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此女温柔恬静,眉目中也颇为沉稳,能在皇家游刃有余,是值得希望的。虽然也只是“第一次”见,但同安大长公主笃定凭借自己数十年的人生经验,是不会看走眼的。

也只是一瞬间,她便想明白了许许多多,并做出一个决定,一个对许多人至关重要的决定。

至于王仁佑那不甘和哀求的眼神,完全她被无视了,家族利益至上,一个女孩儿的荣辱算什么?

何况王婕不过是当不上王妃而已,作为王家的嫡女,她还会有很不错的夫婿的,也不算委屈。

至于当不上皇家的儿媳妇,不能享至高尊贵,那是她命中没有那个名。

“缘分啊,妍儿有幸与晋王同舟。是三生修来的福气。”同安大长公主笑道:“既如此,你作为主人,便为晋王介绍一下我王家风物吧!”

“叔祖母,我……”王妍下意识想要推辞,她常年住在长安,对太原王家全无了解。如何介绍?这个差事本身于她并不合适,更让她有些难为情。

尤其是看到一群姐妹,尤其是王婕那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心里虽无多少怯意,但并不想闹得太大,闹得太僵。

“好好的招待好晋王,莫要失了礼仪,辜负祖母的期望。”不等王妍说出推辞之语,同安大长公主已经先一步开口堵嘴。同时也表明一个至关重要的态度。

王家的老祖宗开口让王妍招待李治,这意味着什么已然不言而喻,王仁祐心里的感觉怪怪的,可是能怎么样呢?

一来是女儿不争气,二来算是天意,谁让人家王妍和晋王早早遇上,还曾同舟而行呢?确实是缘分啊,无论是同舟共济。还是百年修得同船度这些话,都从方方面面彰显出这似乎是一桩天作之合。

如此情况下。说什么都没用了,原本还有所期盼的,现在还是乖乖收起心来,好好伺候晋王殿下吧!

不过往后,得好好笼络王仁礼了,如果成了晋王殿下的岳丈。这个庶出,原本不受重用的兄弟可能就要飞黄腾达了。

作为王家未来的家主,必须要有这个意识,王家不仅仅是需要自己一家独大,更需要一众兄弟帮衬。共同繁荣家族。

至于嘴巴嘟起,满心不服气和怨恨的王婕则被带走了,平日里她可以使摆摆大小姐脾气,但今日他不敢。尤其是当着尊贵的祖母面前,她只能默默承认这个事实,带着满心的不服气离开,从而彻底离开历史舞台。

至于王妍,则领着李治前去四处参观。

虽说古有七岁不同席,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说法,但王家,尤其是同安大长公主似乎完全不在乎这个,反而有意纵容。甚至连自己这个外男都不忌讳,以至于能够从容目睹这场看似无关紧要,却关乎历史进程的大事。

谢逸一直在现场看着,完全没想到自己很在意却无能为力的问题这么容易就解决了?王仁祐的女儿不会入宫了,历史上的王皇后是不会再出现了。

不过未来,如果李治依旧如愿走上那个位置,“王皇后”还是会出现,只不过此皇后非彼皇后罢了!

如此甚好,一个温婉贤淑的姑娘入主晋王府,最要紧的是李治还很喜欢此女,再没了武媚娘,想必以后李治的后宫会很和谐。至于那位萧淑妃,即便还是照旧出现,也不会如原本历史上那般嚣张了。

宫中最受宠的是这位“王皇后”,他这个普通嫔妃只能靠边站,如此也算老天爷送给李治的一份礼物,也许他自己感受不到,但对他而言是真的好。

至少谢逸觉得很欣慰,也便不再对武二娘子未能入宫之事耿耿于怀,如果回去,杜惜君和郑丽琬再提起那事,恐怕他就不会再客客气气,推三阻四了。

只是如此一来,历史轨迹似乎已经完全变了。至少高宗永徽朝的历史变了,李唐三代而亡,武代李兴这些事也不会存在了。

这些都是因自己而起吗?虽然“王皇后”之事上自己什么都没做,但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才最终导致李治前来河东。此行在原本的历史上应该不存在,正是自己凭白添上了这一笔,给了李治和王妍见面的机会,也给了李治可以当面的选择的机会。

想来原本的历史上,同安大长公主向李世民推荐的正是王婕,两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就成为举国关注婚姻的主角,最终埋下了重重不幸福的根源。

结果因为自己的存在,一切都不会出现了,只是接下来会出现什么,自己也不知晓了。未知的事情让人好奇,却也让人莫名有些许畏惧,未来已经很难再掌握……

谢逸觉得自己的思绪飘的有点远,当前还是好好应付晋阳这一摊子事吧!

