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个黜陟使的身份可是实打实的,直接可以调兵遣将,发挥实权。且平叛不同于其他,只要是在叛乱地区,只要和平定叛乱有关,等若是一言九鼎。权力大的非同小可。

而且是责任重大,谢逸成功完成的话,将来回到成功那可是功不可没,只怕这个侯爵又会有所变动。虽然他年纪轻轻,升为国公可能不行,但是郡公应该不在话下。

真是羡慕啊,年纪轻轻,二十来岁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功劳获得如此高的爵位。将来的前程……

再想想自家年岁相当的子侄,当朝大臣们心中不免都有几分汗颜。与此同时也颇为羡慕谢逸的运气,这些好事怎么这般容易被谢逸遇到呢?

不过话有说回来,若是没有本事,即便遇到机会又能如何呢?试想一下去岁谢逸在河朔草原上的表面,时至今日诸位大臣们都没有把握自己能有能耐摆平阿史那思摩……

皇帝下了旨意,宰相房玄龄没有反对。中书侍郎岑文本也便应下了。他对于谢逸如今的进展十分欣赏,尤其是谢逸此番回到陈州,与江南士族多有互动,沉寂多年的江南士族如今渐渐有了回升和崛起的迹象。

如此甚好,甚好……

李世民沉声问道:“除了草莽贼寇。山东之地可还有什么其他异动?”

其他异动?这个词语用的很巧妙,李世民没有问的很明确,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全都明白皇帝陛下指的是什么。

山东世家大族,皇帝指的就是他们。

齐州那个地方周围全是山东世家,过往出的事情基本上都和山东士族有关系,如果此番齐王李佑叛乱背后有他们的身影,情况将会十分糟糕。

不过情况没有那么糟糕……

萧瑀沉声道:“陛下放心,山东并无异常……”

也许是齐王李佑起兵太过突然,山东世家毫无准备,或者说山东世家并不看好李佑,或者还处于观望状态。至少目前为止,并未有明显支持李佑的迹象,当然不排除如今暗地里有什么举动,只是朝廷不曾察觉到罢了。

李世民轻轻点点头,他最担心的便是这个问题,他最忌惮的便是山东世家,只要这些人不参与,便没什么问题。登基十几年来,这些人已经不服自己,多有反对之举,某种程度上是大唐的最不稳定的因素。

不过现在看来自己两次东巡,李绩在河东的镇守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安分。如果这次李佑的谋反他们仍旧不参与其中,那往后应该就好处理多了……

“陛下,只是淮阳侯一人在齐州评判只怕势单力薄……”宰相房玄龄沉声提醒,显然是对目前的状况有些担忧,至少绝对平叛的力度不够。

对于这个问题,萧瑀和岑文本等人也表示赞同,长孙无忌也轻轻点头,诸位大臣们顿时达成共识。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确实如此,谢逸手中没有正经的兵力,即便从周围的州县调动也难以整顿,立即发挥战力。

这样,传旨到宋州给李恪,让他调动宋州兵马前去支援谢逸,但前线作战由谢逸指挥。”

众人心中顿时一动,承庆殿里都是大唐一等一的人精,顿时意识到皇帝如此安排大有深意。

宋州距离齐州并不是很远,且那里驻扎了不少的兵马,从军事的角度来讲,调动前去评判是最合理的。这是完整建制的兵马,且训练有素,吴王李恪在那里练兵已经有不少时间的,相信可以对付齐州的乌合之众。

没错,是乌合之众,即便是李佑能够纠集齐地各州县的兵马一起联合,也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大唐君臣完全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也从来不认为他们能对大唐的统治造成什么威胁,能够成功那就更是天大的笑话了。

现在所担心的只是叛乱会影响稳定,导致民不聊生或者引起他不必要的动荡与麻烦,所以才要尽快平定。

调动宋州兵马前去最为合适,但是皇帝李世民特意强调让吴王李恪带兵前去,但是前线的指挥权却交给淮阳侯谢逸,反而不让吴王李恪统率兵马。

这个安排很耐人寻味啊,显然是皇帝有心安排的,不见得谢逸比吴王李恪更适合领兵。谢逸这些年扬名的主要是人才和办事能力,但是在军事领域的才能十分有限,反倒是吴王李恪以英武著称,军事才能天下皆知。

去岁薛延陀南下一度威胁长安的时候,正是吴王李恪从安州带兵前来驰援的,虽然最后没有打仗,但是吴王带兵的才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此番齐州出了乱子,李恪调兵前去平叛想必很容易,应该是不在话下。

但是皇帝却有意忽略了此事,忽略了吴王李恪的军事才能,不让他带兵,反而将兵权交给了军事才能并不明确的谢逸。

这是为什么呢?

