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精装『全』-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牙人的要求。7月24日,葡萄牙人的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8月1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葡萄牙攻占了马六甲,然后照例进行了屠城,把马来人杀了个干净,但对与马来人有矛盾的印度人、缅甸人和爪哇人则不动分毫,这也是阿尔布克尔克扩大统一面,缩小打击面的聪明之处。
  马六甲是中国重要藩属国,但直到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马六甲苏丹派人向中国求救,明武宗才知道这件事。葡萄牙人用武力占领马六甲是对当时朝贡体系、一种以中国为主导的“自古昔帝王,居中国而治四夷”的东亚国际秩序的直接威胁。《明会典》上所载63个朝贡国有2/3位于马六甲以西,一旦失去马六甲则意味着朝贡体系有动摇、瓦解的危险。明武宗本应帮助马六甲苏丹击败葡萄牙人,但当时的明朝已没有了初时的积极进取,马六甲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中国的外围藩属国,它的丢失并不影响中国自身的安危,所以当时喜欢葡萄牙的武宗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3月武宗驾崩,4月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继位,马六甲苏丹又遣使来求救。明朝与葡萄牙交涉,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否则扣押使团直到归还马六甲为止。尽管当时明朝的国力比葡萄牙要强大许多,但在东南亚一带并没有军事存在,这种毫无力度的交涉又有什么用呢?葡萄牙曾经为了一个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的休达连亲王也舍得由于穆斯林的刻意避让,休达在葡萄牙人手中没有发挥贸易中心的作用。1437年,为了增加休达的价值,亨利王子与他的兄弟费尔南多进攻摩洛哥丹吉尔,失败后,费尔南多被摩尔人扣为人质以作为归还休达的条件,但出于利益考虑葡萄牙并没有交还休达,费尔南多最后死于摩尔人的土牢中,直到1471年他的遗骸才被几个摩尔人贵族俘虏交换回国。,面对一个富饶的马六甲,他们又怎么会把区区一个使团放在眼里呢?明朝又命令同是藩属国的暹罗派兵救援,但暹罗始终对明朝支持本是它属地的马六甲独立耿耿于怀,而且由于葡萄牙有效的外交活动,所以按兵不动,甚至认为葡萄牙攻占马六甲是给它帮了忙。此后葡萄牙统治了马六甲130年,直到1641年被荷兰人赶走。阿尔布克尔克在此修建了坚固的要塞,把它变成了葡萄牙的在这一带的统治中心和重要支撑点,在此长驻有军队,包括舰队和陆军。占领马六甲对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影响。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吸引了附近一些小国如苏门答腊、爪哇的侯国等的归顺,也取得了与马来人有矛盾的商人,主要是泰米尔人和克林人的支持,而正是通过克林人,葡萄牙才能与孟加拉湾的其他地区和东南亚以及远东的其他小国签订贸易协议。此后葡萄牙人逐步设立了一系列的据点要塞,构成了在东南亚的殖民网络。占领马六甲为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马六甲成为了“葡萄牙王冠上的珍珠”,“葡萄牙的财富与远比其大和其人口多的王国的财富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一时期成了“葡萄牙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

  1513年2月进行的占领亚丁的行动不那么顺利,因为地形不熟,加之准备不足,缺乏淡水,而且航行所必须的天气情况也不利,要么没风要么是暴风雨,所以葡萄牙摧毁了停泊在亚丁的船只,炮轰了亚丁城后就撤离了。经过一年的准备,1515年2月,阿尔布克尔克率领27艘大船,1500名葡萄牙人士兵和几百名土著人又重新开始了军事行动。他有三个目的:占领霍尔木兹,重新占领亚丁,如果有可能从陆路去摧毁麦加。在霍尔木兹,被波斯人控制的国王慑于阿尔布克尔克的武力和残酷的名声投降了,国王缴纳了1?25万金谢拉芬,归还了葡萄牙的要塞,另外还亲自在宫殿中升起了葡萄牙旗帜。阿尔布克尔克帮助国王摆脱了波斯人的控制,并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驻扎。
  终于占有了香料群岛
