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智慧-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真才说完,驿站里其余的僧人一起宣称佛号齐声称善。

潘良朝大堂里的三十四位僧人拱手道:“此次屠僧事件朝廷大为震怒,向我华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如今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实在是前所未有,本官一定会为那些冤死的僧侣讨回一个公道。”

“我就奇怪了,你身为大宋官员,却想着为敌国子民向自己的将领讨公道,这才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左右侍卫何在?这样里通外国的奸细不赶紧拿下更待何时?”

潘良大怒向大堂门口看去,只见一个青衣人施施然的踏进了驿站,一群如狼似虎的军兵正如潮水般的从那个青衣人的身后涌进大堂。

ps:第二章

第四十七章威胁?利诱!

面对凶神恶煞般的军兵,庆云僧,慧真僧并不畏惧,只是面带嘲弄之色的看着军兵收拾潘良等官吏。

潘良努力地抬起头看着踱进大厅的云峥道:“云帅,某家乃是奉了朝廷法令专门来豆沙关督办屠僧一案,因何拿我?”

云峥笑道:“我且问你,什么叫做屠僧案?本帅就驻守在豆沙关为何从未听说过蜀中有什么屠僧案?”

潘良的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云峥会偏袒梁辑,只是没想到会偏袒的如此离谱,连大宋士大夫的颜面都不顾了。

自己此行之所以会带上这些和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执法的理由不充分,大宋官员好端端的去管大理国的事情确实站不住脚,更何况梁辑大军是在征战中出现的问题,这时候为了异国人去找得胜之师的麻烦确实让人齿冷。

明知道不妥,自已却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身处的阵营已经不容许他考虑这些后续的事情。

“阿弥陀佛,天下僧侣都是佛祖座下弟子,眼见同门惨遭屠戮,我等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还请云侯交出凶手还我佛门一个公道。”庆云僧不理会潘良求救的眼神,宣了一声佛号之后开始质问云峥。

云峥背着手笑道:“大师是宋人还是大理人?”

庆云僧愣了一下道:“贫僧乃是方外之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要说是哪一国的人贫僧只能说自己是佛门中人。”

云峥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冷冷的道:“佛门中人比我们这些宋人高贵一些吗?”

慧真稽首道:“我佛慈悲,众生平等,虽猪马牛羊也与我等僧众无异,云帅何出此言?”

云峥抬头看着房顶道:“大师既然说僧侣与猪马牛羊无异,那么我就想问了。东京城每日宰杀的猪羊不下上千口,却不闻诸位大师的喧嚣之声,本帅只不过在大理杀了三百余僧侣,就能让诸位不远千里而来口诛笔伐,这是何道理?”

庆云僧颌下的白须无风自动,已是愤怒以极。僧侣和猪狗没有区别这句话只适合佛祖说,也只适合存在于佛经里,即便是高僧自己也说得,唯独不适合普通人当面说出来,这样说出来已经不是什么禅机,而是**裸的羞辱了。遂颤声道:“莫非云帅就是这样看待我辈佛门子弟的吗?”

云峥瞟了一眼庆云僧笑道:“我不明白你们是站在一个什么立场上来向我提出要求,最可笑的是你们竟然敢要我交出大宋功臣供你们枭首示众,平日里愚弄百姓,获得一点敬意就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了?竟然敢在我的军门前咆哮。真是不知死活。

来人啊,将这些秃驴全部打入槛车,我要带着他们一路招摇进京,让天下人看看他们本来的面目。”

庆云僧,慧真僧惊愕至极,大宋虽然尊崇道教,但是对佛门也向来是心存敬意,从不曾有过如此**裸的羞辱。即便是庆云僧等人也是见过世面之人,也在一瞬间脑子乱成一锅粥。不知道如何应对。

他们想到过云峥会推诿,会否认,甚至会杀人灭口,唯独没有想到他会干的像现在这样激励,干脆,这根本就不打算给自己留一毫半点的退路。

和尚们都被军卒们粗暴的装进了槛车。在槛车里他们只能站着,即便是如此,军卒依旧把大枷给他们戴上,完全是对付江洋大盗的阵势。

屋子里只剩下潘良,此时的潘良不但不生气。反倒笑容满面,他料定云峥不可能杀自己,既然不杀自己,那么云峥如此粗暴的对待这些和尚,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样一来,那个贵人的要求自己算是圆满的完成了。

