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徐向前对在松花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暂时还是不敢寄予太大的希望,否则他也不必利用冬天松花江封冻的机会,尽可能地将当地的人口迁往北满根据地了。

    之所以对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没有信心,一方面是因为东北发达的铁路交通与相对稀疏的人口密度,想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坚持游击战的难度极大,尤其是后者最为要命。另一方面则是深知关东军真正的实力有多么强大,据抗联现在掌握的情报,关东军即使这段时间连遭败绩,总兵力依然超过了40万人,而且还在不断获得增援。。。。。。

    ps:今天第二更,继续求推荐票^_^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七战七捷(二)



    就拿抗联主力部队目前所在的这一带来说,野战部队虽然已经几乎被抗联尽数歼灭,但在东边的中苏边境附近却还有着数以千计为了防备苏军进犯而修建的要塞和堡垒,其中驻扎着不下十万日军。如果抗联只是路过这一带,他们出于对苏联人的忌惮,一般不会轻易出动对付抗联,但如果抗联打算留下常住,他们的后勤供应可就被掐断了,这些鬼子非拼命不可。以抗联的实力,对那些203mm重炮也未必轰得开、却普遍装备有大口径远程重炮的坚固要塞,是基本上束手无策的,而这么多日军真要拼命,抗联部队也决计消耗不起,虽然徐向前不会因此就对其退避三舍(反正兵力即便损耗到一定程度,也总有办法可以撤回北满根据地修整。),但这一带只能作为战场(顺便再弄点钱粮物资与兵员和人口)却是没什么疑问的。。。。。。

    徐向前现在是真心佩服太祖当初的决策,其实日军不但在东部和西部边境修建要塞,北满和苏联之间的边境鬼子也没疏漏,只是由于北满劳动力不足、又相对没有南满这样重要,因此修建进度相对慢了许多,但如果高原来东北再晚一年半载,那些要塞十有**就该陆续建成了,若是那样的话,抗联想在北满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就无疑是痴人说梦了。但是北满根据地抢先建立了起来并迅速扩大,鬼子就根本没法再建设北满的要塞群了,反倒是那些监工的日伪军警丢了性命,抗联还因此缴获到了一部分日军先期运来的物资。。。。。。

    但是,十几万鬼子分驻上千个堡垒,兵力自然相当分散,而关东军的要塞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目前还在修建之中,兵力不足又没完整的工事可用,这些鬼子自然要相对好对付得多。高原出色的组织建设工作在这个时候显出了成效,比起他刚来东北的那会儿。赤色党在东北的地下组织已经膨胀了好几十倍,情报工作也因此远胜从前,也正是因为这样,徐向前才能清楚地了解到很多目前鬼子根本没有对外公开的要塞,并从中有的放矢地找出那些工事尚未完成、而且有较大攻取价值的目标。。。。。。

    接下来这段不长的时间里。徐向前大胆地分兵多路。攻取日军正在修建中的要塞和堡垒百余座,还利用围点打援的故计歼灭多股胆大出援的日军,甚至还利用守军主力被歼、要塞防御薄弱的机会、成功地攻下了数个已经建成了的日军要塞。在这些战斗中,抗联缴获到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重要物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联自其建立以来第一次拥有了105mm以上口径身管火炮与各式高射炮,抗联的重炮部队与防空部队也因此在不久之后建立了起来。而由于“积小胜为大胜”的缘故,这些战斗中的歼敌总数若是加起来的话也相当惊人,光是消灭的日军就多达1万余人。此外还救出了10万多(苦力肯定集中在修建中的要塞)被鬼子抓去修筑防御设施与交通线路的青壮苦力。

    在历史上,这些苦力即使没在修建要塞的过程中累死或被虐待致死,当关东军所谓的“东方马奇诺”完成之后,他们也几乎全被鬼子杀死灭口,仅有少许侥幸逃出,死难者的总数多达数十万人。而现在抗联救出他们,不仅仅是挽救了这10万多条性命,更直接获得了优秀的兵员,这些苦力普遍年轻力壮而又对鬼子恨之入骨。在徐向前的手下只需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一支虎狼之师。

