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一直才五千人左右的伪军部队去担任阻击,这并不合常理,因为伪军一般都被当成向导,扫荡部队的先锋来使用。阻击一般需要精锐部队,不然达不到为主力撤退赢取时间的意图。

黑岩义胜心底里把伪军恨的直咬牙,可窝在五常的伪军根本不归他管,也不属于龙江管束,名义上来说,这是一直客军。

日军是不明白客军的道理的,他们习惯了从一个地方冲向另外一个地方。路上像漫天飞舞的蝗虫一样,将所有的东西,都抢干净。

东北的伪军大部分都是从留下的东北军中改编而来,当然,当初的那些士兵老的老,死的死,都换了一茬又一茬。

张海鹏以为他和他的部队被黑岩义胜给遗忘了,在他拒绝第一时间增援24师团的时候,黑岩义胜就很自然的将这支原本近六千人的伪军部队,彻底的从他的指挥部队中划去。

其实,张海鹏是想错了,黑岩义胜根本就没有遗忘,反而是经过长久的考虑之后,才下达的这个命令。

眼看40军主力将至,24师团凭借着装备不齐整的五千人,还有伤兵的拖累,无力作战。而想什么办法,让曾一阳放弃对24师团的追击,这可伤透了黑岩义胜的脑袋。

丢一个大队的士兵,阻击曾一阳的大队人马。然后再毫无悬念的被40军主力部队包围,最后一口吞掉。

别傻了,黑岩义胜连伤兵都不愿意放弃,跟被说是完好无损的士兵了。24师团的主力,就是从华北方面军调遣的两个野战联队,来的时候兵员也不整齐,缺编了不少。好不容易,凑齐了一万多人的一个师团,架子算是搭起来了,但战斗力还有待训练提高。

而24师团,参与进攻的这些部队,活着的大部分都是老兵,这才是黑岩义胜的本钱。

本着别人的本钱,不过是个数字的原则,黑岩义胜觉得将张海鹏部队打包卖给曾一阳不错。至少,谁都知道,打伪军容易,在野战中,和精锐的日军作战伤亡必然不小。

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张海鹏一个人在城内哭天喊地的,电报都拍到了关东军司令部,伪满治安部,什么力量都动用了,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两个字‘突围’。好在关东军司令部还算厚道,没有让张海鹏‘固守’。

可突围一要实力,二要机会,没有外围部队给他城内的主力创造机会,他能顺利的突围吗?

况且,张海鹏还不是因为下雪,才将部队全部都拉到城内的?不然五常城外的阵地在手中,张海鹏也多一些选择。

吉林方向是不敢去了,指不定挖了坑等着他呢?

想了一晚上,张海鹏还是惶恐的围着屋子乱转,口中神志不清的嘟囔着:“要命的小鬼子,催命40军,老子和你们势不两立。”

张海鹏途着嘴上的痛快,不过他的老长官,赵秋航发来了来电,嘱咐他尽快脱身,这是一种说法。,就是乘着大部队突围,让他带着卫队脱离主力部队,用手中的实力,买命。活着比什么都强大,也不用再回吉林,干脆在长白山找个山头当土匪得了。

张海鹏舍不得他手中仅有的三千多人,这些已经是他最后的本钱了。没有了这些,日本人根本就不会搭理他,甚至会上了伪满机关特务的黑名单,成为被抹去的人员之一。

他何尝不想一走了之,在山里占山为王,可关东军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到它控制的“部落”中去,实行保甲制、连坐法;在抗日游击区它们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的给养来源,加紧经济封锁、政治诱降。

关东军这招不但把抗联的后路堵上了,连着将土匪的后路也堵上了。

甭管啥年月,当土匪都要绑票吧?可大的村落都是有日军驻扎的炮楼,加上壮声势的伪军,没有上百人,根本就不敢动那些动则几千人的集团村落,更别说打县城,发洋财了。

上山当土匪,不用想,都是一条死路。再说了,他那第七房姨太太才娶进门一个多月,那能便宜了野汉子?

