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在李千山在拔除了金陵周围地各个据点,亲自赶到下关,准备督战时,金陵城头上,却奇怪的升起了白莲地旗帜!
    接下来,城内一阵剧烈的厮杀声,却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只是那浓烈地血腥味,却是再明显不过。
    不一会,滚滚长江之上,便已经尽是血色,江面上还不时飘着许多的人头,看他们的头盔样貌,显然就是鞑子守城将领。
    “伯玉,里面可是出了问题?”李千山有些不解的看了看邱寻,沿路来,虽然有不少城池,确实是靠着白莲教的内应,里应外合的夺了下来,可是毕竟,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靠近江左富庶之地,李千山的直系力量,却是不强。
    邱寻皱皱眉毛,没有正面回答,却是说道:“看起来,鞑子那里是乱了套了,教主且稍待片刻,若是三盏茶后,还没有反应,我们照原计划攻城!”
    可是别说三盏茶,就是片刻都没来得及等,那城门便吱吱呀呀的打开了,只是,里面却并没有鞑子冲出来,而城墙上,却也没有人影。
    李千山和邱寻嘀咕了几句,便从他那里取过一个足以三尺多长,嘴仅半寸而口足一尺的喇叭形铜管,高声道:“金陵城里,却是何方英雄,来与李千山见面?”
    李千山内力深厚,加上有扩音工具,因而声音响彻四周,城头上,却也该听得到。
    “千山兄,昔日昆仑一别,如今已十五载,别来无恙否?”李千山甫一说完,城头上便冒出一个一身白衣,英俊地有些邪异的书生来,只见他头戴峨冠,手拿折扇,踱着方步,背着书箱,却哪里有半分豪气?
    可是,他的话虽然温润如玉,却偏生让人觉得有些窒息,而李千山见了他,神色却瞬间万变,有懊悔,有不屑,有愤怒,有悔恨,有憧憬,有热忱……
    良久,李千山终于开口说道:“万水,你如今……可好?”
    原来,城头之上地,赫然就是白莲教总护法,李千山的师兄陈万水,昔日因与李千山不合,造成了白莲教地实质性分裂,总坛和江北各分坛,以及五行旗里的烈火旗和锐金旗,效忠于李千山,而巨木旗,厚土旗,洪水旗和右护法闻苍松等人,则是跟了陈万水避居江左,只是他们虽然不和,却也没有发生争端,陈万水依然遥奉庐山闻林寺为总坛,只是对于李千山称先生而不拜教主,形同自立门户。至于地方发展和教义这些,则没有改变。
    陈万水听了李千山的话,喟然一叹,这一叹,充满哀伤,不少人听得几乎落泪,只见他羽毛扇轻摇,淡淡道:“自从她去了以后,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你我二人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她还是她。
    ”
    说罢,也不顾李千山的错愕,遥相一揖,朗声道:“教主,如今就把这金陵城给了你,算是陈万水回你麾下的一份大礼,你说如何?”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鼎江南(2)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28 本章字数:2570
    在这六朝古都的金陵城下,李千山和陈万水指诚山河次摆香案杀牛羊,歃血为盟,白莲教也在这一刻,重新归于一统,陈万水率三旗归附的同时,也当上了副教主兼总护法的职位,白莲教士气大振。
    金陵城已经被倾巢而出的陈万水的势力肃清,李千山在数万士卒的欢呼声中,昂首由金川门进入金陵,标志着这江南核心之地,被白莲教占领,可以说江南三千里之沃土,似乎已经大半入李千山之手。
    如果,白莲教经营得当,策略巧妙,完全可以借此一举占领江南,这样上游有荆襄之土,北面有淮泗之根基,南面有苏杭鱼米之乡,财赋之地,完全有能力自成一国,和大都的鞑子抗衡,可是这样一来的话,萧统封给他的官职,也就一文不值了,那萧统一番辛苦,岂不是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可能发生,八月初三,阿术军在寿州城下大破白莲教众,斩首三千余,寿州城破,阿术下令屠城,全城三万余百姓,无一幸免。
    同一日,钟离城守将凤举,因率所部出城就粮,未顾及北城门之数千蒙古伏军,数千鞑子蜂拥而入,钟离城破,照旧,依然是屠城。
