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能没日没夜的赶工,终于把王仁所定制的长枪,送到每位徒弟的手中,四个人有了真家伙,耍起来比烧火棍要更具真实感。几天下来,李毅已经对四人有了一些了解,他们的父辈都是大汉的子民,各种原因无法生活下去,才背井离乡流落到边关塞外。王仁和刘平家住本村,两人都念过几天私塾,认识一些字。

    王仁的父亲是太平村的拓荒者,因此家里多是肥田沃土,十数年下来,家境也比较殷实。随着父母相继过世,王仁失去了约束,逐渐形成喜爱结交、为人仗义的秉性。

    刘平家还算过得去,但他自小身体单薄,总是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辱,后来结交了王仁,在兄长的庇护下,再无人敢惹他麻烦。刘平幼时的柔弱,也形成了为人机警善变,处事圆滑老道的性格。

    宋四和薛五是外村人,宋四的家离太平村五十余里,他十几岁就成了孤儿,由于没有人管教,整日游手好闲,不想几年前失手打伤了人,翻山越岭逃亡避祸至太平村。有了王仁的庇护,才过上安稳日子。

    薛五的家距此三十余里,其终日与人相斗,年幼时常被父亲责打,但随着年龄增大,其父见他恶习难改,便将其逐出家门,从此薛五便四乡漂泊。失去了约束,薛五捅的篓子更大,随着四处树敌,他只能东躲西藏。薛五来到太平村,王仁见其身手不错,又极重义气,便将他留在家中。薛五感激王仁的恩德,又因王仁武艺高出自己一截,在他的约束下,粗暴的脾气渐渐收敛。

    宋四、薛五与王仁交情日渐深厚,三人都会个五招八式,刘平与王仁交好,因四人意气相投,便起了结拜之心。于是王仁、刘平、宋四、薛五结成异姓兄弟。四人中以王仁为长,其下依次是宋四、刘平、薛五。

    俗话说“四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四个人年富力强,又爱管四里八村不平之事,自从四人结拜之后,方圆数十里,无人不知“太平四虎”的名号。

    虽然李毅和善谦厚,四个徒弟也不会说自己的丑事,李毅所听的都是正面的言语,而他终日与四人相伴,与村人无接触的机会,因此李毅很难了解徒弟的全部。

    王仁等已有一些根底,又都非凡俗之人,学习起来自比常人为快。李毅不是严师,他不善督促。但是徒弟刻苦认真,只要求师父真心传授。偏巧李毅诚实守信,不会半点藏私耍奸的勾当。师徒同心协力,只七日时间,四人便学全了整套枪法。

    第八日清晨,四位徒弟照例又来到客栈。李毅已将看家的本事都传给了徒弟。见四人意犹未尽,依然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李毅甚是无奈,他呵呵一乐道:“师父的这点本事,全部抖搂给你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师只能带你等略窥门径,接下来的路,需要你们自己努力。熟能生巧,若想更上一层楼,就需横下一条心,不厌其烦的重复所学的动作。学武之初兴趣使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会逐渐消退,将感觉简单的重复索然无味。谁能靠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笑到最后。”

    四位徒弟齐声称“诺!”但得知学完了整套功夫,四人确是表情不一。薛五甚为得意,宋四神情平常,王仁神色黯然,刘平却是长出了一口气。

    李毅扫视了一眼几位徒弟,他思索片刻道:“你们身体条件各异,武功的发挥也不尽相同。刘平身体单薄,力量欠缺,需要刻苦训练增强体质。薛五生了一身肥肉,难免影响动作的连贯性,要多运动,把肥肉转化为肌肉。宋四体型匀称,只要适当辅以力量训练。”

    刘平、宋四、薛五闻言称了声“喏”。见王仁欲言又止,李毅微微一笑道:“王仁身强力壮,有很强自主能动性,师父也不想多啰嗦。你若是争强好胜,便自定目标,自我控制。监督三位师弟的重担,还要落在你的肩上!”

    王仁点头称“诺”,他是三人的带头大哥,言语还是很有分量的,李毅临行前,便下放了监督权。

    李毅讲了一些力量训练的方法,无怪乎制作一些简单的器具,锻炼臂腿腰腹背等处肌肉群。而器械可石制也可铁造,李毅描述了器械的大小、形状,并叮嘱四人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分别在即,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李毅不觉鼻子一酸,他遥望着远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沉默半晌,李毅才勉强一笑道:“我们师徒一场,也是缘分所致,但为师一穷二白,没有可赠之礼物。李毅痴长你等几岁,多认了几个字,便妄自尊大,有心送名表字,不知几位徒弟可有此意?”

