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宾的话其实说的很简单了就是必要的时候小侄手下的奉军可以直接直奔京师到时候希望王叔能够大开方便之门。

“佑德你这心里面所装的东西可是比老夫心中所装的东西还要多啊老夫也就是希望能有莫大的权力而你则是志在天下啊!”王英楷在听了王宾的话之后有些感叹的说道。

王宾见王英楷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意向便不再隐瞒什么王宾先是来到了书房外面吩咐站在外面的护目头领李荣不得让任何人接近书房这里然后才又重新回到了书房做了下来对王英楷说道:“王叔既然您已经知道小侄的意向了小侄就不再隐瞒了小侄认为这大清的江山是保不住多久了。”

在和王宾的谈论当中王英楷便发觉了王宾好几次都谈到了这个大清将亡的话题这一次王宾将话题讲明白之后又一次的谈到了这个话题王英楷不由得好奇王宾为什么信誓旦旦的认为这个大清的江山就快要保不住了!

在王英楷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王宾立马对王英楷说道:“王叔你可知自从有留洋一说之后您可知道这些年来国内往外留学数量最多的是那个地方?”

王英楷本来是想听一听王宾何以看出清廷将亡的却没想到王宾却转口问出了这个话题。

王英楷说道:“这个还需要考虑子留洋一来大多数的留学生都选择了日本不过这个和你要讲的话有什么关联?”

“当然有关联了这每年留日的学生的数量可是不在少数加之目前朝廷新军的编练特别是南方大多数都是留日士官这些留日士官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便多多少少的接触了一些革命的思想要知道日本那块地方简直是革命思想的沃土。”

“还有在日本那些革命党在日本人的刻意纵容和引导之下在日本四处结交留日士官生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按照日本人的这样做法这前去日本留学的学生们几乎都对革命者们的思想有所了解。”

“哦佑德照你所说这个革命党的根源主要在于日本人的身上?”王英楷听到这里之后出口问道。

“王叔您说的对但又不对如果不是这些人认为朝廷已经没救的话又怎么会有革命的思想正因为这个朝廷已经腐朽了所以革命的思想才会不断的传播开来而日本人不过是在某种意义上给革命党推了一把让革命党的思想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而已。”

“所以说早日本人刻意纵容之下南方的诸多新军在这些留日士官的宣传之下革命思想便在不断的传播了开来这便是南方的革命这老是剿灭不尽的原因这些革命者已经将革命的思想都传播到新军里面了这南方诸省又怎么能把革命当连根拔起?”

王宾的话意思很简单留日士官的存在间接的壮大了革命的火种所以在王宾的心中对于袁世凯之前处理留日士官的方法是十分的赞同的将这些留日士官全部投到随营学堂当中先将他们的热血磨上一磨时间长了这些士官对于革命的激情自然是会降下来好好的当一个教员。

等到这些留日士官安稳下来之后再从随营学堂当中挑选出能用之人填充到北洋新军当中担任下层的军官。

王宾的话越发让王英楷有些听不懂了不由的说道:“佑德贤侄你到底要表达什么直接说把别再给你王叔我绕圈子了。”

“王叔既然要小侄直说那小侄就直说了南方革命党多作祟起义不断而在北方原本最为效忠朝廷的北洋却在打压之下对朝廷离心离德而最近朝廷的一系列举动更是表明了朝廷正在失去对诸省的掌控力度而这一切都表明了这是动荡的前奏历朝历代的经验都表明了一旦出现了这样混乱的情况那么距离一个朝代的消亡也就不远了在这种时候我王家便更应该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实力等到时机恰当的时候再全身而动与那群雄逐鹿天下。”

“没想到我这王氏一族到了这一代竟然出了这么一个有眼光、有能力和野心的人。”王英楷在听完了王宾的话之后缓缓的说道。

随后王英楷和王宾便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就在王宾和王英楷讨论将来的局势的时候在京师一个洒向王宾的阴谋之网也悄然的展开。(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阴谋(一)