云峥笑吟吟的对潘良道:“满意了吧?大家都是同僚,我怎么可能不满足你的这点小小的期望。这样一来也就不负你千里奔波了。”

潘良笑道:“云帅,解决此事的办法有无数种,您偏偏选择了下下策,这是您的失误,可不是下官逼您的。”

云峥忽然朝潘良拱手道:“对于潘兄的大胸襟,云某是钦佩至极啊,自从前唐“武宗灭佛”以来,再加上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和后来的后周世宗灭佛,佛门在大宋本土已经遭受了重创,那些僧人不得不远赴大理,交趾,倭国,高丽,辽国,西夏传经布道,可以说是成就斐然。

但是这些年,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想不到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又有潘兄这样的灭佛斗士出现,真是我大宋百姓的福气。

如今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私度之钱归之于地方官吏和寺庙所有,造成地方官府和寺庙多度僧尼。风景绝秀多见飞檐,遂深山幽谷梵音不绝,托钵僧往来于街市之中,富贵门多见禅门比丘。

弃民落发为僧只求逃避赋税,豪门托庇于僧舍缘故超脱世外,百姓疾苦不求努力奋争,献出最后一口粮只求获得来世报。

啧啧,这样的文章真是字字珠玑,潘兄好文采啊。”

潘良不解的看着云峥道:“与我何干?”

云峥笑道:“小弟刚刚背诵的就是潘兄锦绣文章中的一段,如今您的这篇文章想必已经如同一道惊雷响彻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潘兄的灭佛之志云某佩服。”

潘良的脸色瞬间就变得煞白,不过又马上恢复了过来,干涩的朝云峥笑道:“没有人会相信的,只要朝廷的巡察使下来你的谎言立刻就会被戳穿,到时候云帅如何自处?”

云峥俯下身子悄悄的在潘良的耳边道:“吐蕃妖僧擅于剥人皮制鼓,据说剥下的人皮可以非常的完整,只要把人皮用膏油浸泡,找一个身形与你相似的人穿上,即便是父母妻儿都不能辨认真伪。

哈哈,滇西草原靠近吐蕃,轮播寺就在雅儿雪山之下,听说那里的僧人尤善此道,我已经派了快马去了轮播寺邀请那里的妖僧前来。

在蜀中和滇西本帅的一句话还是比较管用的。”

潘良的双目都要突出来了,惊骇的大叫道:“何至于此,我退出就是了,云帅手下留情。”

云峥摇摇头道:“已经晚了,你的文章已经散播出去了,去请妖僧的人已经出发了,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像我制定军略一样,一旦军略完成,那就一定要坚决的贯彻下去的。

你现在什么都不必说,不必想,好好的享受你剩余的生命吧,你注定是要青史留名的,我辈士大夫一生所求者莫过于此。”

憨牛不等潘良再说话,掏出一颗麻核塞进他的嘴里,片刻之后,潘良已经是口不能言,嘴里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声。

随即汗水泪水齐流的潘良也被送上了槛车。

五沟和尚看着眼前五光十色的金翅鸟愁容满面,指着金翅鸟对陆轻盈道:“阿弥陀佛,这是我佛门的大灾难。”

陆轻盈笑道:“大师为何如此说?我们夫妇为了装扮金翅鸟几乎搜尽了这次远征军带来的大理库藏,其中各色宝石就用了六百六十六颗,其中以金翅鸟额头的这颗人形琥珀最为珍贵。

您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琥珀里面有一道卧佛形象,这可是千年难遇的宝贝啊。”

五沟和尚哭丧着脸道:“《阿弥陀佛经》中所赞誉的佛门七宝都被你装扮在这只金翅鸟的身上了,即便是贫僧看到缀满黄金、白银、璃、颇梨、砗磲、真珠、琥珀的金翅鸟都有了觊觎之心。

如今说这金翅鸟是佛门第一重宝也毫不为奇。”

陆轻盈咯咯笑道:“既然您喜欢,再加上您又成了白云寺的主持,我夫妇就拿金翅鸟作为您驻锡白云寺的贺礼如何?”

