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贵女成长记-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方圆百里内,只有我们汇龙镇一个镇子,其他地方若是有人烟,不是从镇上搬出去的,就是匪窝。”施五憨笑着说。“先生不如先在镇上歇息一晚,再做打算。”
    华玄旻含笑应下。本来找人就是想找个歇脚的地方,若是推迟,太虚伪。
    “先生,前面路不好走。我让曹家十郎给您带路。镇长家空屋子最多。”要在匪窝群中存活下来,汇龙镇也不是个简单的地方,镇子外面陷井密布。
    曹家十郎如今年岁还小,刚第四次值夜。对值夜的兴奋早已过去。曹十郎乐得偷懒,“那今晚我就不回来了?”
    “是。”施五郎回答。没等曹十郎完整露出一个欣喜的表情,施五郎立马泼上一盆冷水,“明晚跟着你三哥他们队继续。”
    曹十郎垮着脸,想扯出个笑容,偏偏不行,只得面无表情道,“你们跟我来吧,这里离镇长家就几里路。快一点还能赶得上晚饭。”
    情绪低落的曹十郎,埋着头走在前面。累得不行的几人默默地跟在后面。
    九转十八弯,徐楹跟在后面,看着周围不停变化的景色,不由得头晕。是不是武陵桃花源也这么绕,所以五柳先生绕晕了,记错了路?
    几人很快就见到久违的房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算算时辰,怎么也有一年半。曹十郎年纪不大,偶尔也跟着镇子里的大人出去采买,耳濡目染地也知道些外面的事,知道这几人这样子,一看就是累惨了的。
    “绕过前面那栋土屋,就是镇长家的大宅子。现在的镇长是施家的族长,一贯地好脾气。施奶奶厨艺最好!”曹十郎现在精神头又恢复了,十五不到的少年郎总是精力充沛。“对了,施爷爷的医术是镇上最好的。他一定是镇上最欢迎华先生的!”
    华玄旻身形略略一顿,自己不会又是羊入虎口吧?想到边城那群问题比刚学医的学徒还多的老学究,华玄旻头大。
    “施奶奶!施奶奶!”刚走到汇龙镇上最显眼的院子前,曹十郎就兴奋地推门跑进去。
    “曹家的小十郎来了啊?”还未见人,徐楹一行就听到一个慈和爽朗的声音。想是曹十郎口中,厨艺最好的施奶奶。“奶奶新做的百合马蹄糕,快来尝尝!”
    “臭小子!今天不是该你执勤吗?出了什么好事?”徐楹几人刚找到地方拴好马,就听到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唉哟!小十就是不吃,这么大一锅马蹄糕您也吃不完啊!”曹十郎飞快地塞了块糕点到嘴里,含糊着道,“遇见个医术好的郎中,拖家带口的。施五哥让我带到您这儿安顿。”
    “臭小子,你把客人扔哪儿了?”这下,施奶奶也目瞪口呆地看着曹十郎。早听说曹家小十郎跳脱得厉害,没想到能这么不靠谱。
    “他们拴马呢!”曹十郎不停歇地塞着糕点,“进来就闻到甜香味,施奶奶都好久没做过糕点了。”
    徐楹看着被一个老头揪着耳朵的曹十郎,一点都不意外。紫竹更是用力地捂着嘴巴,眉眼弯弯。被揪着耳朵,曹十郎郁卒地简单给双方介绍了一下。
    “各位里边请!小十郎这孩子年纪小,被父兄宠坏了。让客人们见笑了。”施镇长松开曹十郎的耳朵,笑眯眯地请徐楹几人进屋,眼睛更是不停地在华玄旻身上打转。曹十郎郁闷地捂着发红的耳朵跟在后面,心想,待会儿还要多吃几块糕点。
    “谢镇长收留。”华玄旻从来不知道谦虚推迟为何物。何况,他自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学,随便在哪儿都是应该被人供着的。
    好在这镇长对会医术的人总有莫名的好感。而且这施镇长以前求学的时候遇上过好几个性子不好的师傅。华玄旻这样,只是脾气大了点的,还真没什么。反而让施镇长觉得,这华先生真是个有本事的。
    是大夫,说到药就停不下嘴。施镇长施照西早年走南闯北,见识广泛。这几年平时除了看看病,教几个徒弟,就研究怎么种草药了。说起来头头是道。
    华玄旻早几年还见过,甚至亲自动手打理过药园子,加上看的书多,与年近六旬的施照西相比,不逞多让。
    “他们这些大夫,坐在一起就知道草啊药啊的。我们去厨房坐坐吧。”施奶奶郝氏笑着,邀请几个做男装打扮的小娘子。眼睛下意识地看向徐楹那双白嫩的手。
    晚上,躺在带着淡淡的阳光味的床上,徐楹止不住地想念延宁伯府中散发着檀香味的雕花大床。
    翌日,徐楹将熬夜写好的一封信让紫韵寄出。
    徐楹几人来得恰好,第二天就每旬的圩日。地点就在镇长的院子外面,那条丈宽的长街上。紫竹昨日还奇怪,偏远的小镇上怎么修了那么宽的路。
    紫竹一有空就会缠着紫音,请教武功。今天早起,听见外面闹闹穰穰地,紫竹就叫了紫音一同出去看热闹。
    “主子,这里竟然主要是以物易物呢!”紫竹惊讶地告诉徐楹她的所见所闻。在大楚,特别是京城,主要流通的还是钱币,比如铜钱,金银。
    徐楹现今风俗志看得多了,也没多大的惊奇,“地域有差罢了,往前数一两个朝代,还是以布匹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呢。”说着,使劲点了一下紫竹的额头,“让你多读点书吧!”
