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智慧-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现在是我们的软肋。

想要独立建设自己的家园,人口就是重中之重。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除非宋辽之战开始,否则没有人会同意我们带走他们的子民。”

陆轻盈看着丈夫轻声道:“我们进京吗?”

云峥点点头:“进京!”

“妾身不在乎别人的白眼,只是担心夫君龙困浅滩。太子太保这个勋位不适合您。”

见到葛秋烟抱着孩子走了进来,云峥接过自己的小儿子云璋吟诵道:“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陆轻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指着云峥道:“您想的倒是很开,这时候了还有心情作诗。”

云峥笑道:“云从龙,虎行风,云峥既然被旁人称作吊睛白额猛虎下山回京总要有些动静才对,收拾一下吧,后日返京,再不回去的话,皇帝会生气的从床上坐起来。”

陆轻盈道:“没什么好收拾的,现在启程都可以。该走的已经走了,秦国因为要参加陛下的寿诞已经走了六天了,我们明日就走吧,走了之后,蜀中也就算彻底的没了念想。”

云峥笑道:“大军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来的时候五千兵卒,回去的时候只有三千亲卫,他们已经从滇西草原赶回来了,我在滇西草原留下了两千兵卒,这时应张方平所托,看样子这个老倌不想回东京了,想埋在蜀中这片青山绿水间。”

葛秋烟娇笑道:“那咱们就走呗,只是可怜了隗明公主留下她一个人在滇西草原上放羊。夫君真的不打算带她走?”

陆轻盈咬着牙道:“你这蠢女人,生孩子生傻了?隗明已经有了身孕,你难道连这点都看不出来?”

“呀!”葛秋烟惊叫一声指着已经快速离开屋子的云峥道:“夫君的?”

陆轻盈黑着一张脸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个骚女人竟然在夫君沐浴的时候偷偷跑进去伺候,难道不知道?”

葛秋烟摇头道:“夫君沐浴的时候我要喂孩子……”

陆轻盈低声咆哮一声道:“滚回去收拾东西,咱们明天就走,再留下去,家里又要多一个了……”

四月十六日宜出行,伐木,座梁……云峥离开豆沙关奉召回京,正式就任枢密院副使,兵部尚书勋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合称太子三师!

车辚辚马萧萧,大军缓缓行走在蜀道上,短短几日,潘良的头上已是满头白发,那些被索拿在槛车里的高僧,头皮上也出现了短短的头发,可以预见,等大军回到了东京他们的头发至少会有两寸长。

脖子上的大枷已经去掉了,和尚们还能盘腿坐在槛车里竭力装出一副高僧的样子,潘良却像一头受惊的小兽蜷缩在槛车的角落里惊恐的看着四周,只要大军行走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就会大声的呼喊“饶命”,因此往往会遭到军卒的殴打。

吐蕃妖僧,剥人皮,这样的念头不断地在他脑子里翻滚,让他一刻都不敢松懈。

连续七天没有认真睡过觉了,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他就会从睡梦中惊醒,而后惊恐的大喊大叫。

军医说过,他这副样子熬不到东京城就会彻底的疯掉。

大军行进到都江堰的时候,云峥下令全军在空荡荡的甲子营扎营,等待船只送自己沿着岷江进入长江。

潘良被洗涮干净了送到云峥的面前,此时他身上的官袍腰带一样不缺,可是整个人已经完全垮掉了。

“潘良我不杀你了,也不剥你的人皮了,我只要你给我做几件事情就放了你,你继续去做你的官,此生都不会再和我相遇了。”

云峥喝了一口茶瞅瞅缩在桌子底下无论如何都不肯出来的潘良慢条斯理的道。

潘良小心的把脑袋探出来嘶声道:“卑职愿意,卑职愿意,只要云侯差遣,下官万死不辞。”

“我想了一下,梁辑这家伙在大理杀掉了那么多的和尚,确实该死,所以我们现在就行刑如何?”

