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小农民-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李叔,这是我风哥给你买的?看来风哥在外面混得不错啊,这烟都舍得给您买”刘青山拿着手里的烟卷在鼻端深嗅了一口,有些艳羡的感叹道。

李大叔的儿子李风刘青山知道,他在沿海那个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的省城花都打工,听说在一个什么厂,没想到竟然比自己这些在省城打工的回来的还快些,估计也是挣了点儿钱,否则以山里人节俭的习惯,恐怕还舍不得买这么好的烟。

“狗屁,别提那个狗日的,还送老子烟,那是我自己买的好不好,管他个狗日的么事。”本来还笑眯眯的李大叔一听刘青山提到自己的儿子,不由暴跳如雷,更是当众破口大骂起自己儿子来。

原来,他刚才背着手低着头就是在烦恼儿子不回来的事情,昨天都听几个老兄弟说他们的孩子们今天就要回来了,心里也是大为着急。

别说他是个农民,但好歹他还是村里的会计,村里这些天的收入他是最清楚不过,一个月一个台阶不说,那收入都是打着骨碌往上翻。他心里可是清楚的很,刘一流是个有能耐的孩子,只要有他,村里就一定能赚钱。

而且赚钱的主力军是谁?绝对不会是他们这帮五六十的老头子们,肯定是这帮要回来的年轻人,那谁回来的早可不就占便宜些吗?徐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不仅仅人家是刘一流的同学,人家第一个回来不是,听村长的意思,村里即将成立的重要位置可不就是那小子的了吗?

这次可不就要是自己儿子李风再傻不啦叽的还呆在城市,就算以后再回来,恐怕连点儿汤都没得喝了,所以那会儿他一边走一边低头考虑着要不要再给那个混蛋小子打个电话,否则就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来的。

看到一帮大小伙子们回来,他再想想自己儿子心里都是一堵,都是儿子,为啥自己儿子就蠢一些呢,连老爹的话都不听,发烟的时候老头儿都是一边发,一边骂,当然,是骂那个还在花都舍不得花花世界的儿子。

结果倒好,刘青山还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说这烟是他儿子给买的,你说李老头儿能不急眼吗?

“这……”一帮年轻人看着李大叔跳着脚大骂,不由都面面相觑,老头儿这是要发疯的感觉。

因为大山还是有些封闭,村里上一辈人也没什么文化,他们一向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自家老头儿急了可也是这样骂他们的。只是,你们说儿子是狗日的,那不是骂自己是狗吗?年轻人脑袋转的快,YY式的反击马上就来,当然,这个谁也不能宣之于口,否则,后果很严重。

还好,刘青山也是30出头的人了,看事情不妙,再让老头儿毛下去,自己等人又不敢走,等回去晚了,可就该自己老爹骂自己是狗了,忙岔开话题道:“老李叔,那不是这烟是你自己买的,您发财了?”

听到刘青山这么一说,老头儿的注意力被分散,暂时性的忘却了自己那个想打死的狗日的,得意的哈哈笑着回答道:“怎么样,这烟不错吧,没错,这烟是我从你周婶子哪儿拿的。哈哈,是不是觉得你李叔不应该抽这么好的烟?”

“嘿嘿,那儿能呢?怪不得要上十块,味道是真不错。”一旁的刘大河美美的吸了一口,回味片刻,喷出一口烟雾在一旁插嘴道。

嘴里说着不会这么想,可脸上浓浓的惊疑表情还是表示,他可不就那么想的吗?

“哈哈,你们这帮混小子,老子还要去跟李风那个狗日的继续打电话,就不跟你们多说了,大老远的回来也累着了,赶紧回去休息吧。这烟那,你们老爹现在可也抽上了。”李大叔看着这群年轻人惊讶的样子,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还比不过他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你说他这心里怎么能不有些得意呢?