    教训了两个不学无术的丫鬟,徐楹带上几味平时用来开胃消食的药丸,打算逛逛这还没亲眼见过的圩日。
    走过回廊时,发现施镇长的书房外,站着两个很眼熟的人。徐楹还来不及说什么,就听紫竹惊讶自语,“这两个不是仲将军的亲卫吗?”

  ☆、第73章 情到深处

仲将军来这儿了?一个念头快速闪过,徐楹很快地摇摇头。仲将军军务繁忙,哪里会有时间来这儿。还是去赶圩日吧!
    身后不远处,施照西恭敬地道,“将军放心,若是有可疑之人,施某定当先禀明将军。”
    “嗯,你们也是老人了,这点我还是信的。”仲君禹难得和颜,显然寻找之人对他意义深重。
    走在前面的徐楹听到这声音,猛然回头,见仲君禹神色间有讨好之意,心里忽然觉得有些酸涩,走上前去,“阿钰见过将军。”
    看见徐楹在这儿,仲君禹也是一惊,金城附近说小不小,二人偏偏就在这里遇见了。哪怕再晚两天,徐楹也遇不上自己。“真巧。”
    “是啊,没想到七百里外,我们还能偶遇到。”徐楹面上勾勒出一个大家闺秀该有的温和的笑容,“将军是专程来寻人的?”
    “算是吧,主要还是祭祖。”如今边境不安,假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请下来的。如果不是上面那位始终对自己心有忌惮,仲君禹想,这假期怎么也都批不下来。
    紫兰见徐楹脸色微微一暗,心思一动,“将军,这找人不是一时半刻能找到的,不如今天先放松放松?”
    徐楹想责怪紫兰,被自己宠坏了,能说不能说的,什么都敢说,到嘴边却是,“今天正逢圩日,将军不如同去看看?”
    眼前的少女比自己矮了一个头还要多,双眸在阳光下呈现灵动的琥珀色,仲君禹鬼使神差地道,“好!”
    毕竟只是个小镇,拈起石头砸到十人,至少有九人,相互间是亲戚关系。圩市上的所有东西都是些日常的用品,东家种的菜,西家织的布。大路两边的房子,此时也有几家改了铺子,方便赶圩的人歇脚。
    徐楹逛了一圈,就看上了一盆洁白的百合,给了一小瓷瓶的消食丸就换回来了。花连着花盆,此时就被仲君禹抱着。
    “麻烦将军了。”徐楹目光游移,刚刚紫竹几个都还跟着,这会儿真能用上了,人却不见了。
    仲君禹表情不变,眼里闪过一丝笑意,“无妨。”
    徐楹心里过意不去。如果不是自己冒失地邀请仲君禹逛街,徐楹看着正抱着花盆的仲将军,感觉印象中的战神落下神坛。“我们去那边的茶馆坐坐吧!”忽然看见斜对面挂着茶旗的铺子,徐楹道。
    仲君禹无所谓,不过看在徐楹那么喜欢的份上,去坐坐也不是不行。临进茶馆时,仲君禹若有所觉地看向一个摆了胭脂水粉、绢花木簪子的棚子。
    紫竹从一个棚子后面伸出个脑袋,确定那两人进了茶馆,赶紧把头缩回来,对着身后的几人道,“他们进茶馆了,这下我们可以去好好玩玩了。”
    胖墩憨厚的米九苦着脸,“姑奶奶,我们这么做,主子会不会罚我们啊?”