云峥拿盖碗刮了一下茶水沫子,笑嘻嘻的道。

潘良重新缩回桌子底下,抱着桌子腿大声的哀求饶命,他以为云峥说的是假话。

云峥叹息了一声道:“来人啊,将梁楫的人头取上来给兵部检法案查验。”

不一会一个大胡子军官就端着一个红漆盘子走了上来,盘子上放着一个胡须眉毛分不清的人头。

潘良从桌子底下钻出来瞅着人头疑惑的道:“这是梁辑的人头。”

云峥点点头。

潘良从自己的袖子里取出梁楫的官牒仔细看了一眼道:“官牒上说梁辑身高八尺,虎目燕额,虬须左耳有一红色肉痣。”

云峥笑道:“你看这颗人头非常符合官牒上的描述。”

潘良小心的瞅了一眼端人头上来的家将,疑惑的道:“不知这位将军尊姓大名。”

家将笑道:“末将梁公,乃是梁楫的弟弟。”

潘良点点头道:“难怪你们长得如此相像。”

云峥扔过来一封文书道:“签字画押吧。”

潘良想都不想的就在文书上用了自己的印信,然后就抬头看着云峥,似乎非常的想要离去。

云峥笑道:“这些天委屈你和诸位大师了,如今我们已经到了成都府地界,你们想要离去就赶紧走吧。”

潘良依旧死死地盯着云峥看。

云峥叹了口气道:“说过不杀你,就不杀你,你们放心我绝对不会派人在路上劫杀你们的。”

潘良拱手道:“卑职还是留在军中为好,听说云帅准备买舟南下,卑职想送云帅一程。”

云峥似乎有些恼怒,甩甩袖子道:“随便你。”

潘良这才松了一口气,见云峥去了后寨,端起云峥刚刚喝过的茶水一饮而尽,又贪婪的抱着茶壶喝了一个痛快,直到一滴水都控不出来这才作罢。

ps:第一章

第四十九章大势已成

云峥坐船走了,走的干脆利落,即便是想要前来送行的的张方平都只看到一片片顺江而下的帆影。

佝偻着身子的潘良在船队消失在暮霭中之后,痛苦地咆哮了一声,而后就躺倒在地上,把脸贴在地面上,也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还活着,扯下官帽,探手取过一缕白发欲哭无泪。

“阿弥陀佛,潘施主,云峥这个恶贼虽然斩杀了梁辑,为大理僧众讨还一份公道,可是,,囚官,囚僧的罪名他依旧逃不掉。”

潘良看着眼前这些僧侣,很想重重的把一唾沫吐在庆云僧的脸上,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贪婪的僧人,自己何至于被云峥这样对待。

官面上有官面上的规矩,如果自己没有去滇西草原堵截梁辑,而是留在豆沙关等云峥给自己一个交代,给云峥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把自己这个四品官打进囚车,遭受非人的折磨。

潘良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他在接这个差事之前就仔细的研究过云峥的过往,他发现要和云峥打交道,那就必须符合规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公事公办。

只要这样这做了,即便是吃亏云峥也会忍下来,包拯用自己的性命对云峥做了几乎致命的一击,云峥并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多做纠缠,而是痛快的辞职,听候朝廷处置,即便是将他发配到了豆沙关这样的边缘之地他也没有说一句话,而是坐起立行。

中午的时候云峥放了自己,也就是在那一刻潘良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云峥不是因为自己要杀梁辑而惩罚自己,而是因为自己破坏了规矩,所以他也就不守规矩的处置自己。

至于那个叫做梁公的家将端上来的人头如果是真的梁辑的话。潘良觉得自己这双眼睛可以抠出来当泡踩。

倒是那个叫做梁公的家伙有九成的可能就是这次的罪魁祸首梁辑,云峥之所以派梁辑给自己端来一颗不知道是谁的脑袋,就是要告诉自己他有很多种应对这种事情的办法,比如冒名顶替就是其中的一种。

瞅着自己的白发,潘良觉得活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云峥这种级别的争斗本就不该是自己这种人掺和进去干的事情。

两个巨人在争斗。只要脚下稍微不小心,自己就会粉身碎骨,因此,看到头上长满短头发的诸位高僧潘良笑道:“既然如此就有劳诸位大师去找云峥的晦气,本官最近身体不适准备在成都城择一静室休养一段时间。”

慧真道:“潘兵案难道就能咽的下囚官这口气?”

