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分邪
属性:热病数惊,螈 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 
肾也。 
此热邪伤血,血心所主,而藏于肝,故数惊螈 而狂,皆心肝经现证也。以针取之血脉,急泻其有余之 
邪。若成癫疾,必毛发尽秃,血热之极也。从血治心不得愈,仍当助肾水,以养肝制 
心火也。 

卷七热病
肾邪
属性: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 
土,土者,脾也。 
此热邪伤肾,肾主骨,骨病则身重骨痛;耳为肾窍,故耳聋;阳邪深陷入阴,故好瞑目;邪盛于里,故不 
能食;齿为骨之余,邪在骨,齿中麻痒难忍,故啮之;耳青者,肾热生风也。从骨治肾不得愈,当治脾以胜之 
也。 

卷七热病
髓邪
属性: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治。 
邪热深入骨髓,而身反不知痛处,但肢节弛纵不能收持,口干,阳热甚,而阴筋颇有寒;正以热深在髓, 
阳闭不伸也,死不可治矣。 

卷七热病
少阳邪
属性:热病头痛,颞 目掣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颞 者,耳前足少阳经穴动也,一名脑空穴,热邪客少阳,故头痛而经穴与目牵掣而脉痛。血热随气升则 
衄,故名厥热病,以阳邪上逆,阳上盛则下虚而厥也。视其有余不足,调之使平。邪在少阳,必发寒热,侵入 
厥阴经脉,循肛而成痔也。 

卷七热病
手足阳明邪
属性: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 及下诸 
指间,孛气于胃络,得气也。 
此邪热在手足阳明经也,阳明在肌肉中,故体重,肠中热。既取其 及手足指,又索胃络之气以泄其邪也。 

卷七热病
脾肾经邪
属性: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之第四针,针嗌里。 
此邪热在脾肾两经,故取脾肾两经之穴以治之。 

卷七热病
肺脾经邪
属性: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 
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此从肺脾两经而治之也。 

卷七热病
辨生死
属性: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此言热邪盛而阴精涸极也。以人迎为阳脉,寸口为阴脉,寸口躁盛,故谓阴脉之极而死。即上所云邪胜而 
精却也。脉静则精存,故生。 
热病脉尚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此言津液涸而不能作汗,阳邪亢极,故谓阳脉之极而死,以人迎脉更盛躁也。如得汗后,脉静则生,义与 
上同。 

卷七热病
死证
属性: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 
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 
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噤 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颧为骨本,肾主骨,邪热盛,肾水枯,故颧赤;邪气上冲脾胃则哕,古名呃逆为哕,今时或以空呕为哕, 
而呃逆更为败证也;泄泻则邪热应去,而腹满反甚者,脾败而邪仍在也;目不明者,热伤五脏精气,而热不已 
则精竭也;老人气血衰,婴儿气血弱,腹满而热,则邪结土败也;汗不出,表气不通,邪热内伤脾胃,呕且下 
血,本元脱矣;舌本烂者,邪热遍灼三阴,脏真败矣;咳而衄,邪热伤肺,汗不出及出不至足,营卫经络不 
通,邪无出路也;髓热者,上条之证也;热而痉,腰折、螈 、齿噤 者,热极生风,筋脉拘急,角弓反张, 
肝肾阴涸也。凡此九证,皆死不可刺,则药亦不可治也。 

卷七热病
阳明腑实证
属性:《素问·阳明脉解篇》帝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 
何也?岐伯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帝曰∶其恶火何也?岐伯曰∶阳明主 
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帝曰∶其恶人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邪热入阳明中土,土畏木,故闻木音而惊也;热甚故恶火,仲景所云不恶寒反恶热也;邪结而气厥逆, 
则喘而惋,惋者懊 ,故恶人也。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厥逆者,邪结胃腑,阳不达于四肢而厥冷,所谓阳极似阴之假寒证也。邪内入则连脏而阳陷,故死;邪外 
出则连经而阳伸,故生。 
帝曰∶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 
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 
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 
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四肢皆禀气于胃,胃为脏腑之海,而阳明行气于三阳,故四肢为诸阳之本。邪盛于胃,则气实于四肢,故 
能登高也;身热盛,故弃衣;邪乱神明,怒气冲动,故妄言骂詈;胃中邪实,故不欲食;四肢多力,故妄走也。 

卷七热病
乳子病热
属性:《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 
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热病脉应洪大,其小弱者,正虚邪盛,为逆证,不治。乳子 
者,谓新产而乳其子者也。新产又乳子,其气血内虚,虽热病而脉甚小弱,故问其吉凶何如。岐伯言手足温者, 
其脾胃阳和之气,尚能周布,而邪可渐解,则生;手足寒者,正虚邪闭而厥逆,则死矣。中风热而受于上部 
阳分,肺气逆满,故喘鸣;肩息者,喘急有声而抬肩也。邪盛于上,脉必实大,若和缓有胃气者,泻其邪热, 
则生;如急强而无和缓之象,是真脏脉,而本元已脱,故死也。 

