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常道-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还不算完。5月14日,该商报再抖“猛料”,称北京英特尔公司已将手中的“秘密证据”抛出,就是去年2001年7月27日该公司市场总监庄海鸥所拍的4张照片中的另外3张,是“神秘小子”的脸部正面近景。该报不无得意地说:照片上的小孩子上衣上的图案、英文字母等等细节,“与本报寻找的王某别无二致”;孩子的照片去年上商报的事,“连电脑城门口开杂货店的大爷都知道”。 

  商报的“独领风骚”令其他报纸愤愤不平,他们产生了“被耍了”的感觉!晚报率先披露“新闻幕后的新闻”:报社前日突然接到“成都某报”记者的电话,称此次寻人活动其实该报和英特尔公司一起做的,几个月前就策划好了。因此他们能迅速找到照片上的小孩并拿出了非常有力的证据一一孩子当年拍照时穿戴的衣物! 

  至此,整个事件的性质很清楚了,实际上就是一场商业炒作。贝瑞特这位“芯片巨子”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于是英特尔选择一张照片并精心策划了这个成本并不高,社会效应却很轰动的寻人活动。 

  如果从商业妙作的角度来讲,英特尔此举无可厚非,其商业策划也实属高明。事情不管怎样收场,其品牌效应肯定是大大提升了。参与策划的媒体又如何呢?而当蒙在鼓里的读者们明白了“真童”是如何找到的,这种“新闻”又是如何出笼的,掏钱买报的人心里的滋味,真是苦辣杂陈。 

  在这次媒体对战中,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显得非常冷静,没有过多介入。该报在贝瑞特发表请求的当天就说:“贝瑞特圆这位小孩电脑梦的苦心可嘉;不过IT界人士认为,‘芯片大王’此番来华穿梭外交,当然不会放过树立自家品牌的好机会。据称曾有策划公司考虑寻找在1998年成都电脑节与贝瑞特对话的大学生,但这一方案没有实施,也许相关方面启发,居然升级为贝瑞特寻找‘成都电脑小孩’”一一莫非这家报纸早就了解其中的真相? 

  既是炒作,事实清楚了,事情也就该结束了。但作为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尽管是炒作,对于事件本身还是会给出一个满意的结局的。 

  5月17日上午,成都喜来登饭店,成都2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谁是贝瑞特要找的小男孩”新闻发布会。英特尔中国区市场总监庄海鸥首先否认了同某报“联手炒作”的说法。然后,本着不伤害另两个孩子的用心,并没有确认三个孩子中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主角,而是赠送给3个成都男孩每人1台英特尔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个人电脑,并享有由英特尔提供的终身免费培训。 

  当天下午5时,贝瑞特从美国给庄海鸥发来电子邮件,对英特尔中国公司向3位男孩各赠送一台电脑的决定深表满意。 

  充满戏剧性的英特尔成都“寻童事件”暂告结束了。有人说英特尔给3个儿童都送电脑有人情味,皆大欢喜;有人还气愤地说:“3台高级电脑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英特尔明明声称要寻找‘真的小孩’,为啥又含含糊糊,故作慷慨?这样愚弄舆论,不是炒作又是啥?” 

  不管人们再不平、再议论,都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无论结局是否圆满,英特尔公司及其品牌都已在轰轰烈烈的“寻童过程”中获得了“价廉物美”的宣传效应。难怪连在事件中感觉“被耍了”的那家晚报都不得不承认,“英特尔人的聪明和善于利用周围条件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事情的后续解决,看似为了平息事情,却实际上仍然是一种炒作,只是换了个角度,没有那么张扬了而已。 

  市场营销公关离不开炒作。也许有人指责这种炒作,但这种炒作既吸引了大众,又为媒体提供了“猛料”,再说本身也并未给什么人造成伤害,这在商业社会本无可厚非。而“英特尔”正借此机会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目的也达到了。 

给富士山点颜色看看 

  ●给富士山点颜色看看 

  我们都知道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闻名于世界。但却有人声称要给富士山涂点颜色,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呢? 

