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精装『全』-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人将胜利的成果过度意识形态化,孤立地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和进行战略设计,尤其是忽略了文明独特性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制约性,忽略了文明制约下反工业文明的倾向,以及对市场经济与民主体制的排斥。或许,处于不同地域文明背景与传统之下的社会发展道路总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内容和逻辑。
  2002年,什?姆?蒙恰耶夫和弗?姆?乌斯季诺夫在其撰写的《苏维埃国家史》一书的结语中也认同这个观点:“历经了多年对苏联历史的否定,今天终于合乎规律地在千百万人的心中产生了一种意识:不能否定苏联70年的历史。”

  第九章 美国:从蚂蚁到大象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一百余年的开拓却构建了美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其经验值得处于起飞过程之中的中国借鉴和学习。
  一、从定居点到美国
  英国殖民者来到北美大陆后,陆续占领了13块土地,这13块土地形成了当今美国的雏形。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3块殖民地终于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产生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居民,他们世代繁衍、生息和劳动于此。属于蒙古利亚人种的他们早在公元10000年至25000年前,就开始了在这片土地上的活动,创造着文明。
  根据历史考证,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就已经有大陆以外的人到达过美洲了。公元7世纪时爱尔兰的僧侣圣?布伦丹就横渡过大西洋。根据《梁书》记载的内容,有人提出了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观点。
  但无论是先前的欧洲人还是中国人,都没有打乱美洲大陆原住民的生活秩序,对美洲大陆产生巨大冲击的却是西方盛行的淘金热。正是在淘金热的蛊惑之下,一些西方航海家寻找“神话般的”中国和印度,但他们当时并没有到达中国和印度,而是不断“造访”了这片热土,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
  自美洲被发现后,西班牙、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先后在北美大陆进行探险和移民。与这些国家相比较而言,英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更快。
  1607年,弗吉尼亚公司的苏珊?康斯坦特号、幸运号和发现号三艘船装载120名英格兰人来到詹姆斯敦,开始了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移民浪潮。161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有欧洲白人移民210人。这一数字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迅速攀升:1620年2499人,1630年5700人,1640年27945人,1650年51700人,1660年84800人,1570年114500人,1680年高达155600人,其中90%来自英格兰。到1700年,不计算印第安人在内,殖民地居民共275000人。殖民地人口比率的上升比同期欧洲人口增长高出两倍。

  殖民者从欧洲各国纷至沓来,不断增加的移民陆续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但英国人在北美大陆的地位要有利得多。1607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几年后,英国的清教徒纷纷来到美洲躲避因反对英国教会而遭到的宗教迫害。1620年,清教徒们在后来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地方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它是北美第二个、新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的英国人定居点。 
  英国从1607年到1733年的120多年间,在大西洋沿岸从北方的新罕布什尔到南方的佐治亚,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就是后来美国最初的13个州。到1752年~1755年间,殖民地人口飙升至106万人。
  北美13个殖民地实行着不同的政治制度。最初主要有4类,它们分别是:弗吉尼亚与马萨诸塞属于公司特许殖民地;康涅狄格与罗德艾兰属于自治殖民地;纽约、新泽西、特拉华、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和宾夕法尼亚属于业主殖民地;新罕布什尔属于皇家直辖殖民地。1752年后,又演变为自治、皇家和业主3类殖民地。
  自治殖民地是移民自建的殖民地,由殖民地议会推选产生总督。总督拥有否决权,总督须经英王批准并受英国法律约束。
  皇家殖民地是英王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由原先的公司特许殖民地和部分皇家直辖殖民地演化而来。总督由英王任命,并遴选知名人士组成参事会作为立法和司法机构。
  业主殖民地是英王赐封的殖民地,主要包括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和特拉华。由英王赐给他的宠臣或有功之人。总督由业主指派。
  以上三种殖民地政治形式,并非社会制度性质上的变异,只是统治方式的区别。
  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中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北部4个殖民地合称新英格兰(马萨诸塞、罗德艾兰、新罕布什尔和康涅狄格),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中部4个殖民地(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和特拉华)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有“面包殖民地”之称。半封建的租佃制在这里大量存在。南部5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盛行种植园奴隶制,从非洲输入了大量的黑人奴隶。英属北美三类殖民地的经济各有特点,其共同之处是它们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有较高程度的发展。这就为正在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的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摆脱英国统治的独立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独立运动之所以爆发,与英国的高压统治这一外因密切关联,而且与北美13个殖民地自身的情势发展这一内因也紧密相连。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北美13个殖民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
  1?英国殖民当局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
  随着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社会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有英国殖民当局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有殖民地新兴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及其政治代表同殖民地广大人民的矛盾,有种植园奴隶主同黑奴的矛盾,有白人与印第安人间的矛盾,还有各个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宗主国英国殖民当局同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都和这一主要矛盾密切相关。
  英国在北美的开发,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但是,英国为把殖民地当做发展本国工业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采取重商主义的殖民政策,严格限制殖民地发展独立经济,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
  首先,英国颁布了一系列航海条例,限制殖民地的贸易、加强殖民地对宗主国英国经济的依赖。1650年、1651年,英国克伦威尔政府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的货物输出英国及其他地区,都要使用英国船只。1660年查理二世颁布航海条例,又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并且指定一些物品只能输往英国。其后在一个世纪中,航海条例多次补充修改,但主要的基调都是英国要主导殖民地的对外贸易。

