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人口太少,移民三十万,种出来的粮食那里够部队的消耗?”主席想了想,才说:“除非军垦。”

“我猜,曾一阳最晚在三天内,一定会发电报来,屯垦边境的。”朱老总笑道。

主席先是有一句每一句的说着,这才想到身后战了一个人,起身道:“老总来了,瞧瞧我,一时没注意。华北的局势一日不明,东北的进攻就无从谈起,要想在淮河以北,彻底压制住日军,难啊!”

“老彭在山西,八路军三个师主力,加上地方部队,对铁路公路沿线的日军据点全面进攻,都因为我们军需后方供应不足,无法持续,只能暂时停止。而我西北三个兵工厂的人工已经加班加点,人停机器不停,还是无法供应足够的弹药,这是和日本一国的工业生产无法比拟的。”朱老总感慨道。

“是啊!尤其是,日军中最强的是海军,而不是陆军,现在的局势是,日本一旦压制海军发展,全力发展陆军,那么日本陆军的战斗力会在短期内就有一个质的飞跃。”主席忧虑的道:“幸运的是,苏联方面虽然已经证实,日本海军正在增加战列舰数量,可一旦在中国战场全面失衡,很可能会孤注一掷。”

“短期内1纵,稳固三江地区,放弃对东北腹地的收复,我想,关东军不比华北方面军那样没有顾忌,一旦进攻失利之后,多数还是会保存在南满的利益,毕竟北满对于关东军来说,不过是一片山地,并无多少工业设施。”朱老总思量之后,建议道。

主席带头同意道:“不要过分暴露……”随即主席就否决道:“不妥,不妥。问问民生?”灵光一闪之间,主席找到了办法,这种不着痕迹的询问,是对曾一阳最好的提醒。

“就问民生。”老总抚掌赞同道。

随即,一份新闻稿子也在主席的润笔下,成为了一件有力的政治武器,在当天的电台新闻中,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本台新华社消息……

“我40军主力1纵,进入东北三省,拖住三十万关东军主力,是我抗日军民展开反攻的号角。自10月初,军长曾一阳在哈东地区发动秋冬攻势一来,我1纵已经相继解放珠河、方正、佳木斯、延寿等二十余县城。”

吧嗒,房间内的主人关掉了收音机,然后躺在摇椅上,摇动着手中的摇铃,很快一个少校打扮的军官,从门外进来。

“重庆中将以上将领,下午召开军事会议,具体事宜让辞修去安排。”

“是,校长。”

很开,重庆城内从各处钻出来一辆辆小汽车,正宗的美国雪佛兰小汽车,舒适而又大气,主人坐在上面,倍有面子。

国难当头,对没有石油工业的国民政府来说,连军用的汽油航空煤油,都已经捉襟见肘,除了有实权的将领,能够从军需那里调拨来一些汽油外,其他人都改乘坐轿子。

**将领都不是无能之辈,反而精英齐聚,但就是这些精英们,总是关键时候,没能给他们的政府长脸,这无疑是蒋介石这个政府领袖最大的悲哀。

归其最后,还是物资给闹的。

相对于中G的那些如同涓涓细流的物资弹药,**的仓库比喻成大江大河也不为过,东西多了,分东西的人自然少不了。广州被日军占领后,国民政府从南海获得英国补给的线路被切断。

虽然仓库内的物资堆积如山,眼看着拿出去一点,就少一点。

从30年开始,国民政府一直在筹备着战略延伸的部署,这有‘德国国防军之父’——西赛特的建议,在全国建设兵工厂,以应对将来的战争需要。可国民政府在西南的兵工厂不过数座,规模和当时国内的三大兵工厂根本无法比拟。

武汉一丢,中国第三大兵工厂就此从国民政府的控制区域上消失,**的这些将领,就像是疯了似的,开始争夺本来就不多的物资。这也包括蒋介石嫡系之间的争夺。

在39年,多次蒋介石嫡系的反攻日军作战中,有多半都是为了物资补给,而做出的样子工程。尤其以胡宗南的17军团为主力,发动的豫东战役,一场战役规模的大战,竟然只有消灭日军几百人,却动用了二十万**兵力。