    自李毅收徒的那一刻,他便心生次念,但无缘无故,为人改名表字,是不是太狂妄自大了?而李毅又非文科生,他缺少才气,想出的名字难免落于俗套。但临别在际,是否还能见面犹未可知,李毅才下定决心。

    出乎李毅意料之外,他话音一落,四位徒弟便异口同声的表示赞同。宋四、薛五还好理解,王仁、刘平都有一定的文化,本可自己表字的,却也愿师父帮忙,真是看得起自己。

    得到了徒弟的允许,李毅便卖弄一番。虽说李毅重理轻文,但王仁、刘平只念几年私塾,宋四、薛五大字不识几个,在数天的交往中,他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李毅有了自信,便微微一笑道:“仁字乃是五常之首,君之仁,为限制人君,爱民如子,心系百姓,不妄自加赋。庶人之仁,为团聚友爱,互帮互助,同情弱者,乐善好施。此为无德而不仁,王仁可表字怀德,望你日后多行仁德之事。”

    男子过弱冠之年,便举行成人礼,为之加冠表字。但仅限于上层士大夫阶层,而底层民众为生计奔波,绝无这等闲情雅兴。王仁虽家境殷实,虽有此想法,却因父母已经过世,与他交往之人品味不高,也就不了了之了。

    见师父说得头头是道,王仁连连点头,他哈哈大笑道:“怀德,即大气又响亮,此字妙极,弟子谢师父赐字之恩!”言罢深施一礼。

    李毅点了点头,他转向刘平道:“平字其意甚众,所组词语不胜列举,如平常、平凡等极为普通。为师便取这平凡,为你表字超凡,望你能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终成为超凡脱俗之人!”

    刘平闻言已乐得合不拢嘴,他连声称赞道:“多谢师父,平多谢师父所表之字,弟子谨遵师父之教诲,踏踏实实从平凡之事做起,最终成为不平凡之人!”

    李毅微笑着转过身来,与宋四和薛五道:“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们二人或是不幸丧父,或是不能与父亲相见,师父便斗胆做主,给你们改一个雅称!”

    薛五和宋四虽是大字不识一箩筐,但二人也有自知之明,听那些读过书的人,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而自己却以数字为名,在人前甚没面子。听李毅给王仁、刘平表字,说得有条有理,如能帮自己换个儒雅之的名,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宋四想起亡故的双亲,他含着眼泪道:“我已失去了父母,现如今,师父就是徒儿唯一的长辈,师父全可为徒儿做主!况且您的学问那么大,起的名字便一定不会错。”

    在练武的间隙,李毅曾与徒弟们讲过您字的用法,他半开玩笑道:“你字加心乃为您,是把对方放于心中之意;你字去人是为尔,称尔之时,便是辱骂对方不是人!”没想无心之言,却被宋四所使用。

    宋四话音未落,薛五马上拍着胸脯道:“我薛五自打娘胎出来,就不断地闯祸,父母大人早已不待见我这个儿子了,要不然也不会将我赶出家门!如今回不回家都不打紧,他们才不管我改名换字呢,师父您就掂量着办吧!”

    听了薛五的话,李毅又好气又好笑,心想我得开导开导他,帮助他解开心结。于是语重心长的道:“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珍贵的,父母是望子成才心切,难免恨铁不成钢,言行过激也情有可原,但事后都会后悔,只是碍于颜面,不会在孩子面前屈服,但是在心中早就盼望你回家了。儒家五常为‘仁义礼智信’,既然你在家排行老五,就叫薛信吧。人以信为本,子以孝为先,你的字便叫至孝。”

    薛信趴伏于地,连连磕着响头道:“弟子谨记师父的大恩大德,只是师父不知家父的脾气,如果徒弟一事无成,这样大摇大摆的回家,定会被家父打骂出来,弟子不混出个样子,是不会回去的!”

