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贼-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盛连忙和两名同伴在前面引路,刘存和曹勉相视一笑同时迈步,亲卫队长秦义带上礼物跟随而入,其余侍卫均留在外边等候。

徐盛家的院子不小,方方正正宽近一亩,四周栽种不少花木,左侧有颗苍郁高耸的桧柏,右侧一排敞开式长廊上有个用粗大原木做成的兵器架,陈旧的架子上只有一杆长枪、两根哨棒和一柄古朴的铁鞭。

徐盛已经搀扶他母亲走到正堂,刘存不等大大咧咧的曹勉介绍,疾步走到台阶下,恭敬地弯腰施礼:“琅琊刘存刘子鉴,拜见老夫人!刘存不请自来,叨扰了,还请老夫人多多原谅!”

“啊?可是毁家济民、活人无数的琅琊刘大人?”徐盛的母亲惊讶不已,仔细打量台阶下一身戎装的刘存。

“刘存身为一县之长,赈灾济民乃本职所在,当不得老夫人如此谬赞。”刘存抬起头谦逊回答,发现端庄和善的徐母年约四十,衣衫简朴毫无饰物,整个人却有一种知书达礼的从容气度。

徐母眼中露出钦佩之色,轻轻推开儿子,郑重地侧身鞠躬,恭请刘存进入正堂叙话。

刘存大声致谢,进入正堂奉上礼物,对躲在徐母身后偷偷打量自己的一位少年和一位九岁左右的女孩露出个笑容。

寒暄过后,徐母得知刘存看上了自己的大儿子徐盛,不惜屈驾登门提出请求,心中又是惊喜,又是不舍,可看到儿子脸上无法掩饰的渴望,她知道再也留不住儿子了。

没多久,徐盛的舅父、县衙门下贼曹纪维匆匆赶来,与曹勉见过礼,来到已经站起迎上的刘存面前深深鞠躬:“刘大人屈驾光临,纪维与家姐三生之幸,请大人受在下一拜!”

“纪兄不可如此!”

刘存一把托住年逾三十孔武精干的纪维,发现他的手肘忽然下沉力度很大,心中一凛,悄悄加了把劲,稳稳抑制了纪维势大力沉的下压之势。

自负神力的纪维心中震惊不已,立刻放弃试探,微微抬手后退一大步,再次向刘存恭敬见礼。

曹勉和周边众人没有谁看出两人的瞬间较量,脸上还是乐哈哈的神色。

唯有肃立徐母侧后的徐盛满脸惊愕,他太清楚自己舅舅的一身蛮力了,徐盛的父亲在世时,经常与小舅子纪维喝酒聊天,兴致来了两人就到院子里比试切磋,武技略逊一筹的舅舅每次都仗着一身蛮力,与徐盛的父亲打个旗鼓相当,最后不管徐盛的父亲如何笑骂,对小舅子的一身力气都无可奈何。

刘存再次向纪维告知来意,恳请徐母和纪维准许徐盛跟随他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宣布给予徐盛军候职务,但言明徐盛还需要以军候之职跟随自己学习两年军务,以便更好地掌握琅琊军中步兵与骑兵的训练方法,才能让徐盛独当一面。

坐在刘存对面的纪维双目炯炯,满脸喜色,不等家姐有所表示,霍然站起向刘存致谢,大声叫过徐盛,正式拜入刘存麾下。

刘存高兴不已,扶起上唇还是一片细密绒毛的徐盛,上下打量越看越喜爱,当即对徐盛叮嘱道:

“文向,再有两个时辰我就要离开莒县,率部北上与琅琊县尉王杞大人率领的五千将士汇合,然后开赴西面的东安与黄巾作战。你暂且在家和母亲舅舅等亲友多聚聚,我留下两匹战马、两副甲胄兵器和一些用度给你,等打完仗我还要回转,届时带上你南下王城觐见国君,之后才会返回琅琊。”

听到刘存要去和黄巾作战,众人大吃一惊,曹勉连忙站起询问:“大人不是押送贡品南下王城吗?”

刘存解释道:“数日前,小弟向国君奏请率部参战,已获得国君准许,押送贡品只是顺道而为,入夜后便要率领麾下五百骑兵北上,与我琅琊县尉王杞大人率领的五千将士汇合,等待后军押送粮草到来,我军将士立即西进东安境内,与东安城万余黄巾见个真章。老哥后日率部增援东莞,说不定彼此还会碰面,届时还请老哥多多关照。”

曹勉脑中飞速权衡,很快抱拳向刘存告辞:“既然如此,我立刻去见县令大人和程大人,然后快马飞报国君,请求率本县三千士卒为大人后备,跟随大人一同进剿东安贼寇!”

