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11"委员会报告-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策制定者批准的话,在某一特定时刻“我们还是会退后一步,双手紧抱胸前,祈祷那些部族成员会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优秀和幸运”。
据“迈克”讲,军事官员们审阅了抓捕计划后,发现没有特别让人拍手叫好的地方。三角洲特种部队的指挥官对于计划中当地部族羁押本·拉丹如此之久感到“不安”,联合特种部队的指挥官迈克尔·卡纳文中将则担心在塔尔纳克农场内各部族成员的安全。卡纳文中将说,他实际上认为中央情报局把共同行动外的安排搞得太复杂了,而把行动结果又想得太容易了。但一位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高级官员却做了不同的描述,“总的说来,我们也不大可能提出与此大为不同的计划”。最后,就我们所知,五角大楼中并没有人建议中央情报局或是白宫不要继续这项计划。
在华盛顿,伯杰对当地部族成员的可靠性表示了怀疑。然而,与特尼特会面时,他关注最多的问题却是,如果本·拉丹真被抓住,该怎样处置他。他担心指控本·拉丹的有效证据仍然不足,从而存在一种危险,即抓住本·拉丹,将他带到美国后却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宣告无罪。
5月18日,中央情报局的管理人员审查了通告备忘录的草案,这是一份将授权抓捕行动的法律文件。1986年的一项总统决定曾授权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的秘密行动,并很可能给予了这样的行动足够的权威。但考虑到旧有的所谓“流氓大象”的指责,中央情报局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许曾希望通过书面材料来表明他们并不是独自行动。
对备忘录的讨论将人们对准军事秘密行动已经根深蒂固的不安表露了出来,这种不安至少存在于中央情报局的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之中。行动理事会的助理指挥詹姆斯·潘维特表达了他的顾虑:会有不少人员的伤亡;他认为这种行动至少有一点倾向于暗杀计划。同时,他估计该行动会花费数百万美元。他并不准备指出具体的数额,也不想去所有可能的国会委员会争取特别资金。尽管有潘维特的担忧,中央情报局的领导层还是通过了备忘录草案,并将它呈交给了国家安全委员会。
第四章 对“基地”组织早期袭击的回应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爆炸事件之前(3)
反恐怖主义中心人员向司法部长詹尼特·雷诺和联邦调查局局长路易斯·弗里作了简要汇报,告诉他们行动成功的几率约为30%。该中心长官“杰夫”和联邦调查局纽约实地办公室主任约翰·奥尼尔一起向纽约南区的检察官玛丽·乔·怀特和她的全体职员作了简要报告。尽管“杰夫”再次提到30%的成功率,他却提醒说,在这次行动中肯定会有人员伤亡。这样一来,怀特从纽约的简报中得到的印象就是活捉本·拉丹的几率几乎为零。
5月20~24日,中央情报局进行了最后一次分级行动演习,覆盖3个时区,甚至引入了当地人员。联邦情报局也加入其中。演习进展顺利。反恐怖主义中心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向内阁级部长和他们的代表做了简要报告,将6月23日定为袭击日期,并在7月23日之前将本·拉丹带离阿富汗。
5月20日;特尼特与伯杰和他的代表一起讨论了行动的高风险,让大家注意会有人员被杀,其中包括本·拉丹。成功被定义为将本·拉丹带离阿富汗。28部长会议定于5月29日召开,决定行动是否进行。
部长会议并未召开。5月29日“杰夫”告知“迈克”,他刚与特尼特、潘维特和近东军指挥部总司令进行了会晤,决定终止行动。“迈克”马上致电实地办公室说,他已接到命令“暂时取消行动”。他在记录中写道,有人告诉他,内阁级官员认为平民百姓伤亡,即“间接损害”的风险太高。他们考虑到当地部族成员的安全,也担心“在行动中本·拉丹如果不能幸存下来的话——尽管那不是我们的本意——行动的目的和性质将会受到不可避免的曲解和误传,很可能还会遭到反诉”。