    听闻消息的李千山如五雷轰顶,刚刚占领金陵,且和陈万水重归旧好的喜悦还没有散去,却又遭遇了这样的事情,谁都知道,守江必守淮。自南北分疆,往往以长淮为大江之蔽,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如果说长江的防御是纯被动地,那么,淮河则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意义。南方对抗北方,以守而言,则守淮河可藉淮南的广大地区作为纵深;以攻而言。则出淮北可以进取中原。淮河支流多源于淮北,特别是泗水,稍经开凿。即能连通黄河,从而使南方的力量能远投到黄河流域;而单守长江。则一处被突破,便已入其心腹。
    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与长江的这种唇齿关系多有论及。守江必先守淮的议论亦随处可见。
    诚如南宋吕言“江淮之险,天地所以限南北也。自昔立国于南,则守江以为家户,备淮以为藩篱。”如今邱寻和高升等人给他出的建议,也无非是立都建康以为兴王之基;屯兵江陵、襄阳、武昌、九江以固上下游之势;守江以治内,备淮以治外,表淮而里江,如此则中原可复。可是如今鞑子的将领阿术也不是一般人,在武阳关侧翼一线不利后,马上挥军直走淮泗。目前已经连下寿州和钟离,淮北一代乃是白莲教的根基所在,如今却是危在旦夕。所谓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保住淮泗,已经是白莲教的生死之战。
    就在这时,刚刚归附,威名不显得高升,却已经矫命率军北上,驰援彭城。
    彭城为淮北根本。彭城附近众水汇集。泗水从彭城附近流过。泗水向西北上溯,开巨野泽可入黄河,南流途中又汇纳汴水、睢?水等河流。隋以前,汴水在彭城附近汇入泗水。刘裕灭后秦之后南归,舟师自渭入河,又开汴渠,自河入汴,遂归彭城。
    本作品1……6k小说网独家文字版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www。16  k。cn!彭城可说是四战之地,为历代兵家所必争。彭城在楚汉之际曾为西楚霸王项羽之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之际,徐州乃纷争之地,陶谦、刘备、吕布、曹操都曾力争徐州。孙权一度也想
    州,但吕蒙以徐州“地势陆通,骁骑所骋”,且地近取之,日后曹操也必全力来争,不如袭取荆州,全据长江。
    而南北对峙形势下彭城地地位更加重要。在江淮防线的几个层次中,长江翼蔽江南,淮南翼蔽长江,淮北翼蔽淮南。而在淮北地区,实以彭城为其根本。彭城地近中原,又介南北之间,水陆交通便利,可为战守之资。苏轼论彭城地位曰:“徐州为南北襟要,京东诸郡邑安危所寄也。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西走梁宋,使楚人开关延敌,真若从屋上建瓴水也。
    ”
    只可惜,千算万算,终归还是差了一算,虽然高升迅速率军驰援,而宋朝阳也率部自襄阳北上,佯攻河南,企图吸引鞑子注意力,可是,另一只元朝生力军阿里海牙部,却出乎意料的急行军七百里,于八月初九,一战而克彭城,白莲教护法莫非是战死,一万三千守军无一投降,这一次,相对来说一直比较仁慈地阿里海牙,也下令屠城。
    等到高升抵达淮水南岸时,黄花菜早就凉了,无奈之下,高升只得阵兵淮南,确保白莲教总坛一代不受影响,同时飞章李千山,要求不惜一切也要发大兵扼守武昌,安庆。
    接到信时,李千山不由长叹一声,那元廷,还是没有想象中的脆弱,他们地军队依然精锐,他们的战斗意志依然坚强,他们的反应依然迅速,如今高升虽然没有保住淮北,却也算守住了淮南之地,而且在没有自己指令地情况下,就迅速做出反应,否则,怕是连淮南之地都悬,如果说让鞑子迅速窥江,把自己和荆襄一代斩断,那么自己和手下一干人等,离大都的菜市口就不远了。
    虽然没有淮北,北伐时有诸多不便,不过巩固江南,才是王道,对此邱寻等人已经有了详细的论证,正准备在巩固金陵后,立即挥军夺取苏杭,然后南下,彻底接管南宋故土时,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八月十四,元军玉昔帖木儿部的水军突然出现在杭州湾,在熟悉地形的范文虎的率领下,数万元军迅速登陆北上,不仅确保了杭州一代的安全,还紧逼秣陵关,于丹阳扎下营寨,死死扼住了白莲教从金陵东向和南向的道路。这,便是元军所谓的江南大营。