  其次,英国颁布了限制殖民地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法令。1732年的制帽条例规定,禁止殖民地用生产毛皮制帽。1750年的制铁条例则禁止殖民地新建和扩建熔铁炉,不准制造各种铁器。
  第三,英国颁布了禁止殖民地人民向西部移民的法令。1763年,英王发布敕令,宣布法国在1763年战争中割让给英国的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为英王所有,严禁殖民地人民向西部垦殖,凡“非法占地”者予以严惩。
  第四,英国颁布了禁止北美殖民地发行纸币的法令。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货币法令,规定各殖民地自是年9月1日起不得再发行纸币;流通中的纸币到期后自行废止,不得延长使用期限;不准用纸币偿还私人债务和支付公共收费。
  英国殖民当局的上述措施,不仅引起了殖民地工商业者的不满,而且遭到广大农民的强烈反对。
  2?北美13个殖民地具备了独立的内在根据
  英国殖民当局的统治不仅激发了殖民地当局力图保护其财产和权利的愿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殖民地当局奋力争取自由和发展空间的诉求。而这一切都与殖民地当局的诸多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首先,北美在经济上具备了强大的实力,为北美社会的独立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七年战争”结束后,北美13个殖民地的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其木材业、酿酒业、制铁业和纺织业已经可以和英国一比高低。13个殖民地到独立战争爆发时,其人口已达到250万人,成为英国对外贸易中仅次于欧洲的重要的贸易对象。英帝国1/3的船运从事美洲殖民地贸易,纽约、波士顿、费城逐渐发展为殖民地的工业中心。1774年殖民地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9亿美元;1650年~1774年间殖民地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5%,而英国本土在此期间仅为0?5%。以1774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论,北美居民的境况胜于欧洲大部分人口,其人均财富占有量和英国人均水平相差无几。
  其次,各殖民地自治权不断增大。这里的殖民地和当时其他大国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建立的殖民地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尽管英国与13个殖民地的关系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但英国的管理却是表面化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殖民地需要依赖于自我管理。虽然会受到来自英国的监管,但他们还是相当自治的。早在17世纪前半期,殖民地创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议会。殖民地的议会与英国相比,无论是在选举范围、选举资格还是选区设置等方面,都更为合理。殖民地议会是殖民地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实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标志。作为立法机关的下院(上院是参事会兼任),是代表殖民地居民利益的,它从一开始就与总督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它富有反抗性,桀骜不驯是其特点。经过长期斗争,到18世纪中叶,大多数皇家殖民地上的议会扩大了权力,不但享有立法权、财政权,而且还从总督手中夺取了一部分行政权。各殖民地的社会精英不仅主导着本地的政治生活,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第三,1763年以后,北美居民对于自身的防卫能力有了充足的信心,感到即便没有母国的保护,也能安然无恙。“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法国的威胁被解除,北美殖民地人民对于英军保护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
  第四,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到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已经初步形成。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觉也日益增长。在反对英国的斗争中,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认同感大为削弱,他们认为是与英国本土居民有所不同的“美利坚人”,是一种新人。出于习性,他们对自由权利有着强烈的意识。一旦他们感到自由受到侵犯,就会奋起抗争。
  第五,《印花税法》和《驻兵条例》的出台点燃了北美独立革命的导火索。“七年战争”虽使英国收益巨大,但也使其债台高筑。英国的国债高达1?35亿英镑,为1754年的2倍。另外,北美的防务每年还需要支出40万英镑;而英国国内税收已经高达20%,英国政府和纳税者自然就将目光转向殖民地。英国开始强化对殖民地的管理,以弥补亏空。1765年3月22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印花税法》,规定所有印刷品、报刊、商业单据、法律证件和各种契约都要缴付印花税,违者受罚。同月24日,还通过《驻兵条例》,规定殖民地的英军可以占用公共房舍和民房,当地居民应提供饮食和居住条件。《印花税法》和《驻兵条例》的颁布,成了触发北美独立革命的导火线。

  1765年10月,9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召开大会,通过《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及其不满原因的宣言》,明确提出“殖民地人民应当与英国本土人民享有同等的天赋权利和自由”,要求北美人民行动起来抵制英货。这次会议的精神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积极响应,此起彼伏的反英活动逐步发展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英运动。
  3?列克星敦枪声
  面对汹涌澎湃的殖民地起义,英国被迫做出让步,相继撤销了《印花税法》、《汤森法案》,仅保留《汤森法案》中规定应收的茶税,以表明英国议会有权向殖民地征税。英国的举措并没有平息人们的怒气,反而使得矛盾集中到茶税上。
  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东印度公司,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茶叶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