在场的大唐人精们都不同程度地把握到了,皇帝陛下真是爱子心切啊,爱谁呢?

爱齐王李佑?看起来似乎有这层意思,如果是李恪上阵,李佑只怕会败的很快,也会死的很惨。换做谢逸,情况或许不会那么惨,只是最终的结果却不会改变,皇帝更不会希望叛乱之首李佑平安无事……

所以这个爱子心切显然不是针对李佑,真正爱护的是李恪,李恪如果带兵,虽然成功后会有功劳。

但是叛乱之人是谁?是李佑,是他李恪的亲兄弟,平定叛乱没有错,但却不免会落下一个事实,那就是战胜甚至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

往后李恪少不得要背上这么一条不是骂名的骂名,少不得受到旁人攻讦,显然李世民不希望如此。

皇帝如此爱子心切,究竟是为什么呢?(未完待续。)

第三五三章潜在对手

皇帝一个细小的举动,却是拳拳爱子之心,完全落在了大臣们的眼里。

这份疼爱的是对谁的?吴王李恪是也!

这个举动或许只是寻常的慈父之心,不希望儿子们手足相残,不希望在失去了一个儿子之后,让另外一个儿子蒙上污名。

也许换作任何一个皇子,李世民都会这么做,但也许这只是针对吴王李恪的……

齐王李佑的谋反一下子让大唐的皇子们走上了风口浪尖,太子不肖已经成为越发显眼的问题,皇帝对某一个皇子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将非同一般。

承庆殿里的诸位大臣都是人精,也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与皇子们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二陛下这微妙的举动落在他们眼里,自然也都体察出完全不同的意味。不过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不会今天讨论的主题,所以心领神会即可,然后当作没听见就可以了。

宋州兵马出击,对于平叛自然是大有帮助的,只是吴王李恪未免可惜,皇帝这么一点爱护,无疑让他少了不少功劳。反过来自然是便宜了谢逸,这个年轻人的运气真是好啊!

不过……

转念一想,有反应灵敏之人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恪和谢逸之间的关系。虽说两人之间没有什么直接来往,但是有那么关键的几次,谢逸似乎欠着李恪的人情,已经第几次好像没人说得清楚了。

人情这东西有时候一钱不值,有时候却堪比千金,当然也与相关的人有关系,若是个无足轻重的普通人,纵然他欠你人情又能如何?

或许不想还,或者想还却还不上的情况太多太多。但有人的如果还得上,且有能力还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谢逸就是这样的人,而且能耐和作为都不可估量,如果将来他要还给吴王李恪这个人情,只怕回报不小啊!

不经意间,某些人又有些羡慕李恪,运气那么好被派驻在宋州,又刚好赶上了齐州叛乱,还遇上谢逸人在那里,真是好运气啊!

众人心中暗自感慨的同时。李世民补充道:“只有谢逸和李恪恐怕不行……”

这话说的也没错,平定叛乱这样的大事却只派了两个“无名小卒”,却没有一个柱国大将,或者说名宿老将出马,难免让人有些不信服,甚至无法服众,尤其是不能压制或者警醒那些暗中蠢蠢欲动之人。

李世民沉吟片刻,沉声道:“下旨给李绩,让他统领河东各州兵马。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在后面策应谢逸。”

“是!”宰相和大臣们自然是遵命行事的,心中越发感慨李恪和谢逸的运气好了,李绩亲自出马。哪怕只是在后面策应,其威慑也很大,只怕是叛军听说之后直接会闻风丧当。有这样强大的后盾,谢逸和李恪还有什么怕的?必然是自信心满满。战无不胜,一往无前啊!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命岑文本发挥专长。写一篇讨伐李佑的檄文,公开向天下昭示李佑的罪过,并标明皇家平叛的决心。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一众大臣们走出承庆殿的时候,心中满是感慨,同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今天在承庆殿等了那么久,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啊。

除了汇报了一些情况,好像压根没有商量什么,全都是皇帝陛下乾纲独断。皇帝耽搁了一段时间没有及时前来承庆殿,究竟去做了些什么他们不知道,也许是思考对策吧!

