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辨证录-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有生喉癣于咽门之间,以致喉咙疼痛者,其症必先作痒,面红耳热而不可忍, 
其后则咽唾之时,时觉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快,久则成形而作痛,变为杨梅之红 
瘰,或痛或痒而为癣矣。夫癣必有虫,咽喉之地,岂容生虫,世人往往得此病,恬 
不为意到不能治,而追悔于失治也,不其晚乎。此病因肾水之耗,以致肾火之冲, 
而肺金又燥,清肃之令不行,水火无既济之欢,金水有相形之势,两相战斗于关隘 
之间,致成此症。治法仍须补肾中之水,而益其肺气,以大滋其化源,兼用杀虫之 
味,以治其癣,庶几正固而邪散,而虫亦可以尽扫也。方用化癣神丹∶ 
玄参(一两) 麦冬(一两) 五味子(一钱) 白薇(一钱) 鼠粘子(一钱) 百部(三钱) 
甘草(一钱) 紫菀(二钱) 白芥子(二钱) 水煎服。二剂而疼痛少痊,又服四剂,而癣中之虫尽 
死矣。 
即不可仍用此方,另用润喉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麦冬(一两) 生地(三钱) 桑白皮(三钱) 甘草(一钱) 贝母(一钱) 
薏仁(五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而痒与痛俱除矣。方中再加肉桂一钱,饥服冷服,实为善 
后之策,又万举而万全也。 
盖从前多用微寒之药,恐致脾胃受伤,加入肉桂以补火,则水得火而无冰冻之 
忧,土得火而有生发之乐,下焦热而上焦自寒也。 
此症先可用白薇汤十剂,后可用溉喉汤三十剂,亦能奏功。 
白薇汤∶ 
白薇(二钱) 麦冬(三钱) 款冬花 桔梗(各三分) 百部(二分) 贝母(五分) 生地(三钱) 
甘草(三分) 水煎汤,漱口服。日服一剂,服十剂虫死 
溉喉汤∶ 
熟地(二两) 麦冬(一两) 甘草(一钱) 白薇(五分) 水煎服。服一月全愈。 
人有生长膏粱,素耽饮酒,劳心过度,致咽喉臭痛,人以为肺气之伤,谁知是 
心火太盛,移热于肺乎。夫饮酒伤胃,胃气熏蒸,宜乎肺气之热矣,然而胃火熏肺, 
而胃土实生肺也。故饮酒尚不伤肺,惟劳心过度,则火起于心,而肺乃受刑矣。况 
胃火助之,则火性炎上,而咽喉乃成燔烧之路,自然唾涕稠粘,口舌干燥,气腥而 
臭,而痛症乃成矣。盖心主五臭,入肺而腥臭,又何疑乎。方用解腥丹∶ 
甘草(二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桑白皮(三钱) 枯芩(一钱) 天门冬(三钱) 
生地(三钱) 贝母(五分) 丹皮(三钱) 水煎服。连服二剂而痛止,再服四剂而臭除。 
此方治肺而兼治心,治心而兼治胃者也。因膏粱之人,其心肺之气血原虚,不 
滋益二经之气血,而但泻其火,则胃中之气血必伤,反增其火热之焰矣。今补肺以 
凉肺,补心以凉心,补胃以清胃,而火自退舍,不止咽喉之痛,而痛自定也。 
此症用息炎汤亦可。 
黄连 甘草 黄芩(各一钱) 麦冬(五钱) 天冬 生地 玄参(各三钱) 紫菀 
天花粉 石膏(各二钱) 竹叶(三十片) 陈皮(三 
分) 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咽喉肿痛,食不得下,身发寒热,头疼且重,大便不通,人以为热也,谁 
知是感寒而成者乎。然而人不敢信为寒也,论理用逍遥散,散其寒邪,而咽喉之痛 
即解。虽然人不敢信为寒,以用祛寒之药,独不可外治以辨其寒乎。法用∶ 
木通(一两) 葱(十条) 煎汤浴于火室中。 
如是热病,身必有汗,而咽喉之痛不减也。倘是感寒,虽汤火大热,淋洗甚久, 
断然无汗,乃进逍遥散,必然得汗,而咽喉之痛立除。此法辨寒热最确,不特拘之 
以治感寒之喉痛也。 
此症用紫白饮亦妙。 
紫苏 茯苓(各三钱)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 水煎服。一剂即愈。 



卷之三

牙齿痛门(六则)

