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观经济学-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65。现代西方经济学   
    大源泉(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要素效率的提高在统计核算中分解出来。   
    二、索洛的增长源泉计量   
    5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许多论文和专著,试图把上述理论分析的原则用于具体测量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各自所作的贡献。   
    Y_Y=αK_K+(1-α)L_L+A_A=αK_K+L_L-αL_L+A_AY_Y-L_L=α(K_K-L_L)+A_A上式(Y_Y-L_L)表示人均产出(Y_L=y)增长率,(K_K-L_L)表示人均资本(KL=k)增长率,故可记为:   
    y_y+αk_k+A_A据上式,只要根据三种数据的时间序列,人均产出(y)   
    、人均资本(k)和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的分配份额)α,就可以测算出人均资本增长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率所作贡献,从而测算出技术进步所作贡献。   
    索洛在1957年发表的《技术变化与总量生产函数》一文中,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根据美国1909—1949年间的统计数据得出这样的结果:①在这40年期间,技术进步大致是希克斯中性,②技术进步率(A_A)   
    每年平均为3。   
    1%,③人均GNP            57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5。   
    从0。   
    623美元增为1。   
    275美元,即40年间大约增加了一倍,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87。   
    5%,其余12。   
    5%则是依靠人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此后,美国经济学家根据上述原理,测算了劳动、资本(包括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   
    投入量的增加以及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作的贡献从表34。   
    1可见,美国1840—1960年的120年间,NP年均增长率为3。   
    56%,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   
    17%、4。   
    03%和2。   
    08%。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在NNP的分配中各自所占份额为70%、20%和10%。把劳动增长率乘以劳动的分配份额表示劳动投入量的表34。   
    1美国NNP和要素增长率与要素分配份额(1840—1960)   
    1840-19601840-1900190-1960年均增长率要素份额年均增长率要素份额年均增长率要素份额NP3。   
    56%3。   
    98%3。   
    12%劳动2。   
    17%0。   
    702。   
    7%0。   
    681。   
    58%0。   
    71资本4。   
    03%0。   
    205。   
    40%0。   
    192。   
    63%0。   
    23土地2。   
    08%0。   
    102。   
    93%0。   
    131。   
    25%0。   
    06   
    增加对NNP增长率所作贡献。   
    2。   
    17%×0。   
    7=1。   
    52%。同理,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对NNP增长所作贡献为4。   
    03×0。   
    2=0。   
    81%,土地投入量增加所作贡献为2。   
    08×0。   
    1=0。   
    21%。   
    三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对NNP所作贡献合计为1。   
    52%+0。   
    81%+0。   
    21%=2。   
    54%,所以,作为“余值”的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为3。   
    56%-2。   
    54%=1。   
    02%(见表34。   
    2)。            574   
    。   
    85。现代西方经济学   
    表34。   
    2美国各增长因素对NNP增长的贡献(1840—1960)   
    1840-19601840-1900190-1960NP3。   
    56%3。   
    983。   
    12%劳动1。   
    52%1。   
    8%1。   
    12%资本0。   
    81%1。   
    03%0。   
    60%土地0。   
    21%0。   
    38%0。   
    08%全部要素生产率1。   
    02%0。   
    69%1。   
    32%   
    现在使用表34。   
    1和表34。   
    2的数据,运用上面提到的索洛的方法考察美国190—1960年间的情况。   
    资本存量年增长率K_K=2。   
    63%,劳动年增长率L_L=1。   
    58%,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A_A为1。   
    32%,资本的分配份额为0。   
    23,代入人均产出(Y_L=y)增长率公式:Y_                   L_y=α(K_KBL)+A_A=0。   
    23(2。   
    63%-1。   
    58%)   
    +1。   
    32%=0。   
    24%+1。   
    32%=1。   
    56%就是说,在人均产出的年均增长率1。   
    56%中,只有0。   
    24个百分点归因于每人配备的资本的增加,其余1。   
    32个百分点归因于索洛所称技术进步的作用。换一种说法,在人均收入年增长率1%中,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要占84。   
    6%,而资本积累的作用只占15。   
    4%。            57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5。   
    三、丹尼森的增长源泉计量  
    美国丹尼森(E。   
    D。   
    Denison)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中,根据美国的历史统计资料测算了各个增长因素对国民收入增长所作贡献,其后又对西欧各主要国家和日本战后经验作了测算。丹尼森的主要贡献是,把索洛最初统称为“技术进步”这一因素进一步分解,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投入量的增长率,在根据就业人数增长的基础上考虑到劳动素质的提高(以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来反映)。   
    例如假设同基期比较,就业人数的增加1%,同期内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比基期增加2%,这等于劳动投入量增加2%,因而劳动数量的增长率等于1。   