    紫兰脸上露出一个温婉的笑,“那就要看你会不会找借口咯。”
    茶馆里,徐楹虽然点了最好的茶,还是比不上府里一般的茶叶。徐楹紧张地看着仲君禹。仲君禹抿了一口,“茶就是解渴而已,战场上,抓把雪都能顶一会儿。”
    “总归是我这个做东的没考虑好。我那儿还有一罐明前蒙顶没有拆用。待会儿回去,我让紫兰给您包起来。”徐楹摇摇头,难道这阵子东奔西跑地乱了神?连这个地方没什么好茶都想不到。
    “你也喜欢蒙顶?”仲君禹状似无意问道。
    “嗯,蒙顶色清味甘,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徐楹正想得出神,下意识回答,丝毫没注意到仲君禹话中的“也”字。
    “这个茶馆出名的不是茶,而是说书人。”仲君禹见徐楹左顾右盼地,不解地看着鱼贯而入的客人。
    徐楹对仲君禹感激一笑,“那我们在这儿听一会儿如何?”
    仲君禹面无表情地点头。只是相处几月,徐楹对仲君禹的情绪大致能感觉到。现在的仲君禹,心情还算不错。
    说书的是茶馆的主人方恒,生平最爱奇闻轶事。汇龙镇地处两国之间,没那么多忌讳。方恒又是镇上曾经五姓之首的方家嫡系,手上史料丰富。方恒平时就潜心研究史书实事,编写话本。每逢圩日,便将家里改成茶馆的样子,将新写的话本子讲给大家听。
    今天讲的是,汇龙镇名字的来历。启篇用的是镇上最古老的传说,有人曾见双龙在此相汇,是以将全家以及亲族迁来,慢慢建成汇龙镇。
    徐楹平时就喜欢这些话本,这方恒故事写得好,讲得更是精彩。徐楹不知不觉灌下一壶茶水。仲君禹好笑的摇摇头,将茶壶移开,叫了几碟果盘。徐楹再摸向茶壶时,半天没拿到,定睛一看,茶壶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仲君禹手边。自己面前则是几个新鲜的果盘。
    脑袋被说书人的故事深深吸引,徐楹只朝着仲君禹感激一笑,就继续如痴如醉地沉醉在说书人描绘的世界。
    此时,已经讲到楚夏两国开国君主的相遇,徐楹听得皱眉。以前曾经听说,楚国皇族与夏国皇族最先关系很和煦,后来不知道除了什么变故,一夕之间反目成仇。楚国*建立楚国,夏国君主占据一半江山同样称帝。
    徐楹慢慢将椅子挪向仲君禹,悄声问。“楚夏两家到底是怎么决裂的?真的是因为仁孝端静皇后之死?”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不甘二字。至于仁孝皇后之死,不过是个借口。夏君当初将妹妹硬塞给楚帝做平妻,哪里会想到仁孝皇后会真的对楚帝生情,连家族都不顾了。”
    大约就是仁孝皇后感于楚帝和元后的感情,不愿做一些会脏手的事情。夏君一怒之下,让人暗害了仁孝皇后,嫁祸给元后。更以此为借口,占据西南大片土地,自立为帝。真正让楚夏之间不可调和的是,夏君妄想控制元后长子,却失手杀了已经立为太子的元后长子。从此,两国势不两立。
    “夏国几任皇后,皆是林姓。”仲君禹补充道,“以后遇见林家人,千万小心,你这小身板,还不够林家人塞牙缝。”
    “林国公一家都是夏国的探子?”徐楹惊讶。
    “是与不是有什么干系?”仲君禹反问。欠的债,迟早都是要还的。
    施照西家,施照西将门窗大大打开,“方家那丫头最近没回来吧?”
    郝氏摇摇头,“我那妹妹怎么生了这么个不知进退的女儿。要是被将军知道了,我们全镇子的人都要遭殃。”
    “将军最迟明天就走,让你那侄女这几天不要回来。都是被驱逐的人了,没事还是不要出现在人前得好。”施照西摆摆手。对方家那丫头,他算是仁至义尽了。方怡当年在山下捡了个个人回来,就说要非君不嫁。当时施照西的长子正和她议亲呢。
    “我知道,都是妹妹,太宠着怡娘了。如今那人已经醒过来了,能正常行动了,只等恢复记忆了。怡娘也算是苦尽甘来。”郝氏絮絮叨叨地说着。
    施照西可没那么乐观,那人一看就是个心肠硬的。方怡虽说救了她,却也限制了那人的自由。何况那样的人才,说不定早就结婚了。
    听书听得起劲,徐楹完全忘了还有几个丫鬟跟着。将圩市逛完了的几人看着眼前的茶馆,像奔赴战场般一脸决然地走进去。
    “主子,我们可算找着你了。”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