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敌人将近,铁穆尔果断决定立即出击,在悠扬的牛角号响起的时刻,五千怯薛铁骑也已经发起了冲锋,真正的蒙古铁骑一旦冲击起来,那真是如风卷残云,似横扫千军。本来也甚是剽悍的察八儿部,居然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铁穆尔楔入。
    以逸待劳,以有心算无心,虽然铁穆尔手中只有五千骑,处于以一敌二之势,可是比较那怯薛乃是全蒙古乃至全天下最精锐的军队,对阵那些疲惫之师,竟然是丝毫不落下风。
    突然间南风乍起,让从南朝北攻的铁穆尔部声势更加三分。而那察八儿部则渐露颓势,那察八儿虽然也是年轻气盛,却也不狂妄。见识不妙,自然立即率部转向,他倒不是说要临阵而逃,而是眼下风助敌势,如果自己的阵势被铁穆尔楔透,那么将会被分割包围,仗就没法子打了。
    可是。察八儿终究还是太嫩,他地马头刚刚一转向,准备做一个机动时,那怯薛部的战斗经验何其丰富,数千人顿时齐声高呼“次拉木架,次拉萨噶”,意思就是“敌人败了”,同样以蒙古人为主的后王军自然也听的懂这些,再一看自己的主将。确实调转马头,似乎真是要逃跑。这么一来。原本还颇为高涨的士气,顿时就嬢儿了。蒙古怯薛趁机一阵砍杀。那后王军的阵势顿时如风雨飘摇一般,只是将将持住。
    那铁穆尔可是真正在漠北和敌人死磕过的,战斗经验比较察八儿来,高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如今见状,自然不会放过良机,在亲手斩杀几个敌人大将后,竟是亲自驱马,朝那察八儿而去!
    而察八儿也知道,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和对方主将铁穆尔地正面对决中,击败对手,甚至将其斩首于马下,这样必能一举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
    忽必烈之子对海都之子!论起来算是堂兄弟的二人,终于将要面对这注定要缠斗半辈子地对手!谁胜谁负呢?
    只见那铁穆尔一路上挥刀猛砍,沿路挡者必死,而察八儿部下也知道他们这一战的意义,纷纷让开,而此时,原本还刀刀见肉激烈之极的厮杀,这一刻也稍微缓和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这里。显然,不论是忽必烈方面的所谓正统,还是后王方面的所谓嫡系,都想见证这一次对决。
    铁穆尔高高举起了他的马刀,在这昏暗地下午,显得寒光闪闪,只是,刀尖上还挂着一滴鲜血,让这仅仅十五岁的皇孙显得杀气凛然,而那察八儿此时也拍马启动,举起手中的马刀,正面迎向了自己的堂弟。
    周遭众人马上就亢奋了起来,故事的两个主角就要正面死磕了,这代表着两支血统的竞争,代表着一股精神的传承,无疑的,将会极大的影响双方地气势,甚至较为长远的影响后王和元廷之间地消长。
    三十丈,二十丈,十五丈……那铁穆尔地马速度已经渐至巅峰,而察八儿的速度也已经甚快,眼见二人地马刀就要互相砸在一起,这一次,谁的力气会比较大呢?谁会傲然的坐在马上,看着那被掀翻的人呢?
    可是就在这一刻,异变陡升,那铁穆尔竟然突然拨转马头,朝左侧一拉,那战马前蹄高高提起,一声惨嘶,却还是乖乖的转向,而那时已经冲到他面前的察八儿正用尽全身力气,一刀劈了下来。
    一点,只差一点点,察八儿的刀却是砍向了空气,铁穆尔躲开了!