  阿尔布克尔克一面建立在印度洋上的霸权,一面又派人向东去探索真正的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摩鹿加群岛,旧称马鲁古群岛,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群岛东北部,面积7?4万平方公里,由大约1000个小岛组成,气候炎热潮湿,适于香料作物的生长,这里生产的香料,香味浓郁,质地优良。1511年,安东尼奥?德?阿布雷乌率领3艘船侦察摩鹿加群岛,在完成任务返航时,一艘船触礁沉没,船长弗朗西斯科?塞尔旺获救,被带到了摩鹿加群岛的特尔纳特岛,后来他担任了苏丹顾问。塞尔旺设法使苏丹与葡萄牙结盟,1521年,葡萄牙在此修建了炮台等军事设施,后来又步步推进,1522年占领雅加达,1545年又在万丹建立了贸易中心。1562年和1564年,安汶和特尔纳特先后成了葡萄牙的属地。这样葡萄牙终于完全控制了香料群岛,在东方建立起了以果阿、霍尔木兹和马六甲为核心的东方贸易网络。此时的西班牙借助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通过南美洲南部也到达了亚洲。面对香料群岛,西班牙人垂涎三尺。由于没有计算摩鹿加群岛地理坐标的可靠方法(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才解决),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声称根据《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摩鹿加群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两国开始了激烈争夺,为此还爆发了小规模冲突,即使教皇出面调解也没有什么作用。直到1529年,由于同英国和法国作战,陷入了财政危机,西班牙不得不向葡萄牙贷款,并同意了葡萄牙提出的放弃争议群岛一切权利的条件。1529年4月,两国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西班牙放弃了对摩鹿加群岛的主张,并接受了两国在东方的分界线,即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子午线。
  功亏一篑的阿尔布克尔克
  尽管阿尔布克尔克不断地为葡萄牙在亚洲的事业建立功勋,但国内的政治形势却日益对他不利,有谣言说他怀有巨大的野心,想当果阿总督,把亚洲变成他的私人领地。这些谣言被他的对手利用,国王听信了谗言,任命与他有私仇的洛波?苏亚雷斯?德?阿尔贝加里亚为印度总督。听到这个消息后,本已染病的他一病不起,1515年12月就在返回果阿的船上死去了,年仅53岁。阿尔布克尔克的计划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在他死时仅有亚丁没有攻占,但问题在于葡萄牙的国力太弱了,实行这样的计划有些力不从心。本来后面的总督是有机会补救的,但他们的才能都远远不及阿尔布克尔克。1516年,在国王的一再要求下,苏亚雷斯率领由37艘战船和1800人组成了庞大舰队向亚丁出发,但由于指挥官的无能和恶劣天气的影响,行动失败了,这支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沉没,一半的人因各种原因死去。苏亚雷斯在亚洲做的唯一一件有影响的事是在锡兰的科伦坡修建了一个要塞,并强迫锡兰国王纳贡。
  皮雷士在中国
  攫取中国无穷的财富始终是葡萄牙人心中的一个梦想。现在葡萄牙已到达了离中国不远的香料群岛,那么自然而然的,中国就成了下一个重要目标,这也是葡萄牙实现帝国梦的一部分。1517年,皮雷士接受派遣随费尔南?安特拉德率领满载香料的船队到达珠江口,并向广州当局表明自己的使节身份。因葡萄牙并不是明朝的朝贡国,以当时的制度,接待外国使节必须经过朝廷的批准,但京穗间路途遥远,传递消息用时漫长。等得不耐烦的葡萄牙人,强闯珠江口,居然让他们没有任何阻拦地溯江而上直达广州,显然这是广州备倭都指挥使失职所致。葡萄牙人到达广州后,两广总督陈金亲自接见并上奏朝廷,说明“海南诸番国无所谓佛郞机明朝对葡萄牙的称谓。者,又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于是明武宗不予接见,下令他们回国。但葡萄牙人通过贿赂驻守广州的三堂镇守太监宁城,得到入京许可,又贿赂内廷太监江斌见到了在南京巡视的武宗。武宗接见了使团的中国翻译,龙颜大悦,向他学习葡萄牙语,并批准葡萄牙使团进京等候。这个翻译每天陪伴在武宗身边,日益骄横,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根据明朝的海禁政策,中国的“寸板片帆不得下海”,全面禁止对外海上贸易,只有朝贡国才可在指定的地点和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贸易。由于获利巨大,沿海封疆大吏多主张对外贸易,甚至不经请示朝廷就自行其是,广东尤为积极。当时的葡萄牙人所以能进入广州,想来也是沾了这个光。但在陈金与朝廷公文往来的三四个月间,葡萄牙人却借助经商在广州城中四处打探消息,获得了大量情况,甚至在元宵节期间一个叫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的人趁守卫松懈,爬上了广州城墙,数清楚城墙上共有90个防卫箭楼。
