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果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很有高祖皇帝和陛下的风范。”同安大长公主轻抚李治额头,满口称赞。

不过这句话,如果让太子和魏王停下,似乎不太好吧。某子类父这种话在皇家可不敢随便乱说,但同安长公主却满不在乎,一个不在长安的老太太的言辞,想来不会引起什么误会。

“姑祖母谬赞了。”李治很乖巧地表现出谦虚。

同安大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笑道:“你父皇好吗?”

李治笑道:“好着呢,父皇命我代表他向姑祖母问安,祝贺寿辰。”

“多谢陛下,多谢雉奴。”同安大长公主哈哈笑道:“你的兄弟姐妹们呢?”

“也都好着呢,诸位兄长和姐妹都让我相姑祖母拜寿,祝您老长命百岁。”李治的嘴很甜,让同安大长公主乐的不行。

“陛下教子有方,雉奴是个好孩子。”同安大长公主笑道:“我李家子孙都要是如此,我大唐必然长治久安,兴旺年年。”

“那是自然!”王仁祐在一旁笑着附和。

同安大长公主这才抬头起来,看向四周,瞧见谢逸的时候,笑问道:“这位是?”

王仁祐赶忙介绍道:“回婶母,这位是晋王殿下府上的谢长史,此番侍候殿下前来河东。”

“谢逸见过大长公主殿下,祝您老福寿安康。”

“好好,年轻有为,一表人才,雉奴能这般乖巧懂事,肯定也有你的功劳。”同安大长公主笑道。

王仁祐趁机道:“婶母,谢长史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当年曾救过晋王殿下性命,更多次有功于国,甚得陛下器重。”

同安大长公主笑道:“是吗?很优秀的年轻人,朝廷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多谢大长公主赞誉。”谢逸倒是不客气,光荣地接受了赞美。

“仁祐啊,你是地主。记得招待好客人,莫要怠慢了我的贵客,懂吗?”

同安大长公主一声吩咐,王仁祐不敢怠慢,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

谢逸看在眼里,觉得蛮有意思。

没想到随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再次出现,同安大长公主反笑道:“雉奴啊,来让你见见姑祖母家的人。”

“是!”

同安大长公主一摆手,顿时有一片的少男少女出现在院子里,谢逸明显注意到。其中男少女多。

几个男的都是太原王氏嫡出的优秀子弟,让他们和皇子接触一下很有必要的。随后便是一片女孩子,而且年龄和李治都差不多,同安大长公主日此安排,也不知道是存了什么心思。

有些意思,哈哈!

同安大长公主挥手道:“婕儿,过来!”

最前面的一个女儿闻声快步上前,似乎很是开朗,只是神情里难免有些许倨傲。

“雉奴啊。这是我的侄孙女王婕,王仁祐的女儿。”同安大长公主笑道:“婕儿,来见过晋王殿下。”

“民女王婕见过晋王殿下。”王婕立即上前微笑着见礼。

“嗯,免礼!”李治轻轻摆手。礼节性回应。

站在一旁的谢逸心中却大为震动,刚才同安大长公主介绍了,眼前之人是王仁祐的女儿,她便是历史上那位王皇后?

想来应该错不了。王家显然是有意撮合这个女孩与李治。同安大长公主嫁入王家多年,肯定要为王家子孙考虑。历史上这样做的女人太多,比如汉朝的薄太后要将自己的侄孙女嫁给汉景帝为皇后。都是想要借助皇家的力量,为夫家或娘家谋求权力和利益。

不过大多数时候,这样的结果都不怎么好,汉景帝的薄皇后最废了,后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也清苦也类似,如果历史不出什么意外,这位王皇后的下场也好不到这里,其母族人更是便贬,赐姓为蟒。

不过眼前这局势,会怎么样可说不好,同安大长公主显然不能意识到将来的事情,所以有意撮合也算是一片好意。只是能不能成事,尤其是成好事,那就要看天意了。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结果似乎不怎么好,谢逸注意到,李治的目光压根没有在这个叫王婕的好女孩身上。而是不断向后面眺望,似乎在寻找什么人,当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后,眼神里顿时有些惊喜。