五沟和尚叹口气道:“贫僧无福消受啊,贪嗔痴乃是剧毒,一旦沾染百世不得脱身,贫僧,贫僧,还是贫下去比较好。”

陆轻盈的眼珠子转了一下道:“那就送去你们的祖庭昭觉寺如何?反正每年白云寺都要想昭觉寺缴纳贡献的,你不收,昭觉寺的法源方丈一定会收的。”

五沟连忙合十双掌道:“夫人慈悲,您就饶了昭觉寺吧,只要昭觉寺得到了金翅鸟,您置僧官于何地?虽然贫僧并不认同僧官,但是他们确实存在,而且和世俗的官府无异,您要是想见到昭觉寺寺毁人亡,就尽管把金翅鸟送过去。”

陆轻盈皱着眉头想了一下道:“白马寺源远流长乃是千年古刹,有释源之称,把金翅鸟放置在白马寺您看如何?”

五沟闭眼道:“千年古刹已经没落了,保不住金翅鸟。夫人为何不将金翅鸟送给大宋朝廷,再由朝廷下旨赐给某一寺庙,如此以来别人就无话可说。”

陆轻盈白了五沟一眼道:“想的美,这样一来梁辑的命拿什么来救?我决定了,准备办一场辩经大会,由辩经最后的胜利者得到这只金翅鸟您看如何?”

五沟苦笑道:“您是见不得一个平静的佛门啊,如今各个宗派正在明争暗斗抢夺信徒,本就危机四伏,如今再加上一只金翅鸟必将是纷争再起,血流成河。”

陆轻盈笑道:“和尚也打架?”

五沟道:“你以为护院武僧是干甚的?”

ps:第一章

第四十八章一日白头的潘良

看着陆轻盈欲言又止的样子五沟叹息一声道:“不用在意和尚怎么想,这个月的初六,和尚就要闭关参禅了,这是一道生死关,必须无牵无挂的去突破,否则很可能会长眠。”

“因为我们吗?”

五沟呵呵笑道:“不是,更不是为了什么天下苍生,和尚我如今就像是一个已经装满水的瓶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水凝练成精华,或者把装水的瓶子换一个大的,否则就要口吐莲花了。”

五沟的笑话一点都不好笑,云峥不明白什么叫做生死关,陆轻盈却知道的很清楚。

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生死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

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

人生在世,一方面要追求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又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和困惑。

正是这一现实感极强的矛盾和困感,迫使人们不断地追思和探求各种解决的办法,以摆脱生死难题的困扰。儒家意识到人的生死乃不得不然的现象,他们明智地主张对待生死应该超脱一些。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路“死事如何”之问时说:“未知生,焉知死?”强调勿需追问死后之事,关心生而不必想到死,求知生而不必求知死。

儒家“亚圣”孟子也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不必过于关注和计较寿命之长短。只须致力于一己之修身立命。孟子还提出“正命”与“非正命”的观点,“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

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佛门,佛家认为生命只在呼吸间,譬如蜉蝣朝生暮死。生死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一念可生,一念可死,勘破生死观而后才能大彻大悟,这是每一个真正的高僧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这世上一饮一啄莫非天定,贫僧就要去白云深处坐禅,如果不能再见,那就来生再见,贫僧在白云山等你们。”

五沟说完。就施了一礼然后就离开了云家,拖着自己的方便铲唱着没人能懂的歌谣远去了。

陆轻盈烦躁的坐在椅子上再也没有什么好心情看这只天下独一无二的金翅鸟了。

直到云峥回家之后她才轻声问道:“听说您把他们都抓起来了?”

云峥点点头道:“不能任由此事发酵下去,拖得时间越长越是没好处,快刀斩乱麻最好。

近一年来,我和庞籍,韩琦,文彦博,王安石这些人的几乎没有了交集。所以不能肯定他们还会出手帮我,所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目前最好的法子。”

陆轻盈咬着嘴唇道:“二弟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我们现在只有继续隐忍。”

云峥点头道:“二弟的失败根本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没什么大不了的,云家即便是财大气粗,但是刚刚来到海上自然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再说了人口的问题现在是我们的软肋。

想要独立建设自己的家园,人口就是重中之重。否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