蒋介石在侍卫的高声通报下,缓缓走进乱哄哄的会场。

偌大的一个大厅内,在一句‘委员长到’的通报下,突然静了下来。但静下的是人的嘴巴,不能让人心也静止下来。

近百位中将,上将,都说重庆的将军多,此刻的会场,正是将星云集,却无战场萧杀之气。蒋介石压了压手,不耐烦的说道:“都坐下。”

“你们都听了西北的新闻了吧?心里就没有一句想说的话吗?”蒋介石恼怒的质问着眼高于顶的**将领,心底的愤慨也不由的多了一分。曾一阳带着一万多人,在几十万关东军的环视下,竟然在关东军的眼皮子底下打地盘。

和关东军去争,别说是在清醒的时候,即便在睡梦里,蒋介石都没有想过。当来这么多年的政治领袖,他已经对部下的不作为有了一种免疫,要是哪天,真的那个集团军,靠着十万人枪,打到了南京,这该让他怀疑,这个部下是否为了让自己宽心,实际上日军的大军离重庆都不远了。

“校长,我举得这纯属无稽之谈。”胡宗南第一个站起来,慷慨厥词:“众所周知,关东军历来是日军之精锐,数量已经从30年初的两万人,膨胀到三十万左右,即便在诺门坎日军吃了败仗,但损失能有多少,我估计最多也就十万人左右。还有二十万哪?这不是二十万头羊,拿根鞭子赶就能赶得动的。”

哈哈哈——

不少将领被胡宗南调侃的口气说笑了,胡宗南的秋季攻势以大败的结局收场。正是待罪之身,容不得别人做的比他好。

管什么名将不名将,在中原大战的时候,胡宗南已经名扬于国内,当时的曾一阳在那里?

还不是在苏联当他的读书娃,而且光说共军的成功,不是扬他人志气,揭自己的短吗?从这一点来看,胡宗南的质疑,是非常有市场的,尤其是,在广西战场,**已经抵御住了日军第5师团的进攻,南宁丢失的阵痛,渐渐的开始被人遗忘了。

和胡宗南穿一条裤子的宋希濂苦笑着,这个琴斋,好不晓事,这当口还质疑什么**是否虚报战功的问题。40军自从组建一来,没有接受过**的给养,也没有从军政部支取过一分钱的军饷,曾一阳的名气,难道是吹出来的。打了败仗,要低调的道理都不知道,说白了,宋希濂和胡宗南走在一起,是利益的趋势。

但他对胡宗南的作为,却是有些不齿。

装备最好的武器,老头子可一点都没吝啬,都给了他胡某人,可结局,还是让74军,1、第5军抢去了,不想想其中的道理,和日军作战,就一个字‘败’。

迎着头皮站起来的宋希濂,尴尬的一笑:“我估计是**在伪满搞了一个工作组,然后宣布,这地方是他们的了,这样的话,还有些说服力。”

“曾一阳是一员帅才,不可多得,难道中G真的舍得让他主持东北战局,这无疑是将他送上死路,除非……”宋希濂托了个长音,话讲到一半,嘎然而止。

“除非什么?荫国,你就别卖关子了。”心急的刘峙急切的追问道。刘峙别的本事不大,但他心知蒋介石最喜欢听什么,那么他就说什么。福将的名声,不过是虚名,更多的是蒋介石对其的宠幸。

“除非,曾一阳不在伪满,而在苏联。”宋希濂语不惊人不罢休道:“从这方面来说,党国应该加强对伪满的情报侦察。”

一席话让蒋介石频频点头,宋希濂还是明白事理的。

—://。。

第一七一章谍战

更新时间:2011111612:53:35本章字数:6476

加强对伪满的情报控制,蒋介石头一次在败退重庆后,在军事会议上,获得了一个建设性的建议。

主人一句话,跑断奴才腿。

蒋介石自然不会在军事会议上对下属的将领们宣称,军统将在伪满设立机构。军统自从成立之初,就和所有的带兵将领们走在了对立面,不少师、军一级的**部队中,担任参谋长的人,不少都是军统人员。

从这一点来说,军统在军界绝对是谈虎色变的‘恶势力’,是要喊打,喊杀的败类。

军统从出现,到横行于军中,都是蒋介石这个当家人一手提拔的。为的就是控制军队,尤其是嫡系军队中的派系斗争,和中统不同,军队的主要对手不是蒋介石所称的政治敌人,而是军队内部的派系争斗,纯粹是因为内耗,而出现的一个军事特工组织。

