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军将领,自然不会对苏联有任何好感;而号称“中国第一军”的51军(中国唯一的装甲军)军长马仲英虽然有过留苏经历,但他并没有在苏联留下任何美好的回忆,反而对自己当初遭到的不公正对待一直怀恨在心;而被太祖授予了对苏作战最高指挥权的西北局书记胡卫东更是从加入赤色党的一开始,就处处流露出反苏的思想倾向。。。。。。

    再加上赤色党这些年来的反俄宣传(注1),中国解放军的基层指战员们普遍都对当初的沙俄憋了一肚子火,所以对老大哥动手并不会产生什么心理障碍。

    注1:只反俄不反苏是为了留下谈和的余地,否则打成持久战的话,中国虽然不怕,但在后勤限制、不可能彻底消灭苏联的情况下与其一直纠缠下去,那可就遂了美国人的心愿了。

…………2014…6…5 18:35:16|8160310…………

第八百一十九章 坐下来谈判



    ps:

    感谢书友“nqm”和“望云山人”的再次慷慨打赏^_^

    在收复外蒙古并请算了某些人分裂国家的罪行后,因为苏军开火而获得了反击口实的中国军队并没有停下脚步,在西线,孙立人的第15集团军西出天山、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一口气冲到了巴尔喀什湖畔;在中线,傅作义命令马仲英的51军利用全机械化部队的速度优势向北迅速切断了苏联远东地区的生命线——西伯利亚大铁路,而他自己则率领华北野战军主力轻松拿下了事实上早已被苏联侵吞、但至今尚未得到国际承认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即苏联所谓的“唐努图瓦共和国”);负责东线的林总则兵分两路,一路在海空军的配合下进攻海参崴逼迫苏联太平洋舰队投降,另一路则渡过黑龙江向北进攻,由于远东现在苏军兵力严重不足、援军又没法过来,所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斗就轻松拿下,收复了当初被沙俄侵占的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虽然第一个月里战局完全就是一边倒,但斯大林还是寄希望于他从西线调回的一百多万苏军精锐野战部队,而西线中国军队避敌锋芒的主动后撤更是令他信心大增。但令苏联上下都根本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十几天内,成功诱敌深入的孙立人就利用第15集团军全摩托化的机动优势将进入“争议地区”的数十万苏军分割包围后吃干抹净,其间一共有超过17万苏军战死或者失踪,另有24万人被俘,而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加起来还不到5万人。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悬殊的交换比,除了孙立人的出色指挥和15集团军官兵超强的战斗力,中方牢牢掌握了制空权也是十分关键的原因。虽然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足有中国空军的七八倍,但对于战斗机已经大都换成了喷气式的中国空军来说。目前还只装备有活塞式战斗机的苏联空军根本不足为惧。

    而这场战争也成了中国飞行员狂刷战绩的最好机会,其中本来就创下击坠数世界纪录的钟铭更是大杀四方,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竟然击落了超过300架飞机。也将自己的击坠数增加到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空战王牌都望尘莫及的地步。不过这也导致后世很多其他王牌的粉丝指责他为“大刷子”,因为他不但驾驶着性能上完全超越敌人的歼…3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就连航炮的有效射程也大大强于对手。因此消灭敌人只需要简单地“俯冲——拉起摆脱——再来一次”就行,敌人甚至连还击打到其座机的机会都不会有,而且同样也很难逃得掉,这完全就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地欺负人啊!当然,即使是那些黑子也不得不承认,虐菜能够虐出如此效率的,也的确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

    消灭第一波的几十万苏军之后。第15集团军只是稍作修整,就很快回师西进,主动杀入了苏联境内,很快又击溃了好几十万苏军。证明了自身战斗力的无比强大,即使不用什么精妙的战术,一样可以轻松地击败两倍于己的苏联主力部队。

    不过话说回来,双方虽然同样都是身经百战的部队,但是苏联军队是这几年来死剩下的老弱病残。而第15集团军却是从活下来的几百万老兵中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中方又掌握了制空权,如果打不出这样的表现,孙立人回国后估计就要挨批了。。。。。。