李大叔刚才还很是郁闷的心情登时好了许多,拿定主意等会儿好好再跟儿子说说,不说别的,就把刚才这事儿告诉他,他也从中受到启发,有时候讲的太大反而适得其反,不如就说这些小事儿,让他自个儿去好好想想。

看着李大叔逐渐远去,这帮刚回村的年轻人们互相对视一眼,都没说话,心下还是有几分震撼。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村里的这几个变化无疑都说明,老爹说的那些貌似还真不是虚的,也许,回村里来,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下,有媳妇儿的拉媳妇,没媳妇儿的提行李,都撒腿往自家跑去,不管家里变成什么样了,好久都没回了,可是想得慌。

因为这些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的年轻人的归来,村里的欢声笑语登时也多了起来,有七八家甚至都在家里摆上两桌,把家族里的长辈们都请过来一起热热闹闹的吃晚饭。

那些原本下课了就村里四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也因为自己的父母的归来,登时都变成了乖宝宝,都赖在父母身边不愿离开,直到父母都开始忙着招呼客人,他们才拿着父母归来时给他们买的礼物出门和小伙伴们炫耀起来。

都是八九上十岁的年龄,本来就是最需要父母的爱的时间,可为了生活,父母一别就是一年甚至更久,他们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不是说不爱,不过隔代的人再怎么疼爱,也永远比不了父母那份无法割断的血脉亲情。

虽然不是什么昂贵的礼物,男孩子们永远是能喷火星的电子枪,小女孩儿们是漂亮的花衣服或者布娃娃,但小孩子们那脸上的幸福,却是发自心里,甚至连游客多的时候,他们靠售卖烤玉米和茶叶蛋赚了好几十块钱的时候,都没有如此甜美的笑过。

刘一流之所以用各种奖励措施****这些青壮回来,这其实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劳动力什么的也只是附加值而已。

作为一名曾经做过教育长达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者,3000多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一直是共和国之殇。从幼儿时期到童年再到少年,最需要爱的年龄,却获得不了父母的关爱。

在缺乏爱的环境下成长,这样的结果也可以想见,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代人的问题,他们也会长大,也会结婚生子,但幼年时期就缺乏爱的阴影很容易导致他们不会去关爱自己的孩子。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他们最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像大熊,刘一流就曾经看到有一次它想吃鱼了,跑到小溪里去捕鱼,煤球都是必须跟着,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学着妈妈的捕鱼技巧。要是它偷懒,自己躺旁边睡大觉,大熊毫不客气上去就是一熊掌,打的小煤球“呜呜啦啦”叫唤半天,最终,还是得跟妈妈学习。

换在我们人类,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生存技巧可以不用跟父母学习,有专门的老师可以教导,可爱与被爱呢,大部分老师是教不了的,只有与他朝夕相处的父母可以言传身教。可恰恰,留守儿童们缺少了这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爱,也是需要学习的。

共和国大力发展经济的观点并没错,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参与到祖国的建设大潮中来,实现属于自己的劳动价值,也没错。错就错在,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忽略了国家的未来——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在刘一流的记忆中,直到许多年后,一些在实际教育中发现问题的教育工作者们发出了自己的呼声,国家层面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大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关爱,并利用网络,让长期见不到父母的孩子多见见父母双亲。

可为时已晚,大量曾经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青年,性格早已固定。刘一流虽然是重生人士,但毕竟能力有限,不能改变全国的现状,但他还是想靠自己的努力,先改变青峰村这一隅之地,并能带动更多的地方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为之有所改变。

他的梦想,并不仅仅只是给乡亲们带来财富,毕竟,生命中,很多的幸福不是只有钱才能获得的,他希望的是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全家团圆,是其中最重要的。

在各家邀请的重要客人中,刘向阳和刘向福堂兄弟俩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刘向福是一村之长,在村里威望原本就很高,更别说现在村里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蒸蒸日上,现在那说一句话,更是个顶个的算数,你说那家请客会不请他老人家?

而刘向阳则完全是托自己有一个好儿子,现在村里为啥能这么红火,只要是脑袋稍微清醒点儿的人,都知道是刘一流的功劳。自然,作为刘一流的老爹,在村里受到的尊重现在丝毫也不比他的堂兄刘向福差。

所以,这每家要开酒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这两位给请过去,可不管他们是不是家族里的。

刘向阳坐在堂屋里做愁苦状的揉揉眉头,刚才已经是第六波来请自己的乡亲了,说死说活,人家也非要他去喝一杯,最后也只能答应了,按农村的规矩,只要答应了,就算是去喝一圈也必须得去,关键是他都推辞不掉,六桌都答应了,可这要是连续六桌喝下来,刘向阳觉得自个儿肯定是要躺着回来。