    要知道当初红四方面军曾经在1年(实际可能更短)之内将兵力由1万多人扩充到10万余人,而且战斗力依然冠绝红军,因此这种程度的扩军对徐向前来说毫无难度,尤其东北匪患之严重一度是国内第一,即使是平民也被迫搞枪防身。现在日本占领东北的时间还没历史上那么长,因此大部分东北成年男子都或多或少地用过枪械(日本占领东三省后,关东军收缴民间枪支,总数多达上百万支。尽管是将猎枪也算了进去,但这个数字依然十分惊人。)。这一点是关内绝对比不上的,因而新兵的编训速度相对来说要快得多,而徐向前带着新兵也能快速成军的特长也因此愈发凸显出来。。。。。。

    当然,由于部分苦力被鬼子折磨得太狠或者身患残疾(比如手指残缺不影响干活,但却开不了枪,因此除非有特别的专长,否则一般来说无法参军。)之类的其他原因,即使用兵“多多益善”而且对基本素质要求相当低的徐向前也没法将其全部编入部队,但六七万新兵也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这段时间内又有万余痊愈的伤兵越过封冻的松花江复员归队,以及在松花江以南征召的2万新兵(反正这里抗联也占不下来,所以征兵太狠会影响经济这个问题根本无须考虑,因此只要是年龄合适而且身体还算健康的青壮年全在征兵范围之内,不过也得感谢这两年来赤色党征兵技巧的飞速进步,水平已经几乎和解放战争后期差不多了。。。。。。),徐向前手头的兵力依然在25万以上。

    至于武器弹药,攻占了那么多鬼子要塞,哪怕基本都是未完成的、鬼子临败之前的破坏也较为坚决,但缴获到的数目即使只有总数的二三成,对于以轻步兵、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步枪手为主的抗联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收获了,再加上高原这段时间又设法让人从松花江北运来一部分武器弹药,徐向前即使要将部队规模扩大到30万人,武器弹药也是基本够用的。。。。。。

    这些战斗虽然规模都不算大,但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进行,作战方式也颇类似,至于战果就更是辉煌,因此后世史家大多将其合称为“东江大捷”,这也是抗联南渡松花江之后的第四次大捷。。。。。。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七战七捷(三)



    ps:感谢书友“nqm”的慷慨打赏,再次求推荐票t…t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抗联不仅消灭了几万日军,更在努力掏空伪满“东安省”的人力与经济基础,甚至还直接威胁到关东军司令部极其重视的东部边境边境要塞群,这下可将关东军的大佬们给气疯了。。。。。。

    抗联在关东军高层心目中的威胁由此迅速升级到跟八路军一个级别,仅次于被他们视为头号大敌的十五集团军,这一点从他们禁止东部要塞群的驻军擅离职守与抗联野战(以防止再有要塞被抗联钻空子)、同时还派出不下十万大军东进“剿匪”、并派出精锐的常设师团作为前锋就可见一斑了。。。。。。

    如此强大的实力,即使是素来胆大的徐向前也不敢硬撼,但就在他决定率军撤回北满的时候,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突然南下,佳木斯一带的最低气温骤降到…30c以下,军中患上冻疮、乃至冻伤的人数顿时激增,但这却反而令徐向前改变了一开始的打算。。。。。。

    徐向前考虑到抗联军中超过九成的官兵都是东北本地人,抗寒能力之强绝对是世界上少有的,即便如此队伍里都有几千人冻伤,那么鬼子的部队肯定情况更糟。一方面日本国内即使是最冷的地方也远远无法与中国东北相比,哪怕是相对来说要稍暖一些的南满也是一样;另一方面如今的关东军中只有十万多人是在东北待过至少一个冬天的,其余的大部分都是38年入春之后才陆续调来,根本就没体验过东北寒冬的可怕,因此关东军、特别是被派出来剿灭松花江以南抗联主力的关东军第4军官兵冻伤的情况只会比抗联更加普遍,须知即使是防寒的准备工作,抗联也要比日本关东军充分得多。。。。。。