谢逸顺着目光看过去,那日在蒲津关一起渡河的姑娘,王仁礼的女儿王妍正好站在那里。

她也是太原王氏的女儿,只可惜地位不怎么高,只能遥遥站在最后面,不过对她而言,能出现在这里,能被李治再次看到,其实已经算是一种幸运。

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谢逸想起了李治的这个问题,这才过了几天,愿望便实现了,想必晋王殿下现在肯定很开心。

只是有人却不开心了,王仁祐的女儿王婕虽然倨傲,但对李治也算是一片热情。但此刻,发现自己的热情根本没有得到回应和重视,尤其是确定李治在盯着别的女孩子时,王婕的表情顿时变了。

不开心,那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富家千金突然收到挫折时的那种不服气表情。

王仁祐和同安大长公主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顺着李治的目光看到了王妍,他们自然是不清楚缘由。王仁礼是个聪明人,素来比较低调,回到家之后也从未对什么人吹嘘过自己曾与晋王殿下同船,女儿甚德晋王殿下青睐这种话更加不会说了。

所以同安大长公主和王仁祐都有些许疑惑,虽说王家的女儿都在这里,但最为出众的便是王婕无疑。长相漂亮,最有气度,奈何晋王殿下对她不假辞色呢?

反而一眼看向人群中十分低调的王妍,那个女孩有什么特别的?虽然有几分姿色,但是比自家女儿似乎有所不如,更谈不上什么气度了?王仁祐甚至不认识王妍是哪一方谁家的女儿,只是心里地下意识如此认定。

但同安大长公主却不同了,六十六的年纪在旁人看来有些老眼昏花,但她比任何人都看的更为透彻。

当她第一眼看到王妍的时候,她便有种感觉,这个女孩身上有种熟悉的感觉,似乎像是什么人。

像谁呢?

同安大长公主蓦然想起二十多年前,也曾有这么一个年岁相当的姑娘和自己的侄子在一起,那是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家的小女儿,小名叫作观音婢,后来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可惜早早去世了。

难怪李治第一眼看到她,原来是个母后有相似之处,谢逸当初不明白这个缘故,只道是一见钟情,但同安大长公主却了然于心。

这孩子是哪一房的女儿,自己怎么从来没注意呢?同安大长公主不禁有些自责,挥了挥示意让王妍过来。

“民女王妍见过晋王殿下。”

“免礼,这些天你还好吗?”李治明显很是热情,而且一句话还暴露了和王妍之间熟悉的关系。

“你们见过?”同安大长公主笑着询问。

谢逸在一旁回答道:“当时渡黄河时,殿下凑巧和小娘子同船。”

原来是这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脑海中都下意识浮现出一句话——百年修得同船渡,这缘分啊,真是凑巧。

同安大长公主轻轻点头,若有所思。

那边王仁祐的脸色却微微一沉,显然没想到这么一出,女儿竟然被人截胡了。不过转念一想也没觉得有什么,只不过见过一面而已,有什么了不得的?毕竟自家女儿的才貌和气度更为出众。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女儿随后的表现实在有些不堪,备受冷落的王婕难免心有怨气,嘴巴早已经撅起,满心的不乐意。看向王妍的眼神更是相当的不友善,甚至对李治也没有什么好脸色。

自尊心很强的千金大小姐觉得好似受到羞辱一般,偏偏又没什么城府,什么都写在了脸上。

如此情形,实在是……

谢逸心中暗笑,难怪王皇后在宫中斗不过萧淑妃,引狼入室请回了武媚娘,最终落得惨败出局,实在跟她的性格与聪明程度有关。

不过现在看来,也许她从一开始就会失去成为王皇后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二七五章国公李绩

王婕多半是已经没有机会入晋王府,成为黄家妇,也没有机会成为历史上那个颇有名气的王皇后了。

怎么说呢,天时地利人和,她都输了,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运气。他的姿容虽然算得上美艳,但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也不想想李治是什么身份,晋王殿下在长安城里见过的美女还少吗?

不要说选入宫中的宫人秀女,各家各户的千金小姐们也不少,李治虽然年纪小,却已经是看尽百花,王家这位着实没什么特别之处。

服装艳丽,涂脂抹粉,看着是妖娆,但有什么用呢?李治本来就对她无感,如今还这般趾高气扬,李治岂能再喜欢她?

