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与外国的经济联系,例如不准他们把土地租给外国种植园主,已租出的要 

收回,严重地侵害了封建主的利益。总之,荷兰殖民者重回印尼后,更加重 

了对印尼的剥削和奴役,不仅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许多封建主也极为不 

满。印尼各阶级与殖民者的矛盾日趋激化,终于酿成1825—1830年爪哇人民 

大起义。 

      (2)蒂博尼哥罗领导的爪哇人民起义 

     1825—183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抗荷兰殖民 

统治的人民起义,史称蒂博尼哥罗起义或爪哇战争。 


… Page 102…

     蒂博尼哥罗(1785—1855年),是日惹苏丹的王子,曾任日惹苏丹的摄 

政,但荷兰殖民者剥夺了他的王位继承权。他企图推翻荷兰殖民统治,恢复 

王公贵族的权势,建立强大的伊斯兰教封建王国。起义前,蒂博尼哥罗已成 

为马塔兰封建贵族抗荷集团的领袖,他在日惹的领地成为抗荷人士的聚集 

地。荷兰殖民者视他为眼中钉,必除之而后快。1825年7月,荷兰殖民者借 

口修筑公路,破坏蒂博尼哥罗的领地,并企图逮捕他。这一事件成为蒂博尼 

哥罗起义的导火线。 

     1825年7月20日,蒂博尼哥罗在斯拉朗发动武装起义。他以圣战为旗 

帜,号召人民为消灭异教徒——荷兰殖民者而战斗。成千上万的农民会集到 

他的旗帜下,一些封建主和阿訇也参加了起义。许多华侨也积极参加和支持 

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爪哇大部分地区。10月,蒂博尼哥罗建立了伊斯兰王 

国,自称爪哇素丹。1827年初,他整顿起义军,建立起几支骨干队伍,打得 

荷兰殖民军死伤惨重。后来荷兰方面采取了分化收买封建主的狡猾手段,不 

少封建主脱离起义队伍。蒂博尼哥罗的主要助手奇阿依·摩佐为争夺宗教最 

高领导权与蒂博尼哥罗发生矛盾。最后奇阿依·摩佐投降了敌人,起义军的 

著名青年将领申托特也叛变。这给起义军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困难。荷军悬 

赏5万荷兰盾捉拿蒂博尼哥罗,但没有一个农民为领取赏金而出卖他。蒂博 

尼哥罗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抗战,多次拒绝敌人的诱降。 

     1828年3月,起义军在爪哇北部失败后,开始走向衰落。1830年3月, 

蒂博尼哥罗不得已同荷军举行停战谈判。他严词拒绝敌人的诱降,坚持要在 

爪哇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王国。荷兰殖民者背信弃义,将他扣留,终身幽禁 

于苏拉威西的望加锡。坚持了五年的爪哇人民大起义最后失败了。1855年, 

蒂博尼哥罗死于流放地,他留下了一部《蒂博尼哥罗自传》。他在起义中始 

终坚持英勇斗争,甚至连荷兰殖民军官都不得不承认,“他虽然遭到一系列 

打击和不幸,仍然充满信心和勇气”。他是印度尼西亚杰出的民族英雄。 

     蒂博尼哥罗大起义是印尼人民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这次起义歼灭了 

15000多殖民军,惩办了许多殖民官吏,耗费殖民者2000万荷兰盾军费,烧 

毁许多种植园。这次起义揭开了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序幕。 



                           2。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扎伊尔王朝的统治 

     1796年,阿加·穆罕默德夺取了政权,在伊朗建立了扎伊尔王朝,定都 

德黑兰。扎伊尔王朝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高级阿訇是王权的主要支柱,负责宗教事务和裁判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则由 

