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本草求真-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痹。令其表里宣通。而无拒闭之患矣!又兼入肾而治膀胱受湿。阴囊作疝。久滑冷泻。阴寒 
小腹作疼。暨香港脚水肿。并口舌生疮。除蛊杀虫。(诸症皆作阴寒论。)要皆气味辛燥所致 
。但走气动火。久服令人目昏发疮。(以温肝经燥血故。)血虚有火者尤忌。陈者良。泡去苦 
烈汁用。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恶丹参硝石。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木)通窍辟恶 
樟脑(专入关窍)。性禀龙火。辛热香窜。能于水中发火。其焰益炽。治能通关利窍。 
凡中恶 
卒死者。可用樟木烧烟熏之。并能除湿杀虫。置鞋中去香港脚。方书每和乌头为末。醋丸弹子 
大。置于足心。火烘汗出为效。且能熏衣箧。辟蛀虫。出韶郡诸山。以樟木蒸汁。煎炼结成 
樟脑。升打得法。能乱冰片。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味)补火温脏除寒杀虫 
川椒(专入肺脾肾)。辛热纯阳。(时珍曰。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受 
西方 
之阴。)无处不达。治能上入于肺发汗散寒。中入于脾暖胃燥湿消食。下入命门。补火治气 
上逆。(冷气上逆。)凡因火衰寒痼。(提出诸症根源。)而见阴衰溲数。阴汗精泄。并齿动摇 
。目暗。经滞症瘕。蛔痛鬼蛀血毒者。服此辛热纯阳。无不奏效。(上清诀云。凡人吃饭伤 
饱 
。觉气上冲心胸痞闷者。水吞川椒即散。以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消宿食也。戴元礼 
云。凡人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蛔闻药则动。动则药出而蛔不出。但于呕吐药中 
加川椒良。盖蛔见椒则头伏也。观此。则仲景蛔厥乌梅丸中用椒。亦此义耳。按蛔蚀有腹痛 
。面白唇红。时发时止等症可察。许叔微云。凡人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肾。危氏神授 
丸治传尸劳。用川椒炒出汗。米饮送下。二斤而愈。)以其寒去脏温。故能所治皆应。此虽 
与胡椒同为一类。但胡椒则止温胃除寒逐水。此则更兼入肾补火杀虫。而于逐水不甚专也。 
出四川。肉浓皮皱者是。秦产名秦椒。味辛过烈。闭口者有毒杀人。微炒去汗。捣去里面黄 
壳。取红用。得盐良。使杏仁。畏款冬防风附子雄黄麻仁凉水。子名椒目。苦辛。专行水道 
。不行谷道。能治水蛊。除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味)温胃除寒逐水 
胡椒(专入胃)。辛热纯阳。比之蜀椒。其热更甚。凡因火衰寒入。痰食内滞。肠滑冷 
痢。及 
阴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齿浮热作痛者。(同盐火 擦齿良。)治皆有效。以其寒气既除而病 
自可愈也。但此止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附桂终有补火益元之妙。况走气动火。阴热气薄。 
最其所忌。毕茄向阴所生。性逊胡椒。主治略同。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木)祛风除湿生肌杀虫 
松脂(专入肝脾)。即属松木津液。流于皮干之中。经久结成。其液如脂。芳香燥结。 
内可祛 
风除湿去痹。外可贴疮长肉杀虫。缘人风湿内淫。则气血受阻。故疮疥痈肿身重痹痛等症 
。靡不因是而生。得此苦以泄热。温以祛风除湿。则病悉愈。然必蒸炼得法。始堪服食。至 
云久服轻身延年。虽出经解。未可尽信。其亦过为称誉之意也乎!但火实有热者。忌服。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造酿)专消谷食 
麦芽(专入胃)。味甘气温。功专入胃消食。又味微咸。能软坚。温主通行。其生发之 
气。 
能助胃气上行以资健运。故能消食化谷。及治一切宿食冷气。心腹胀满。温中下气除烦。止 
霍乱。消痰饮。破症结等症。然真火不充。则精液不溉。徒以温胃之品。以为杀虫之具。( 
王好古曰。麦芽神曲。胃虚人宜服之以伐戊己腐熟水谷。李时珍曰。无积而服之。消人元气 
。与白术诸药消补兼施。则无害也。)虽于逐坚破积。偶有见效。而精华实失。肾气先损。 