人们对谁真正决定终止行动的印象颇为不同。克拉克告诉我们,反恐怖主义安全小组认为计划有缺陷。其他人员称,克拉克曾经向一位国家安全局的同事描述说计划是“欠妥的”,并预言部长们不会通过它。“杰夫”认为,决定是内阁级的官员们作出的。潘维特认为是伯杰的决定,尽管可能是基于特尼特的建议。特尼特告诉我们,如果他得到主要行动人员的建议,他的确会独自“取消”行动。他曾给伯杰简单地讲过他的意见,但伯杰没有回话。伯杰的回忆和特尼特的这番话差不多。他说计划根本就没有呈交给白宫作决定。
中央情报局的管理高层认为计划不会起效。特尼特的行动指挥助理在几周后向伯杰写道,中央情报局作出的评估认为,当地部族抓捕本·拉丹并将他移交给美国的能力较低。但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对此均感到失望。在该行动计划被取消之前,西罗恩曾将之描述为“在本·拉丹还在阿富汗期间,我们所能提出的将他抓捕并送交审判的最好计划”。的确,在“9·11”事件之前,再也没有一项抓捕计划达到了如此详尽和准备的程度。但当地部族随后对行动的热情有所降低。而本·拉丹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却在变得更加细密而让人生畏。
当时,距离“9·11”事件还有3年多时间。特尼特和中央情报局领导层的职责就是权衡究竟放弃这次行动而承担未来的风险,还是采取行动而让行动人员及情报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们有理由担心行动失败带来的种种后果:数百万美元付之东流;一场可能被认为是暗杀的枪战,以及巴基斯坦的一场政变,如果其作出回应的话。正如伯杰所说,美国政府在1998年5月的决定,好比是司机通过满是泥浆的挡风玻璃看路前行,而非明亮的汽车后视镜的有利视角作出的。
寻找其他选择方案
反恐怖主义中心继续追踪本·拉丹,并筹划秘密行动。现在最有希望的途径是外交——但不是国务院在1998年夏实施的主要关注印度、巴基斯坦核紧张的外交政策。在1998年春,中央情报局获悉沙特阿拉伯政府悄悄地瓦解了在其国内正准备使用肩扛式地对空导弹袭击美国军队的本·拉丹基层组织。他们秘密地逮捕了几十名该组织成员。在感谢沙特阿拉伯的同时,特尼特利用这个机会请求沙特阿拉伯帮助对付本·拉丹。回应是令人鼓舞的,克林顿总统随即任命特尼特为其非正式代表与沙特阿拉伯一起展开反恐工作。随后特尼特于5月和6月初两次访问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从生病的国王法赫德手中接过权力的沙特阿拉伯王储阿卜杜拉向特尼特许诺将秘密地尽全力劝说塔利班驱逐本·拉丹,以便能把他遣送到美国或是其他国家接受审判。到时,王室将派出现任情报部长,即王子图尔基·菲萨尔作为使节。副总统戈尔随后也向沙特阿拉伯表示了感谢,他和特尼特都明确表示他们的感谢也代表了克林顿总统的祝福。特尼特报告说,指控本·拉丹是势在必行的。事实上,纽约大审判团几天后,即6月10日,就秘密裁定通过了对本·拉丹的指控。特尼特还建议美国暂停包括秘密行动计划在内的其他选择方案。
菲萨尔王子在那年夏天与奥马尔和其他塔利班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的会晤。很显然,通过利诱与威胁相结合的手段,菲萨尔得到了塔利班将会驱逐本·拉丹的承诺,但奥马尔最终并没实践这一承诺。
8月5日,克拉克召开了一次反恐怖主义安全小组的本·拉丹专题会议。在讨论该怎样做时,记录员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尽管大家达成共识,认为政府应该尽其所能地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会人员均未提出明智的主张。”
第四章 对“基地”组织早期袭击的回应危机:1998年8月(1)
1998年8月7日,国家安全顾问伯杰在早上5:35通过电话向正在休息的克林顿总统报告说,几乎在同时,美国驻肯尼亚内罗毕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大使馆遭到爆炸袭击。怀疑的目光迅速聚焦于本·拉丹。由于小组情报局对“基地”组织在内罗毕的小组已布下一年之久的监控,再结合其他渠道的消息,很快就获得特别情报证实,本·拉丹和他的同伙应对这些事件负责。
