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金融学-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则4:允许在经常账户交易下货币自由兑换,但可以实施资本管制措施来限制货币投机。
  规则5:可以运用官方储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来弥补短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并且可以冲销外汇市场干预对国内货币供应带来的影响。
  规则6:允许各国自主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各成员国追求其自身的价格水平目标和就业目标。
  与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游戏规则相比较,布雷顿森林体系游戏规则下的汇率制度也是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之间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黄金,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黄金-美元本位制。与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即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通过本币与黄金的价格间接的固定了本币与美元的比价,这就是“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由于美国向世界承诺锁定美元与黄金的价格和自由兑换,意味着美元与黄金一样,是各国的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并成为各国货币之间汇率决定的基础,因而也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称为黄金-美元本位制。
  2、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国际金本位制下,英国处于该体系中的“霸权国”地位,英镑和黄金成为当时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处于“霸权国”地位,美元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在美元在获得等同于黄金的世界货币特权的同时,美国也要肩负着维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的关键性责任和义务,美国须向成员国中央银行作出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即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的价格双向无条件自由兑换的承诺,以保证各国的国际清偿力;同时还要承担保持美国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美元汇率,从而保证世界商品价格稳定的责任。
  3、成员国政府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围绕铸币平价,并在其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且波动幅度为运送黄金的费用,汇率的变动和稳定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见第一节和图10-2),因而完全是市场化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的变动虽然受到外汇市场供求的影响,但不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各成员国政府有义务承担稳定汇率的责任,当汇率波幅超过平价的±1%时,有关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就必须干预外汇市场,通过调节外汇供求(包括采取其它相应措施)使汇率回落到规定的波幅之内。如图10-3,横轴为每一时间单位的英镑流量,纵轴为1英镑的美元价格。D和S分别代表了英镑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其交点A(1英镑=2。80美元)为20世纪60年代英镑的官方平价。假定英镑升值,对美国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即美国对英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美国对英镑的需求减少,推动英镑需求曲线左移至D1,在1英镑=2。78美元的汇率上70'11',英镑需求小于供给(e点至f点),为避免汇率降至B点(2。772,即平价1英镑=2。80美元的下限),英格兰银行必须不断抛售美元买入ef数量的英镑(扩大英镑需求),其干预成本为:2。78美元/英镑×ef数量的英镑,致使英格兰银行美元储备不断下降,一旦储备耗竭并且无处可借入时,除了让英镑贬值外别无选择。反之,如果英国对美国国际收支顺差,英镑升值压力增加,在图中1英镑=2。82美元水平上,存在着英镑的g点至h点的过度需求,为避免英镑升值超过C点,即平价的上限(2。828美元),英格兰银行将抛售gh数量的英镑回购美元,致使美元储备增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游戏规则要求成员国将外部平衡和汇率稳定作为首要目标,这一方面依赖货币政策的调控,另一方面,需要赋予成员国尤其是市场调控弱的成员国实施程度不同的资本管制的权力,成员国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暂时性的兑换限制,因为对于任何国家,储备资产都是有限的,若完全开放资本账户,对大多成员国来说,不可能有效的抵御大规模货币投机冲击和维持汇率稳定。
  4、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的稳定需要通过有关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切实的承诺和有效的调控方能实现,因此稳定汇率的能力取决于所在国货币金融当局储备资产的规模、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调控汇率的能力等。显然,要求通货膨胀率高、国际收支持续逆差但经济实力和调控能力都很弱的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遵守将汇率变动较长时期维持在硬性的平价±1%的波幅之内的规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规则2指出,在得到IMF同意的情况下,当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fundamental disequilibrium)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变官方平价加以调节。在实践中,平价变动若小于10%,一般可自行调整,只有当平价变动大于10%时,才须IMF批准。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又被视为可调整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进和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建是国际金融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的运行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布雷顿森体系从创建到崩溃仅仅20多年,这本身就说明该体系在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这些缺陷越发凸现。
(一)美元供给:短缺与过剩
  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复兴构成了大量美元的需求,出现了世界性的美元短缺(dollar shortage),历史数据表明,1947年欧洲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总额达到76亿美元,1948年欧洲的国际储备仅有97亿美元71'12',美元短缺造成各国国际清偿力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美元短缺,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72'13',扩大对欧洲的援助,从1948年到1952年,共向西欧16个国家提供了约170亿美元的援助。另一方面,美国在东西方对抗和朝鲜战争中耗费了大量军费开支,美元大规模外流,等等。这些因素不但改变了美元短缺状况,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了美元过剩(dollar glut)的现象。1960年美国境外短期负债达到210美元,第一次超过美国黄金储备规模178亿美元73'14'。
