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李毅期待着自己作答,王仁十分为难,他嘬着后槽牙,久久沉吟不决。师父年纪轻轻,双手又白又嫩,分明是富家公子,如何懂得田地里的活计,若是师父道听途说,对耕作一知半解,轻信了他的话语,岂不是倒了大霉。

    农村的还在,到了农忙季节,谁不帮助父母搭把手,久而久之,田里的活计也就学全了。但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只有逢年过节回家,才得机会下地感受生活,长期呆在屋中,肤色当然会比从事室外工作的人白些,手上更难磨出老茧来。

    见王仁一脸为难的神色,李毅清楚他是顾全师父的颜面,不好一口拒绝。若自己露上一手,使王仁等太平村人信服,那才能推广实践。但这一耽误至少要半年时间,难道要在太平村空耗数月?

    李毅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望着远方,叹了口气道:“为师该离开了!”

    王仁闻言立即颜色更变,他慌忙施礼道:“是徒儿照顾不周,未能侍候师父左右?还是师父住不惯客栈,惹了师父生气?若是如此,师父移步至徒儿家中,王仁愿亲身照顾师父的起居!”

    见王仁神色惶恐不安,足见其一片赤诚之心,但为何不给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李毅淡淡一笑道:“为师学得旁门左道之术,在太平村无法施展,而大汉地域辽阔,才可一展宏图!”

    李毅虽讲得委婉,却暗含对王仁的不满,王仁怎会听不出来,他面色微红道:“师父既然决意离去,徒弟也不好强留。大汉幅员辽阔,却不知师父赶往何处?”

    虽已心生去意,李毅却未及深思熟虑。面对王仁的追问,李毅无暇多想,他随口说道:“闻汉都洛阳繁华壮观,又是藏龙卧虎之地,为师准备前往京都洛阳,长一长见识。至于到达洛阳之后,只能视情况而定。”

    王仁听李毅要去洛阳,他暗中咧了一下嘴,又重新打量李毅几眼,他心中暗道:太平村距离洛阳,不知相隔几千里,其途中道路艰难,又怎是平常之人能够成行?王仁面带疑惑的提醒道:“仁孤陋寡闻,所见之人皆未至洛阳,仁只知有千山万水阻隔,还请师父闪死而行!”

    李毅曾坐火车路过洛阳,他又是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就是远隔万里,也就是多走上几月,又如何把路程远近放在眼里?李毅一笑道:“几千里的路程,也架不住我的两条腿走,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路途再远,也终能抵达终点!”

    王仁见李毅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也不再相劝,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道:“这是下个月的食宿费用,既然师父定要远行,这钱也不用给客栈了。师父先暂时收下,至于所缺部分,待徒弟寻了代步马匹,再拿给师父。只是买马要等上几日,师父不必急于动身,待得三日后,徒弟购得马匹,再与师父辞行。”

    李毅本欲徒步走上几千里,见王仁赠钱送马,如此的有情有义,他心中甚是感动。李毅知马匹不是贱物,即是王仁家境殷实,也怕是伤筋动骨。李毅便打了暂借的主意,待到将来回到太平村,再还与王仁不迟。李毅主意已定,他接过钱袋,赞赏的点了点头道:“难得你想得如此周到,为师就先行谢过了。

    师徒二人以三天为限,但王仁离去后,便没了音信。而且四个徒弟只剩下薛信,李毅觉得奇怪,但询问王仁等下落,薛信确是一问三不知。

    薛信自然明白,师父如果知道马是盗来的,不说要严厉申斥,就是不领受这片情义,几个人也是瞎忙一场。

    自王仁离开客栈,李毅便是思绪万千。他回想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只是短短的十来天,经历过成功和失败,感受了欢乐与忧伤。唯一令李毅耿耿于怀的,便是空有播种技能,而不能付诸实践。

第八章 识巧匠牛刀小试() 
李毅百无聊赖,想起了热心肠的李二。首位相识的汉人,李二热肠古道,帮助救治素利,又赠送衣物。看到李二用最原始的工具镐头锄地,李毅当时便想赠送他一副犁杖。当初没有钱,也只好作罢,如今腰杆硬了,就应该知恩图报!李毅想到此处,便喊了一声:“三弟!”

    李三闻声答应道:“来啦!”便一路小跑着赶了过来。李三恭敬的站在李毅身前道:“大哥只管吩咐,小弟一定不负重托!”