这种人,纵然是仗着家势入宫,也必然是悲剧。既然是悲剧,还是从一开始就避免的好。

谢逸在这件事情上说不上什么话,但很庆幸同安大长公主是个明白人,她已经看出来李治的态度。

或许算不上态度,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而言,或许还不到有态度的年纪。但同安大长公主足够尊重这个侄孙,他的喜好和神色也是相当重要的,适才的眼神和那简单的几句话已经足够能说明问题。

更重要的是,另外的原因。

诚如谢逸预料的那样,同安大长公主要的只是王家子孙与皇家联姻,如此便对得起王家,也对得起李家,将来百年之后也能安心地走。

联姻既是婚娶,要么娶个进来,要么嫁个出去。

娶是不要想了,王家子孙是没机会当上驸马了,当今公主多嫁关陇贵族之家,尤其是其中的功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山东世家就没哪种好运了。自家当年若不是因为兄长在晋阳,估计也不会轻易嫁入王家。

而且相比之下,娶公主远没有嫁皇子好,驸马大都没什么实权和实际利益,难有大的前程。如今的驸马中。也就长孙冲等极个别的是佼佼者,主要还是仗着其父长孙无忌的权势。

至于其他驸马,大都默默无闻,或者是纨绔子弟,同安大长公主压根就看不上。相反呢,女子嫁入皇家则不同,母家是可以成为外戚的。

自汉朝以来,外戚是何其风光?

放眼看去,有多少世家都是靠着外戚的身份起家。才有今时今日的规模的根基?其中还有不少靠着外戚的身份谋得天下,曹丕和前隋的杨坚都是代表。

太原王家没有,也不敢这样的非分之想,但靠着外戚身份取得更多利益,继续发展壮大是可以的。

五姓七家看似是同气连枝,但内里还是有争斗的比拼的,王家本就不如催李卢,若非荥阳郑家与隐太子建成有牵连。这几年被可以打压,估计仍旧会压着王家。

难得看着地缘优势。与在晋阳起家的李唐亲密而得以兴盛,这样的优势必须加强,并发扬光大。争取可以与其他世家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他们。

本着这个想法,王家上下都希望借着同安大长公主的特殊身份,为王家争取与皇室联姻。

太子和魏王这些热门人选他们没赶上。也没有可能,太子妃会是将来的皇后,身份关键。皇帝估计不会轻易选取根深蒂固的世家之女。

所以啊,同为嫡出,并深得宠爱的晋王殿下就必须抓住了。这是王家早就达成的公式是。最早由同安大长公主向皇帝提出,此番晋王来河东,王家上下那是相当的高兴,原因就在这里。某种程度上,在他们看来,晋王殿下就是前来相亲的。

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自然是首选,本身的相貌和出身是够的,更要紧的是王仁佑算是王家未来掌门人,他和皇帝成为亲家是大有好处的,对王家而言也多有益处。

奈何李治没看上王婕大小姐,反而心有所属。不过幸运的是,入晋王法眼的还是王家姑娘。

同安大长公主注意到了这一点,她没有像王仁佑那般难过郁闷,反而乐见其成,实在是一种相当明智的观点。

说句不好听的懂话,只要能嫁入皇室的是王家女儿,是哪一个有关系吗?关系肯定是有的,但至少没有那么要紧。

如今看起来,默默无闻的王妍比王婕好许多。

王婕有些娇惯了,脾气不大好,这样的性格是宫廷大忌,只怕嫁入晋王府也很难笼络李治的关心,一个不受宠的王妃能为夫家争取些什么?

别没好处反而有祸事就麻烦了,何况李治也不喜欢她,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何苦呢?

反倒是王妍,有同船渡的缘分,李治似乎也喜欢,今日一身素雅的打扮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姐妹中看似暗淡,实际却反而显得高洁优雅,一下子就吸引到别人的目光。

更要紧的是这孩子身上那种和长孙皇后很相似的气质,注定了李治会喜欢,会珍视,多有宠爱。谢逸不知道,但同安大长公主知晓,想想长孙皇后崩逝时,李治哭的何其伤心,便知王妍评级诶这一个优势便可安居宫中,宠爱无忧。

而且此女温柔恬静,眉目中也颇为沉稳,能在皇家游刃有余,是值得希望的。虽然也只是“第一次”见,但同安大长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