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城闹剧就这么惨淡收场了。孙权亲自领着十万大军攻打合肥新城近一个月,徒劳无功,将士多病,只得灰溜溜退走,这可是轰动天下的消息,老百姓茶余饭后,自然津津乐道,因此这消息传得快极,不出数日,天下尽知,舆论一片哗然,孙权可算是出了大名了。
    扬州刺史府中温恢正和蒋济对弈,温恢心不在焉,连连告负。两人正下棋间,忽见一名亲兵走进,报称孙权已退兵濡须,温恢哈哈大笑,道:“果不出你所料。不过你这计谋也是险到极处,若是孙权发现细作传的是假消息,根本没有援兵,后果岂不大大不妙?”
    蒋济笑道:“孙权岂是因为那一纸虚无飘渺的假消息而退兵?我可听说,孙权军中多病,战士皆无战心,纷纷投降。孙权撤走,也是迫不得已,这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哈哈!”
    温恢道:“你也是够鬼的,在孙权最困难的时候出了这么一招,吓他个半死,逼他下定决心,灰溜溜的滚回老家去了,哈哈!”
    蒋济道:“这是要不是大人指挥若定,派遣细作假闯敌营传递消息,孙权也不可能这么快退兵。如今大人不费一兵一卒便解了新城之围,虽孙吴复生不能过此也!”更新,更快,尽在文学网,www。。cn;:wap。。cn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温恢道:“哈哈,你太会怕马屁了。我有何本事,能解合城之围?这自是皇上洪福齐天。如今吴寇仓惶而走,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不可不速让皇上知晓。”说着看着已被吃得七零八落的黑子,微微一笑,道:“好了,我还要写折子奏闻皇上,这棋便下到这里吧。”
    蒋济眼见着自己又要大获全胜,却听到这么一句话,不禁心中郁闷。这温恢是他的顶头上司,又不能直斥他赖皮,只得苦笑了笑,告辞离去。温恢哈哈大笑,来到书房,提笔写了一道奏章,将孙权攻城不果,仓皇遁走之事,详细的记了,奏折中还详细列明蒋济功劳,请求朝廷褒奖其功。
    奏折写好后,温恢差人火速送往邺城,曹丕接过一看,悬着的心总算是放到肚子里去了,当即颁旨升赏有功将领及大小三军,并大摆筵席以庆其功。席间马屁自然也是必不可少开味佳肴,群臣将温恢、蒋济、乐进之功一概忽略不计,视同不见。没口子的夸将曹丕,将他说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前无古人,后人来者,当真是什么什么之中,又什么什么千里之外,好像这战从头到尾都是曹丕一人在打一般。曹丕闻言自是心花怒放,酒量大增,欢喜之余,有酒便吞,也不知喝了多少爵,不多时便即烂醉如泥,不省人事,被宫女抬将进去,酒宴就此尽欢而散。
    三日后早朝,曹丕升御坐,大小官员跪坐两旁。曹丕昨晚同郭皇后胡闹,正事整到近四更才完,这会精神头自然不济,打了个呵欠,道:“昔年孙权入寇,太祖武皇帝率师讨伐孙权,不幸中箭崩殂,此仇牵延至今尚未有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朕每思及此,不胜赧愧。如今吴寇不识天命,兴师犯境,不胜而遁,军心嗟怨。荡平东吴,此其时也!朕决意御驾亲征,兴师伐吴,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侍中辛毗道:“皇上登基以来,兴建皇宫、高陵、合肥新城,又用兵并州,劳民已甚。再者中原之地,土阔民稀,此时若欲用兵,未见其利。唯今之计,莫若养兵屯田十年,足食足兵,然后用之,则吴、汉两国可一战而定也。”
    曹丕见孙权攻了合肥三次都不胜退走,心想江东兵马不过如此而已,这样软的柿子当真百年难得一见,不捏它捏谁。自己都不用打战,只要亲提一旅,饮马长江,在江边耀武扬威一番。孙权便会吓得尿裤子,哆哆嗦嗦的跑来投降。取了东吴之后,魏国实力大增,荡平天下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到那时他便是天下共主,九五至尊,这个皇帝当起来才有点搞头。像现在他是皇帝,刘备也是皇帝,两人平起平坐,谁也管不着谁,这皇帝当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再者江东美女如云,大小二乔的大名,他是早有耳闻,时常幻想着二女的绝世容光,意乱情迷。这揽二乔于东南兮,也是他梦寐以求之事,怎可不速速行之?若待美人垂垂老矣,变成两个黄脸婆,哪抢来还有何用?他心里有如此想法,自然恨不得一鼓作气将东吴平吞入肚。正当他得意忘形之时,却见辛毗窜将出来泼冷水,这一怒当真非同小可,喝道:“此腐儒之论也!”