    李毅面带微笑道:“这件事兄弟不能代劳,哥哥需亲自走一趟,我只问一件事,太平村有没有工艺精湛的木匠师傅,其家住在何方?”

    李三哈着腰满脸堆笑道:“大哥您真是问着了,兄弟对太平村了如指掌,若说手艺好的匠人,王衡便首屈一指。”太平村本就不大,李毅根据李三的指点,便轻松找到王衡。

    王衡是王仁的从兄,他听过从弟提起新拜了一位师父,因此对李毅十分的敬重。两人客气了几句,李毅被让入屋中。

    李毅打量着陈列于两旁的家具,见其做工精良,心中便打定了主意:就是这家啦!李毅取出画好的图纸,双手递给了王衡。

    王衡虽认识几个字,但捧着李毅所绘的三视图,不免一头雾水。见王衡眉头紧皱,盯着图纸却不得要领。李毅微微一笑,便耐心的为其讲解。

    整日与木料打交道,使王衡形成了极强的立体感,其聪明程度堪比李毅。经过耐心细致的讲解,王衡的脑中很快浮现出实物,李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道:“我所见过的师傅,王兄最为心灵手巧!”

    得到李毅的赞美,王衡眉开眼笑道:“多谢贤弟看得起!王衡这几手粗活,登不得大雅之堂,仅混口饭吃而已!”

    士农工商,匠人的社会地位底下,但这只是士大夫阶层的看法,李毅的心里当然有另一杆秤。李毅目前还不具备挑战社会规则的实力,他无奈的摇了摇头,与王衡谈起了价格。

    王衡排满了日程,但看在王仁的关系上,不但破例接下来,还提出不收工本费。知道王衡说的是客气话,他还是付了定金。

    离开了王衡家,李毅又去找铁匠赵能。赵能不比王衡,而犁铧的形状又十分复杂,李毅描述了半晌无果,他只能留下来,随时解答赵能的疑惑。

    自做了四杆枪,赵能还未接到活,要重新点燃炉火,忙碌了一阵,才将一块铁锭烧红。由于生意惨淡,赵能的帮手早已辞退,见他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李毅心有不忍,便帮着他一起忙活。

    火炉的助燃工具,只有吹火筒和蒲扇,吹火筒虽然风力集中,但需要连续不断的鼓动腮帮子,只一会功夫,李毅就感到无法忍受。换成蒲扇后,由于风力分散,助燃的效果不佳,又吹得灰尘满屋漂浮。

    又累又热的李毅,想到了一个简易助燃工具风匣。风匣是送风机的前身,一个长方体木制风箱,内设有方形木质活塞,活塞用密致的鸡毛绑缚,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活塞的端部为连杆,通过前端的孔洞伸出箱体,末端设置手柄。风箱前后各设一个逆止式入风口,风箱的测下设有送风筒,与灶台或火炉连接。

    风匣的工作原理酷似打气筒,通过往复拉推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把风箱中的空前,源源不断的送入灶膛或火炉中助燃。

    李毅儿时,风匣是农家小院吹风助燃的主力军。风匣有着造价低廉,使用周期长,无维护运行费用,绿色环保等优点。风匣的缺点是必须占用人工,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

    将画好的图纸交到王衡手中,这一次经李毅稍加点拨,王衡便了然于胸。李毅笑着道:“恐怕王兄要临时做些调整,尽快将风匣赶制出来,虽是有些强人所难,但风匣一经出世,王兄的生意就火了!”

    王衡心中暗想:近年来,乡亲们遭受胡人盘剥,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也只有春耕播种这几天火爆。王衡思量片刻,他看到了商机,便点了点头道:“本来有个叫刘三的小伙子,一直吵闹着让我收他做徒弟,由于活计不稳定,我不敢答应他。刘三这孩子脑子好使,腿脚也勤快,每当我忙不过来的时候,便跑来帮着忙这忙那,而他的嘴也极甜,闹得我难于推脱。待我把刘三从地里喊回来,下午就把风匣送到赵能的铁匠铺。”

    果不其然,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搬着风匣送到了铁匠铺,李毅从刘三手中接过风匣,将送风筒对准临时开凿的炉洞。随着李毅抽动拉杆,空气源源不断的供入炉内。