  话还得从SB公司说起,SB公司是日本一家以生产咖哩粉为主的调味品公司,一直不错的经营状况由于近期的产品滞销,导致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SB公司新上任的总裁为此而愁眉不展、寝食不安,苦思良策。 

  新上任的总裁通过SB公司各路销售人员汇报的各地市场情况的缜密分析,他决定背水一战,采用一种特殊的手段进行宣传,以挽救即将崩溃的公司。 

  他把目光对准了日本的“圣山”——富士山。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大胆的举措,并且很快得以开展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SB公司先后在日本各地的主要报纸上刊登令人吃惊的广告启示:“我公司决定租用直升飞机数架,飞临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顶,将咖喱粉撒满山头。天哪!如果真是那样,那白色的富士山顶将不复存在!今后人们看到的将是焕然一新的美妙的金顶富士山啦! 

  富士山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神圣的地位,是决不容许人来亵渎的。这则启事一经刊出,举国震惊,舆论哗然。很多人纷纷投书报章,对SB公司的行径提出强烈的批评:“山不是他一家的私产,绝不容许他为了一己的私利将它改头换面!”“这是SB公司无视舆论的非法行径”,“强烈要求政府出面制止这种伤害全国人民感情的行径”。甚至一些人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这种行为,还呼吁政府出面来制止。 

  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SB公司虚张声势而已,目的只是利用此事来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即使让SB公司如此去做,它也不可能通过撒咖喱粉的方法去改变富士山的颜色,那得需要多少的咖喱粉啊!但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这些,被一股义愤冲昏了头脑,不知不觉中就上了SB公司的当了。几天后,SB公司又在报上发生声明:“鉴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本公司决定撤消原计划……” 

  日本人民都为此松了一口气。 

  但是,通过这件事,SB公司更加名气大噪,更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财大气粗”、“资力雄厚”,以前与之没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也纷纷与SB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从此,其咖喱粉及其他产品更加畅销市场。 

  SB公司的这个计策成功关健是“假道”要对路,即要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谁都知道,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神圣的地位,对它采取任何行为都会受到人们的议论。老板早就预计到这一点,也正盼望着这一点,人们议论得越多,他的产品的关注度就越高,就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样不断地议论就会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记忆,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实,这样的计策是很容易被人识破的,但如果假道假得很成功的话,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死囚与时装的关系 

  身陷囹圄的人,总给人一种与正常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可偏偏有人就盯上了他们,还利用他们来宣传自己的品牌,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时装界,说到贝纳通这个意大利时装巨人,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的。它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紧跟潮流的时尚设计外,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其独到的有创意的广告炒作。该公司最新的一个广告再次引起轰动成为舆论的热点,招来一片哗然之声。这个广告竟然出现了美国监狱中死囚在等候处决的情景。这一系列死囚照片也能称之为时装广告?这着实让消费者感到匪夷所思。 

  一般来说,广告宣传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广告中当然都会出现自己的产品,但如果又出现了死囚,却又没有要宣传的产品,那消费者就会问了,那他们做广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广告与产品没有任何瓜葛,这样的广告对推广品牌有用吗?回答都是肯定的。贝纳通的最新广告就是这样的: 

  一个美国黑人坐在等候处决前的一个小屋子里,眼睛茫然而绝望地盯着镜头,是对生的怀恋?对死的恐惧?观众只能去猜测,却不得而知,反正表面看来与贝纳通的时装毫无关系。 

  在广告推出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播放了一段在监狱中拍的镜头。冰冷的钢丝铁门“当”地一声关住,隔离出两个世界。这则广告以贝纳通又一次向人类道义呼吁的形象出现,它是为最近的意大利宣布支持死刑而推出的。对于死刑这种人间至刑是否该存在,人是否有剥夺另一个人生存的合法权利,一直是西方许多国家争论的话题,有一些国家已废除了死刑。 

