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高空轰炸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好处,至少德国空军自身的损失率确实大幅下降了,这令小胡子的心情多少好了一点,空军的参谋也因此敢于提出一些新的方案,其中利用轰…1这款木头飞机的“隐形”特性于夜间对伦敦进行低空轰炸的提议得到了小胡子的赞赏,实战中这一战法也充分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为期3天的试验性空袭中,上百架双发型轰…1累计向伦敦市区投下了超过1000吨的各种炸弹,总共却仅仅损失了1架,而战果却远比之前高空轰炸大得多,这无疑令德国空军倍受鼓舞。

    由于轰…1在夜间低空轰炸伦敦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小胡子甚至因此下令特别设计一种专门用于夜间轰炸的木质轰炸机,但最终因为能够派上的用场不多,而且因为夜间轰炸的胜利挽回了颜面后小胡子也恢复了理性,意识到拼命轰炸居民区对英国的打击其实相当有限,因此研制工作还未正式开始便被终止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列颠空战(下)



    ps:感谢书友“夏(⊙o⊙)殇”的再次慷慨打赏,继续求推荐票t…t

    对于轰…1的频繁夜袭,英国人也不是没想过应对的办法,比如历史上在二战期间就被应用过的探照灯战术,在使用的初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探照灯的照射范围远比雷达小得多,而且即便能够照出来,高射炮也需要时间转向瞄准,在此期间探照灯不能将照出的目标给弄丢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实战中的效果至少与防空雷达相比要差远了。

    而且德国轰炸机所谓的“低空”轰炸其实至少也有一千多米的高度,在地面上来看的话目标其实相当小,尤其是德国的轰…1将外壳漆成黑色之后,即使被探照灯照出来,地面的观测人员也很容易不小心漏过去,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探照灯的光柱却令它们自己在黑夜中无比显眼,而很自然地遭到德国轰炸机的集中攻击,损失相当巨大,要知道这个年头的探照灯可并不便宜,而且重磅高爆炸弹的杀伤半径是相当惊人的,在其附近的人员很容易遭到波及。同时夜袭中轰…1的编制很小,探照灯扫过天空只能照出一个轰炸机小队,高射炮开火后就算能够将其全部打下来,也不过区区几架而已,反而会暴露自身目标而遭到敌机的轰炸以致损失惨重

    此外,轰…1由于外壳材料坚硬如钢、而且因为质地轻盈而可以做得很厚,因而高射炮弹只有在较近距离内爆炸、飞溅的弹片才可能对轰…1造成致命的伤害,仅此一点就令近炸引信高射炮弹对轰…1的杀伤效果降低到了普通飞机的几分之一

    最终,在对伦敦居民区为期一个月的无差别战略轰炸中,德国空军的几百架轰…1仅被击落了57架,却摧毁了英国数百门高射炮,还击落和炸毁英国飞机83架,并导致英国军民死亡逾5万人(其中七八成都是平民)。经济损失更是惊人。但由于英国拥有强大的工业产能,这种程度的损失还能承受,而德国军方反对继续这种以杀伤平民为主要目标的无差别战略轰炸的呼声却越来越高,主要是太过烧钱(就算飞机损失不大,燃油和弹药的消耗也相当惊人。)和低效,至于因此导致的国际舆论压力,反倒是相对次要的了

    事实上。无差别的战略轰炸本来就只在国力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才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且即便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历史上美国对日本东京进行的大轰炸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实也有很多难以复制的特定条件。日本当时的房屋大都是木结构,一旦起火很容易蔓延开来,因此造成了远比燃烧弹本身威力大得多的二次杀伤效应。同时也因为这样。美军可以投掷成本低廉的凝固汽油弹,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轰炸的成本。而且鬼子当时既没有炮瞄雷达、也没有近炸引信,防空能力弱得一塌糊涂,这更是大大减小了美军的损失。