岂胃长服之味也乎?是以孕妇勿食。恐坠胎元。(外台方。麦芽一升服。下胎神验。薛立斋 
治一妇人丧子乳胀。几欲成痈。单服麦芽一二两。炒煎服。立消。其破血散气如此。)虚者 
少煎。防消肾水。故必杂于补剂内用。则无虑耳。炒用。豆蔻砂仁乌梅木瓜芍药五味为使。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荤辛)宣窍逐寒辟恶 
大蒜(专入脾胃诸窍。时珍曰。按孙 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则小蒜乃 
中土 
旧有 
。而大蒜出胡地。故一名葫。)气味辛温。开胃健脾。宣窍辟恶。为祛寒除湿。解暑散痰。 
消肿散毒第一要剂。然究皆因味辛则气可通。性温则寒可辟。而诸毒诸恶诸湿诸热诸积诸暑 
。 
莫不由此俱除矣!是以书云。功能破坚化肉杀虫。(宗 曰。葫气极荤。置臭肉。反能掩臭 
。时珍曰。葫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 
其功也。)暨用此贴足。则鼻衄能止。(引阳归阴。)用此导闭。则幽明能通。(辛以散寒。) 
用此敷脐。则下焦水气能消。(辛能散水。)用此切片艾灸。则痈毒恶毒疮肿核能起。(江宁 
府紫极宫刻石记其事云。但是发背。及痈疽恶疮肿核初起有异。皆可灸之。不计壮数。惟要 
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极而止。疣赘之类灸之。亦便成痂自脱。其效如神。李迅曰。 
痈疽着灸胜于用药。缘热毒中隔。上下不通。必得毒瓦斯发泄。然后解散。初起便用独头大蒜 
切片灸之。三壮一易。百壮为率。但头项以上。切不可灸。恐引气上行更生大祸也。史源曰 
。有灸至八百壮者。约艾一筛。初坏肉不痛。直灸到好肉方痛。至夜火 满背。疮高阜而热 
。非艾火出其毒于坏肉之里。则内逼五脏而危矣!)但其气熏臭。多食恐能生痰动火。散气 
耗血。损目昏神。(藏器曰。初食不利目。多食却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发白。时珍曰。 
久食伤肝损眼。今北人嗜蒜宿炕。故盲瞽最多。)亦忌与蜜同食。(与蜜得葱益胀意相同。)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荤辛)通肺气利肠胃 
薤(专入肺大肠。即 子)。亦动滑药耳。故书皆载调中助阳。散血疏滞。定喘。安胎 
利产。 
及治汤火伤损。缘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 
。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是以下痢可除。 
(王好古曰。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滞。)瘀血可散。(本经治金疮疮败。取辛以泄 
气。温以长肉也。)喘急可止。(是风寒喘急。千金方用之。)水肿可敷。(是风寒水肿。生捣 
敷之。捣汁生饮。)胸痹刺痛可愈。(仲景用栝蒌薤白白酒汤。)胎产可治。(俱指寒滞而言。 
)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汤火伤和蜜捣用。肘后方治中恶卒死。用薤汁灌鼻中。韭汁亦可。 
)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功用有类于韭。但韭则止入血行气及补肾阳。此则专通寒滞及兼 
滑窍之为异耳。取白用。忌牛肉。(黄帝云。薤不可同牛肉作羹。食之成瘕。)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荤辛)通心脾达小腹辟恶发痘 
胡荽(专入心脾)。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小腹。外行腠理。达四肢。散风寒。及除一 
切不正之 
气。是以发热头痛能除。谷食停滞俱消。痘疮不齐。煎酒喷之即出。(时珍曰。诸疮皆属心 
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营运。得臭恶则壅滞耳。直指方云。痘疹不快。 
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床帐上下左右。皆宜挂之以御汗气胡臭天癸淫佚之气。一应秽恶 
所不可无。若儿虚弱及天时阴寒。宜用此。)目翳不退。塞之鼻中即祛。然多食久食。损人 
精神。令人多忘。能发液臭。非同补药可以常服。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荤辛)除胁下皮里膜外风痰 