  在皮雷士努力争取武宗召见的时候,费尔南于1520年回到葡萄牙,他被当作“发现中国的英雄”受到热烈欢迎。费尔南走后,他的弟弟西蒙接替了他的职务。西蒙是个无法无天的家伙,他像对待东非土著人那样对待中国人,在南头岛上建立殖民据点,私设法庭,排除中国管辖;支持海盗,贩卖人口,奸淫妇女;拒纳关税,侮辱中国官吏,抢劫、勒索其他国家的商人等,甚至当地还有流传甚广的掠食小孩的传说。连1521年接替他职位的卡尔沃也说他犯下了“无穷的罪行”。
  武宗一回京就病倒驾崩了,嘉靖皇帝即位。嘉靖皇帝在葡萄牙给国王的信中没有发现愿意成为中国藩属国的话,而以前费尔南的信中有类似的话,因此对葡萄牙人没有了好感。葡萄牙人在中国的劣行又被大臣趁机报告给皇帝,马六甲国王也再次派人来要求中国帮他复国。自然地,嘉靖皇帝不可能与这些作恶多端的葡萄牙人打什么交道了,他马上下令把使团中的中国翻译和江彬处死,把皮雷士逐出北京,令其从广东出境。当皮雷士到达广东时,正好遇到了中葡之间暴发了屯门冲突,皮雷士被囚禁在广州,后来病死狱中。
  执著的走私犯
  武宗死后,根据国丧定制,广东当局要求葡萄牙人退出国境。在中国做香料贸易,获利巨大的葡萄牙人是不甘心退出的,他们用武力回应中国的决定,向广东的海巡队发动攻击。葡萄牙人的行径使得中国决定采取武力行动剿灭。1521年8月,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队将葡萄牙人包围在屯门港内,经过40天的激战,终于迫使葡萄牙人趁雨夜分乘三艘小船逃跑。1522年,双方又在广东香山县的西草湾发生海战,此战结果是,中国俘获对方“船舰二艘,斩敌三十五人,活捉四十二人”。中方百户王应恩战死。西草湾战斗后,明朝为了根绝外患,禁止一切船舶入境。葡萄牙人在不可能进行合法贸易的情况下,与中国、日本私商相勾结在浙江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大获其利。当时的走私贸易不仅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和官员的默许与纵容,而且许多官吏、军士也乐此不疲,以牟巨利。显然这是对海禁政策不满的一种无声的抗争,这样的政策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当地风气变坏,违禁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尤其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地区,因为进行贸易可以使本地获利,葡萄牙人还受到了较好的款待。随着贸易的逐步扩大,双屿,一个因地形适宜走私商人和海盗盘踞的海岛被葡萄牙人占据。1542年后,因葡萄牙开辟了对日直接贸易,把日本纳入到它的贸易范围,这里发展成为葡萄牙人从事日本、闽浙和马六甲三角贸易的基地。因中日对双方的货物都有旺盛需求,从事中日间三角贸易由于明朝的海禁政策,使中日之间十年一贡的朝贡贸易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此情况下,葡萄牙人趁虚而入,做起了中日之间本来不需要的中间商,赚取了大量的利益。的葡萄牙人获利甚厚,“凡是运到那里(指日本)的货物都可获得三、四倍的钱”。这又是因海禁而将利益拱手让人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屿的葡萄牙居留地逐渐扩大,“可以与印度的主要城市相比”,葡萄牙人达到了1200人,这里有法官、公证官、议员、收税官,还有市场物价监察官、书记官、巡夜官等等人员,有教堂、医院等设施,“除绞架和市标外一无所缺”,此外“营房、战舰无所不具”,实际上把双屿当做了一个殖民地。

  葡萄牙人与当地官员的相安无事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一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纨到任浙江巡抚后,厉行海禁,葡萄牙人在贸易不得的情况下,转而从事掠夺骚扰活动,引起矛盾激化;二是葡萄牙人与倭寇合流,从事海盗行为;三是当时闽浙沿海私商一方面利用葡萄牙人从事走私贸易,大发横财,另一方面又对葡萄牙人玩弄两面手法,要挟骗勒,欺诈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