世俗法院审理。国王下设首相领导的枢密院负责管理国家日常事务。全国划 

分为30个省和州。省总督和州长由王族国戚出任。 

     到 19世纪中叶,伊朗仍处于扎伊尔王朝的统治之下,封建割据十分严 

重,各省、州的首脑都是拥兵称霸的一路诸侯,彼此混战不休,国王无法驾 

驭。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保持着对封建主的依附关系。游牧部落贵族又一 

向反对中央集权,甚至公开否认王权。因此,伊朗尽管有国王和中央政府, 

但在全国没有行之有效的统一号令。封建割据严重阻碍了伊朗社会经济的发 

展。 

      (2)伊朗的半殖民地化和社会矛盾的加深 


… Page 103…

     19世纪初,伊朗已成为英、俄、法、美等列强争夺的对象,他们强迫伊 

朗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1828年的俄伊《土库曼彻条约》,俄国吞 

并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北阿塞拜疆,还取得2千万卢布的赔款和领事裁 

判权,以及在伊朗境内的自由贸易权,还有免交进口税的优惠待遇。1841年, 

英国强迫伊朗签订了内容相似的条约。法、美、奥等国紧步其后尘,也援例 

签订类似条约。从此,伊朗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外国商品,尤其是英国商品,大量倾销到伊朗, 

破坏了伊朗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处于萌芽状态的伊朗资本主义 

工场手工业也受到排斥或扼杀,造成大批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破产。商品货 

币经济的发展,加深了伊朗封建制度的危机。封建地主为得到更多的货币以 

供挥霍,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官僚,为获取大量金钱, 

则以高价卖官鬻爵。买得官爵的人,更是变本加厉地盘剥农民。伊朗的半殖 

民地化,加剧了伊朗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异族剥削、封建割据、诸侯混战和封建主的横征暴敛,引起了中小商人、 

手工业者和低级阿訇的强烈不满,他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一些社会经济地 

位低下的阿訇,比较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在反封建斗争中成为群众的代言 

人。19世纪上半期,饥荒、瘟疫频仍,南阿塞拜疆地区有一半人口死亡。这 

对人民起义起了催化剂作用,伊朗人民群众奋起为生存而斗争,在一些地方, 

如赞兼、伊斯法罕、大不里士等地都出现了零散的暴动和起义。1829年1月, 

在德黑兰,一些低级阿訇领导了一场抗俄斗争。他们率众冲进俄国使馆,杀 

死使馆人员。这些起义成为后来1848—1852年巴布教徒起义的先声和准备。 

      (3)巴布教徒起义 

     巴布教的创始人是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1820—1850年),出身于 

棉布商人家庭,本人经商5年。他悉心研究伊斯兰教的神秘学说《古兰经》, 

1844年自称“巴布”。巴布的意思是门,救世主马赫迪的旨意通过此门传达 

于人民。1847年,他又自称马赫迪,并写了一部《默示录》,阐述自己的学 

说,并取代《古兰经》。巴布教的教义与正统的什叶派教义是相悖的,它带 

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巴布教徒分成两派。以巴布为首的一派代表城市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利 

益,幻想建立一个没有封建暴政和外国资本家剥削的、人人平等幸福的“正 

义王国”。巴布主张废除一切刑法和苛捐杂税,保护信巴布教者的私有财产, 

保障人身自由,严守商业通信秘密等。巴布反对使用暴力,企图用宣传、感 

化等和平手段,说服封建统治者实行他的改良主义主张,实现他的理想世界。 

然而封建统治者却用迫害来回答他,1847年将他逮捕入狱。 

     以农民出身的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用暴力 

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新的“幸福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没有压迫和剥 