    风匣问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太平村乡民都赶往赵能的铁匠铺,见风匣果然好用,中上等住户都争先恐后到王衡家订货。

    铁匠赵能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李毅并未满足现状,他一边拉着风匣一边用心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毅发现这种农家风匣过于简单,不论是拉是推,只要活塞的行程过半,送风筒不但不能吹风,还把铁炉中的烟风混合气体吸回风箱,不但不能继续助燃,还会抽出部分烟气,使助燃气体的含氧量下降。半数时间做的是无用功,效率更是损失过半。经过认真思考,他对风匣做了一定的改进,将原来的送风筒去除,并将原孔洞密封。再在同侧前后各开一个孔洞,在洞外都加装逆止门,然后再将前后的出风口封于新做的风道之中,中间开孔装置送风筒。

    李毅又一次来到王衡家,将改进的思路说了一遍,王衡拿过一个即将完工的风匣,经过师徒二人一阵忙碌,新式风匣诞生了。刘三搬着风匣,陪着李毅来到铁匠铺。经过试验,改进的风匣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更可观的是,在付出同样体力的情况下,出风量增加到原来的二倍,提供的空气质量也有了保障。使铁器打制的炉火温度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提升了钢材的质量。

    李毅取了犁铧,赵能得了风匣,他只收了一半的费用。王衡将犁杖组装完成,为了感谢李毅为他带来的商机,王衡将钱全数退给了李毅。李毅推辞不过,心中想道:就算是专利转让费吧!便心安理得的把钱收入怀中。

    扛着犁杖出了太平村,行了两个多时辰,李毅在田里见到了李二。兄弟相逢亲热自不必说,当李二得知大哥赠送犁杖,他真是欣喜若狂,不禁忘情的拥抱了李毅,又爱不释手的摸个不同。

    见李二手舞足蹈的模样,李毅也是满心欢喜,他叮嘱李二道:“有了这副犁杖,你再借两头牲口,趁着墒情还在,快把田种上!”

    李二乐得是合不拢嘴,他忙不迭的道:“大哥不必费心,这些小弟自会打理!”他又看了看太阳道:“快到晌午了,大哥跟我回家吧。”

    李毅笑道:“不忙,时间还早,我先跟你讲点事。”李毅便将数天内憋在肚子里的话,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李二对李毅是言听计从,听得他是频频点头。

    不知道李二会不会忘记,李毅又叮嘱一遍:“多施肥,勤除草,深翻地,主意适当的株距行距”

    见李毅叨念个不停,李二点头道:“大哥放心,小弟已经牢记于心!”

    李毅盯着李二看了半晌,只看得他不知所措,李毅叹了口气道:“兄弟啊,哥哥要出远门了,不知啥时候才能回来,不过兄弟放心,只要哥哥有回来的一天,就会来看你这位兄弟!”李毅说着心中一酸,眼圈已经发红,他极力忍着泪水没有流了出来。

    李二面现惊讶之色,他磕磕巴巴的道:“大哥是要去哪里?何必忙一时,让弟妹做口饭,大哥吃了再走。”

    李毅摇了摇头道:“我还急着赶路,饭就不用吃了,不过兄弟一定按照我说的做,秋天一定会多打粮食,如果我回来的时后,看到你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要找你的麻烦!”

    李二憨厚的一笑,点头称喏,他见挽留不住,只好与李毅作别。李毅转过身去,再也忍不住泪水,他恐被李二发现,忙疾走数步,才敢用衣袖擦拭。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与李二别离,勾起了他的黯然神伤。他想起妻子儿女,以及父母和年迈的奶奶,自己恐怕与他们诀别了。此后只能一个人面对世界,在孤独中打拼了!

    回转太平村,等到第四天清晨,仍不见王仁、刘平、宋智的影子。李毅一再追问薛信,他却吞吞吐吐,咬定王仁等去买马不肯松口。李毅心中起疑,他心想:定是马价昂贵,王仁临时改变主意,又不好与自己明说,才有意躲了出去。

    李毅毅然决然,要离开太平村,他凝望着薛信道:“师父要离开了,你可不能偷懒,荒废了武功,师父可不答应。除了练武,还要多认些字,师父总有返回太平村的一天,拿不出合格的答卷,可有你受的!”

    薛信憨厚的一笑,他心中明白,师父心慈面软,才不会找他麻烦。李毅又叮嘱李三道:“大哥要走了,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