军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外刺探军情,刺杀日伪军高级头目。

这也是他的本分,但国民政府对帝国的军事刺探起步较晚,无法渗透进日军内部,或其本土,只能在外围慢慢潜伏。这种效率,自然比日军的情报组织差上很多,所以,很多将领对军统不满,对其攻击的主要方面,还是从这点出发。

想想,国民政府在武汉,还未迁入重庆的时候,日军就搞到了刘峙主持的重庆布防图。

要不是斯大林想着从中日之战中渔翁得利,不时的授意苏联军事顾问团,透露一些苏联获得日军高层秘令,国民政府的大本营简直就说是两眼一抹黑,宛如置身于迷雾之中。

“雨农,伪满的情报,一定要派出精兵强将,今后中国抗日战场的动向,主要还是看关东军的动向。”蒋介石难得心情大好,跟戴笠这个小跟班,说起了战略层面的东西。

“校长,北平、天津,两个秘密站点的人员,我手上已经无人可用了。”戴笠想着,一旦大量的特工进入伪满,关东军必然觉醒。在日军中,关东军的情报体系自成一体,拥有对苏联的独立情报机构,在伪满也是特务遍地,加上对中国战场的刺探上,关东军的情报组织也颇有建树。

蒋介石抬头看了一眼戴笠,后者浑然一哆嗦。

蒋介石摇头叹气道:“中统的人不是你能指挥的动的。”随即就不再言语,闭目养神。

“校长,我中统上下决死为党国效力,此次一定不辜负校长的期望,还请校长训示。”戴笠见挖中统墙角的希望破灭,转而开始计划,派遣何人去东三省。

最重要的是,蒋介石希望军统在伪满做什么?

要说蒋介石有心议和,这心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丢失东北,这个损失他担当得起,东北是张学良的地盘,跟蒋介石有啥关系。

但丢失华北,这是绝对不可饶恕的。日军通过种种渠道,传达来的消息不过是将他们占领的南京‘还给’蒋介石,其他的领地一概不让。这样的条件,要是蒋介石敢答应,第二天,他门口就有人敢放炸弹。

再说,南京周围都被日军占了,即便日军让出南京,**那支部队去驻扎?四周都是日军,这和肉包子打狗有什么区别,日军用如此幼稚的嘲讽,来考量政治智商高于150的老蒋,绝对是一个错误。

“限制曾一阳部在东北的发展,阻止苏军对曾一阳部的供给,拉拢有心反正的原东北军将领。”蒋介石想的不多,但每一条都是千难万难。

走出黄山官邸,戴笠也是一头的官司,脑袋嗡嗡的响。

自从甲午之后,日本就在东北设立了特务机构,当时还是由朝鲜总督府负责。

后来日俄战争,日本大胜,将俄国赶出了东三省,日军开始全面铺开他们的情报组织,细细道来,也有将近35年的时间。

戴笠嘴角发苦,心中更是苦闷。首先一件,就是派谁,九死一生的绝境啊!富贵险中求,连活的机会都没有,还要富贵有什么用?

其次就是日军在东北的情报组织已经存在了超过三十年,而军统呢?三天都没有,只有少数几个当时安插在东北军中的军官,在军统成立之初,归于其下,可从来就没有传来过情报,是否还听命于国民政府,都很难说。贸然去联系,要是对方已经投靠了日本人,不是一头撞上去,找死吗?

最后,就是日军的情报组织了。

日军陆军中有情报机关,海军也有,方面军可能也会设立,甚至连外务省和军方的情报机关都不见得会有联系。

但和其打过交道的戴笠明白,这些日本特务都不好对付。

日军情报机构中,有走高层路线的,像重光葵,大使的身份,但刺探军情,听命于内阁。关东军的小松原二郎中将,当年也是以大使身份,担任日本驻苏联的大使。这些人行动的时候,都是拥有外交豁免权的,一国政府,即便知道他们可能掌握了部分本国的机密,也不太好抓。

高层人物,毕竟少数,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行动受限制,所得有限。

更然戴笠头痛的是,日军中的情报人员,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开武馆的浪人,开货栈的老板,甚至连妓院的妓女都可能是日军的情报人员。

戴笠在军统组建之初,吃了日军情报机关的几次大亏之后,才发现,军统连中统都比不上,跟别说跟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