    这连续两次大败仗令苏联国内的反华情绪更加高涨,但斯大林却反而迅速冷静了下来。虽然他也知道中国后面动员的部队不可能还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但按着这样的交换比,以苏联几乎完全见底的人力,甚至就连中国的两三百万野战军都不可能拼得过,如果真的跟中国拼命,恐怕中国还没伤到元气,苏联的男人、甚至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女人就都得死光了。至于游击战,除非某些特殊情况,交换比从来都是比正规战更难看的,苏联的人口相对于中国来说又处于绝对劣势,现在连正规战都打不赢,更何论游击战?如果中国政府的战争意志不强的话,或许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但中国政府敢跟苏联翻脸,就绝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损失而中途放弃,何况太祖可是游击战的大宗师,中国赤色党内很多将帅也都是游击战的大师,苏联游击队那不入流的水准真难构成多大的威胁,虽然伤亡免不了,但是远远不能迫使中国政府撤军。。。。。。

    而第15集团军在第二次大胜后很快就主动退回了中方要求的边境线东边,其他几支中国军队更是一直都没“越界”,以行动表明了中国此次军事行动完全只是为了拿回被侵占的故土,并不准备侵占更多的土地,这又让斯大林多少松了口气。如果中国人贪得无厌,因为战场上的胜利而不断得寸进尺的话,那么以俄国人自古以来的坚韧顽强,就算拼个同归于尽,也绝不会屈服的。

    既然中国人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要求,而那些土地对苏联来说又远不如欧洲部分那么重要,甚至就连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也没有包括进去,那么谈判就有了达成妥协的可能。于是,两次大战之后,双方很快就在目前被中国占领的阿拉木图开始了秘密谈判。

    决定与中国谈判之后,列宁当初的许诺反而令斯大林有了向国内解释的理由,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很难接受将那么多土地都让出去,即使斯大林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些土地来路不正、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都没有力量对其充分开发。

    但是中方代表团的团长胡卫东也素来强硬,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清朝在《尼布楚条约》中让出去的贝加尔湖以东的那一大片土地同样是沙俄用武力侵占的,因为若不是沙俄扩张到了那儿并跟清军打了起来,那片土地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又何必签这么一个条约呢?

…………2014…6…6 19:03:01|8165558…………

第八百二十章 中国的方案



    除了坚持对贝加尔湖以东土地的要求,胡卫东还指出跟苏联开战消耗了中国大量的军费、也伤亡了七八万人,所以苏联还需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这下可将苏联的代表们和斯大林本人给气得不轻。为了逼迫中国人在谈判桌上让步,苏军统帅部决定发动一次中等规模的攻势来证明自己并不是软柿子。。。。。。

    知道孙立人的厉害后苏军不敢再在西线挑衅,于是选择向中线的华北野战军发动进攻,结果却被马仲英不到10万人的第51军轻易击溃,并顺势反击,如同热刀子切奶油一样,一路上所向披靡,消灭敌军近20万人,三天之内就打到了新西伯利亚城下。之后马仲英收拢军队缓缓撤回中国境内,因为援军陆续赶到而增加到四十多万兵力的苏军竟然无人敢追,斯大林得知后气得将新西伯利亚军区所有军级以上的将领全部撤职,同时为自己当初放马仲英回到中国而深深后悔。。。。。。

