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精装『全』-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海私商一方面利用葡萄牙人从事走私贸易,大发横财,另一方面又对葡萄牙人玩弄两面手法,要挟骗勒,欺诈外人,甚至诬陷他们,引得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当地政府又处置失当。以上情况使得局势失控,最终双方刀兵相见。1548年,明军荡平双屿,使这个国际贸易走私港成为废墟,此后又经过大小数十战,将葡萄牙人赶出浙江海域。后来葡萄牙人到福建,被赶出,到广东,又被驱逐,最后才伺机在澳门定居下来。
  葡萄牙借澳门
  葡萄牙人是如何在澳门定居下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葡萄牙人借口船舶进水,需要暂借地晾晒货物,向广东海道副使汪柏行贿,获准上岸,后来便有借无还;另有一种说法是,因澳门海盗很多,广东官员知道葡萄牙人骁勇善战,所以请他们来剿灭海盗,条件便是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这其实是葡萄牙人自己的看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自身也需要对外贸易,澳门在当时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岛,远离广州这个中心城市,允许葡萄牙人在这里进行贸易,无关大局,所以葡萄牙人才能在明政府的默许下在澳门存在。不管怎么样,葡萄牙人在东亚找到了一个立足点。很快地,形成了以澳门为转运中心的几条重要航线,其中以澳门—果阿—欧洲的航线最为重要。这条航线上通行着载重量1000吨~1500吨的大船,将中国的货物经果阿运到欧洲,再把欧洲的货物运到澳门,然后再换乘小船运往广州。欧洲的货物获利有限,中国货物大受欢迎。澳门自1553年以来,一直被当做租借地供葡萄牙人居住,明政府采取“建城设官而县治之”的方针,规定澳门由香山县管辖,因澳门又是港口城市,具体负责人是广州海道副使。明政府设立了行政、司法、海关、军事等机构对澳门实施全方位的管理。1582年,葡萄牙人获得两广总督保证,只要葡萄牙人服从大明朝的法令,就可以继续在澳门住下去。只是到了1849年,葡萄牙趁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之际,想乘势割占澳门,于是封闭海关,驱逐清政府派驻在澳门的官员,向当地居民征税,停止向中国交纳地租,还不断用武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此后葡萄牙多次向清政府提出订约要求,想把这种状况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其他列强染指,但均被拒绝。在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中,英国人深恐葡萄牙人将澳门转让给法国人,致使出现与香港相抗衡的法国殖民地,因此开始对中葡订约一事进行干预。1887年12月1日,在英国的干预下,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种种特权,澳门沦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殖民美洲
  1500年巴西被发现后,葡萄牙人并不认为这是个有价值的地方,他们的精力和资源主要放在亚洲,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巴西。1501年,葡萄牙组织了一个考察队,探索了3600公里的巴西海岸。此后,葡萄牙主要从两个方面利用巴西:一是把它当做远征亚洲的中间依靠站;二是采伐巴西木。巴西木的材质坚硬,可以制作家具和造船,而且树心殷红,可以作染料,巴西的地名即源于此。1503年,一个叫费尔南?德?罗洛尼亚的商人承包了巴西木的开采和贸易专属权,条件是每年必须考察1300里格的巴西海岸,并在他认为合适的地方设立商行。葡萄牙和巴西之间的贸易就从此开始了。1530年一些法国人到巴西经商,为了保证独占地位,葡萄牙扩大了在巴西的殖民规模。在当时的欧洲,糖还是昂贵的奢侈品,只有富人才买得起,而巴西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甘蔗的生长,种植甘蔗榨取蔗糖成了在巴西最有利可图的生意。1530年安装第一台轧糖机开始到1600年,巴西就支配了欧洲的蔗糖生产,每年产糖8000吨到9000吨,巴西大地出现了很多的甘蔗种植园,为了满足种植园大量的人手需求,葡萄牙人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奴隶的来源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葡萄牙人用引诱的方法,主要是组织搜索队捕捉的方法大量地把印第安人变为奴隶。后来由于瘟疫流行,印第安奴隶大量死亡,黑人奴隶才逐渐多了起来,到1600年,黑人奴隶已占到奴隶总数的一半。种植园主拥有对奴隶的绝对权力,奴隶们的处境极为悲惨。葡萄牙入侵巴西后,逐步建立起封建主义的殖民统治,最初葡萄牙于1534年~1536年在巴西设立13个都督府。每一都督府由王室任命的大贵族统治。1549年又合成为一个总督府。在总督之下,分设若干州进行统治。总督由国王任命,统辖整个巴西。殖民地的主要法令由他负责制定,葡萄牙贵族和大地主把持了行政、军事、经济和司法大权。葡萄牙王室通过这套殖民官僚机构,实行严密的殖民统治。