心里刚刚泛起一个念头,不想同安大长公主呼喊道:“谢长史!”

“大长公主。”

“谢长史看着年虽不大,年岁几何?祖上何处?”同安大长公主似乎颇为好奇,连忙询问。

谢逸心中泛起些许怪怪的感觉,有种不好的预感,却又不能不回答,也不能说谎,只好轻声道:“回大长公主,臣今年正好二十,祖上在淮阳陈郡。”

“陈郡谢氏?!”同安大长公主笑道:“好啊,原来也是名门子弟,难怪年纪轻轻便如此有为,深得陛下器重。老身也看得出来,雉奴对你这个长史相当尊敬,着实是个少年英才。”

“大长公主谬赞了,谢逸不敢当,臣只是粗通些许文墨道理,能以此为朝廷贡献,已属万幸,心中满足,更感念上苍。”谢逸毫不犹豫说出些许装逼之语,明明矫揉造作,但说的义正言辞,甚至热血激昂。

好在同安大长公主很喜欢这个调调,连连点头,然后突然问出一句:“你可曾婚配?”

为这话什么意思?谢逸心中的不安越发强烈,笑道:“已经娶妻。”

“听说你娶得是长安出名的郑家女?”

“是!”

“她是以平妻的身份入门的?”同安大长公主似乎很八卦,连连追问。

连着都知道,未免打听的忒清楚了,谢逸无奈点头道:“是有此事。”

“那准备什么时候娶正妻呢?”

同安大长公主这话问出口,谢逸总算是清楚地笃定了老公主的意图,不出意外接下来该当红娘。

介绍谁呢?谢逸远远地看了一眼王家莺莺燕燕的女子,心中不禁自责,自己怎么可以如此不懂礼数了。一个外男轻易见人家这么多姑娘,这不是没事给自己找事吗?

生恐同安大长公主先说出什么让人难以拒绝的话,谢逸赶忙道:“回大长公主,谢逸暂无此打算,临走之时,家中妻子郑氏丽琬刚刚有了身孕,所以臣暂无他心。”

这话说的模棱两可,到底是担心影响郑丽琬身孕不愿娶正妻?还是打算生子之后将其扶正?自古以来这种例子很多。

谢逸没明说,但同安大长公主自然自行脑补,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故而谢逸也能从容酝酿着告辞离去。

很凑巧,外面有人喊道:“英国公到!”(未完待续。)

第二七六章河东风云起

英国公李绩,原姓徐,叫徐世积,字懋功,也就是隋唐演义中足智多谋那位徐三哥,徐茂公。

真是历史上,他不是一位儒雅的军师,而是一位绝世猛将。不过确实参加过瓦岗,跟随过翟让倒也是事实,不过那时候他不过堪堪十七岁而已,除了能够有点骁勇,见多识广,智谋百出应该还算不上,更没有演义里那般神奇。

不过很幸运,他和诸葛亮一样,属于被演义美化的那类人,得益着实不少。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正是在隋末的纷争之中,他渐渐从一个骁勇小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在翟让、李密、王世充和窦建德等人之间周旋,最终归顺到李唐门下,成为大唐将领,并被赐姓为李。

不过和其他瓦岗将领相比,李绩错过了一次莫大的机会,玄武门之变他并未参与,而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

事后李世民没有怪罪,仍旧官居原职,却也不能像程知节和尉迟恭等人有从龙之功,青云直上,甚的恩宠。

不过是金子就迟早会发光,老天爷不会辜负有本事还努力的人,李绩因为自己的军事才能,先是担任并州都督,随后成为通汉道行军大总管,负责抵御突厥。

贞观三年到四年,草原上的东边突厥遭遇了暴雪灾害,一度向大唐服软退让,但李绩认为如果让突厥人获得喘息的机会,迟早会卷土重来,再成祸患,所以必须要乘胜追击,一举击溃突厥人。