    可是,人们还来不及嘲笑铁穆尔临阵脱逃的行为和胆怯的性子,那铁穆尔已经趁着众人发愣的当子,冲进因为观战而有些散乱的后王军右翼阵型,一阵大砍大杀,竟然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势不可挡。
    而铁穆尔的部下们,也不知是早有预谋还是反应神速,总之这些怯薛轻骑们在铁穆尔转向后马上跟进,就像利剑一般楔入后王军的右翼,数百骑一阵撕杀,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里拉开一道大口子!而这时的察八儿似乎还有些迟钝,压根没有反应过来。
    等到察八儿高呼着让他的手下们补防时,铁穆尔已经把他正前方的最后一名色目骑兵给砍成两半,怯薛成功的把后王军给截成两段,大势已定!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光复襄樊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25 本章字数:2277
    一战,铁穆尔以绝对弱势之师,一战击溃察八儿连胜儿身中三箭,勉强捡回了一条性命。
    可是,铁穆尔依然不依不饶,率军追击,纵然自己也被伤多处,仍然毫不退缩,最终出赛四百里,斩首四千级,大胜而还。
    消息传回去后,大都震动,忽必烈亲率太子并百官出城十五里郊迎,并且賜铁穆尔青盐和黑石,以表其功,而铁穆尔当仁不让的接过,并且表示自己麾下所部,不休息,不停顿,愿意迅速南下,平定白莲。
    可是就在这时,南方传来的消息,却给大都城内一片欢欣的气氛当头泼下一盆冷水。
    七月中旬,原本已经被压缩到中条山和泾河附近的白普部主力,突然间大动作迂回,趁夜从阿里海牙和阔出部之间仅仅十余里的缝隙中穿了过去,而等到阿里海牙和阔出按原计划合围之时,却发现白普军原来的驻地只有大量被裹挟且还不愿意造反的百姓,对于这样的所谓“顺民”,鞑子也不便杀掉,可是留下来,却又是几万张嘴要吃饭,当即就把阔出气得哇哇乱叫。
    而阿里海牙也心中恼火,这近几个月来,他调兵遣将,好容易形成了对赤旗军关门打狗之势,没想到如今只因一个不慎,却就让那白衣军给逃了出来,固定之敌又变成了流窜之敌,那就更加难打了。
    没法子,火气甚大的阔出,亲自带着八千轻骑沿路南下。去追歼那已经开始驰奔的白衣军了。
    那么,在北地纵横了这么久地白普军,究竟去哪里了呢?
    答案在半个月后终于揭晓,却再一次震动天下!
    八月初一,襄阳城外,原本宁静了许久的大地突然剧烈抖动起来,守城将领还没有反应过来,城内却突然杀声四起,数百高手突然冲出。见人就杀,而当蒙古铁骑将要前往弹压时,这群人却突然拿出连弩。一阵激射,然后利用襄阳城南街道狭窄的便利。就地对抗鞑子,当然,他们同时也缓缓朝城门处撤退。
    而就在这时。原本销声匿迹有一段时间的白莲教谢书,宋朝阳部,却突然再次出现,数日前,本来沿汉水北上的他们在离襄阳城百里之时消失,曾经让鞑子的襄阳守将很是意外,没有想到,他们这时,却突然出现在襄阳城南,并且已经调集了大量云梯撞车等攻城工具。一点招呼都不打,就开始攻城!
    很快,投石车将一块块的巨石送上城墙。把那些负隅顽抗的鞑子们砸成肉饼,弓弩手一阵齐射。把正在对城内高手痛下杀手的鹰犬们射成刺猬,而撞车上地士卒们,很快把木板铺在了根本没有几滴水的护城河上,迅速通过,然后则高举盾牌,顶着城楼上并不致密的箭雨和零星地石块,开始撞门。
    顿时如五雷轰顶的鞑子军,发疯一样朝城南压过去,可是那数百高手却死死地顶住了蒙古人潮水般的攻势,虽然他们也是伤亡惨重,可是,他们却爆发出了最强大的战斗力,每一个人,都要杀死好几个鞑子,甚至就是快要断气了,也要用嘴咬,用手撕,用头撞,也要换鞑子一条命。在贴身地肉搏战里,原本他们傲人的武艺已经不是最最决定性的了,最具决定性的,还是他们身为汉人的骨气和坚贞,以及反抗夷狄暴政的赤子之心。
    同时,在和清剿的守军对焊的同时,他们还分出力量,迅速的消灭了南门并不多的守军,三名白户和一名千户当即死亡。
    终于,南城门易手,众高手开始吃力地拉动着沉重的绞盘,重达万钧的吊桥,开始竖起,而那沉重地城门,也缓缓开启了一条缝。
    而正当守城万户亲自带人,前往南门之时,却得报北门也突然有大批叛军出现,并且他们趁着北门无人之时,已经登上了城墙!那自然是从中条山星夜南下,千里奔袭的白普部,虽然他们已经很疲惫,虽然他们现在人不多,可是南北对进,两面夹攻,终于给本来就只有三千守军地襄阳城以致命一击!