(二)美元危机及应对措施
  20世纪60年代初,美元的大量外流和美国黄金储备的迅速减少,使市场对美国能否维持黄金的美元官价稳定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美元的信心开始动摇,1960年10月,英国伦敦市场上爆发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投机风潮,当时的金价暴涨到每盎司41。5美元,高出官价的20%,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对此,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订立了“君子协议”共同约定以不超过1盎司黄金=35。2美元(这一价格等于美国出售黄金的价格,即35美元+0。25%的手续费+从纽约到伦敦的黄金运输成本)的价格相互购买黄金,以稳定黄金和美元的价格。
  1961年3月,西德马克和荷兰盾升值使美元再次受到冲击,并危及英镑,使国际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荷兰、瑞典欧洲八国在巴塞尔签署了另一项“君子协议”,规定当八国中的一国货币出现危机时,其他国家应保持该国货币的头寸,并通过贷款向该国提供黄金和外汇的支持,帮助该国政府稳定汇率。1961年10月,美国联合欧洲七国(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共拿出2。7亿美元建立了黄金总库,总库所需50%的黄金由美国提供,西德提供11%,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各提供9。3%,瑞士、荷兰和比利时各提供3。7%,建立黄金总库的目的是为了平抑金价,并由英格兰银行作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构,负责在伦敦黄金市场买卖黄金,将金价维持在1盎司黄金=35。2美元的水平上。同年11月,IMF与美国、合英国、西德、法国、日本、加拿大、瑞典、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十国(即十国集团-group of ten)在巴黎集会(又称巴黎俱乐部),达成一项“借款总安排”(general arrangement to borrow)协议,签订此协议的目的是从美国以外的9国获取借入资金以支持美元,缓和美元危机,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它规定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时,可以从十国集团借入总额为62亿美元74'15'的资金用于扩大对成员国的借贷以应付货币危机。1962年3月,美国又同“十国集团”成员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共14个国家)分别签署了总额为117。3亿美元的“互惠信贷协议”,也称“货币互换协议”(swap agreement),协议承诺,一旦需要时协议双方中央银行可按照协议规定的汇率互换本国货币,从而增强本国的国际清偿力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这些举措对美元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效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约翰逊政府对外卷入越南战争,对内实施“伟大社会”福利计划,国内财政赤字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削弱了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和美元贬值压力凸现,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用美元向美联储提取黄金,致使美黄金储备急剧下降,从1950年的250亿美元降至1968年的121亿美元,而同期相对于美国黄金供应的美元债务从50亿美元增加到近400亿美元(见本书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图5-4),黄金储备不到同期对外美元负债的三分之一,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导致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爆发,法国巴黎的黄金价格一度暴涨到1盎司黄金44美元,美国黄金储备流失了14亿美元。迫使伦敦黄金市场关闭和解散黄金总库,各国不再按照官价在黄金市场出售黄金,黄金价格开始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自由升降,但同时各国的中央银行仍能以官价用美元向美联储兑换黄金,即形成了“黄金双价制”。
  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爆发使各国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和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经过广泛的讨论协商,IMF于1969年创设了被称之为“纸黄金”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特别提款权既是对黄金的一种节约,又是对美元的一种补充,SDR作为一种储备资产,其的价格为1盎司黄金=35SDR,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可以用SDR替代黄金和美元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和稳定汇率。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由黄金-美元本位制演变为黄金-美元/SDR本位制。
  到1970年,美国对外美元负债增加到700亿美元,而同期的黄金储备仅有100亿美元,贸易收支开始出现逆差,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进一步恶化,以致到1971年5月爆发了第三次美元危机,同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将美元的官价调整到1盎司黄金42美元,并不再承诺按官价兑换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从而正式关闭了“黄金窗口”(gold window),同时开始征收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试图扭转贸易逆差。美国政府放弃承诺之时,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之日。
  为拯救濒临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12月18日,十国集团通过长达4个月的激烈交锋和讨价还价,终于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机构”(Smithson institute)达成一项协议,即“史密森协议”。其主要内容是:
  1、调整黄金官价。从1盎司黄金35美元上调到1盎司黄金38美元。
  2、调整汇率平价。瑞士法郎、意大利里拉和瑞典克郎分别对黄金贬值1%;西德马克对黄金升值4。16%;日元升值7。66%;比利时法郎和荷兰盾各升值2。76%;法国法郎和英镑币值不变。美元对黄金的贬值和其他国家货币对黄金的升值,使美元汇率平均下降了10%。
  3、调整汇率波动幅度。由过去的平价±1%调整到±2。25%。
  4、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但不再承担按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崩溃的过程见表8-1。
  可以看出,史密森协议是一个各方妥协和调和的产物,其挽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方法仅仅是调整了黄金官价、汇率以及汇率的波幅,是对美元贬值和美国放弃按官价兑换黄金的承诺的认可,丝毫没有触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因而这个协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