  五、启示
  葡萄牙的强大
  1505年或1506年,曼努埃尔宣布葡萄牙王室垄断香料贸易。也就是说,任何葡萄牙人想要购买、运输或销售香料,都必须从国王那儿购取特许证,国王也因此分享利润。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海外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和印度东、西部海岸拥有大批贸易据点,控制了印度洋岛屿锡兰(今斯里兰卡)、霍尔木兹、马六甲、香料群岛和澳门,并在日本拥有一个据点,在巴西也建立了一个立足点。在帝国之外,葡萄牙探险者的传教士曾涉足于遥远而神秘的越南和西藏。
  葡萄牙人16世纪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竭力排斥欧、亚各国商人,截断阿拉伯人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商业往来,打破阿拉伯人和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例如1502年到1505年4年中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获得的香料,平均每年仅值100万英镑,而在15世纪末的几年中他们平均每年获得的香料价值达350万英镑。与此相反葡萄牙人的香料进口从1501年价值23?4万英镑到1503年~1506年平均每年为230万英镑。葡萄牙人垄断了东方的贸易,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期,运走亚洲香料总产量的1/10。在美洲的巴西,最先在美洲建立奴隶种植园,种植甘蔗,垄断大西洋上的食糖贸易。把香料、食糖在欧洲高价出售。此外还垄断非洲的黑奴贸易。 
  人口不到200万的小小葡萄牙,垄断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帝国,变得富庶强大,欧洲的权力中心也从意大利的城邦国家转移到了伊比利亚国家(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因美洲的黄金、白银而强大起来)。
  葡萄牙的衰落
  盛世之下有隐忧。欧洲其他国家眼红葡萄牙取得的成功,他们或跟随或绕开葡萄牙纷纷染指香料贸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葡萄牙自身的问题充分暴露,很快地处于劣势。
  第一,人口过少。在16世纪初葡萄牙的人口只有150万,对于一个跨越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帝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葡萄牙将它在东方的领地分为12个军区,驻在各区的士兵人数差异很大,但通常人数都相当少,如在乔耳区只有50名一线葡萄牙军队,当然有大量的雇佣军作为补充。本已为数不多的人口,还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大量消耗,兵力总是捉襟见肘。1515年,在与摩尔人的一次海战中,一次就有4000名葡萄牙士兵丧生,随船准备在北非殖民的葡萄牙人被俘,许多人被当做奴隶卖掉。国王曼努埃尔视为奇耻大辱,发誓一定要报仇,但人力和金钱十分匮乏,远征队最终没能组织起来。这也意味着葡萄牙对北非100多年的殖民活动以失败告终。由于兵力的不足,使葡萄牙人的殖民网络除几个关键地点外,都是以据点形式存在,根本无力控制内陆,建立直接殖民统治,同时也无力去控制主要港口以外的其他港口,这给其他竞争者以可乘之机。除军队外,很多年轻人去当海员,他们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可能不算太高,但他们是来自全国最优秀而年轻的人力。很多人从此不再回来。由于人力的缺乏,1610年,葡萄牙在全球范围内只有6000名海员——人员太少以至于根本无法驾驭其全部船只。扩张也是农民摆脱贫困的一条出路,由于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和参加远洋,以及大地主为了保持与在海外发了财的人相当水平的奢侈生活,加紧了对农民的剥削,促使了农业人口流入城市,以至农村逐渐凋敝。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大地主越来越多地使用奴隶耕田,这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结果葡萄牙农业衰落。1526年的一部讽刺剧讲到,葡萄牙的生肉从不列颠进口,白菜从比斯开进口。