    华歆道:“如今兵马尽在并州,皇上虽欲伐吴,无兵可用,奈何?”
    曹丕昨晚已同郭皇后商量好了,自然早有准备,不假思索的道:“刘备占尽地形,伐之未见必胜。当初朕一时不明,令太尉兴兵往伐,铸成大错。如今朕决定召回太尉,罢并州之兵,专事东吴。”
    华歆见曹丕伐吴之意甚坚,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辛毗道:“并州地当要冲,不可不守,若罢并州之兵。刘备必会兴师来犯,到时将我大魏将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还望皇上三思。”
    曹丕瞪了他一眼,厉声道:“用兵之道,你老悖何知?休得啰嗦,朕自有安排。”
    辛毗两番苦谏都碰了一鼻子灰,自也不敢再放声音了。
    曹丕问道:“你们还有何高见?”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话可说。
    曹丕微微一笑,道:“传朕旨意,令曹洪领兵十万留守并州,以防刘备来攻。速召太尉回朝,商议伐吴之事。”
    众大臣齐声叫道:“皇上圣明。”
    曹丕哈哈大笑,宣布退朝。
    三日后司马懿回转邺城,这日早朝曹丕问司马懿道:“朕欲伐吴,不知你怎么看?”
    司马懿道:“吴有长江之险,非船莫渡。皇上必御驾亲征,可选大小战船,从蔡、颖入淮,取寿春,至广陵,渡江口,径取建业,此为上策。”
    曹丕点了点头,道:“你们听听,这样才叫主意,瞧瞧你们,出得都是一些什么狗屁主意,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群臣大气也不敢多出一口,殿上鸦雀无声。
    曹丕笑了笑,对司马懿道:“就依你之见,你这就去赶造龙舟十只,并收拾战船。龙舟完工之日,便是朕御驾亲征之时!”
    群臣不敢再有异议,齐声叫道:“皇上圣明!”心中却道:“前世不修,不幸遭逢桀纣,命不久矣!”
    曹丕哪知群臣心里所想,哈哈大笑,跑回宫中搂美媚看歌舞去者。
    司马懿领了圣旨,点起工匠,连夜赶造特大号龙舟十只,长二十余丈,可容二千余人。又沿江征调战船,以便征进。时汉吴两国皆有细作在邺城,这么大的动静,他们只要不是偷懒睡大觉,不可能不知道的。当下汉朝细作报入长安,吴国细作报入武昌。这日一名吴国细作飞马赶到武昌报知此事,近侍慌忙入奏孙权道:“魏主曹丕决定亲自乘驾龙舟,提水陆大军三十万,从蔡、颖出淮,取广陵渡江,来下江南。如今正征调船只,还请大王早作准备。”
    孙权大失惊色,忙召众文武商议,顾雍道:“大王既与汉朝连和,可修书与刘备,令起兵出并州,以分其势。一面遣一大将,屯兵建业以拒魏兵,可保万全。”
    孙权点了点头,向阶下望去,不片时目光扫到陆逊身上,微微一笑,道:“不知伯言可敢去?”
    陆逊尚未答话,吕蒙窜将出来,道:“臣虽不才,愿统一军以当魏兵。若曹丕亲渡大江,臣必生擒,以献殿下。若不渡江,亦杀魏兵大半,令魏兵不敢正视东吴。”
    孙权笑道:“台下说话之人不是吴下阿蒙么!你乃不学无术之人,焉可独当一面,还不速速退下!”
    吕蒙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始大王令臣读书,臣听从大王教诲,日夜苦读,学识已非昔日可比!”
