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金融学-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的信用和偿债能力,还不免令人怀疑。这是因为:用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是以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一旦有偶发性事件发生或新的变化,其功效即告丧失;一些社会现象,如政治风波、人才素质和民族特征等是不能被数量化,并带入模型体系进行运算和逻辑判断的;由于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能性等方面问题,评估的结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数量法因自身的缺陷而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常被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评估方法。

(三)风险等级的评定

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仅仅凭借其中一种方法是很难对一国的信用和偿债能力做出准确评估的。大量事实表明,在评估过程中,一方面采用详述报告法对一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采用检查表法对影响一国偿债能力的要素进行量化和推断,两者并举,相辅相成,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

为直观地显示一国的风险程度,方便地比较国与国之间的风险大小,进而提高国际信贷决策和国家风险管理的水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必须对国家风险评定等级。风险等级的评定有许多做法,但其主要内容却有相似之处。日本公债研究所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现简述如下:

1、评级标准和评分等级

在日本公债研究所的牵头组织下,成立由银行、商社和工业公司代表参加的14个专家小组,同时进行风险评估。各个专家小组分别以打分方式对每一单项风险,以及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单项风险和综合风险都分为A—E五级。单项风险的等级评分是:A级10分,B级8分、C级6分、D级4分、E级2分。以简单算术平均数求得的14个小组的评分均值就是一国各单项风险的得分。综合风险的等级评分是:A级9分以上,B8。9—7。0分,C级6。9—5。0分,D4。9—3。0分,E级2。9分以下。不论是单项风险还是综合风险,都是以分数的高低评定风险等级,即分数越高,级别就越高,表示风险越小;不然,则相反。

日本公债研究所的做法有两大优点:一是各专家小组在分析大量资料后对单项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评估综合风险,有利于避免主观随意性,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实际情况。二是使用国家风险评级资料的行业不同、目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由各专家小组分别打分,同时公布,既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一国的整体风险程度,又能反映不同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从而更好地满足国际信贷决策和国家风险管理的需要。

2、评议标准

日本公债研究所评议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可概括为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对外关系的稳定性和对外支付的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又可分解为14个单项风险,最后归纳为一个综合风险。

⑴ 发生内乱和革命的可能性。A、完全没有;B、估计没有;C、比较稳定;D、有发生的征兆;E、很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

⑵ 现政权(体制)的稳定性。A、很稳定;B、稳定;C、还算稳定;D、存在不稳定因素;E、很不稳定。

⑶ 因政权更迭而影响政策的连续性。A、根本不会影响;B、大体上能保持连续性;C、虽有磨擦,但变化不大;D、可能改变某些政策;E、会发生剧烈的政策变动。

⑷ 产业的成熟程度。A、高度成熟;B、比较成熟;C、差不多;D、有些不成熟;E不成熟。

⑸ 经济活动的扭曲性(通货膨胀,失业等)。A扭曲现象少;B、扭曲现象比较少;C一般;D、扭曲性大;E、扭曲性很大。

⑹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A、很有效;B、比较有效;C、一般;D、不太有效;E、基本无效。

⑺ 金融政策的有效性。A、很有效;B、比较有效;C、一般;D、不太有效;E、基本无效。

⑻ 经济增长的潜力。A、有极其优越的条件;B、有优越的条件;C、一般;D、尚嫌不足;E、明显缺乏潜力。

⑼ 战争的危险。A、根本不存在;B、估计没有;C、有隐约的征兆,但估计不会发生;D、存在危险的征兆;E、处于一触即发状态,或战争已爆发。

⑽ 国际交往中的可信赖程度(遵守国际协调与契约的态度)。A、姿态极高;B、姿态高;C、过得去;D、缺乏信赖;E、完全不可信赖。

⑾ 国际收支结构。A、极好,可以放心;B、良好,大体上可放心;C、尚可;D、有些担心;E、极其不好,很不放心。

⑿ 对外支付能力。A、极好,可以放心;B、良好,大体上可放心;C尚可;D、有些担心;E、极其不好,很不放心。

⒀ 对外支付能力。A、极好,可以放心;B、良好,大体上可放心;C、尚可;D、有些担心;E、极其不好,很不放心。

⒁ 汇率政策。A、一贯强势;B、暂时疲软,趋势看涨;C、币值能保持稳定;D、存在小幅度下跌的可能性;E、存在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

综合风险程度。A、完全可以放心;B、可能放心;C、存在令人担心的因素,但问题不大;D、令人担心;E、令人十分担心。

目前,世界上有若干权威机构定期发布国家风险等级的报告,如《欧洲货币》(E)杂志每半年公布一次包括一百多个国家的最新风险等级。从事国际信贷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常把这些评估报告作为其决策的重要依据,或组织自己的专门班子,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国家进行国家风险评估。

 

第三节  国家风险的防范
    国家风险的防范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以规避国家风险,或将国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确定贷款的限额、风险债权的管理、风险的监测,以及减少风险损失的措施。



一、确定贷款的限额
根据不同国家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贷款限额,以作为发放贷款的警戒线,从而有利于改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国际贷款决策,加强债权管理,分散信贷风险,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优配置。通常,贷款限额与风险程度呈反比,风险较大,贷款限额就越小;不然,则相反。贷款限额又与市场需求呈正比,市场需求越大,贷款限额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在确定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贷款限额时,既要考虑国家风险程度,又要考虑借款者的潜在市场和经济规模等其它因素。其主要方法是:

