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观经济学-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有什么区别?   
    五、假设投资需求函数为I=S(KL-K-1)   
    其中KL是想要有的资本存量,KL=0。   
    1YR,其中Y是产量,R是利率,假定没有折旧,P利率R=0。   
    05,S为企业投资量对想要有的资本量和上一年年底的资本存量之差的一个系数,假定S=0。   
    25(1)计算第一年产量是200时想要有的资本存量。如果第一年初的资本存量是40,试计算第一年的投资水平(2)   
    如果现在产量从200上升到第二年的250,并始终保持在这一水平上,计算投资水平六、假定资本-产出比率是3,初始产量是10,以后各个时期产出分别是120,140,15,165,170,试问:(1)各个时期的净投资是多少?   
    (2)各个时期产出增长递减时,投资将会怎样?   
    七、在考柏-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意愿资本存量KL的决定常用KL=γYcγ的公式表达,这里γ为一常数,假定γ=3,产量Y=2。   
    5(万亿美元)资本使用成本γc=0。   
    15。            22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02。   
    (1)求意愿资本存量(2)假定产出预计可上升为3万亿美元,意愿资本存量为多少?   
    八、假设某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   
    75,加速数为2,每期自发投资为900亿美元,某年,(第一年)   
    国民收入水平为6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00亿美元,试求明年(第二年)和后年(第三年)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            226   
    。   
    012。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二十四章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与利息率的决定   
    以上各章称为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是因为那是在一些简化的假定下逐步展开的。具体说,第二十章到二十二章考察了总需求的四个项目(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和净出口)及其增量怎样通过乘数效应导致国民收入的均衡值成倍扩大。在那里,我们一直假定投资支出是给定不变的外生变量。第二十三章考察了凯恩斯的投资理论,即在资本边际效率给定条件下,任一时期的投资量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两者反方向变化。那末,上一章被假定为给定的利息率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是本章所要考察的问题。   
    第一节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人们宁            22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2。   
    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债券)会取得的债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存在手边,称为货币的需求(demand   
    for   
    money)   
    ,决定货币需求的函数式,称为货币需求函数。至于人们之所以宁肯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据认为是由于同其他资产比较,货币具有使用的方便灵活的特点,是因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决定流动偏好的函数式,称为流动偏好函数。   
    一、交易动机   
    在商品经济中,无论个人和厂商,都在市场上出售物品和劳务(包括要素劳务)以获得货币,并且又用货币购买别人提供的物品和劳务。在这里,货币是作为交换媒介来使用的。为了日常的交易而持有货币,是由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不是同时进行的。一个人的收入和支出的时间越是接近,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平均保留在身边的货币就越少。例如假设某君每月初收入工资400元,并且在一个月内平均支出全部数额,则他手边持有的货币,第一周的第一天为400元,第二周的第一天为300元,第三周的第一天为200元,第四周的第一天为100元,周末持有的金额为零。这样,他在一个月内平均每天在手边持有的货币(货币需求)将是每月收入的一半即200元。如果假设每周发一次工资100元(一月四周共400元)   
    ,则某君一个月内平均每天持有的货币将是50元。   
    由此可见,个人和厂商为了作为交易媒介而需要在手边持有的货币,是随领取收入的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的。            228   
    。   
    212。现代西方经济学   
    如上所述,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虽然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但从全社会看,总的时间间隔(加权)平均数以及由此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诸如支付习惯、工业集中程度以及其他制度性因素,因而在短期内可视为稳定的、所以在进行短期均衡分析时,一般把作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视为收入的线性函数。两者具有固定比例关系。   
    二、预防动机   
    这种性质的货币需求产生于人们未来可能的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确定的。为了应付日后未曾料到的支出的增加(如生病的医药费和有利的购买机会)或未曾料到的收入延迟,人们需要在手边持有不能生息牟利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同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一样,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两者同方向变化。   
    当然,无论出于交易动机还是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在一定程度内还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因为持有货币而不是持有生息债券,将损失利息收入,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牺牲的利息越多,因而货币需求越少,两者反方向变化。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定,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唯一地取决于收入的大小,货币需求函数是:   
    Mt=交易动机货币需求+预防动机货币需求=L1(PY)   