“小弟求之不得,谢过老哥!”刘存爽快地答应下来,不管曹勉有何想法,多出三千预备队总是好的。

送走曹勉回到堂上,精明的纪维对刘存叹道:“本县原有兵力已被抽调一空,不得不再次征募青壮充数,眼下已是第三次征兵了,曹大人也难啊!”

刘存点点头:“确实难,军令之下,曹大人也是迫不得已,但要是换成我,除非是生死攸关之时,否则再难也不会率领征召数日的青壮踏入战场。如今敌我僵持,尚未到生死攸关的地步,让毫无训练的士卒踏上战场,只会徒添伤亡,说得严重点,与草菅人命没有区别。”

纪维一愣,立刻想起历来不顾士卒死活的领兵之将,想起朝廷的昏暗和高门大阀的冷酷无情,想起自己十余年郁郁而不得志的小吏生涯,以及武技高强却得不到出仕机会最终郁郁病逝的姐夫,满腹哀叹之余,不禁为刘存的坦诚仁厚所感动,沉寂多年的心也随之变得炽热起来。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下)

略作考虑,纪维暗暗做出决定,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存:“大人如不嫌弃在下见识短浅武技低劣,在下愿做大人马前卒!”

刘存惊愕地望着缓缓匍匐的纪维,好一会才记得上前搀扶:“兄长武技高强,气概恢弘,小弟做梦都想和兄长这样的人才一起共事,只是……若是兄长相信刘存,不如稍等几日再辞去县衙职务,等小弟回转便可一同离开,如此一来,既照顾到上上下下的面子,也能让兄长走得舒心,走得坦荡。”

纪维深感有理,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指着徐盛对刘存说道:“请大人等会就将此子带走,让他追随大人鞍前马后征战沙场,家中一切自有在下操持,大人无需挂怀。”

“徐盛愿追随大人征战沙场!”聪明的徐盛连忙跪下请求。

刘存望向徐母,看到徐母含笑点头,只好扶起体魄雄健的徐盛:“好样的!那就暂时进入我的卫队吧。”

徐盛大喜,转身跑到徐母跟前跪下道别,徐母依依不舍地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强忍心中的伤感低声叮嘱起来。

刘存见状,干脆把纪维拉到门外,信步慢行低声商量。

看到徐盛领着两名鼻青脸肿的同伴怯生生的过来,刘存吩咐徐盛带同伴去向亲卫队长秦义报道,然后和纪维一起进入正堂,将两人刚才商议的结果禀报徐母。

当夜卯时,刘存与程秉、糜竺、莒县县令等人逐一告辞,率领亲卫和五百骑兵北上峤山。

披挂崭新甲胄的徐盛策马跟在亲卫队长秦义身边,感觉此刻拥有的一切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骏马、铠甲、横刀、兜鍪,一切都是那么的坚固新奇,威风凛凛,就连满天星斗下朦胧的前路,也让他充满期待。

沿着沐水向北延伸的十几里路程宽阔平坦,对骑兵来说非常舒服,不到半个时辰已经走完,要不是刘存看到自己的实力还很弱小,将装配高桥鞍与马蹄铁的计划深藏心里,只是在战马另一侧增加个毫不起眼的踏脚绳套,骑兵的速度将会大幅度提高。

王杞和左右尉颜慎、翟越率领五千主力已在峤山下休息了大半天,看到刘存非常高兴,见礼完毕就要与刘存商议下一步行军计划。

乐哈哈的刘存一把拉过身后的徐盛,将他介绍给王杞三人。

颇为腼腆的徐盛连忙单腿跪下,大声报上自己的姓名,恭敬地向王杞和颜慎、翟越致意,然后似模似样地行个军礼。

王杞颇为惊讶,但他知道被刘存如此看重的人绝不会差,于是和气地吩咐徐盛起来说话。颜慎和翟越则是双双抱拳回礼,仔细打量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徐盛。

刘存示意徐盛跟着来,便与王杞并肩走入大树下唯一支撑起的行军大帐,围着帐篷中央四个木箱上的地图低声商议起来。

大帐内烛光明亮,心中激动的徐盛站在刘存侧后竖耳倾听,约一刻钟过去,徐盛已经目瞪口呆。

他从小跟随父亲苦练武艺学习兵法,清晰地记得父亲和舅舅向他解说的近百个古今战例,可以说,他并不是毫无基础的军中新丁,如果单以军事理论和素养来说,年轻的徐盛比当今大汉朝各郡县的领兵将领要优秀得多。