  第二,财富大量流失。葡萄牙大帝国在极盛时期什么都创造了,唯独没有增加财富。葡萄牙对香料贸易的控制远远达不到独占的程度。每年出发到印度的12艘船很多没有回来。葡萄牙曾在16世纪初期实现了对香料贸易的垄断,但很快地威尼斯人就表现了商人的顽强和灵活。他们经常作为私营商人跟随葡萄牙舰队出航。他们与穆斯林合作,在葡萄牙人控制范围之外又开辟了香料贸易的航线,除此之外,由于红海始终没有被封锁,威尼斯人先后与埃及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合作,继续使用这条航路。葡萄牙人自己也在霍尔木兹出售香料。即使在葡萄牙控制的航路,往往用贿赂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这一切使得传统的地中海商路仍然繁荣。香料贸易的丰厚回报也吸引了法国、英国、德国的商人参与竞争,激烈的竞争导致香料的数量大增,价格也随之下跌。在好望角航线上,由于船只失事、海盗、护航及船只损耗等原因,成本在不断地增加,优势渐渐地转到地中海航线上。作为一项有丰厚回报的生意,外国银行家借款给国王支付远航费用,为了保证利益,他们要求把运回的货物直接作为抵押。几方原因相加的结果就是葡萄牙人的收益减少,财富大量流失到外国人手中。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成为香料集散地,里斯本仍然重要,但已不再是终点。

  第三,国内享乐之风盛行。当大量的财富突然来到时,葡萄牙人没有投资于生产,而是把大量的财富投入到消费之中。葡萄牙的自然经济条件并不好,支撑他们不畏艰难探险的精神动力就是香料,现在香料已到手,接下来似乎就该享受了。不论是国王还是贵族都大兴奢侈之风,浪费大量财富。一名布拉甘沙公爵每次举杯饮水时,他的宫殿里都要奏乐致敬。到16世纪中叶,国民缺乏追求、思想颓废的情况已相当严重。葡萄牙的繁荣太多地依赖香料贸易,很少有其他财富来源,一旦香料贸易出现问题,又无所追求的话,衰落就是时间问题了。
  第四,平庸的国王。欧洲最富有的君王曼努埃尔去世后,1521年“愚蠢又顽固”的若奥三世即位,他唯恐身后留下来的帝国比他即位时缩小,又不能正视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地不愿作任何的撤退。然而,事实上葡萄牙又不得不放弃北非萨菲、阿泽穆尔、阿耳卡塞尔-塞格尔和阿尔济拉四个据点,在摩洛哥的据点仅剩下休达和丹吉尔了,这也表明大北非帝国迷梦的破灭。作为一个衰落中的帝国,若奥三世采取了完全孤立或接近孤立的政策,他宁愿忍受侮辱也不愿投入战争,也不和其他欧洲强国结成联盟。1557年6月,若奥三世因心脏病去世。他的11个孩子在他之前都死了,因此由他的孙子塞巴斯蒂昂继位。这时葡萄牙的局势已非常混乱,各阶级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加剧,国内生产力衰退。年轻的新国王富于幻想,他立志要领导国家复兴,首先的目标是征服摩洛哥,这是一个大胆然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葡萄牙军队被诱进内陆,1578年8月5日,军队陷入包围,全军覆灭,国王也丧了命。
  各方势力为争夺继承权闹得不可开交,加剧了葡萄牙政治局势的混乱。然而从血缘上讲,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最有优先权,因为她是曼努埃尔的一个女儿。菲利浦二世通过武力打败了葡萄牙国内的竞争者,于1580年被选为葡萄牙国王。葡萄牙不复存在。由于西班牙政府忙于当时欧洲的战事,一直未曾采取任何措施来维护葡属殖民地,葡萄牙多年经营的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从16世纪90年代后期起,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地,日益受到荷兰的排挤。到17世纪初,英国殖民势力又接踵而至。1605年荷兰把葡萄牙人赶出安汶,1619年赶出雅加达,1641年赶出马六甲。英国人在1622年夺取霍尔木兹,1630年迫使葡萄牙停止商业竞争,1654年强令它开放东方一切据点。在美洲,1624年荷兰人便已侵占巴西。葡萄牙在东非的势力,也从17世纪30年代开始衰落。经过几十年的沉沦,葡萄牙虽然在1640年最终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