    西西伯利亚反击战将苏联人再次打回到了谈判桌旁,但是苏联的代表却又说明了他们的两个难处,希望能够利用中国人同情弱者的传统文化来诱使中方代表让步。苏联代表说出的第一点难处是,巴尔喀什湖东南方的50余万(44+7)平方公里如果都还给中国,那么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超过八成的土地都将失去而名存实亡,这会动摇苏联立国的基础;而第二点难处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段基本都建在那些中国的失地上,如果中国将其收回,苏联远东地区剩下来的中北部就与其他地区交通断绝开来,苏联政府等于放弃了那么一大片土地,这样一来,苏联实际上失去的土地远比还给中国的那些多得多。而且远东还有苏联在太平洋上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港口海参崴,呃。苏联人都称其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客观地说,苏联人的诉苦也不能说完全是无病呻吟,但苏联代表没有想到的是,胡卫东不但没有因为他们的示弱而心软,反而提出了一个令苏联人目瞪口呆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中国放弃拿回新疆西边的那片土地以保证吉尔吉斯共和国保持完整。但作为交换,中国政府要求获得东部失地以北的大片无人区,这样苏联政府的第二难题也就同样不存在了。

    何况在当初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时候。失地以北的土地根本就没人定居,沙俄乃至苏联对于这片土地的所谓主权其实是建立在非法侵占的南边的土地基础上的,因此严格来说,中西伯利亚与东西伯利亚本来就应该也一起归还中国,现在中国政府还同意让出50万平方公里得到较高程度开发的高价值土地给苏联,这条件已经够可以了。。。。。。

    至于太平洋上的出海口,胡卫东认为当初从沙俄时期开始就走错了路,俄国本来海军实力就不行,还要蛋疼地一分为三。这不是找虐吗?所以现在中国干脆将太平洋沿岸的土地都要过来,让苏联人彻底断掉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可以帮助苏联统一思想,以后不要再想着亚洲的事了,一直向西攻略欧洲的土地就行了,话说本来俄罗斯的重心就一直在欧洲。。。。。。

    听到胡卫东自诩“一举两得”的新方案和对俄国扩张政策的吐槽后。苏联代表差点没被气晕过去,但是胡卫东却一脸无辜地表示自己完全是为苏联着想。胡卫东以自认为公正客观的态度指出,苏联地广人稀,即使是欧洲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领土面积太大虽然看着比较有自豪感,其实反而大大增加了行政和驻军成本,以西伯利亚的广袤寒冷和苏联目前相较战前已经进一步下降的人口,就算在一百年后也看不到半点能够将其开发出来的希望,实际上对苏联来说完全是个累赘。而西线的那片土地虽然面积比西伯利亚小得多,但却有着苏联更加需要的人口和工农业,价值哪个更大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即使是地狭人稠的中国,对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西伯利亚,也一样很难在这几十年里进行充分的开发,但是西伯利亚如果能够到手,对中国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由于地缘的限制,中国距离美国最精华的东部较远,而美国距离中国最精华的东部则较近,这一劣势在核战争中十分要命,而且即使核导弹技术进步了也没法完全消除,因为弹道导弹射程增加两三千公里所需要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成本高就意味着装备的核导弹数量相对较少,而且更长的飞行距离还增大了被敌人拦截下来的可能性。

    至于核潜艇,由于中国东部的海域普遍水深很浅,核潜艇出去时很容易被发现,南海虽然够深,却需要绕个大弯,四周还都是反华的国家,加之第一岛链又被美国控制,因此实际上中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要想开到潜射弹道导弹能够得着美国东部的海域并不容易。

    但是西伯利亚如果成为了中国领土,情况就会大大不同,中国的核导弹无论是走北冰洋路线、还是从堪察加半岛打向美国,射程上都可以覆盖美国全境,核潜艇就算刚刚出港都能打到美国,而美国本土的核导弹却得飞行远得多的距离才能够得着中国最精华的那些地区,核潜艇和海外基地的话,情况会稍好一些,但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那样一来,中国就可以完全无视美国的核讹诈了,而且对于日后必然也会拥有核导弹的苏联,中国得到西伯利亚以后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缘优势。当然,与美国不同,同为大陆国家的中苏之间若是隔了这么大一片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之后很容易做到长期和平共处,因为补给的困难会令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在经济上严重得不偿失,而除非出现眼下这种极其罕见的时机,小打小闹又毫无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才认为苏联政府有接受这个方案的可能性。。。。。。

…………2014…6…7 18:34:55|8170401…………

第八百二十一章 亚齐独立



    p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