属性: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 
治法不泻其火则不能取效。然火实不同,有虚火,有实火,大约虚火动于脏,实火 
起于腑。而实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虚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 
有肾火。同一齿痛,何以别之?不知各经在齿牙之间,各有部位也。两门牙上下四 
齿,同属心包也,门牙旁上下四齿,属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 
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肾也。大牙亦属肾,肾经有三牙齿,多者贵。 
治病不论多寡,总以前数分治之多验。火既有如许之多,而治火之法,宜分经以治 
之矣。虽然,吾实有统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 
玄参(一两) 生地(一两) 水煎服。 
无论诸火,服之均效。察其为心包之火,加黄连五分;察其为肝经之火,加炒 
栀子二钱;察其为胃经之火,加石膏五钱;察其为脾经之火,加知母一钱;察其为 
肺经之火,加黄芩一钱;察其为肾经之火,加熟地一两。饮一剂而火轻,再剂而火 
散,四剂而平复如故矣。 
夫火既有虚实不同,何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也。我滋 
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况玄参尤能泻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无根之焰, 
二味又泻中有补,故虚实咸宜,实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况又能辨各经之火, 
而加入各经之药,有不取效如神乎。或曰∶火生于风,牙齿之疼,未有不兼风者, 
治火而不治风,恐非妙法。不知火旺则生风,未闻风大而生火,人身苟感风邪,则 
身必发热,断无风止人牙而独痛之理。况火病而用风药,反增其火热之势,是止痛 
而愈添其痛矣。或疑膀胱有火,肝经有火,心经有火,大小肠、三焦俱有火,何俱 
遗之而不言,不知脏病则腑亦病,腑病则脏亦病,治脏不必治腑,泻腑不必又泻脏, 
况膀胱、心与三焦、大小肠俱不入于齿牙,故略而不谈也。 
此症外治亦可,用荜芫汤∶ 
荜茇 芫花(各二钱) 水一碗煎半盏,漱口即止痛。 
内治用沙豆汤亦妙。 
沙参(一两) 荆芥 丹皮(各三钱) 山豆根(一钱) 水煎服。二剂即愈。 
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痛也。夫齿乃骨之余, 
其中最坚,何能藏虫乎?不知过食肥甘,则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 
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乃虫生于牙矣。初则止生一二虫,久则蕃衍而多,于是 
蚀损其齿,遂致堕落。一齿既朽,又蚀余齿,往往有终身之苦者。此等之痛,必须 
外治,若用内治之药,未必杀虫,而脏腑先受伤矣。方用五灵至圣散∶ 
五灵脂(三钱,研绝细末) 白薇(三钱) 细辛(五分) 骨碎补(五分) 各研为细末。先用滚水含 
漱齿至净,然后用前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含漱齿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 
虫亦死矣,断不再发。 
盖齿痛原因虫也,五灵脂、白薇最杀虫于无形,加入细辛以散火,骨碎补以透骨,引五灵脂、 
白薇直进于骨内,则虫无可藏,尽行剿杀,虫死而痛自止也。 
此症用破颜丹,亦可外治,甚效。 
丹砂(三分) 麝香(半分) 冰片(一分) 雄黄(一钱) 为细末,将末搽于痛处,口吐涎而痛 
立止。 
内治亦可用安宁饮∶ 
玄参 生地 麦冬(各五钱) 白薇(一钱) 骨碎补(五钱) 天门冬(三钱) 水煎服。三剂亦愈。 
人有牙痛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 
有升无降之故也。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而齿牙非藏火之地,于是 
焚烧于两颊,而牙床红肿,久则腐烂矣。似乎亦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以治之,然而 
其火蕴结,可用前方,以消弭于无形,今既已溃破腐烂,则前方又不可用,以其有 
形难于补救也。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石膏(五钱) 知母(二钱) 半夏(二钱) 茯苓(三钱) 麦冬(三钱) 竹叶(二百片) 