    人手1…2套皮帽皮袄皮裤在战前就已经置办好了,在这一点上开发程度较低的北满因为野生动物更多,反而比南满更有优势。而御寒的两大传统法宝辣椒和烈酒高原也早就囤积了不少,同时北满还有着御寒能力极强的特产——“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将其晒干后絮到鞋里。远比任何一种胶鞋和皮鞋都更保暖,而能避免脚上生出冻疮,这对部队冬季行军能力的提升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早在高原赴东北前夕,胡卫东就特别请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一流的生化、医学与营养学家吴宪与施今墨等中医名家一起设计了一套专门适用于极寒天气的《抗寒膳食指导意见》。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建议抗联官兵的膳食要尽可能地咸一些,这虽然会令他们年老后得心血管病的几率大大增加,但却也能令大家的抗寒能力有很大的增强,对于军人来说。利于眼前的征战远比未来的长寿要重要得多。至于食盐,虽然北满根据地没有出产,但却早就从苏联买到了足够的数量作为储备,从这一点来说,抗联这一年多来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与其打通了跟苏联之间的交通路线、从而打破了日军对抗联的全面封锁,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许是由于历史上普遍身材矮小的缘故,日本人对于一切可以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办法都十分重视,甚至不惜为此向外国人“借种”,而不会影响血统纯净性的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自然就更受重视。就拿营养学来说,日本早在1937年就颁布了《保健所法》,这在列强之中也算是比较早的了。不过,由于目前世界上现代营养学的理论还远未成熟,甚至就连钾这种需要量极大的营养素都还未被发现是人体所必需的。因此日本的营养工作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儿去,为普通人服务都很勉强,更不要说是专门给军人设计营养方案了,而针对寒带作战的特殊膳食就更谈不上了。

    相比之下,中医之中营养学的比重其实相当大。虽然理论体系不如现代营养学那么系统,但是其中的很多结论直到21世纪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更不要说是现代营养学才刚刚开始起步的现在,光以实践来说。甚至比那些西方医学培养出来的营养学家还要高明不少。只是由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医学界普遍崇洋媚外,只看到了中医在治疗传染病与外科方面的不足就大多对其全盘否定。即便是支持中医的也只是想方设法在治病上跟西医较量,却都普遍忽视了中医在“养生”等治疗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独到之处。

    但来自21世纪的胡卫东对此却是十分清楚的,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下,边区的中医名家与他们的年轻弟子们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到了养生保健与自生性疾病(即并非因为外来病原体、而是由于人体自身出了问题而患上的疾病,比如肿瘤、心血管病等等。)的防治上来,而太祖“中西医结合”的思想更是令吴宪等现代营养学家眼前一亮,纷纷从中医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再加上胡卫东这个穿越者给出的一些后世常识,中国的营养学一下子就走到了世界的前面,而抗联官兵现在从中受益不过是其牛刀小试而已。。。。。。

    这种种因素便导致了“我军很困难,但日军更困难。”,因而徐向前毅然决定顶着漫天的大雪和滴水成冰的酷寒再给鬼子一点教训,他充分利用了东北寒冬积雪不化的有利条件,让麾下的几万精兵套上战前就准备好了的雪地迷彩服(其实就是白布做成的军服,根本没什么技术难度,此外,因为封冻的松花江面也被积雪覆盖,使得北满根据地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向徐向前的主力部队运送补给,无论是安全性还是效率都比下雪前高了很多。),隐匿潜行避开日军飞机的空中侦察,出其不意地穿插到敌后纵深,一举切断了日军第1师团与第4军后续部队的联系,并与正面迎击的抗联主力大部队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七战七捷(四)



    )

    第三百四十三章七战七捷(四)

    鬼子的第1师团虽然是精锐的常设师团,却还是头一次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下与敌野战,不但超过两成的官兵因为严重冻伤而失去了战斗力,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枪与火炮因为酷寒而无法使用,这些因素无疑令其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因为寒潮突如其来,他们根本来不及退到某个城镇内暂避,就被风雪陷在了半路上,本来因为有汽车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