  但针对贝纳通这一行为,许多人士不禁提出疑问:“广告的目的是推销产品,以这样严肃的国际社会问题来做服装广告,是否合适?”一直在帮助贝纳通制作广告的女摄影师奥丽维亚图是此系列广告的始作俑者,她说:“我不是来这里看谁有罪无罪的,只是拍摄出一种客观事实。”“我这两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各大监狱中寻访,并推出了一种客观事实。”确实,她这两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各大监狱中寻访,进行摄影活动,并推出了一个题为“写在脸上的死亡”的系列作品。广告上的主题人物,那位美国黑人阿皮纳说:“我认为公平是存在的。但最后倒霉的总是穷人,如果你不能请大律师,那你一定会被送上断头台。这就是我主张要废除死刑的原因。” 

  议论总是存在的,尤其是关于政府各种决策的议论,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也许是贝纳通的初衷,但正是由于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树立了品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也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好感。 

  其实,贝纳通服装的炒作一直在寻求一种试图超越性、社会等级、种族和国别的生活哲理理念。多年来其广告一直在关注社会敏感问题,力图在宣传产品的同时改变一些社会观念,其内容涉及到恐怖主义、种族主义、艾滋病、同性恋等话题,惟独没有提及贝纳通的服装。而这些方面的举止却大大提高了贝纳通的知名度。尽管不断地遭到一些团体和相关舆论的批评,这则关于美国监狱死囚的广告仍然已在全球推出,并引起极大的反响。 

  这种剑走偏锋的炒作手法,着实让人佩服其勇气。他们敢想别人之不敢想,敢做别人所不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炒作成功的几率很难把握,但成功一次就可以有非常大的收获,赚个盆满钵满。 

罗曼蒂克的诱惑 

  ●罗曼蒂克的诱惑 

  法国现代广告大师布勒斯坦为Rosy乳罩设计了一则出色和美色的性感厂告: 

  在画面中,一位双臂抱胸的裸体模特,臂上有一朵绽放的玫瑰,气质清纯,体态优美。整幅广告并没有出现乳罩,但用花朵叠加在胸口的位置上,以美丽温馨这个意念与花朵(Rosy)相关联,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这一先锋创造之举,直令当时还比较保守的舆论界一片哗然。但是,Rosy却很快成为法国名牌,一个名不见经传、只有几名女工的小工厂,迅速跨入了欧洲内衣业诸强之列。 

  台湾“兰薇尔”春夏系列睡衣的诗意广告主题:罗曼蒂克的夜晚,兰薇尔与你共享,创造温馨甜美的意境。 

  广告画面上,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身着睡衣舒适地躺在床上,悠闲自得地在灯光下翻阅画报。正文是: 

  月色淡柔,灯影相偎,夜的绮思悄悄升起……在这个属于你的季节里,兰薇尔轻飘飘的质感,高雅、精致的刺绣更见纤巧的慧心。尤其是其清丽脱俗的设计,让你一眼就喜欢:今夜起。穿上兰薇尔,让夜的温柔轻拥你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则广告充满感情的色彩,它把睡衣的美和夜色的美水乳交融在一起,少女的情思和美丽衬托着睡衣的温馨与甜美。广告的标题、画面都有力地着眼于情感渲染,给人如诗如画的美好心理感受,因此很能打动人心。 

  1981年下半年,美国的加尔文·克莱因时装公司聘请了年轻貌美的时装模特儿波姬·小丝拍了个极富性感的广告片: 

  波姬·小丝身穿加尔文贴肉牛仔裤,线条优美,风姿绰越,全身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波姬·小丝还极富挑逗性地对消费者说:“你们知道我和加尔文牛仔裤之间有什么东西吗?什么也没有!”由于波姬·小丝的美艳和性感,迷住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对这则广告产生了难以抵御的诱惑,都为身上穿有加尔文贴肉牛仔裤为最大的满足与荣耀。 

  此广告之后,竟然带来了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