此刻的京师当中,陆军部尚书铁良的府上迎来了一位客人,铁良与这位客人在书房当中似乎在讨论着什么,现年四十三岁的穆尔察·铁良已然进入的不惑之年,但是作为目前慈禧太后最为信任的满族官员,穆尔察·铁良一直在为清王朝的延续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

现在的穆尔察·铁良身材略显臃肿,脸庞也是滚圆滚圆的,显然生活条件是极好的,虽然人长的不怎么样但是铁良好歹是和袁世凯一样有着救国能力的人。

本来铁良早年在吉安读书,祖父死后,他与父亲服丧回京,由其母博尔济吉特氏授学业,四年之后后铁良的父亲去世,因为家境艰难,铁良放弃科举,改而研究财经、军事,学成后铁良入荣禄幕府,协助处理各种军务,深得荣禄信任。

随即荣禄将铁良举荐入兵部,为兵部侍郎,会办京旗练兵,在光绪二十九年,朝廷派铁良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擢为户部尚书,在日本考察的这一段时间里铁良和日本政府有了一个初步的交流,并且认识不少日本的政要。

不久,清廷设立总理练兵处,统一对新军的领导,******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为襄办,协助袁世凯办理各项练兵事宜,并暗中监视袁世凯。

直到袁世凯被贬至死亡,铁良就成为了慈禧最为信任的官员,铁良得此重用自然也没有辜负慈禧的重托。

在铁良被慈禧重用之后随即派人离京,先后前往上海、苏州、南京、芜湖、武昌等地,等到再一次的返京时候,有八个省份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土膏捐税”已被铁良收归中央;各地督抚的勇营武装,或被改编或被解散;江南制造局的大笔经费及用人权亦被铁良夺走。

至此,地方势力大为削弱,中央实力一时增强。回京后,铁良复奏折文长达万言,详明切实,得到慈禧的赞赏。

所以说铁良这个人无论对于贸易、税收,还是陆海军建制、训练等,“皆深研之而沿窥其奥秘”,是一位“能干、头脑清楚、聪明敏锐、性格果断”的强势官员,但是与之前的袁世凯相比之下,铁良则是缺少了一股子果决的能力,虽有能力做事也强势,可是在遇到大事之后却有些犹豫不决。

而此刻坐在铁良面前的则是一定典型的黄种人,不过体形略微显得有些瘦弱,身高也没有铁良高,在加上嘴边的胡子和有些苍白的面孔一看就是典型的日本人。

此人名叫林权助,是日本驻大清公使馆的公使。

“公使阁下前年贵国为了大清国的利益和俄国佬打了一仗,虽然说最后是打平了但是还是壮了我们黄种人的声势啊,为我大清国的利益不被俄国人所占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铁良的话说的倒是好听,全然不提这场战争是在自己的国家的领土上开打的,更没有说自己的这一方所提出来的局外中立,光是给日本人脸上贴金了,全然不知大清在远东的利益已然被日本人和俄国人所瓜分了。

林权助在听了铁良的话之后笑了笑说道:“尚书阁下说笑了,我们两国的关系向来十分的亲近,贵国的利益被其他国家所侵犯,我大日本帝国为了保护友国的利益,这个出兵是分内之事。”

“是啊,贵国赶走了俄国人这关外也是清静了许多,更何况贵国在远东还驻扎着军队,现在谁又敢来抢夺我大清在关外的利益!”铁良拍了拍日本政府的马屁。

“那是自然,大清国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好朋友,对于朋友我们自然是要维护他的利益不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的。”林权助对铁良说道。

“公使阁下说的对,但是现在我大清在关外的情况有些不妙啊。”在林权助说完之后,铁良对林权助说道。

“哦,尚书阁下为何怎么说,难道贵国在关外出了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大日本帝国来为贵国解决?”

在日俄战争之后清廷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进入了蜜月期,对于清廷的态度不知道要好上了多少,所以对于清廷所提出来的一些要求,日本都是会酌情答应的。

而铁良所说的关外有些不妙则是因为王宾的原因,此前为了稳住王宾朝廷把关外这块地盘给了王宾,但是那是无奈之举,等到现在局势平稳之后,慈禧立马就后悔了,虽说这关外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现在是乱的不得了,但是只要王宾收拾了这个乱象之后,那就是凭空多出了两个省的地盘,这么一个坐拥三省之地的封疆大臣手底下有军队,还紧挨着直隶,要是哪天有什么不好的想法的话,这朝廷还能存焉?