葛根(三钱) 青蒿(五钱)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火退肿消矣。然后再用治牙仙丹,以收功也。 
石膏汤以泻胃火,用之足矣,何加入葛根、青蒿也?不知石膏但能降而不能升, 
增入二味,则能引石膏至于齿牙以逐其火。而葛根、青蒿尤能退胃中之阴火,所以 
同用之以出奇,阴阳之火尽散,齿牙之痛顿除,何腐烂之不渐消哉。 
此症可用石母降炎汤∶ 
石膏 茯苓 荆芥(炒黑,各三钱) 知母(一钱) 麦冬(一两) 玄参(一两) 甘草(一钱) 
升麻(五分) 天花粉(三钱) 水煎服。 
四剂全愈。 
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此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乃虚火, 
非实火也,若作火盛治之,多不能胜,即作虚火治之,亦时而效时而不效。盖火盛 
当作火衰,有余当认作不足,乃下虚寒,而上现假热也。人身肾中不寒,则龙雷之 
火下安于肾宫,惟其下寒之甚,而水又无多,于是上冲于咽喉,而齿牙受之。正如 
龙雷之火,至冬则地下温暖而龙雷皆蛰,春气发动,则地底寒冷而不可蛰,乃随阳 
气上升矣。至于夜分,尤肾水主事,水不能养火,而火自游行于外,仍至齿而作祟。 
譬如家寒难以栖处,必居子舍而作威,而子又贫乏,自然触动其怒气矣。治法急大 
补其肾中之水,而益以补火之味,引火归源,则火有水以养之,自然快乐,而不至 
于上越矣。方用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治之,一剂而痛止,再剂而痛不发也。 
盖六味地黄汤补其肾水,桂附引火以归于命门,但补水引火之药,不先入齿中, 
则痛之根不能除,所以必用骨碎补以透入齿骨之中,而后直达于命门之内,此拔本 
塞源之妙法耳。 
此症亦可用制火汤∶ 
熟地(二两) 生地(一两) 玄参(五钱) 肉桂(三分) 骨碎补(一钱) 车前子(二钱) 
水煎服。二剂即止痛。 
人有上下齿牙疼痛难忍,闭口少轻,开口更重,人以为阳明之胃火也,谁知是 
风闭于阳明、太阳二经之间乎。此病得之饮酒之后,开口向风而卧,风入于齿牙之 
中,留而不出,初小疼而后大痛也。论理去其风宜愈,而风药必耗人元气,因虚以 
入风,又耗其气,则气愈虚,风邪即欺正气之怯而不肯出,疼终难止也。古人有用 
灸法甚神,灸其肩尖微近骨后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即瘥。但灸 
后,项必大痛,良久乃定,而齿疼永不发也。然而人往往有畏灸者,可用散风定痛 
汤治之。 
白芷(三分) 石膏(二钱) 升麻(三分) 胡桐泪(一钱) 当归(三钱) 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干葛(一钱) 天花粉(二钱) 细辛(一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即愈,不必三剂 
也。此方补药重于风药,正以风得补而易散也。 
此症可用宣扬散∶ 
柴胡(五分) 白芍(五钱) 甘草 白芷 干葛 细辛(各一钱) 青蒿(三钱) 天花粉(三钱) 
石膏(二钱) 水煎服。二剂愈。 
人有上下齿痛甚,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复作,人以为阳明之火盛也,谁知 
是湿热壅于上下之齿而不散乎。夫湿在下易散,而湿在上难祛,盖治湿不外利小便 
也。水湿下行其势顺,水湿上散其势逆,且湿从下受易于行,湿从上感难于散,故 
湿热感于齿牙之间,散之尤难。以饮食之水,皆从口入,必经齿牙,不已湿而重湿 
乎。湿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经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须上祛其湿 
热,又不可单利小便,当佐之以风药,则湿得风而燥,热得风而凉,湿热一解,而 
齿痛自愈矣。方用上下两疏汤∶ 
茯苓(五钱) 白术(三钱) 泽泻(二钱) 薏仁(五钱) 防风(五分) 白芷(三分) 升麻(三分) 
荆芥(二钱) 胡桐泪(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四剂而湿热尽解,而风亦尽散也。 
盖茯苓、白术、泽泻、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药,又得防风、白芷、升麻、荆 
芥风药以祛风。夫风能散湿,兼能散火,风火既散,则湿邪无党,安能独留于牙齿 
之间耶,仍恐邪难竟去,故加入甘草、胡桐泪引入齿缝之中,使湿无些须之留,又 
何痛之不止耶。况甘草缓以和之,自不至相杂而相犯也。 



卷之三

口舌门(二则)

属性:有妇人产子,舌出不能收,人以为舌胀也,谁知是难产心惊之故乎。夫舌乃心 
之苗,心气安而舌安,心气病而舌病,产子而胞胎已破,子不能产,欲顾子而母命 
恐亡,欲全母而子命难保,其心中惊恐,自必异于常时,心气既动,心火必不宁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