件事上来。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肃穆起来,齐超泪流满面,嗓音哽咽地对李克夫妇说:“1974年我们见面,当时我还是一个‘囚犯’,是周总理批示让我和你们会面的,周总理的批示,从根本上否定了强加在我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词,为后来给我平反昭雪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总理也是打开中美关系的奠基人之一啊。”李克以学者的眼光高瞻远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并发表《上海公报》,到后来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应当归功于两国政治家的远大眼光,其中周恩来先生功不可没啊!”    
    “大洋两岸的两个伟大的国家,将冲破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和平与发展取代冷战时期的对峙与战争,两国人民也牵起手来,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努力,可以想象出,未来的世界是美好的!”李又安补充着丈夫李克说的话。    
    “那时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风是和煦的,阳光是明媚的。”齐超陷入了想象。“那,我要争取多活些年,让我好好享受享受世界和平的阳光!”    
    说完,齐超笑了,李克笑了,李又安笑了,在场的人都笑了。


新中国“大墙”内的一对美国间谍这不是结束语(2)

    屋内其乐融融,    
    屋外万里晴空。    
    一起惊动了李克农将军的特务案武汉母女大义灭亲    
    “二月春风似剪刀”。1958年春节刚过,依傍在长江中下游的武汉三镇,已是春意盎然。在春风的剪裁下,龟蛇山上,长江堤岸的杨柳的鹅黄已由翠绿所代替,怒放的迎春花随微风摇曳。“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意融融,微风拂面,凝寒的大地开始复苏,春天悄悄地降临到这个城市。    
    此时,武汉市公安局的侦查员们正为中央公安部通报的敌情而摩拳擦掌、秣马厉兵,决心在破获这起重大特务案中勤奋工作、缜密侦查,决不让国民党派遣特务在武汉漏网。    
    公安部通报的敌情是这样的:“据悉,国民党情报局大陆研究所特务(姓名未悉),男,年龄35岁左右,湖北人,身材削瘦,两虎牙均镶金牙,眼角有一颗小黑痣。该人曾当过宪兵,在港住十余年,在港已接受特工训练,现准备潜入武汉活动。”    
    2月16日,武汉市公安局在侦查中发现,有一个叫刘人惠的入境者和公安部通报中潜特情况相似,遂把他纳入侦查视线,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调查。    
    正当侦查员准备对刘人惠进行调查之时,刘人惠的妈妈和妹妹刘玲分别去了当地派出所和公安局,报告刘人惠自从香港来到武汉家中,言语动作可疑,希望政府“管一管”……    
    这对刘人惠案件的侦破无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武汉市公安局侦查处的领导对刘妈和刘玲大义灭亲的举动大加赞赏。有刘妈和刘玲母女的大力支持,搞清刘人惠的身份和潜来武汉的目的,武汉市公安局侦查处的领导信心十足。    
    原来,刘人惠于2月初回到汉阳普提巷4号家中,老母刘妈见十多年游荡在外的儿子回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激动。她几次老泪纵横地摸着刘人惠的脸庞说:“儿啊,你爸死得早,我是多么不容易把你和你妹妹拉扯成人,现在你回来了,咱们全家总算团聚了。”刘人惠的妹妹刘玲,是武汉某工厂的工人,共产党员,她对哥哥的到来也是极其欢迎的,她给刘人惠详细介绍了社会主义祖国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讲到了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母亲的照顾,讲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刘玲感觉到,哥哥刘人惠对这些并不那么感兴趣。    
    刘玲是受党教育多年的青年人,对刘人惠不冷不热的态度,她的戒备和警惕的心理逐步上升,慢慢对刘人惠产生了怀疑。刘妈是街道积极分子,她对刘人惠的言行和态度也产生了怀疑。刘人惠入境前曾给其母来信说,在香港找不到事做,愿意回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但回来后又不愿意报长期户口,当刘妈问其原因时,刘人惠支支吾吾,竟不能自圆其说。    
    刘妈的火热的心开始变冷。    
    刘妈心想,刘人惠1946年当了国民党宪兵,这次回来是不是负有任务。刘妈和刘玲商量,两人达成了共识:如果刘人惠有什么问题,应劝他向政府自首。    
    一天,刘妈脸色铁青,冷冷地说:“惠儿,你莫不是国民党派来的特务吧?你有什么问题,应尽快向政府自首,争取宽大处理!这是惟一的选择!”    
    “我也不能容忍国民党特务隐藏在家中!”刘玲斩钉截铁地说。    
    刘人惠听到母亲和妹妹冰冷绝情的话,心中为之一怔,便对母亲和妹妹说:“妈妈、妹妹,请你们放心,我不是坏人,请你们相信我的话。”    
    刘人惠虽然这么说,但脑海中却是翻江倒海,思想斗争异常激烈。他来武汉几天,看到大陆的情况不像国民党所说的那样。“好吧,你们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