    李毅点了点头,心中暗想:看来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只盼薛信不是心血来潮,他能从内心感悟,从此做出一番大事。李毅屈身扶起薛信,好言安慰道:“人言:有志者,事竟成!你有志气,就不怕没有成功的一天,为师希望你能如愿以偿,等你混出个模样,师父会陪你一起回家,去见你的父亲!”

    虽然这样说,但李毅也不知道,是否能真能陪他回家。薛信闻言大为感激,又要叩头行礼,李毅恐他把脑袋碰破了,忙一把将其拽住。

    李毅把目光投向宋四,他沉吟片刻道:“行四者为智,智者聪明人也,你就名智字思聪吧!希望你能多多读书,成为善于思考,即聪明又睿智的有识之士!”

    宋智正色道:“宋智谢谢师父,只是徒弟不知这智和聪字长什么样!”薛信也在一边嚷嚷道:“我长这么大,就怕让我识字,我除了会写薛五这两个字!也没有几个字会认,至于信啊孝啊的,我也和宋老四一样,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第七章 爱恨情仇袭心间() 
李毅看着这两个汉子,心中是又气又乐,不禁勾起了儿时的记忆:自从进入校门,自己便对死记硬背不感兴趣,每次遇到听写生字都大是头痛,记得初中时的一节语文课,自己的卷纸上画满了圆圈,梦游一般被老师叫到了大庭广众之下,狠狠地尅了一顿。当发现有位大哥画的圈子比自己还多,才感到一丝安慰!

    想起那难忘的一幕,李毅大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是师父的身份,总要对徒弟负责。李毅思虑片刻,他对王仁、刘平道:“你二人念过私塾,薛信、宋智也不是旁人,两位就费费心,把教书育人的重任承担起来吧!”

    师徒们正自言谈,突然起了一阵大风,李毅只觉寒意袭来,他仰望天空,只见翻滚的乌云已经遮住了大半天空。李毅摆了摆手,四人恐遭雨淋,急忙飞奔出了客栈。

    四人刚自离开,豆大的雨点洒落在地面之上,不多时已汇成条条小溪。李毅倚在门框边,看着地面上溅起的雨雾不觉出神。李毅心中盘算:自己吃住费用都来自于王仁,如今该教的已倾囊而授,自己再死皮赖脸的靠下去,终究不是办法。除非王仁肯采纳自己的建议,改进耕作工器具和耕种细节,粮食获得丰收,自己才能吃着心安。

    暗自想着心事,李毅不知不觉穿过回廊进入后院,突听后屋中有翻腾跳跃之声,李毅偷偷将门推开一条缝,却见李三正拿着一个烧火棍,在那上蹿下跳。李毅一眼便看出,李三正练习自己所教四位徒弟的枪法。偷学武功本是大忌,李毅非但不以为意,反而对李三大为赞赏,他推门进了后屋。

    李毅的突然现身,吓得李三大惊失色,他急忙弃了烧火棍,“扑通”一声跪倒在李毅面前连连磕头。见李三脸色已然惨白,李毅心中不忍,忙身双手拉起李三道:“你小小年纪,便有此心机,却是极为难得!既然你如此喜爱武功,我愿意倾囊而授,不知兄弟愿不愿意?”

    本以为面临重处,就算李毅心慈面软,一顿毒打也是免不了的,而李毅不但未怒,反而要收自己为徒,令李三大感意外,他傻愣的站了片刻,便急忙跪倒纳头便拜。李毅忙拉起李三,看着面前这个机灵鬼,郁闷的心情畅快了许多。李毅笑着道:“我们二人都姓李,本应亲如兄弟,自不必行礼拜师,遵循那凡夫俗礼。三弟虽偷学了全部招式,却是依葫芦画瓢,细节上相差甚远。我也是闲来无事,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纠正。”

    李三惊喜万分,便与李毅兄弟相称。李三聪明机灵,又是腿脚灵活,用了两天时间,便纠正了全部错误。

    大雨下了一刻钟,便逐渐转成了小雨,牛毛细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一夜,终于乌云散去,雨过天晴。

    太阳照射着大地,将耕田表皮水分蒸干,太平村人都急着强墒播种。李毅望眼欲穿,终于盼来了王仁,李毅笑着道:“你来得刚好,我正有要事与你相商。为师再讲一遍,我的耕种技能不比枪法差,你如果有心相学,为师愿和盘托出!”

    见李毅期待着自己作答,王仁十分为难,他嘬着后槽牙,久久沉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