    而德国空军轰炸伦敦时却面临着截然相反的情况,首先是英国防空部队有炮瞄雷达和近炸引信的帮助,防空作战的效率远非鬼子可比。其次,伦敦市区基本都是坚固抗燃的砖石建筑。价廉物美的凝固汽油弹实战中几乎没什么效果,德国空军只得改用加了铝粉的白磷炸弹,但这种炸弹虽然对于坚固的砖石建筑也有不错的效果,可造价却远非凝固汽油弹可比,而如果德国轰炸机干脆使用高爆炸弹的话,成本问题同样突出,而实战的效果或许还要更差一些,须知欧洲的那些老房子可不是一般的坚固。事实上德国飞行员投掷高爆炸弹一般都是用来对付英国人的高射炮阵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想取得相同的战果,德国对英国进行无差别战略轰炸所需付出的代价要比历史上美国的“东京大轰炸”高出几十倍。须知德国的工业产能远不如美国,资源更是无法与其相比,如果他们也学美帝这样搞,恐怕英国人还没被炸趴下,德国自己的经济和财政就先被巨大消耗给拖垮了

    事实上。轰…1成为空袭伦敦的主力机型所产生的最大影响,其实是再次向世界显示了德国空军的强大,而帮小胡子挽回了颜面,令其不致像历史上那样越输越逞强而死炸伦敦。结果不但收效甚微,还把近两千架飞机和六千多名优秀的空勤人员都无谓地牺牲在了这个战场上

    小胡子恢复理智之后,不久便同意停止对伦敦的重点空袭,而让空军盯着英国防空部署的弱点下手,这样一来英国人顿时又陷入了防不胜防的窘境,而早已元气大伤的皇家空军也不得频频出动拦截德国的轰炸机群,以保护那些至关重要的工业区,结果在与德国护航战斗机的一次次搏杀中损失惨重。由于飞行员往往参加不了几次空战就会丧命,实战经验根本就积累不起来,纵然英国早就未雨绸缪地在加拿大建立了空军培训基地,英国皇家空军也还是越战越弱,几乎陷入了历史上二战后期日本航空部队的窘境。

    当然严格来说,比历史上日本的情况还是好了许多,毕竟英国的业余飞行员数量多太多了,不像鬼子大都需要从头培训,再加上培训方式的不同,英国飞行学员的培训速度相对来说要快得多,而且英国的很大一部分飞行学员都在加拿大培训,一不会受到战乱干扰,二不必担心训练缺乏燃油,这无疑是很大的优势

    但即便如此,德国空军还是基本达到了发动不列颠空战的目的,即夺取英伦三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制空权。在不列颠空战最关键的两个月、即1941年9月和10月间,德国空军一共被击落各型飞机将近1500架,损失空勤人员约5000人,但英国人的损失更大,在空袭中英国被炸毁了一百多万幢建筑,无辜平民死亡6万多人,财产损失更是难以统计。而影响更大的则是,包括军工厂在内,英国本土相当一部分工厂因为德军空袭而或长或短地停工,这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军火产量,若非其间小胡子一度本末倒置,这方面的战果还能好上许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百七十二章 进军印度



    ps:感谢书友“河蟹社稷”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而英军的损失也同样惊人,光是陆军的高射炮就被炸毁了800多门,海军也有6艘轻型军舰被炸沉,其中仅有2艘可以打捞修复,而英国皇家空军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光是被直接击落和炸毁的飞机总数就多达2000架以上,如果再加上部分飞机制造厂受空袭影响而损失的产量,则更是超过了3000架。高品质更新

    唯一令丘吉尔感到有些庆幸的是,这次大战毕竟是在英伦三岛的上空进行,因而英国飞机被击落后,飞行员可以跳伞,生还率因而较高,再加上德国损失的飞机以轰炸机为主,而英国被击落的(至于那些在机场上被炸毁的,飞行员的幸存率往往更高,因为大多数时候根本就不在飞机里。。。。。。)则以战斗机为主,由于轰炸机的机组人员编制普遍比战斗机大很多,因而英国皇家空军永久性减员的总数仅为德国空军的三分之一,而这也是唯一小于德军的损失。。。。。。

    但即便如此,英国皇家空军还是一度被削弱到了二等列强的水准,德国空军则暂时夺取了英伦三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制空权,只有高射炮部队才能给英国人一些安全感,但他们毕竟只能保护一小部分区域,由此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德国一边。。。。。。