张海鹏越想越揪心,这不,就魔障了。

他魔障可不要紧,手下的人可都开始慌了,本来他还算的上是主心骨,眼看着生死存亡之际,手底下的人自然都齐刷刷的看着他。士兵不担心,老兵油子们想着给谁扛枪不是扛?到时候,把枪往头顶一托,干脆来个战场‘起义’,留的性命在,比什么都强。

士兵反而会担心军官会坚决抵抗,到时候,督战队的机枪在身后,谁要是不听使唤,子弹可不认人。

“司令,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副官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提着一个挎篮,神情慌张的冲到张海鹏身边。

“你、你、你。”张海鹏气急。

突然,张海鹏耳边想起枪声,由远及近,很是清晰,立刻慌忙道:“哪儿打枪?哪儿打枪?卫队,在哪儿?”

副官一副戏弄街头二傻的表情,看着张海鹏,激怒了狂暴中的张海鹏,失去了主人的狗虽然卑微,可一旦露出獠牙,还是能伤人的:“你什么眼神?”

“司令,都有一阵子了,攻城的主将我也了解了,是抗联的周保中,此人大才。可是你决计猜不到,城外围城的是几千新兵,他们在等主力部队的到来,却死死的拖住了我们两天。”副官气呼呼的说着:“看情形,一两天内,这城门出不去了,隔壁的院子有一处地窖,有一些粮食储备,我看先在地窖中呆几天,等风头过了,再出去。”

“那我的兵怎么办?难道让他们送给抗联?”张海鹏也急了,他要是敢通敌,他的家人将第一个挨鬼子的刀子。

这些年,别的他不知道,却明白,鬼子不把中国人的姓名当回事,从他治下送出去的劳工,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要按这条罪,他被抗联抓住横竖是个死。

“哎。”随着这声叹息,张海鹏在副官的搀扶下,下了地窖,之后不知所踪。

被围城的部队,在兵力上不吃亏的情况下,最好用小规模的作战,试探一下对手的实力,可张海鹏在慌乱中,全然想不起要试探城外的军队。就一个劲的想着,对手是40军主力,他们的军长是曾一阳,小鬼子的中将师团长都死在了曾一阳手中,何况他这个,连鬼子也不当回事的伪军头子。

主要还是被吓跑了胆子,还有没有手下的军团愿意出城作战,成为第一个死的炮灰。

好死不如赖活着,都将祖宗买了,脸面这东西,已经都不要了。军人的荣誉,也渐渐地被淡忘了,他们渐渐地成了一群拿着枪的泥人,平时装点的人五人六的,看着威风凛凛。真要是赶上必死的局,他们想的不是反抗,而是活下来的机会。

投降自然是成本最小的买卖,但凡是个兵都明白此间的道理。

于是,驻守西城楼的一个营长,自认身上还算干净,一合计,不如开城门投降得了。反而穿着这身皮也难受,这下子倒好,伪军没有作战的准备,大部分伪军都是一心想走。

没办法,城门一破,军心自然就乱了,瞅瞅身后是否有军官看着,要是没有,双腿一软也不是啥大罪过。

其实,周保中根本就不愿意进攻,可放着大好的机会,他更不愿意错过。

警卫团的两个营长,在五常西面的公路边上埋伏着,就是准备在伪军撤退的时候,留下大部分伪军,也能让伪军在大军压境的威压下,选择保存实力。除了这两个营的兵是曾一阳手下的精锐之外,周保中手中的老兵只有一个营长。

除此之外,三千新兵倒是悉数抵达,可战斗力就很不好说了。

这些人都是从关东军控制的煤矿中解救出来的,对他们来说,国仇家恨都是纠结到了一起。

新兵训练不久,也就一个月的光景,但个个摩拳擦掌,对战场多了向往。对他们来说,鬼子可恨,二鬼子更是可恨。而五常城内的伪军,正对着他们仇恨的眼神。

五常城门打开的一瞬间,周保中这个司令都没有法令,手下的一个新兵连就冲了上去,这下子,一个团的新兵都按捺不住了。最后,周保中无奈,只好下令,主力团跟进,先占领城门和城内的军事仓库,断了伪军补给再说。

五常县城,周保中诧异的看着那些跪在路边的伪军士兵,抗联没有打过大阵仗,多是几十人上百人的作战,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俘虏,晃的周保中有些刺眼。