    而此时,另一只元军却趁虚直捣镇江,守城的凰鸣力战败绩,凰鸣本人被伤三十一处,被部下送回金陵,镇江沦陷,元军一万余人趁势打下六合,斩首八千人,兵锋直逼浦口,邱寻率一万三千余人与鞑子死战三日,终于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勉强击退了鞑子,可是在这时,无力援助地李千山,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扬州到手不到一月,就再次失陷。两万五千余元军趁机也扎下营寨,堵住了白莲教夺取苏南苏北的道路,陈万水曾经蜗居的昆山一代,也宣告沦陷。于是乎江北大营也在扬州三河叉宣布建立。
    不消说此时李千山愁绪无数,而远在台南地萧统怔怔看着被划的花花绿绿地地图,喃喃道:“李千山那李千山,你想当皇帝不假,可是朕能让你得逞么?江南大营江北大营都来了,朕就不行你拿的下东南之地!”
    说罢,拳头重重一砸,萧统仰头唏嘘,这下子,终于能再换来几年时间了,这大陆之地,就任由你们折腾去吧。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一章 该摘果了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29 本章字数:2139
    兴七年。
    蛰伏台岛近五年的宋廷,如今已经是有民两百余万,精兵二十五万,战船千艘,火枪营轻炮营业都久经训练,而萧统,如今已经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了。
    在这三年里,白莲教在实行近乎焦土政策的情况下,在全力动员全民皆兵的情况下,终于抵挡住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于金陵的围攻,同时,护卫白莲教统治区的几个关键要点,襄阳,武昌,江陵和安庆,依然还牢牢的握在白莲教的手上,也因此,白莲教还能勉强守住东南半壁,只是由于范文虎等人策略灵活,战术得当,因此最最富庶的苏杭湖一代,还是在元廷的手中,而苏北苏南更是被元廷放下了重兵,江南财赋依然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往大都,维持着元廷的运转和王公们穷奢极欲的生活。
    本来,对于白莲教的起事,元廷完全有能力给予迅速镇压,只是也不知是有意配合还是巧合而成,元军平叛大军还没有出动,海都却是倾国而来,从北线对元军发动了全面的攻势,屹立十年不倒的甘州和沙洲终于沦陷,伯颜部被迫退守凉州,而居延一代,更是窘迫到无人可守。
    无奈之下,忽必烈只好亲自领兵北上,和海都对峙,这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几年时间,刷的就过去了。
    倒不是忽必烈忘记了台湾的小朝廷,只是他实在是有心无力了,忽必烈已经七十岁了,虽然他的力气依然可以拉开三石的弓。虽然他一顿依然可以吃一只羊,可是,老了还是老了,两面受敌于外,朝中党争于内,已经让他看起来苍老了许多。
    说出来甚至难以置信,文天祥还被关在天牢里,如今地他,依然不降。却也不一心求死,元廷给他的待遇很好,可以看书写字。可以会客吃酒,蒙汉大臣前往拜访的是络绎不绝。只是有些人依然想劝降,有些人,却是当面辱骂。而关于文天祥究竟怎么处理的问题,几乎成为元廷每日廷辩的话题,只是吵炒了几年,忽必烈几次想杀,却在势力越来越强的真金和安童等人的阻挠下没有得逞。
    可是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依然还是春节刚过,据说是大宋丞相文天祥的《正气歌》,突然在天下流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样地词句。让天下的读书人为之沸腾,这样的壮烈豪情,让每一个还心念大宋地百姓,心中再次澎湃起来!
    在文天祥的《正气歌》流传广泛后,大宋祥兴皇帝地第四份传檄天下书,出现在各个州县的墙上,这是数年来的第一遭,沉潜已久地宋廷,终于再次发声。
    除了依然重申自己乃是天下正统,号召天下百姓,为了华夷大防而奋起反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