1、对借款国设立放款的最大百分比,即针对各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态,以及贷款所涉及的项目种类、交易性质和借款者偿还能力等,根据可供贷放的资金数额,分别对其设立一个固定的百分比。对特定国家的贷款不得超过相应百分比所决定的限额,而只能在这个限额内灵活掌握。

2、按资本总额设立放款百分比,即按照放款者自有资本总额和不同国家风险程度,分别设立对某一国家贷款的最高百分比。风险越小的国家可享有的放款百分比越大,从而防止信贷资金过多地流向国家风险较大的市场。

3、根据外债状况设立最高信用限额,即以一国所能承担的外债及其偿债能力为依据,分别设立最高信用限额,实际贷款的数额不得大于这个最高限额。

4、按照风险评估等级授予信用额度,即按国家风险评估等级的差异,分别授予有关国家不同的信用额度。以日本公债研究所公布的风险等级为例,等级为a(完全可以放心)的国家与等级为b(可以放心)的国家相比,可以获得较大的信用限额;以此类推,等级为e(令人十分担心)的国家,可获得的信用限额最小。

5、针对具体贷款的性质设立信用额度,即不事先确定最高限额,而是对具体贷款的性质和所涉及的项目进行逐件审理,进而核定全年的信用额度。该方法需要对贷款事项进行跟踪调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同一时期的债务与偿债能力相配合,并可依据将来预期的偿债能力决定新增贷款的数额。



二、风险性债权的归属
上述确定贷款限额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其目的均不外乎于把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性债权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且不致使风险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国家和地区。事实上,在复杂的国际信贷环境中,准确制定风险性债权的归属也是有效控制国家风险所不可缺少的。

国家风险债权(country risk exposure)是指放款者暴露于一国的风险资产总额。在衡量风险性债权时,决定它的归属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一家船运公司在巴拿马注册,所有者为希腊人,而其船只却悬挂着利比里亚的旗帜在世界各地航行。那么,对其船舶贷款的风险是属于巴拿马,希腊,还是利比里亚?又例如,国内某制造公司向马来西亚买主提供中长期出口贷款,并由美国花旗银行新加坡分行提供还款担保,这种贷款的风险究竟属于马来西来,美国,还是属于新加坡?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确定国际风险性债权的归属。

1、法定归属。这种确定方式是以最后应负偿还责任或担保责任的国家为归属之依据的。按此方式,上述对船舶贷款的风险应归属于巴拿马,对马来西亚出口贷款的风险应归属于美国。法定归属强调法律上的最终责任,因此放款风险可经由第三国担保,而被转移至第三国。通过这样的操作,可将风险由信用较差的国家转移到信用较好的国家,从而达到降低国家风险的目的。

2、经济或功能归属。这种确定方式是以借方还款来源所在国为归属依据的。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如果对外贷款是由借款者所在国政府提供担保,则其风险与法定归属一样,同为借款者所在国。但上述对马来西亚的出口融资若按此判定方式,则风险应归属于马来西亚,也就是说,即使美国花旗银行必须对该贷款负有最后还款的责任,但马来西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对贷款的偿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上述两种确定风险性债权归属的方式有其互不相同的依据和特点。在实践中,国际金融机构大多同时采用两种判定方式来归纳和计算风险性债权,即一方面考虑到借款者国家的直接归属,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各种风险的转移归属,以加强对整体国家风险性债权分布的了解和控制。

三、国家风险的监测
在对国家风险进行认真评估和必要的预测之后,特别是当放款者已将巨款投入某一国,或者某一借款者所在国的风险趋于上升时,金融界还必须对国家风险的演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原则上说,自前期评估之后,一国偿债的意愿和能力不论是改善还是恶化,都应受到严密的监视。这是因为国家风险监测的目的与国家风险评估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认清风险情况的变化,而后者是为衡量风险程度的高低。

对国家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过去评估所选用的指标或作预测时所设定的重要假定进行检讨。如果过去选择的指标没有发生重要变化,所做的大部分假定依然成立,则只需对原有的评估和预测作适当的修正;如果过去选择的指标发生重要变化,所做的大部分假定已不成立,则整个国家风险评估的结果已失去功效,需要重新对国家风险进行评估。二是对影响国家风险程度的主要因素的变化趋势,如政治、社会、经济、国际收支和外债等的变化趋势进行监视,以测定一国近期和将来偿债能力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两个方面的监测交替进行,可以达到相辅相成、提高准确性的效果。

对国家风险进行监测的具体作业方法主要有:①逐日监测,即通过广泛订阅国际性报刊杂志等资料,逐日收集各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发展的最新情况;②及时更新记录,即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对所掌握的记录进行更新;③定期检讨或评估,即根据国际贷款业务的需要,按月份、季度或每半年重新检讨或评估国家风险的变化。
   

四、减少风险损失的主要措施
在防范国家风险的过程中,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必须在贷款的具体安排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把国家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其中主要的措施有:

(一)寻求第三者担保

为减少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从事国际贷款时,都要求借款人争取有实力的第三者对贷款的偿还提供担保。常见的担保者为借款国的政府、中央银行,以及第三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履行偿债义务,那么担保者将对此负有责任。在由借款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担保的情况下,债权银行所面临的国家风险便可转变为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