    而就在这个时候,遥远的东方又传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高品质更新中国人在蛰伏了许久之后终于再次行动了,英国在印缅交界处紧急修建的曼尼普尔防线在短短几天内便被中国人轻易突破,令丘吉尔难以置信的是,英印殖民政府之前在曼尼普尔山脉中修建的大量永固工事没有发挥出半点作用,中国人只是在进行了常规的炮击和空袭后派出步兵进攻,便将其轻松占领,很多要塞堡垒甚至连求救信号都没发得出来便纷纷陷落敌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丘吉尔百思不得其解,当即命令军情六处全力调查此事,由于军情六处本来就有不少情报人员在印缅边境活动。再加上这种大规模的战役很难做到完全保密。因此不久之后丘吉尔就收到了某位印度裔的高级特工发回的报告,此人发现死亡的英军官兵主要是因为窒息,另外也有很多人死于全身性的重度烧伤,而据他的了解。高品质更新当中国步兵发起进攻的时候。守备在各种永固工事里的英军其实都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其中绝大部分均已死亡。。。。。。

    “难道是化学武器?”,丘吉尔眉头紧锁地想道,高温会令生物武器失效。那么能够杀人于无形之中的也只有化学武器了,可是化学毒剂要怎样才能进入那么多工事内将里面的英军全部毒死毒晕、甚至连防护措施都来不及做?丘吉尔不禁百思不得其解,但这并不妨碍他以“使用化学武器”的罪名向中国赤色党政府泼脏水。

    其实,中**队能在这次战役中近乎兵不血刃地突破英军的坚固防线,靠的确实是秘密武器,但却不是英国人以为的化学武器,而是已经批量生产了一段时间的云爆弹。某种意义上来说,胡卫东当初是故意放弃乘胜攻入印度的计划、才让英国人沿着曼尼普尔防线修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这样一方面可以消耗英国的人财物力,另一方面当日后中**队向其发动进攻的时候,这条防线上的坚固工事就会反而变成英军自掘的坟墓,对于云爆弹这种特殊的炸弹,除非进行了针对性的专门设计,否则躲在工事里反而死得更快。。。。。。

    这种杀伤机理完全不同于常规高爆炸弹的新弹种之前已经在多次战役中使用,但由于只用在小规模的战斗,加之保密工作到位,所以世界列强一直都被蒙在鼓里。而这次战役中,胡卫东却不再藏着掖着了,光是攻坚战阶段,中南野战军就用掉了十几万枚云爆炮弹和航弹,如果再算上数量更多的单兵云爆弹,总弹药量不下1万吨,一下子就震惊了世界。

    胡卫东之所以敢让这种特殊弹种暴露于世间,一是由于现在欧战已经爆发,全面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不必担心中国因此成为众矢之的而遭到整个西方世界、甚至还得算上苏联的联手绞杀;二来嘛,中国国内的匪患已经基本平息,全国的民兵体系也初步建立了起来,同时工业建设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大幅提升,在这样的基础上,云爆弹的公开就不光是会引来列强的垂涎和警惕了,它更能直接提升中国的硬实力,令列强更加不敢对中国动手。

    而且,中南野战军虽然已经扩编到不下80万人,但其中超过七成都是在中南半岛新征的士兵,胡卫东的考虑是通过共御外侮,增强这些新占地区人民对中国的认同感,此外也多少可以减少一点精锐老兵的伤亡。可是这样一来,军队、特别是步兵的战斗力不可避免地有所下滑,大量使用云爆弹降低中南新兵初次大战的难度很有必要,等到他们树立了信心之后,战斗力自然会大幅提升,那时即便再碰上硬仗,也比一开始就啃硬骨头要好得多。。。。。。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气候实在恶心,每年6—9月是雨季,降雨少有停歇的时候,而且常有洪水泛滥,不利于军事行动,而一旦到了夏天,气温又动辄会达到四五十度,更加没法打仗,否则热死的人只怕比战死的还多。因此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