    孙权心中暗暗点头,表面却不以为然,道:“哦,那孤考考你。”说着当众出题测试吕蒙的才学,吕蒙应答如流,众文武素知吴下阿蒙大老粗一名,粗鄙无文,今日却见他博学多闻,不禁大吃一惊,当真是刮目相看。
    原来孙权很看好吕蒙,有心栽培他,见他不学无术,肚子里竟是长鱼面,一点墨水也无,便劝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时吕蒙也和张飞、许褚差不多,一听说要读书便一个头变两个大,当场就对孙权说道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便道:“我岂是想要你治经典当博士?只是让你涉猎典籍,知往事明兴替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有我忙么?我如此繁忙,空闲之时,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见孙权如此说,便开始博览群书,开头几天自然是看没多久便睡着了。可是长期坚持下来,便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好处当真不小,于是便用心专研,细心领会。如此不过年余,他便发现自己已然脱胎换骨,再也不是昔日的大老粗矣。
    孙权连问了几个坚深的问题都没难住他,心想自己果然没看错人,微微一笑,道:“嗯,你的学问依孤看来,也就马马虎虎,将就还过得去。不过让你独当一面,孤还是不放心,这样你与伯言、文向二人同往建业,抗击魏军。”
    吕蒙、陆逊、徐盛三人同声答应,退朝后点起五万军马径往建业。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一章 子瑜求救
     更新时间:2008…7…6 1:02:00 本章字数:4400
    这日孙权败北的消息传到长安,刘备正在刘贵妃宫中听薛珝说着小道传闻,不住打着呵欠,昏昏欲睡。忽然听到这条消息,全身剧震,惊醒过来,瞪大双眼,一脸难以置信,道:“什么!什么!孙权出兵十万,打一个新建的合肥新城打不下来?”
    刘贵妃与薛珝对望一眼,面有喜色,刘贵妃道:“我听说驻守新城可是魏将乐进,极有将略,曾协助张辽驻守合肥旧城,孙权攻了两次都失利了。这次孙权奈何他不得,倒也有情可原。”
    刘备冷笑道:“乐进放在朕这也就是个二三流的武将,别说不能和云长、翼德、子龙他们相比,便是后起之秀伯济、伯道、德达他们,他也比不上。他充其量也就只能和马岱、李严、严颜等辈比肩。这么一个二三流武将领两三万军马守一座新城,孙权集全国精锐猛攻近一个月,竟然攻不下来,怎能不让人耻笑?”
    有道是物以稀为贵,金子若是和石头一样常见,也就没人想点石成金了。用人也是一个道理,刘备看人眼光其实并不乍地,纯粹以貌取人,这从历史上庞统初到时,只因样貌长得对不起观众,便被刘备扔到耒阳县当一个小小县令,便可见一斑。想当初刘备之所以会如此求才若渴,低三下四,并不是因为刘备天性使然,纯粹只因形势所迫,其时刘备手下人才实在少得可怜,只有关、张二人算得上是个人才,其他孙乾、糜竺等人才干俱属平平,若是再找不到安邦定国的大才,他根本混不下去,只得散伙回家喝西北风,当此恶劣局面他想要高傲根本没可能,于是他痛定思痛,尽量委屈自己,礼贤下士,这才会拔贾仁禄于行伍之间,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刘备手下人才济济,长安城中将星闪耀,刘备根本不缺人用,以貌取人的本相自然而然便显露出来了,若是贾仁禄、诸葛亮于此时来投,刘备虽说仍会用他们,但肯定不会像以前那般看重。诸葛亮长得英俊闲雅,刘备见之心喜,说不定会给个太守让他当当。像贾仁禄这样歪瓜裂枣的丑汉,刘备一见就头疼,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肯定会像庞统当年那样,将他扔到某个山僻小县,让他当县令,大好人才也就这么白白糟蹋了。此时刘备好了伤疤忘了疼,自然不会在再起当初是如何像狗一样点头哈腰的去求人才辅佐自己了,是以他对乐进的评价也就不是如何高了。
    刘贵妃笑道:“我还听说合肥新城乃是华歆、陈群等经世大才相度地形,督工建造的。由于新城占尽形胜,比旧城更加易守难攻,孙权一时攻不下来,倒也怪他不得。”
    刘备笑道:“你和孙权既不占亲,又不带故,为何一直向着他说话?”
    刘贵妃道:“这孙权可是皇后娘娘的哥哥,自然和皇上沾着亲带着故,照这层关系来讲,便和臣妾沾亲带故。孙权打了败仗,皇上面上也不光彩不是?这毕竟是一家人,胳膊肘总是要向里拐的,不向着他说话,又向谁说话?”
    刘备连连点头,十分敬服道:“你能这样想便好,近来宫中传出你同皇后不睦的消息,朕心中颇为忧虑,现在看来这些不过都是宫女宦官的疯言疯语罢了,朕这颗心总算可以放进肚子里去了。”顿了顿,又道:“朕摊上这么一门子亲戚,当真是倒了大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