何去何从的争论很快决定下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几个月前,在取消秘密抓捕行动后,克拉克就敦促国防部研究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6月2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胡夫·谢尔顿将军指示中央司令部的津尼将军拟定一份行动计划。该计划在7月初第一周内提交。显然,津尼计划的起草者们参考了前两次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采取的武力行动,即1986年对利比亚的袭击及1993年对伊拉克的进攻。他们主张对阿富汗恐怖分子的8处兵营,其中包括本·拉丹在塔尔纳克农场的藏身处发射战斧导弹。38在美国大使馆遇袭后,国防部随即向白宫提交了这份行动计划。
在使馆被炸的第二天,特尼特出席部长会议时提供情报说,恐怖头子们准备在阿富汗境内考斯特的一处营所集中,安排下一步恐怖行动计划。伯杰说,特尼特声称到时会有几百名恐怖分子参加,其中包括本·拉丹。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描述,该地区事实上是军事驻扎区,主要是“圣战分子”居住地,离平民百姓生活区较远。克拉克仍记得在一次白宫的会议上,他就坐在特尼特的旁边,当时他曾问:“你的想法是否跟我一样?”特尼特回答:“是的。”就这样,部长们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轰炸恐怖分子的集会。轰炸的目的就是炸死本·拉丹,以及他的骨干成员。
伯杰把整个会议进程安排得很紧凑,以便不泄露所有的计划。8月11日,上面传来命令,让津尼将军准备好有关轰炸阿富汗各目标驻地的详细计划。8月12日至8月14日,五角大楼即向克林顿总统汇报了所有的轰炸计划。尽管各部长都希望导弹能击中本·拉丹,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建议先查清恐怖头目是否就在这些场所,才能决定是否轰炸。
在是否轰炸阿富汗境外目标,包括苏丹境内的两处场所问题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论。其中一处是一家皮革生产厂,有人相信那是归本·拉丹所有的。另外一处是位于喀土穆的艾尔·希法制药厂,据情报称该厂受到本·拉丹的资助,大量生产一种用于制造神经毒气的前期原料。主张轰炸皮革厂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从经济上削弱本·拉丹。主张袭击希法制药厂的人认为,那样可以减少本·拉丹以后使用神经毒气的可能性。
自从1995年3月以来,美国官方就对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里释放沙林神经毒气的事件刻骨铭心。克林顿总统自己也表露了他对美国境内可能遭受生化恐怖袭击的担忧。据报道,本·拉丹曾声称要制造一个“广岛”惨剧,至少造成1万人的死伤。中央情报局的相关报告指出,希法那家制药厂周围土壤的抽样表明:土壤里含有“安普塔”成分,这是一种生产VX毒气的先期化学成分,而这种神经毒气惟一用途就是造成大规模杀伤。在使馆被炸的两天前,克拉克的属下曾写道:“本·拉丹在苏丹境内的一家工厂投资,几乎可以肯定他可以得到这家工厂生产的VX毒气。”国务院高级官员们声称:他们也曾从别的材料来源得到类似的判断,尽管他们与克拉克的属下所言可能是基于同一报告。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玛丽·麦卡希负责情报方案,她最初提醒伯杰说,“底线”是“在我们作出任何严肃的抉择前,我们仍需要有关这个场所的更准确的情报”。她还补充说本·拉丹和希法制药厂之间的联系此时还难以确定。伯杰告诉我们说,他曾想过假如最终决定不同意轰炸希法制药厂,而两周以后在纽约的某地铁中就发生了神经毒气的攻击的话,那又如何交待呢?
8月20日凌晨时分,克林顿总统以及他的主要顾问们都同意轰炸本·拉丹在阿富汗境内考斯特附近的几处营所,以及轰炸希法制药厂。总统把轰炸目标清单上列出的苏丹境内的那家皮革厂划去了,因为他觉得对本·拉丹没造成什么损害倒造成无辜群众的死亡不值得。在轰炸希法制药厂问题上最为焦虑不安的是司法部部长雷诺。她对同时轰炸两个穆斯林国家有些担忧。现在回顾起来,她说自己觉得“前提条件总在不断变化嘛”。
8月20日晚些时候,停靠在阿拉伯海的海军战舰发射了数枚巡航导弹。尽管多数导弹命中既定目标,但本·拉丹以及其他恐怖骨干分子并没有被炸死。伯杰告诉我们,在随后的相关评论中,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总结说,轰炸结束了兵营中20名至30名恐怖分子的性命,但本·拉丹很可能在数小时前已离开营地。由于往阿富汗发射的这些导弹必须经过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