所以他和当时的主帅李靖一道上疏朝廷,请求出兵追击东边突厥,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支持。

大军全力进攻突厥,李绩在此战中立下大功。不仅彻底击败了东边突厥,他的副将还亲自擒获了颉利可汗,立下盖世功勋。

此战之后,他本人爵封英国公,连儿子都得到恩荫被封为郡公,可谓是位高权重,与李靖一道成为大唐军中双壁和超然存在。

不过李靖因为军权太重,遭到了皇帝的猜忌,也不知是主动还是被迫,请辞归家安养。闭门不出,几乎再不公开露面。如此一来,李绩便成为大唐军中第一人,成为最拿得出手的柱国大将。

战后李世民并未将李绩留在长安,而是派驻到了并州,掌控着六万铁骑。此举主要是防备突厥、薛延陀,也有提防山东士族的意思,除此之外,兴许还有一些其他不为外人道的意味在其中。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绩在大唐都是一号必须格外重视的人物,尤其是将来。别看现在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风风光光,但是他们哪个善终了?而李绩却是寿终正寝,他死的时候。唐高宗李治还特意为其辍朝七日。如果不是后来他的宝贝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武后,他们家应该还能风光很久。

高宗初年,长孙无忌权倾朝野,李治无可奈何之时把李绩请回朝中平衡。长孙无忌不得已才有所收敛。

李治想要立武媚娘为皇后,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李绩只说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也!

也正是因此。李治才能如愿册封了武皇后。由此可见,李绩在将来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李世民让他待在并州不回长安,某种程度也有将他从朝中纷争中摘出来的意思,毕竟不管将来什么人上位,国家都需要一位柱国大将,折损在内斗之中不划算。

无论太子还是魏王,大概都有想要拉拢李绩的机会,可惜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机会,也不敢轻易这么做。

但李治则不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三岁的年纪,暂时与朝堂风云没什么关系,又是奉皇命前来河东,可谓是光明正大。

仔细说起来李治和李绩还有些许渊源,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府,而李绩是并州都督府长史,两人算得上是名正言顺的从属关系。

先前李绩应该是在晋州处理民变之事,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动荡,同时也等着朝廷派来的使者。但李治和谢逸却过晋州而不入,估计也让李绩很恼火,这不,现在直接追到晋阳来了。

不过他能来,说明晋州的情况已经稳定,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身在河东,同安大长公主生辰,王家肯定也给他送了请柬,李绩前来拜寿也在情理之中。

今日太原王家也算是出尽了风头了,一位亲王,一位国公先后登门,在长安以外的地方,这是极为少见的情况,自然也格外荣幸。

因为李绩的到来,谢逸终于摆脱了同安大长公主的“不安好心”,然后暂时被请到了一旁。李绩到来,自然是要给老寿星拜寿的,至于自己,拜寿之后英国公肯定会来相见的。

这一等,便是很长时间,看来老寿星的谈兴很高,也不知有没有和李绩结亲家的意思。那边李治和王妍也算相谈甚欢,处的很不错。

也就在这个等候的时间,李绩走了过来,没有见到李治便直奔谢逸而来。拜见李治是必须的礼仪,但相比之下立即此刻最想见的人是谢逸。

眼尖一个相貌堂堂,英气威严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过来,不等开口,也不用旁人介绍,谢逸便抢先一步上前道:“谢逸见过英国公。”

“早就听说过谢长史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年轻有为,果真不凡。”李绩一开口便是很高的评价,也不知是真心还是纯属恭维。

“不敢当,不敢当。”谢逸连忙推辞。

李绩笑道:“谢长史莫要谦虚,你在长安大名鼎鼎,家中两个小子来信中对你推崇备至。阚棱那么孤傲的人,也对谢长史推崇备至,还能有错吗?”

谢逸轻笑道:“阚大哥他还好吗?”

“好着呢,放心好了,昔年我与他本就有些私交,加之还有你谢长史的面子,焉能苛待了他?不过圣命难违,他如今在定襄值守。如果能立下什么功劳,我会向朝廷请功,为其减轻处罚。”

“多谢英国公关照!”谢逸连忙感谢,杜惜君十分挂念阚棱,他在河东安好自然最好不过,今晚便可以安心写封信回去了。

“嗯,既然承了我的情,那……”李绩没有说下去,言下之意却已十分明确,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