第539章 贪吃不要命的秧鸡子

第539章贪吃不要命的秧鸡子

“他爸,你干啥呢?还不快走,张姐喊我半天了。”李兰喜滋滋的从房间里换好衣服走出来,招呼刘向阳道。

只要不是什么红白喜事,农村人请不是亲戚的村人吃饭,一般都只会请家里的男主人,女人就算去了一般也不上桌子,和家里的女人们一起在厨房里端着饭夹上点儿菜就凑合吃了。

可刚才老张家的来请刘向阳还专门的请了李兰,那可是要上桌子的,李兰自然知道这都是人家看在自己儿子刘一流的份儿上,否则自己还是只有不上桌子的命,但能受到村里人这样的重视,李兰心里头那个美,谁让她生了个好儿子呢?

“哎,要喝六桌酒啊,今儿你可能要去喊一流把我弄回去了。”刘向阳继续揉揉眉头显得很苦恼。

“得了啊,刘向阳,人家都走了,你还在我面前装个啥啊,你看你那个嘴咧的,我还不知道你其实快乐死了。我今天心情高兴,随便你喝吧。”李兰不屑的撇撇嘴,跟自己丈夫说道。

夫妻俩现在在村里的地位日渐高涨,那个见了都上前热情的打招呼,谁家请客都会来请刘向阳作陪,在农村,那就是极高的礼遇了。以前就算两口子在村里人缘好,可也没享受这等待遇。

那一次丈夫的脸上不是乐呵呵的,只是今日来请他的人家多了些,这么受众人追捧,都快乐疯了吧,还不是靠我生的好儿子?竟然还在老娘面前装忧愁,李兰自然不能太容忍丈夫一人嘚瑟,时刻提醒他,这优秀的儿子可是她生的。

这个永远是属于母亲的巨大优势,在这一点上再负责任的父亲也无法与之匹敌,谁让男人在孩子呱呱落地之前只提供了下劳动和弹药,而母亲却要十月怀胎并承受巨大痛楚呢?两者的付出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行了,行了,我这就走,看你那高兴劲儿,还说我。”刘向阳被老婆说中心事,也毫不尴尬,笑呵呵的站起身来,就往门口走去,只要有老婆这句话,他今天咋说也要把这六桌转完,人家尊重自己,自己也不能不尊重别人不是?

“哎,你个死鬼,等等我啊。”李兰还正在对着镜子整理头发,一看丈夫自个儿先跑了,忙嘴里喊着也跟着撵了出去。

注定,今夜的山村是个欢乐的夜晚。

陆陆续续的,在父辈一再催促,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回来了大部分,没回来的也一再保证年前一定返回,因为他们一年的辛苦费都还在工头手上捏着,要是不拿回来也实在太亏了。

在这两天里,还在村里逗留的游客们也离去了不少,他们也毕竟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虽然这里的生活悠闲恬静,但也不是属于他们的世界,最终都还是要回到属于他们的大都市。

走之前,很多人还特地来向刘一流告别,并顺便从他这里买点儿他家菜园子出产的西红柿黄瓜还有黄鳝,这些他们可是早就已经尝过的游客说人间至美的美味,走之前是一定得带点儿回去尝尝的。

就算有嫌麻烦不想带鳝鱼的游客,看到刘一流家的鳝鱼之后,也忍不住好奇带几斤回去。原来,刘一流去捞鳝鱼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院子周围这条沟里养的鳝鱼和其他地方的鳝鱼大有不同,在这个中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鳝鱼应该都钻到洞里开始准备冬眠了。

可这沟里的鳝鱼却还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是快活,还时不时的蹦出水面,捕食从野草从中飞出的小虫,甚至有条粗如藤条般的大家伙在众人的注视下,一口将一只从水沟上方飞过的两寸长的大蚂蚱给咬在嘴里拖入水中。

真是够野性的,这样的鳝鱼,不用说,味道肯定是刚刚的,再加上有曾经来过并带过鳝鱼的游客介绍说,刘一流这儿的鳝鱼生命力顽强的很,放塑料袋里过上20多个小时还精神的很,回家放盆子里一个不注意,还会蹦出来想逃跑。

听这么一说,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