潘良笑道:“本官一路坐车来的,何来囚官这事?诸位大师,本官这就告辞。”

说完话就从地上爬起来,唤过一路辛辛苦苦走过来的家仆,骑上一匹马径直向成都城走去。这时候去成都城调阅邸报查看自己到底有没有发出哪些恐怖的灭佛文章才是最重要的。

云峥交出来了一颗人头,那个叫做梁楫的人已经不可能出现在世上了,也就是说自己的差事已经完成了。

作为多年的官吏潘良如果还不知道这是云峥给自己面子找机会把自己摘出去的话,他这些年的官就白当了,他甚至有八成的把握认为,云峥用自己的名义写什么灭佛文章,根本就是在吓唬自己。

张方平来了,但是潘良却不会去见的在大宋法案官和提刑官基本上是两个另类一般的存在。一个是专门打小报告的官员,也就是所谓的皇家耳目。

另一个则是专门审案子的官员。提刑官自喜欢审的案子就是州府县官们已经审结的案子,如果能从他们已经审过的案子里挑出毛病,则是提刑官最大的成就,不但可以升官,更可以借此打击政敌。

因此潘良即便是看见了张方成也不会凑过去的。

张方平的眉头紧锁,听着那些所谓的高僧们喋喋不休的申诉。他更在意已经远走的云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呵呵,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蜀中人的骄傲再也不会回到蜀中了……

这片大地养育了他,成就了他。也伤透了他的心,以至于他连故人也不愿意相见,恐怕就是担心相见哽咽无语泪千行吧……”

苏洵背着手立在江边,信手折了一段杨柳抛进岷江,见张方平在自语,遂笑道:“没你想的那样凄凉,云家兄弟更不是遭受了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

蜀中多山因此妩媚,想要近山,山却远离,因此做不成一个仁者,既然做不成仁者,以云峥的脾性必定会去做一个智者。而智者恰恰乐于水,没有十万里海涛连天,何以装的下瓢泼般的智慧?”

张方平叹了口气道:“看来他是必定要出海的。”

苏洵笑道:“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云峥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大名响彻大宋如何会出海?

老夫近两年来一直在研究宋辽西夏的关系,想要打破这个三角关系,首先就要夺回燕云十六州。

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是不完整的,一个庞大的抵御外敌的体系就建立不起来。

如今大宋,大辽,西夏三国都在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即便是侵略性最强的西夏如今也放下了干戈,在全力的消化已经吞进肚子里的回纥,想要在即将开始的三国大战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府尊,您且看着,三国间未来百年的生死荣辱,将会在未来的三年中确定下来,这三年,顶的上其余时代百年!”

张方平又叹息一声道:“可惜了,天不佑大宋,如今陛下缠绵病榻,而太子年幼还不足以秉正朝纲,往昔贤良淑德的曹氏如今却野心勃勃,大宋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流丛生。”

苏洵笑道:“不是还有我们在吗,府尊这些年顶着诺大的压力积极地存储军备粮食,不就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吗?

据我所知,韩琦在山东,狄青在河北,富弼在青塘,云峥在滇西,在雁门关,种諤在环州,杨文广在凤州,折家在成州,但凡是我大宋明眼人哪一个不是在磨刀霍霍整戈待旦。

这已经形成了洪流,大势已成,任何想要阻碍大势之人必定会被这道洪流吞没,不论是谁。”

张方平脸上的愁容渐渐逝去,点点头道:“夺回燕云十六州已经是我辈士大夫的共识,即便是庞相,文彦博,王安石,欧阳修,他们也在暗中做准备,陛下已经命王安石打开了封桩库,开始检点里面的存银,看来伐辽之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苏洵大笑道:“大势已成,大势已成,这些年我辈忍辱吞声不就是为了那一刻吗?介时我苏洵必定投身军旅,如不能亲眼看着金瓯回归,我苏洵必定死不瞑目。”

张方平看着意气风发的苏洵,羡慕的道:“只可惜老夫腿疾难好。否则充作一老卒,也是喜不自胜。”

“哈哈哈哈……”张方平,苏洵相视大笑携手下了河堤,胸中再无半点离愁,至于那些依旧停留在河堤下等待告状的和尚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

岷江水急,顺流而下可一日千里,直到戎州地界才汇入长江,三江汇聚,江水滔滔,河道一瞬间变宽,而舟船显得愈发渺小。

这一路上看不尽的山水美景,如今来到了大江上,江风浩荡,云峥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