    本就对朝廷大肆调出襄阳守军北上的万户,听闻这一消息,终于崩溃,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后,他喷出一道血箭,颓然的倒在了地上。
    终于,在白莲教三十多名高手被万箭穿心之时,那吊桥终于重重的砸在了地上,无数的白莲教士卒,呐喊着冲入了这座曾经承载着汉人的光荣和梦想的城池!
    此役,先前口出狂言的宋朝阳,仅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天下重镇的襄阳,而且死伤仅仅五千人,可以说创造了战争史的奇迹,当然,这也和鞑子只留下了三千人防守城墙就方圆十几里的大城,力量分散有关,而白莲军则聚集力量于南北城门,自然是一鼓而下。
    不过,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白莲教和天机阁的数百高手,正是他们分批潜入城里,在关键时刻不惜生死的和鞑子死磕,并且打开了南城门,才为大军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八月初二,白莲教光复襄阳,并且在此传檄天下,号召天下汉人在各地白莲教分坛的指挥下,起事夺权,夺城者裂土封侯,斩将者世代享禄。同一日,白莲教遣细作持襄阳万户孔布拉德兵符,调樊城守将牛博出城援救,谢书则陈兵于侧,当其而出,一鼓而入,樊城光复!
    襄樊光复,江汉震动,就在三天内,上庸,新城等地的守将全部投降,而房陵城内百姓发生暴动,军队拒绝弹压,房陵城守被杀,江汉一代几乎全部划入白莲教的版图!
    果然,坐船顺江而下的白莲教李千山,发现沿江重镇也并次投降,并且大多整军而附,而两岸百姓也多箪食壶浆,以待白莲,不到半月,白莲教的队伍迅速扩大到三十万众,有战船三千搜,轻骑一万余,成为一支足以争霸天下的力量!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定鼎江南(1)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27 本章字数:2194
    月十五,白莲教战船列阵下关,步军连克天保城地保自率军,一战而取紫金山,而李千山亲自统军,攻克浦口,而一只眼则血战三日,攻下扬州,一时间,金陵这六朝古都,已经成为孤城。
    同一日,在阿术军主力赶到的情况下,混江龙悄然离开武阳关,却是在里面留了些东西,生性谨慎的阿术虽然明知里面是空城,却依然有些踌躇,而先前遭受重挫的萨哈出,则一力相请,要求先入关里打探,阿术一想,便也答应了。
    萨哈出几经打探,确定无恙,方自率部进入,进去以后,只见原本的雄关险隘,如今已是残垣断壁,只是血迹尚在,而尸骨不存,显然已经被白莲教转移走了,对于自己战友的尊重,尤其是死者的,对于一支军队的凝聚力,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是,就当萨哈出部已经大部进入时,突然一声巨响,明显是爆炸声,然后爆炸声此起彼伏,北面城门楼突然坍塌,瞬间,数百鞑子并前锋将军萨哈出和桑布,就这样被埋在了废墟里……
    而就在这时,率领数万新军,星夜驰援的高升,在白莲教锐金旗掌旗使庄明渊的辅佐下,率部自大别山南麓西进,然后突然由大園斜插而上,于武阳关坍塌的那天,出现在阿术的背后……
    这一仗,天昏地暗,这一仗,日星隐耀,在全军只带来三天粮食,而且是背靠敌占区。面对鞑子的情况下,四万白莲军迸发出了最大的战斗力,与阿术一直血战了三天三夜,同时高升于高处观战,指挥及时反应迅速,一时间,双方相持不下。
    终于,到了第四天,阿术选择了向北突破。从白莲教地右翼强行北上,退回宛城一代,白莲教胜利了!
    战场上留下了一万八千具白莲教的尸体。而蒙古鞑子仅仅死了不到七千人,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可见一般,而且还是建立在白莲教大量使用连弩和拒马的前提下,关键是。白莲教的部众虽然已经打了不少仗,可是毕竟离多年战火淬炼成的蒙古铁骑比,还是差的甚远,而且这一次还多亏高升指挥有方,和地形有利,蒙古人的铁骑根本无法冲开,否则的话,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
    此战结束,白莲教算是勉强巩固了大别山一线。将襄阳,樊城,谷城和武昌连成一线。组成了一道甚为坚固地防线,而如今江陵周围的汉将已经尽数投降。江陵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守城的五千士卒早已疲惫不堪,白莲教烈火旗数万人正在日夜围攻,旦夕可下,可以说,江汉之地,已为白莲教所有。
    而就在李千山在拔除了金陵周围地各个据点,亲自赶到下关,准备督战时,金陵城头上,却奇怪的升起了白莲地旗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