白芥子(专入肺)。气味辛温。书载能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非此不达。古方控涎丹 
用之。 
正是此义。盖辛能入肺。温能散表。痰在胁下皮里膜外。得此辛温以为搜剔。则内外宣通。 
而无阻隔窠囊留滞之患矣。是以咳嗽。反胃痹木。香港脚。筋骨痈毒肿痛。因于痰气阻塞。法 
当用温用散者。无不借此以为宣通。(韩 用三子养亲汤以治老人痰气。盖白芥子主痰下气 
宽中。紫苏子主气定喘止嗽。莱菔子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看病所主为君。)然此大辛 
大热。中病即已。久服耗损真气。令人眩晕损目。若肺热阴虚火盛者忌之。芥菜豁痰利气。 
主治略同。但较北芥子力微有别。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石)散结行气杀虫辟恶 
雄黄(专入胃肝)。生山之阳。得气之正。味辛而苦。气温有毒。凡人阳气虚则邪易侵。 
阴气 
胜则鬼易凭。负二气之精者。能破群妖。受阳气之正者。能辟幽暗。故能治寒热鼠 。恶疮 
疽痔。死肌疥虫 疮诸症。皆由湿热侵于肌肉而成。服此辛以散结。温以行气。辛温相合而 
虫杀。故能搜剔百节中风寒积聚也!是以圣惠方之治狐惑。(雄黄半两。烧于瓶中。即止。) 
肘后方之治阴肿如斗。(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水浸。)家秘方之消疟母。急救方之 
治风狗咬伤。圣济之治白秃头疮。(雄黄猪胆汁和敷之。)何一不用雄黄以为调治。(虞雍公 
允文感暑下痢。连月不瘥。忆壁间有药方。其辞云。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不痢 
则疟。独炼雄黄。蒸饼和药。别作治疗。医家大错。公依方服愈。)至云能解蛇虺藜芦等毒 
。以其蛇属阴物。藜属阴草也。(宗 曰。焚之蛇皆远去。)息肉癖气能治者。以其一属气结 
。一属积滞也。目痛能愈者。以其肝得辛散之意也。明彻不臭者良。醋浸。入莱菔汁煮干用 
。生山阴者名雌黄。功用略同。劣者名熏黄。烧之则臭。止可熏疮疥。杀虫虱。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石)燥血止血散血 
锻石(专入肝脾)。禀壮火之烈。性非温柔。味非甘缓。其治亦属肌肤骨髓疮疡恶毒。 
时行热 
气。刀刃金伤。 腮肿毒等症。其药止属外敷。而内竟不用及。则知性气之烈。无是过也。 
故书所言能去黑子息肉堕眉者。以其火气未散。性能灼物故也。书言能主疽疡疥瘙。热气恶 
疮。癞疾死肌附骨疽者。以其风热毒瓦斯。浸淫于骨肉皮肤之间。得此辛温以散之也!(汪昂 
曰。有人脚肚生一疮。久遂成漏。百药不效。自度必死。一村人见之曰。此鳝漏也。以锻石 
温炮熏洗。觉痒即是也。洗不数次。遂愈。)书言能蚀恶肉而生新肉者。以其燥能化湿。而 
肉自克生新之意也。书言能治金疮者。以其性能坚物。使不腐坏。且血见灰即止之意也。( 
时珍曰。锻石止血神品也。但不可着水。着水即烂肉。)但气味辛烈。其用敷治。务必视症 
酌施。如杀痔虫等症。则必用以乌头炮等为丸。敷刀斧伤。则必用以牛胆。以灰纳于胆内阴 
干。点疣痣去根。则必和白糯米蒸透。止泻痢崩带阴挺。则必煎水洗收。造酒味酸。则必投 
以少许即解。救溺死。则必用化过洗灰下衬。以渗其水。总得燥湿止血散血之味耳。风化自 
裂者良。圹灰火毒已出。主顽疮脓水淋漓。敛疮尤妙。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土)调中止血燥湿 
伏龙肝(专入肝脾)。系灶心赤土。因其色赤如肝。故以肝名。味辛气温。无毒。按土 
为万物 
之母。在人脏腑。则以脾胃应之。故万物非土不生。人身五脏六腑非脾胃不养。是以土能补 
人脾胃。伏龙肝经火久熬。则土味之甘已转为辛。土气之和已转为温矣!凡人中气不运。则 
是气是血。靡不积聚为殃。是瘀是水。靡不蔓延作祟。书言咳逆反胃。肿胀脐疮可治者。以 
其得此补土燥湿之谓也!书言吐衄崩带。尿血遗精肠风可治者。以其失血过多。中气必损。 
得此微温调和血脉也。痈肿可消者。以其辛散软坚之意也。日华子取其能催生下胞者。以其 
温中而镇重下坠也。(博救方子死腹中。水调三钱服。)要之皆为调中止血燥湿之剂耳。研细 
水飞用。 

上编卷三散剂
平散
内容:药有平补。亦有平散。补以益虚。散以去实。虚未甚而以重剂投之。其补不能无害。实 
未甚 
而 
以重剂散之。其散更不能无害矣。如散寒麻黄。散风桂枝。散湿苍术。散热升葛。散暑香薷 
。散气乌药。皆非平者也。乃有重剂莫投。如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