    =kPY  (k>0)            22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12。   
    或 MtP=mt=kY上式Mt表示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PY   
    表示名义国民收入=4元×100亿(公斤)   
    =400亿元。   
    MtP=mt表示一般物价水平P=4元时Mt所能支配的实际国民   
    收入Y=100亿(公斤)   
    ,故MtP=mt在货币需求理论中常称   
    为实际余额。   
    k=MtPY=MtY表示人们旨在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自愿平均经常保持在手边的货币在名义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例如,设k=14,则当PY=400亿元时,Mt=10亿元,若PY=500亿元,则Mt=1,250亿元。在这场合,货币收入流通速度为4,即每一元货币一年间平均流通4次,若K′=15,则相应的Mt分别是800亿元和1,00亿元,这P意味着每一元货币一年间平均流通5次。   
    (见图24。   
    1)            230   
    。   
    412。现代西方经济学   
    在Mt=kPY或mt=kY这一货币需求函数中,实际上是假定Mt,与PY之间具有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或称线性关系,例如,k=14或k=15。   
    k的大小依存于经济中制度上的P和结构上的因素,例如支付习惯中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的长短,甲地发生的支付变为乙地的收入所需时间即货币运动的速度,工业集中程度越高,厂商间的货币支付变为内部转帐登录,为此所需货币越少,等等。鉴于影响k的大小的这些因素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变动,所以在短时期分析中,一般假定k之值保持不变,因而Mt(或mt)的变动唯一地取决于PY(或Y)的变动,并且两者有着固定的比例关系,例如14、15或16等等。   
    P三、投机动机   
    人们之所以宁肯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还因为持有货币可以供投机性债券买卖之用。在这里,货币起着价值贮藏手段的作用。试以英国政府曾经发行的一种统一公债(Consols)为例。这种国债券事实上没有偿还资金的时期,(故又译为永久公债)   
    ,虽然债券持有人可以随时在市场上售出,收回本金。由于每张债券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的市场价值V等于固定债息R除以年利率r之商:V=Rr。   
    例如,设R=10元,若r=5%则该债券的市场价值为200元;因为一张200元的银行存款单、若年利率为5%,一年期间可得10元的利息。同理,若r=4%,则V=250元;若r=10%,则该债券的市场价值只有100元。由此可见,对于债息为固            23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12。   
    定的债券来说,其市场价值将随利率反比例变化。   
    凯恩斯指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目中一定存在着某种“标准”的利息率(例如年率5%)。假如现行利息率为(例如)   
    6%,那末,他会预期利息率将趋于下跌到“标准”利息率。在这场合,他将按(10元0。   
    06)16623元市价用货币买进这张(债息每年10元的)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下降到5%,债券上涨到200元(10元0。   
    05)时卖出债券,换回货币。反之,假如现行利率为4%,一张债息10元的债券的市价为250元,在这场合,由于他预期利息率日后将回升到5%,他将按250元市价卖出债券,换回货币(这就是所谓货币需求,即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债券)   
    ,以便日后利率回升,债券价格下降到200元时再买进债券。由此可见,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Msp是利息率的函数:Msp=L2(r)   
    ,两者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首先,利率越高,持有货币所牺牲的利息越多,所以人们权衡比较,宁肯少持有货币。其次,现行利息越高,日后利率下跌从而债券市价上升的可能性越大,所以人们宁肯抛出货币换得债券,以便日后按高价卖出债券换回货币。   
    据上推理,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极端情况。其一,假如现行利息率高达(例如)10%,人们预期,日后利率只跌不涨(债券市价只会上涨)   
    ,这时,投机性货币需求Msp=0;另一极端是,利率低达(例如)   
    2%,人们预期,利率不可能再低下去了,也就是债券未来的市价只会下跌,在这场合,人们必将卖出债券以持有货币,由此,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活动            232   
    。   
    612。现代西方经济学   
    中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必将全部被公众作为价值贮藏手段保存在身边,所以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LiqBuidity   
    trap)   
    ,在这场合,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低到2%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见图24。   
    2)。   
    四、货币的总需求   
    综上所述,对货币的总需求可表达为:Md=Mt+Msp=L1   
    (PY)+L2(r)            23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12。   
    图24。   
    3的A表示交易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PY=400亿元,并假定k=14,故Mt=100亿元,B部分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它假定利率=4%时,Msp=100亿元,利率=6%时的Msp则减为50亿元。   
    C部分表示A与B两部分相加之和构成的对货币的总需求,它表示国民收入PY=400亿元,若r=4%,则货币总需求Ma=Mt+Msp=100亿元+10亿元=1,100亿元,若国民收入不变,当利率升至6%时,货币总需求将减为1050亿元(100亿元+50亿元)。   
    第二节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与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234   
    。   
    812。现代西方经济学   
    按照凯恩斯的利息率理论,利息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假设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和国民收入为既定,则在市场机制供求两种力量作用下,必将有一特定的利息率,在该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