卷七热病
婴儿病附
属性:《灵枢·论疾诊尺篇》曰∶婴儿病,其头毛逆上者,必死。又曰∶耳间青脉起者,掣痛。 
婴儿柔嫩如芽,其病久而头毛竖逆,此血竭而生气已绝,如地无生气而草木皆枯,故必死也。耳间乃少阳 
经脉所行之处,少阳内通肝经,青脉起者,肝风内动,则必抽掣筋脉而痛,甚则为惊厥之证,当察其因而治之 
也。 

卷七诸肿胀病
水胀
属性:《灵枢·水胀篇》帝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 
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 
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目窠,眼胞也,凡人睡卧初起,眼胞微肿,水病始起亦如之;颈脉,喉旁人迎胃脉也,水蓄于胃,肺气逆, 
故颈脉动而时咳也;水溢三焦,阳气不周,故阴股间寒,而足胫肿,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按其腹,随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状,此为水胀之证候也。 

卷七诸肿胀病
肤胀
属性: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肤胀因阳虚寒气客于皮肤,内无水邪,但是虚肿,故 然不坚,其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以气虚不 
鼓也,腹色不变,则与水胀之皮薄色亮,按之随手而起者不同矣。 音杳,坎陷之义。 

卷七诸肿胀病
鼓胀
属性: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此由内伤肝脾,故色青黄并现,腹胀而有筋绽。与水胀、肤胀因各不同,其证亦异。如后条旦食不能暮食, 
用鸡矢醴者相类。 

卷七诸肿胀病
肠覃
属性: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 
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肠覃始由寒气客于肠外,是在躯壳之内,正卫气出入之区,寒邪与气相搏,因而结成癖积,恶气乃起,息肉 
乃生。岁久大如怀子,按之坚而推之移,其结在气分,故血脉流通,月事仍应时 
而下,盖与卫气所结,卫行脉外故也。 

卷七诸肿胀病
石瘕
属性: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石瘕由寒气客于子门,假血成形,结如石坚,故名石瘕,而在胞脉之中,故状如怀子,俗所谓鬼胎也。 
此以恶血当泻不泻,瘀结而月事不通,与上之肠覃有气血之分,而皆生于女子,当通利导之而下也。帝所问尚有 
石水一证,岐伯无答,义详前卷诸风证中。 

卷七诸肿胀病
诸胀脉证
属性:《素问·腹中论》帝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曰∶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 
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 
气聚于腹也。 
鼓胀者,外胀中空,其形如鼓,此因肝旺脾虚,壅滞经隧,腑气尚通,旦时阳旺,故能食,暮则阳衰,不能 
食也。鸡矢白善消宿积,鸡为肝之畜,故又能疏肝,用沸酒渥之,澄清而饮,名鸡矢醴,取其酒气行表助阳,其 
腑无实积,故不用攻夺之药。病由脾弱,故饮食不节,病必复发,虽然病已时,当其复病,浊气仍聚于腹故也。 
《灵枢·胀论》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帝曰∶何以知脏腑之 
胀也?岐伯曰∶阴为脏,阳为腑。帝曰∶气之令人胀也, 
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 
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帝曰∶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 
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岐伯曰∶夫胸腹,脏腑之廓也;膻中者,心主 
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 
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此明内胀之脉也。脉大坚以涩,是邪气壅结,气血不和,故知其为胀也。脉应于阳部,其胀在腑;脉应于 
阴部,其胀在脏也。而其为胀,必皆关乎气与血脉、脏腑三者之病,然非胀之定舍也。胃之五窍∶唇、齿、咽, 
胃之上口名贲门,下口名幽门,共五窍也。廉泉、玉英,俱任脉经穴,在舌下,津液由之而升也。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卫气逆,则营闭不得与卫通,故为脉胀,卫气者,并脉循分而行脉外者也。若脉气通而但卫不和者, 
则为肤胀,止胀于皮肤之内,其脉必流通而不涩也。此两证当用针泻胃经之三里穴,无问虚实,在疾泻之,以 
胃为脏腑之海,统领营卫故也。此明气与血脉之胀属于营卫,下明脏腑之胀也。 

卷七诸肿胀病
五脏证
属性: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 
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 ,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此分五脏之形证也。阳经内通于腑,阴经内通于脏,其由经脉之胀,甚则内遏脏气,故有各脏之病形。 
或先由脏病而致外胀者,则必先现脏证也。下节六腑之胀亦然。若肤胀,仅在卫分,不涉于经,必无脏腑现证 
也。 

卷七诸肿胀病
六腑证
属性:六腑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 
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 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 
而不坚;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