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再嫁-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娘,我好喜欢!”壮壮欢天喜地的样子不下老张。

    唱礼的老人看了看壮壮脖子上的银制长命锁,目测片刻,暗暗点头,张硕这媳妇娶得不错,嫁妆丰厚,对继子出手大方,荷包也不是空的,况且同村生活,大家都知道她是个会过日子的勤快媳妇,更做得一手好针线。

第150章() 
坐吃山空?这可不是张硕要的早在来京途中他就和妻子老父商量好了安置好家当后待地头熟了些就先找牙行买上百八十亩地雇长短工料理另外再养些鸡鸭鹅猪羊等,然后再盘个铺子,重操旧业做这一道他比较熟,别的行业他也没什么头绪。

    京城水深,人心复杂张硕自忖没什么大本事更不会好高骛远,没打算像桐城那样经营自己的猪肉铺子届时收入够一家生计之用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以后以后再说很多事情现在说都为时过早。

    听完他的话袁霸点点头,“想法是好的也不难办。虽说我们家在京城连三流人家都称不上,但子羽好歹是有头有脸的一个混了这么些年地头很熟,同僚也多,关系又不差,毕竟得罪谁也不敢得罪言官啊。明儿我叫他去问问有没有充官后作官价卖的田庄房舍,有的话咱们就买一个,留给子孙后代都是好的。与其在牙行买些零散的田地,不如直接买犯官被抄家后官卖的田庄,价钱上也不太贵。到时候阿硕你们爷俩跟我去瞧瞧,别的有什么看中的咱们也可以买下。这些官卖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有权有势之家先挑,剩下的才对外卖。”

    即使老张没啥见识,也知道这里头的门道,官家拥有的当然都是好东西,便没有推辞,笑道:“这么说,就麻烦大哥了,又省了我们很多工夫。”

    “一家人,客气什么?”袁霸当即就回他一句,“咱们两个是亲兄弟,阿硕是我亲侄子,我心里也盼着阿硕和小野猪兄弟几个都过上好日子。现在壮壮和小野猪资质都不差,你们又那么用心培养,我当然也希望他们再接再厉,更进一步,让你们得享晚年。”

    “我这几个孙子都好,个个都好。”提起孙子,老张满脸都是笑容,很是心满意足,作为老人,到了这把年纪,所期盼的无非就是子孙后代过得比先辈好,前程如花似锦,“儿媳妇更好,没有她,光靠阿硕一个人,攒不下这么大的家业,也不会教出这么几个好孩子。”

    说到秀姑,老张那是赞不绝口。

    他们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没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很多规矩和避讳,老张说起儿媳妇的态度很坦然,袁霸听得也不住点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就是家有贤妻万事兴啊,娶个不好的媳妇那可是祸害三代。”

    说到这句话时,袁霸感慨万千,忍不住扭头往内堂的方向看了看,他的妻子就在里面坐着,如果没有她,自己家也不会有现在的情形。

    当年因为钟娘是弃妇,又长得美艳出众,成亲后总是有无数闲言碎语伴随着他们,不胜其扰之下,他带着妻子离家进京谋生,现在儿子成才,他想过和妻子衣锦还乡,让那些曾经说过他们闲话的人看看他们如今的生活,却被钟娘拒绝了。

    钟娘说她根本就不在意那些人的闲话,既不在意,何必作出衣锦还乡之态?

    坐在内堂里的人把外面的话听得清清楚楚,秀姑有些不好意思,钟娘倒是十分坦然地接受丈夫话里话外对自己的赞誉,眉眼带笑。

    眉如远山黛,眼似秋水横,如景亦如画。

    看到这样优雅的美人侧耳倾听,低眉浅笑,心神也是愉悦而是明媚的。

    秀姑本以为丽娘和翠姑够美了,却没想到今天会遇到一位胜他们数倍的大美人,钟娘是那种倾国倾城的美人,越看越美,越看越有韵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动人。