但刘存军中的情报分析、战前准备、作战计划等等,做得非常周密细致,已远远超出徐盛的认识,仅是正在商议的行军计划,就包括东安城周围十里内三片起伏地形对骑兵的影响、步兵负重与体力消耗程度、渡河的时机顺序、意外情况的处置等等,几乎每一个影响行军作战的细小问题,都在刘存等人的反复讨论之列,几乎每一个可能发生的意外,都在刘存等人的算计之中。

亥时刚过,督粮官赵溶终于按时到来,一千士卒与五千青壮押送的粮草缓缓进入临时构建的营地。

赵溶进入大帐喝口水,立即汇报四轮运粮马车的致命弱点——在狭窄不平或是泥泞的道路上,四轮马车无论是速度、稳定性还是通过能力,都远远比不上传统的两轮马车,四轮马车只有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才能发挥速度和运载能力的优势。

若不是赵溶在行至夏河城十五里发现问题后果断返回夏河城,向自家商会、各工坊、县衙、地主和各大商家紧急征用三百多辆新式两轮马车,迅速将四轮马车上的粮食转到两轮马车上一路追赶,恐怕明天这个时候都无法到达。

听了赵溶的汇报,刘存当即向赵溶和王杞等人致歉,郑重检讨自己的失误,表示待到返回之后,立即组织人力改进,一定要制造出更坚固实用的定制马车。

赵溶和王杞开导一番之后巧妙转移话题,颜慎和翟越肃立一旁满脸的敬服,徐盛则深受触动,对刘存的胸怀和严谨无比钦佩。

半个时辰后,完成进食的六千官兵在各级军官率领下,以半个时辰行进八里、每个时辰休息一刻钟的速度静默行军,悄然抵达东安城东面的应山脚下,王杞低声传令,六千军官就地休息毫无喧哗。

此地距离一万余黄巾军占领的东安城仅十里路程,若是白天,登上山腰可清晰看到隔着沂水的东安城,等候多时的各斥候小队立刻将各种情况上报,负责渡口方向侦查的两个小队汇报的情况,引起刘存的高度重视。

“对岸渡口停泊三十几条木船?”刘存严肃地问道。

寻常山民打扮的年轻斥候队率重重点头:“禀大人,算上竹筏至少八十条以上,都是贼寇从咱们这边的东安各村搜刮过去的,属下率九个弟兄分段潜伏,细细观察了两天一夜,发现贼寇很少渡河过来,每天最多有两拨不超过五人的贼寇渡过东岸,然后前往北面三十五里的东莞,次日再次原路返回渡过西岸,属下判断是安东城里例行派出的信使。”

“对岸贼寇的布置如何?”刘存再问。

精明的队率立即回答:“大多呆在安东城里,城外仅南门和对岸渡口各驻扎一营贼寇,每营人数均在五百左右,昨日中午,属下再次带上两个兄弟从上游五里游过对岸,绕过西面无人小村抵近查探,发现对岸贼寇约一个多时辰便派出十余骑斥候,巡视范围均在十里之内,估计是周边十几个村子都没人,附近方圆百里也没有咱们的队伍,所以贼寇的斥候都很懒散,匆匆逛一圈就回去,由于城池周围地形平坦,没什么遮蔽物,所以属下不敢走得更近。”

刘存再次望向地图,拿出根自制的炭笔,一边询问斥候队率,一边在地图上标注。

不一会,王杞忽然问道:“昨天中午你们游过去的那段水面有多宽?水流如何?”

队率连忙回答:“宽约两百五十丈,最近一个多月没下大雨,水流较为平缓,加上那地方河水中央有块长约五十丈宽约十丈的沙洲,很容易就游过去了。”

王杞与望过来的刘存对视片刻,随即凑在一起迅速制定作战方案。

刘存扔下炭笔果断下令:“此时距离天色放亮大约一个时辰,必须抓住时机渡过千人左右,抢占西岸渡口,打他个措手不及,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一举夺取东安城!”

********

ps: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啦!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上)

天色蒙蒙亮,最后一个湿漉漉的士卒顺着绳子爬上泥泞不堪的西岸,亲率八百官兵泅渡的刘存终于松口气,心中直呼老天保佑,要不是久旱无雨,正值涨水季节的沂水绝不会如此平静和缓,八百弟兄绝不能如此顺利渡河。

随着刘存一声令下,从各部临时抽调的八百会水官兵纷纷爬上野草丛生的河堤,紧张寻找自己的临时队率,以百人一队快速集合,在声声低沉的命令中手忙脚乱地整理衣衫检查武器。

水性极佳的徐盛是与刘存一起最先渡河的人,他飞快穿上被水泡得湿漉漉的牛皮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