诸位大臣们走出承庆殿的时候,恰好遇到老宦官匆匆忙忙而来,皇宫上空的黑烟尚未散去,显然是出事了。

皇宫里出事了,诸位大臣们本身在宫内,且都是消息灵通之人,所以很快便知晓的很清楚。

首先一个,阴妃娘娘在寝宫之中上吊自杀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诸位大臣只是略微唏嘘,但并未有太过强烈的反应。这件事发生一点都不奇怪,儿子谋反,做母亲的能怎么办?没有颜面面对天下和世人,或者不想成为儿子的拖累,或者……

总而言之,原因可以有很多很多,这个时候阴妃似乎只有死这一条合适的路可走。反倒是如果阴妃还活着,反而会显得不太正常。

这种情况就和古代和亲的公主一样,成婚之后双方交战,公主夹在其中无疑最为为难,往往要么是郁郁而终,要么是自杀身亡。

总而言之,阴妃就这么死了,这让齐王李佑的谋反事件一下子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显得越发的悲凉。

也有大臣心中暗想,或许皇帝陛下迟到就是前去面见阴妃,那么阴妃之死究竟是无言面君,还是被皇帝陛下逼死的呢?

无论是谁,心中也只是浮现过这么一个念头而已,谁也不敢揣测君父,只会心中暗叹一声罢了。

可怜阴妃先是娘家尽数伏诛,好不容易熬到今日,眼看着有了盼头的时候,唯一的儿子又走上了这么一条绝路,想想也是可怜人。现在自尽身亡,死后能不能陪葬昭陵都是个未知数……

除此之外,皇宫之中他恰巧发生了一件事,长乐门内起火,不过幸好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这件是外人眼里或许不当回事,毕竟失火是常有之事,但在这群知晓很多高级机密的大臣们面前,这件事便不那么寻常了。

长乐门内住的是谁?隐太子妃郑观音是也,虽说是幽禁,但李建成的身份已经恢复,郑观音皇嫂的身份不可小觑。

她的居所发生了火灾,还是今天这个特殊的的日子,很耐人寻味啊,这事该怎么说呢?

众人心中都不约而同浮现出一个问号,尤其是长孙无忌,他蓦然想起好像在什么时候看到过阴妃匆匆忙忙从长乐门那边走过。

当时便觉得有些诧异,也有几分怀疑,但事后并没有仔细追究调查,否则……

突然之间。长孙无忌心中便明白了许多事情,齐王李佑的反叛的原因似乎的有解释了,阴妃之死和长乐门的火灾似乎也有解释了。

原来如此,之前长孙无忌还很是不解,但现在心里却格外通透……他隐约也明白了皇帝今天为什么会那么冷静,原来背后有如此复杂的原因。

悲剧啊,说到底这是皇家内斗的人伦悲剧啊,这事真是……

长孙无忌暗叹一声,然后悄然走过,事到如今这些话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自己曾经察觉到阴妃和郑观音有来往的事情谁都不能泄露,过去没有过,没能够阻止悲剧的发生,这个发现就毫无意义。

现在说出来可不仅仅会被人笑话是事后诸葛亮,更要紧的是皇帝可能会怀疑自己,认为是自己故意不说出来,甚至故意纵容阴妃和李佑走上邪路。

虽然自己自始至终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皇帝未必这样想,毕竟自己是国舅。有三个皇子是长孙家的外甥。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己是完全有这个动机这么做的,毕竟少一个皇子,对长孙家外甥的威胁就少一分。

长孙无忌可谓是大唐数一数二的聪明人。心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是皇帝素来信任自己,关系匪浅,在这件事上也不能犯错误。更不能心怀侥幸。

这件事从来没发生过,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帮皇帝处理好这些麻烦事,其他的……

且就等吧。李佑出事了,但是皇帝还有那么多的儿子,彼此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太子李承乾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失望自然是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