    2%。二是把作为“余值”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离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两项以后,其余的列入“知识进展”项目中。总之,丹尼森把引起经济增长的诸因素分为七类:(1)就业人数和它的年龄-性别构成;(2)包括非全日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4)资本存量的大小;(5)资源配置的改进(如劳动力从低效率的传统农业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   
    ;(6)规模经济(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   
    ;(7)知识进展。   
    上列前四项代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余三项代表            576   
    。   
    065。现代西方经济学   
    作为“余值”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现摘要列表如34。   
    3,以见一般。   
    表34。   
    3经济增长源泉国际比较(国民收入%)   
    美加拿大法意大利西德英日本53-7150-6750-6250-6250-6250-6253-71   
    国民收入8。   
    774。   
    954。   
    705。   
    606。   
    272。   
    388。   
    81全部要素投入3。   
    953。   
    021。   
    241。   
    652。   
    781。   
    113。   
    95劳动1。   
    851。   
    860。   
    450。   
    961。   
    370。   
    601。   
    85全部要素生产率4。   
    821。   
    943。   
    463。   
    943。   
    491。   
    274。   
    86知识进展1。   
    971。   
    97资源配置改善0。   
    950。   
    95规模经济1。   
    941。   
    94其他不规则因素-0。   
    04   
    复习思考题一、怎样理解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投资的两重性?   
    二、哈罗德有保证增长率与实际的增长率的区别。两者的背离将通过何种机制导致累积性周期波动?   
    三、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为什么是一个国家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   
    四、为什么可以说,按照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稳定状态均衡增长取决于需求因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则取决于供给因素五、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任何给定的储蓄终究会全部转化为投资,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   
    六、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投资取决于储蓄,而按照卡列茨基模型,储蓄取决于投资,在现实经济的动态运行中,两者是否都有其合            57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65。   
    理之处?请解释。   
    七、希克斯、哈罗德和索洛各自的中性技术进步的特点。怎样理解这三种中性技术进步都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息(利润)之间的分配份额发生变化“   
    八、怎样理解经济增长源泉的计量这一分析方法。它与总量生产函数是考柏-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何关系?            578   
    。   
    265。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三十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意指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这样一种现象: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如二年以上)以较高幅度(如2%以上)持续上涨。通胀率则以某种物价指数,如零售物价指数、生活费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消胀指数等来表示。例如,假设连续两年的通胀率为18%,即每一年的物价比上年上涨18%,其余八年在一位数以内,十年期间平均每年的通胀率为7。   
    2%,这表示9年间物价上涨一倍,原来一元钱现在只值0。   
    5元。   
    假如年均通胀率为4%,这表示大约18年物价上涨一倍。   
    但是,假如物价水平在一年内比上年上涨15%或更高,以后物价即在这一较高水平上稳定下来,这种一次性物价上涨不叫通货膨胀。            57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6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出现了长期持续的温和的通胀,迄至70年代中期出现“滞胀”以前,通胀率为2—5%左右,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creping   
    inflation)。因此,怎样给通货膨胀(inflation)这个经济学名词下定义,西方经济学家之间存在着长期争论。其中之一“价格派”   
    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反对派又称为“货币派”   
    ,据认为,价格派的定义只是说明了一种现象,并未涉及问题的实质,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因而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只是适用于货币量,是指货币量膨胀和过度膨胀,因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定义应是“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这样一来,通货膨胀一词究竟是指物价上涨还是货币膨胀,就混淆不清,莫衷一是了。   
    例如,假设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物价同比例上升,两种定义殊途同归,不会有意见分歧。但是,假如货币供应量增加在引起物价上涨的同时也导致产量增加,特别是假如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因而不存在货币膨胀,假如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很可能出现持续多年的温和的通胀。诸如此类的情况是不是通货膨胀?怎样计算通货膨胀?   
    两种不同的通货膨胀定义会有不同的答案。   
    需要指出,西方经济学家这一名词概念之争,表面上涉及结果与原因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两个问题:一是涉及到谁应该对出现通货膨胀这一坏事承担责任的问题,二是怎样消除通货膨胀各派有不同的政策主张。具体说,在市场经济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