削,没有私有财产,人人平等,一切平均分配。这一主张代表了贫苦农民和 

手工业者的利益。这一派还提出了男女平等和其他一些民主要求。 

     1848年9月,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乘伊朗出现王位之争、各州 

一片混乱之际,领导巴布教徒首先在马赞德兰省举行起义,平分财产,实行 

共餐制。王室几次派兵镇压,未能奏效,最后用欺骗手段,使起义者放下武 

器,然后进行屠杀。王军的暴行未能遏制巴布教的起义势头,到 1849年2 

月,全国巴布教徒达10万人之多。1850年5月,巴布教徒又在赞兼举行起 

义,消灭敌军8千人。同年12月,王军炮轰赞兼,把起义者淹没在血泊中。 


… Page 104…

1850年6月,尼里兹也爆发巴布教徒起义。7月,国王下令处死巴布。巴布 

教徒的起义虽然遭到极大的挫折和打击,但一直坚持到1851年,以后还有隐 

蔽的恐怖活动。1852年8月,巴布教徒在德黑兰谋杀国王未遂。以此为借口, 

国王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和屠杀巴布教徒,起义最终彻底失败。 

     巴布教徒起义是伊朗近代史上以宗教为掩护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斗 

争。斗争的主要锋芒是指向伊朗封建王朝,但这时的伊朗封建统治者已成为 

外国列强的走狗,因此这次起义也具有反抗外国殖民者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性 

质。 

    这次起义的主要参加者是下层劳动人民,但领导权则掌握在商人和阿訇 

手里,他们始终没有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未能广泛发动农民投身起 

义。各地起义者又各自为战,缺少联系,给敌人的各个击破造成了机会。 

    这次起义之后,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较为宽容的政策,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国内的矛盾,也使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的机会。巴布教徒 

起义给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以重大影响,给他们提 

供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3。印度民族大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1)英国对印度的掠夺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印度是西方列强的重要角逐场。葡萄牙、荷兰都曾染指印度,法国和英 

国也卷入其中,最后英国取得了对印度的控制权。到19世纪中期,英国控制 

了全印度土地的2/3,人口的3/4。其余的地区由大约500个大小邦王公所统 

治。实际上英国成了整个印度的主宰。 

     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英国利用印度不同民族、部落、种姓、宗教和土 

邦之间的矛盾,实行“分而治之”的办法。所有占领地都由东印度公司管辖。 

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政策有所改变。1813年,英国 

通过“英属印度法令”,以自由贸易政策取代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 

断政策,使印度成了整个英国资产阶级进行剥削的自由市场。英国工业品的 

输入迅速增加,而印度商品出口急剧减少,但印度的生产原料出口却大有增 

加。1833—1848年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从3200万磅增至8800万磅;羊 

毛从3700磅增至370万磅。 

     英国殖民者最大限度地压榨印度农民,农民的土地税成为殖民政府的主 

要收入来源。殖民者在孟买和马德拉斯实行“莱脱瓦尔制”,即农民租佃制。 

佃农要把全年收成的1/3到1/2作为土地税上缴。而在实行“柴明达尔制” 

的北印度和中印度,农民则要受到英殖民者和柴明达尔(即包税者)的双重 

剥削。1800—1801年度,土地税为420万英镑,到1857—1858年度增至1530 

万英镑。广大农民对英国殖民者的仇恨日益增长。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商品潮水般地涌入印度,而英国政府却禁止印度纺 

织品输入英国,摧残了印度的手工业,使成千上万的印度手工业者破产失业。 

闻名世界的印度纺织工业中心达卡一片萧条,人口由1827年的15万,锐减 

到1837年的2万。1834年,印度总督本克丁曾向伦敦报告说:“悲惨的情 

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已使印度平原白成一片了。” 

    原有印度雇佣军20万,作为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工具。1849年英国统治 

全印度后,改变对印度雇佣兵的政策,将大批印度士兵遣散,并减少薪饷和 


… Page 105…

取消免税权,强迫他们绝对服从英国军官,强迫他们到伊斯兰国家作战,使 

之丧失原有种姓。因此,广大印度士兵对英国殖民者极其不满。 

     最初英国殖民者把印度各邦王公贵族作为殖民统治的依靠力量和支柱, 

对其采取了关怀和扶植的政策。在19世纪前30年中,从王公和地主土地上 

征税额是固定的。19世纪上半期,各公国缴纳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