—://。。

第一七零章契机

更新时间:2011111612:53:35本章字数:6392

华北的战事也渐渐的停下,只有少数几处还在小规模作战。

曾一阳接到前线战报,五常顺利收复,这则消息,让他松了口气。

五常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但真正建立行政机构,还是在清朝中后期。清雍正3年在拉林设立协领,乾隆9年设拉林副都统,光绪6年设五常厅,民国2年设五常县。

从这些就能够判定,五常从战略上一直是被清朝当成要塞来建设的,加上周围山林众多,很适合在当地建立军堡。

接着曾一阳下令,在五常囤兵,开始在周围建立军事目标,用来抵御关东军从哈尔并防线而来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五常以北,以及移动的防御,有着重要的意义。

“向中央发报,我1纵在东三省顺利站稳脚跟,需要大量的行政人才。”

西北中央驻地。

为了避免被日军飞机轰炸,中央已经从城市,迁移到了渭河北岸的山区。

在山丘下,一排窑洞顺着山势排开,门口几个小孩正趴在泥地里,玩着从军游戏。穿上了棉衣的朱老总,骑着马,马铃由远而近,把在玩耍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围住了刚下马的朱老总,口中奶声奶气的喊着:“朱伯伯。”

伸开一只只脏兮兮的小手,围着朱老总要好吃的。

朱老总宽厚的一笑,摊开双手,表示什么都没带,就在孩子们大为失望的时候,从兜里摸出一把红枣,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围着老总转悠:“别抢,每个人五个大红枣,男孩子都让着女孩子一些。哈哈……”

享受着童趣带来的轻松感觉,朱老总将红枣放在了最大的孩子手中,还嘱咐道:“把鼻涕擦一擦,都当大哥哥的人了。”

“老总,您来了。怎么跟孩子们玩到一块了?”

这处窑洞离不远处的幼儿园很近,这些孩子要么是革命遗孤,要么是家长都在前线,孩子都留下解放区。

“老毛,在吗?”

“在,在书房里纸上谈兵呢?”警卫员自然不敢这么说,当这个要是贺大姐就不奇怪了。自从中央银行中退下来生孩子,贺大姐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兼主席的秘书,。

日子变得平淡了,贺大姐这闲不住的性格,就越来越容易动气。

“我刚从军人服务社过来,给老毛带来了一只羊腿,今天的中饭就在你们家叨扰了。”朱老总家里就夫人在,平时两人都有工作,难得一聚,发的津贴就一直花不完。这和主席家有些不同,因为来蹭饭的多了,这津贴一直觉得不够用。

走进窑洞中,光线突然暗了下来,就见得一盏油灯依然亮着,橘红色的灯光毫无生气的在燃烧着。

老总走上去,轻轻的吹熄了油灯,然后一声不响的站在主席身后,反而主席是撅起身子,趴在地图上,左右不是滋味的看着地图。

“打哈尔滨,没这个实力?打牡丹江,部队的战线拉的太长,容易被关东军抓住机会。这个小子在想什么呢?”

主席百思不得其解,曾一阳一个月来的战役,可是声势大,雨点小,最后关东军撤兵,曾一阳也不再准备进攻。

1纵主力收复了三江地区,都是一些林地,和沼泽地,地广人稀不说,还无法大量生产粮食。一支军队最重要的就是物资的补给,尤其重要的就是粮食供应,这是游击作战的最主要后勤保障。

一旦粮食告罄,那么游击战就会变成**所说的那样,游而不击。士气也会下降,沦为溃散的边缘。

“按理说,不该这样?即便拿下牡丹江也要比三江地区好很多。”主席沉思道。

“我看拿下三江很好,至少地方够大,能够安排足够多的人。”朱老总笑着插话道。

“东北苦寒,一年只够种一季粮食,要是关东军在明年开春后,突然挺进方正、通河,摆开架势,吸引1纵主力,然后出兵牡丹江,今年打下的大好局势,就很不好说了。”主席皱眉道,他是不知道在三江地区,这片黑土地上,肥的直流油。种啥长啥,但这年代,国内大部分人都觉得三江地区是清廷放逐犯人的苦寒之地,说起北大荒,没一个知道的,但一说宁古塔,就有点靠谱了。数万人的一支部队,人吃马嚼的,那里是个够。

“我看不用太担心,曾一阳也不傻,他已经开始移民了。”朱老总提醒着。

“可是人口太少,移民三十万,种出来的粮食那里够部队的消耗?”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