所以慈禧责令铁良想个法子出来,削弱王宾在关外的实力,再不济的话也应该让王宾忠于朝廷。

铁良在得了慈禧的懿旨之后整天都在想着怎么削弱王宾,直到不久前铁良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利用日本人的力量来对付王宾。

想要削弱王宾就不可避免的使用武力,或者是国际压力,但是铁良思来想去发现国际压力对王宾是没什么用的,美利坚、德国人、美国人和王宾的关系都还不错,尤其是俄国人和美利坚还和王宾联手在奉天城外建立了一个工业区和商业区,所以这一招是没什么用处了,只能考虑武力的问题了。

可是朝廷刚刚平稳下来动武是不肯能的,谁见过哪朝哪代平白无故就对自己的臣属动用武力的,况且铁良就是有了动武的借口也不敢对王宾动武啊,这北洋在直隶的军队朝廷还没有掌控完毕呢,这就要急匆匆的动武了,鬼知道这些北洋新军到时候会不会临阵反水?

所以这一来而去,铁良就考虑到了日本人。

但是这个日本人向来是无利不起早的货,不给点实在的甜头是不会出手的,所以铁良琢磨是不是让点关外的利益给日本人,让日本人得了甜头来对付王宾,不过是否出卖利益还是要老佛爷点头的。

几天前铁良就把这个意向给老佛爷说了,直到今天老佛爷才同意了铁良的法子,所以铁良在得了老佛爷的允许之后便急匆匆的日本驻清公使林权助给请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七章阴谋(二)

“公使阁下,您也知道不久之前因为前任北洋大臣袁世凯的死亡,朝廷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妥协,为了使现任的东三省总督王宾无意出兵关外,朝廷不得不宣布东三省建省并让王宾担任这个东三省总督,这样一来朝廷才得以将精力分出来对付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林权助在听了铁良的话之后,终于明白这一次铁良来找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了,原来铁良是想让帝国出兵来打压王宾,但是在林权助看来现在帝国刚从和俄国人的战争中缓了过来,虽然打压王宾不是什么问题,却不应该出兵。

随即林权助便对铁良说道:“尚书阁下,这个应该是你们大清国内部的矛盾纠纷,我们大日本帝国实在是不好出手啊,要不这样吧,我可以从中出面周旋一番,阁下您看如何?”

林权助这个人在1887年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曾任中国烟台领事馆随习领事。1898年任使馆参赞,一度代理馆务,光绪变法期间,以日本为师,可以说他是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联络人,再往后又为驻日公使黄遵宪被拘一事多方奔走,终使清政府释放黄遵宪。随后又与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迫使清政府保证没有废除光绪帝的意图。

在林权助的前半身似乎和中国有一种不解之缘,在这之后林权助又代表日本与韩国签订第二次日韩协议书,经过七年活动,终于使朝鲜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在这份协议签订之后林权助便受封男爵,当时在伊藤博文之下,与桂太郎、小村寿太郎并称治韩三杰。

在协议签订之后,林权助随即开始担任日本驻大清国公使这一职务重新回到了中国,可以说林权助虽然出身于明治维新时人称叛军的会津藩士之家,但是在进入外交界之后居然大露头角,表现出了适当的智谋和胆略。

铁良一听林权助的话就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的话,这个日本人出不会出动军队来打压王宾的,所以现在该抛出一些让日本人足够心动的诱饵了。

随即铁良开口说道:“公使阁下既然我们请求贵国出兵,是肯定不会让贵国白白出兵的。”

铁良的话刚一说出口,就吸引住了林权助,作为一个为自己国家利益所着想的公使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带来利益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林权助一听到不会白白出兵之后,就知道这大清肯定是想割让出什么利益来让自己这一方出兵的。

“哦,尚书阁下您的意思是?”林权助很适当的表现出了自己的疑惑。

“公使阁下,您应该知道这个关外的矿产资源是十分的丰富的。”铁良突然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