    若有昏君在此,说不定会因她一笑而掷千金。

    袁霸果然好福气,娶得如此美人。

    秀姑不由自主地赞叹出声。

    钟娘听了特别得意,笑得花枝乱颤,“这是我听过最好听的话了,真是个诚实的孩子,让人高兴。人人都知道我长得好,可赞出口的却没几个,倒是背地里叫我老妖精的不在少数,真想问问他们,承认别人长得美保养得好有那么难吗?保养得好成了一种不容于世的罪过似的。我跟你们说,这世上,无论贫富贵贱,天生丽质的女子不知凡几,真的是不知凡几,可是再天生丽质也需要后天的悉心保养,美貌的女子一年不保养,风吹日晒辛苦劳作之下,立刻就像枯萎的花儿一样,不堪入目。这也是富贵人家多美人的主要原因。”

    她口中的“你们”自然是秀姑和林氏,后者微笑点头,秀姑则十分赞同钟娘的说法,“大娘说得再正确不过了,没有哪个美人在不保养的情况下依旧美得倾国倾城。我得谢谢您给的这些方子,虽然我姿色平凡,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亦想如大娘这般永葆青春。”

    远的不说,她生活的大青山村里,翠姑算是个天生丽质的美人,虽远不及钟娘这个等级的绝色,但真的非常赏心悦目,在没有保养的情况下,每日风吹日晒,现在的翠姑看起来比自己都显得苍老,别说保养这么好的钟娘了。

    不过,美貌是天生的,保养却需要权势和金钱,无论古今皆如此。

    钟娘听了秀姑的话,十分喜悦,“好孩子,难得我们娘儿两个如此投契,看法一致,以后常常走动来往才好,不用在意外人的闲言碎语,我常说她们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我给你的那些方子固然都是我平常用的,但是心得经验却只有我自己知道。”

    秀姑笑着答应,她也很乐意和钟娘这样心态年轻的人来往,不是为了权势金钱,想了想,她问道:“我看大爷身体硬朗,精气神十足,除了头发花白些,看起来真不像年上花甲的老人,在调理身体方面,不知道大娘手里有没有适合我公公和阿硕的方子?”

    虽然看起来不显,但老张毕竟是上过战场的,身体留下了不少不可磨灭的暗伤,以前她没注意到这一点,毕竟是公公和儿媳,不会朝夕相对,老张也没有告诉儿子。

    前段时间,在来京城的路上小野猪告诉她说爷爷有时候夜里疼得睡不着,翻来覆去,她猜可能是之前留下的暗伤以及关节风湿痛一类的毛病,船上湿气重,所以复发得厉害,路上也停船请过大夫吃过药,但效果不怎么好,这样的积年伤痛,全靠悉心调理才行。

    她之前打算到了京城后再请医术比较好的大夫给老张看看,但是抵达京城前后诸事纷扰,兼他们初来乍到地头不熟,不知道哪个大夫医术比较好,所以还没来得及请大夫。

    钟娘认真听完,忙道:“有的,有的,你大爷当年和你公公一起打仗,也落得一身的伤痛,他们这样的人,年轻时不显,到老可就遭罪了,所以在家里生活宽裕后,我就开始给他调理,效果还不错。”她一边说,一边叫丫鬟去拿炕头柜里的另一个紫檀盒子。

    把盒子递给秀姑时,钟娘提醒道:“在用这些方子之前,还是得请大夫来诊诊脉,针对你公公的身体再仔细调理。我给你的那些方子里头有一些需要用药的,你也得请大夫把过脉再用。人与人的身体是不一样的,所以方子也得有所改变。”

    “我知道了,谢谢大娘。”秀姑仔细收好了东西,只觉价值千金。

    袁霸想到了自己兄弟家刚到京城,就对老张说道:“过两天你们再到我这里来一趟,我拿子羽的帖子去太医院请个太医过来给你们看看。”

    “行,到时候麻烦大哥了。”老张没跟他客气。

    老张态度和往年一样,十分坦然,袁霸高兴得无以复加,这么些年,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儿子出息了,昔日的兄弟和自己生分。

    从袁家回来,休整一夜,次日则去王家,这次只有张硕和秀姑同去。

    王家和袁家待客的方式不一样,秀姑和张硕抵达王家后,很快就被分别引进内外院,王钊亲自出来迎接张硕,而秀姑则随着前来迎她的金玉霞到了二门,刚下轿,就有一个衣饰素净面容憔悴的妇人迎上来,金玉霞低声道:“这是我们大奶奶。”

    那就是张氏了,王钊和王惠之母。

    秀姑心中了悟,也明白她这身打扮的原因,倒不是她失礼,而是她新近丧子,自然伤心异常,无心锦衣华服。

    “早就该亲自谢谢娘子救命之恩,只是家中诸事纷扰,倒劳娘子过来。”张氏初见秀姑,张口便来了这番话,接着再三道谢,深深地行了一礼,“小儿得以平安回来,多亏了娘子,寒舍上下感激不尽。”

    秀姑虽是乡村出身,但和丽娘相处那么久,着实学了不少礼仪,见状,忙侧身微微避开,然后回了一礼,“夫人切莫如此说,救人乃是本分。”

    不管当初这个孩子是什么身份,该救的他们还是要救,不会因为身份就有所改变。

    张氏愈加感激,“娘子大善,必有后福。家祖母得知娘子今日前来,因年纪老迈未能前来相迎,正在房中等候,请娘子前去相见,也容我敬娘子一杯香茗。”

第151章() 
王家如日中天执掌中馈多年的张氏早已不是昔年寻常官宦人家的千金了而是逢年过节必着凤冠霞帔进宫朝拜的诰命夫人然而她态度温和言语和软亲自带秀姑去见王老太太和王太太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秀姑一路随行,暗中感慨,难怪钟娘对张氏的评价极高说她不以平凡为卑,不以尊荣为贵,无论是款待贵客还是穷亲戚一视同仁那是肯定做不到的因为贵贱有阶层,迎客方式就有区别可她却会让任何人都如沐春风。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不简单!

    因为受过王家之泽所以秀姑对王家很有好感而王家的行事作风也不负此心。

    王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建筑风格偏于古朴雅致,一色青瓦白墙寒冬时节,途中经过的院落花园目前只有松竹梅几样植物点缀其中。

    王老太太住在王家东院穿过几重门步行好一会儿才到。

    作为王家辈分最长的人,年纪老迈,王老太太自然不会出来迎接秀姑,但是,秀姑随着张氏进院的时候,却看到王太太站在上房的台阶下,周围环绕数名丫鬟仆妇。

    “娘!”

    听到张氏叫的这一声,秀姑顿时受宠若惊,赶紧给王太太福身行礼。

    “乡野出身,焉能当得起夫人出门相迎之礼。”

    王太太是什么人啊?在桐城的时候,可不是谁相见就见的大人物,到了京城,王家的地位不降反升,王太太更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见到的了。

    生活的阶层不一样,应酬交际的人也不一样。

    高官达显不会和平民百姓相谈甚欢,平民百姓不会贸然登上高门。

    王太太年纪也不小了,头发黑中间白,和别人家的老太君差不多,只不过自己家尚有婆母,所以当不得老太君而已,这样的人经历过无数风雨,眼明心亮,见秀姑容貌秀美,举止得体,衣着又不失精美雅致,和想象中的乡村妇人大不相同,兼她救了自己的亲孙子,心中十分喜欢,亲手扶着她,道:“当得起,怎么当不起?救命之恩,王家上下无以为报。”

    王家的人见面了都这么说,可在秀姑看来,自己真的当不起,面上就有些诚惶诚恐,道:“夫人千万不要这么说,再说无以为报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当日,我救了小公子,可现在我得到了很多谢礼,丰厚异常,对我们而言已是承受不起了,尤其是大奶奶送的房子,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大大方便了犬子日后的上学问题。”

    听她说的这么一番话,再见她这副态度,王太太心中的喜欢又增加了几分,是个人都喜欢这样有分寸又知书达理的人,最怕的就是挟恩图报。

    他们不怕报恩,也愿意报恩,但是担心恩人提出自己家做不到的要求。

    做到了,皆大欢喜。

    做不到的话,只怕对方就会说自己家忘恩负义云云。

    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是王家想要的。

    越是到了一定的权势和地位,越是得注意这些小问题,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能轻易地忽略小事,最终演化为大事。

    “无论多少东西都比不上性命之贵。我们家遇到这样的事,折了好几个子弟进去,要是惠哥儿再出事,我这个祖母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更别说上面的老祖宗了,谁能受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何况已经送走了几个。”

    王太太忍不住掉了两行眼泪,想到逝去的儿孙,就心痛得无以复加。

    千金易得,性命难求啊!

    如果能让几个孩子活过来,就是倾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