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本草求真-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取辛能开窍。血气安养之意。观此菖蒲实为宣气通窍之剂。故在杨士瀛亦谓噤口下痢。 
可用石菖蒲加于参苓白术散内以开其胸。则其义益着。(杨士瀛曰。下痢噤口。虽是脾虚。 
亦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温。用山药失之闭。惟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粳米饮调 
下。或用参苓石莲肉少入菖蒲服。胸次一开。自然思食。)但阳亢阴虚。嫠寡失合者禁用。 
以其能动心胞之火耳!取一寸九节紫花根瘦者佳。去皮。微炒用。秦艽为使。恶麻黄。忌饴 
糖羊肉铁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毒草)主散肠胃湿痰 
半夏(专入脾胃胆。兼入心)。书言辛温有毒。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和胃 
健脾。 
补肝润肾数语。业已道其主治大要矣。第不详悉注明。犹未有解。盖半夏味辛。辛则液化而 
便利。故云能润肾燥也!(成无己曰。半夏辛散行水而润肾燥。盖燥去湿则水利。辛化液则 
燥润。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虚秘。皆取其润滑也。俗以半夏南星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 
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脾苦湿。必得味辛气温以为之燥。半夏辛温。能于脾中涤痰 
除垢。痰去而脾自健。故云能以健脾也。(王好古曰。肾主五液。化为五湿。在肾为唾。在 
肝为泪。在心为汗。在肺为涕。在脾为痰。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泄痰之标。不能泄 
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声。无形则润。有声则燥。所以为疏脾湿而润肾燥之 
剂也。)胃为痰气壅塞。则胃不和之极。半夏既能温脾以除痰。又合生姜暖胃以除呕。若合 
柴苓以治少阳寒热往来。则胃更见和谐。故云能以和胃也。(王好古曰。俗以半夏为肺药。 
非也。止呕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柴胡为之使。故柴胡汤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苓主 
寒热往来。是又为足少阳药也。时珍曰。脾无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按有声无痰曰咳。盖伤于肺气。有痰无声曰嗽。盖动于脾湿也。有声有痰曰咳嗽。或因火因 
风因寒因湿因虚劳因食积。宜分症论治。大法治嗽当以治痰为先。而治痰又以顺气为主。宜 
以半夏燥其湿。枳壳橘红利其气。肺虚加温敛之药。肺热加凉泻之剂。)他如气逆能下。(痰 
除而气自下。)郁结能开。(痰除而郁与结亦开。)暴死。以末吹鼻能救。(如缢死溺死压死魇 
死产死之类。)不眠。以半夏汤通其阴阳得卧。(素问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半夏能和胃气而 
通阴阳。灵枢曰。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饮以半夏汤。阴阳既通。其卧立 
至。又有咳嗽不得眠者。左不得眠属肝胀。右不得眠属肺胀。宜清肺。)胸胀。合栝蒌等药 
名小陷胸汤以除。少阴咽痛生疮。语声不出。合鸡子苦酒名苦酒汤以服。(仲景用此以治少 
阴咽痛。)亦何莫非半夏之妙用。而为开窍利湿之药。(合陈皮茯苓甘草名二陈汤。为治痰之 
总剂。寒积佐以干姜芥子。积热佐以黄芩栝蒌。湿痰佐以苍术茯苓。风痰佐以南星前胡。痞 
痰佐以枳实白术。更看痰所在加导引药。惟燥痰非半夏所能司也已。)但阴虚火盛。热结胎 
滑痰涌等症。则非所宜。不可不慎。(赵继宗曰。二陈治痰。世医执之。内有半夏。其性燥 
烈。若风湿食诸痰则相宜。至于劳痰失血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按古半夏有二禁。 
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间有用者。)圆白而大陈久者良。浸七日。逐日换水。沥去涎。同皂荚 
白矾姜煮熟。(半夏畏姜。偏用姜以制其毒。)或七日夜。用净水淘浸。(以除其涎。)再用皂 
荚水浸七日夜。(同皂荚可治风痰。)又用灰水淘浸七日夜。(可治脾胃痰。)又用白矾水淘浸 
七日夜。(可治清水痰。)又用生姜水淘浸七日夜。(可治寒痰。)又用甘草水淘浸七日夜。 
(可解其毒及调制药之性。)洗净 
焙干用。柴胡射干为使。畏生姜秦皮龟甲雄黄。忌羊血海藻饴糖。(以甘腻凝滞故忌。)恶皂 
荚。反乌头。(乌头辛燥悍烈。故反。)其用姜汁浸造。名生姜曲。矾水煮造。(兼姜糊入) 
名 
矾曲。同皂角煮造。(炼膏)名皂角曲。同白芥子等分煮造。(有竹沥三分之)名竹沥曲。同 
麻 
油浸造。炒干为末造成。名麻油曲。同黄牛胆与蜜造。名牛胆曲。同香附苍术抚芎和半熬膏 
造。名开郁曲。同芒硝(十分之三)煮与大黄煎膏造。名硝黄曲。同海粉雄黄(各十分之五) 
炼 
蜜造。名海粉曲。同生黄牛肉熬膏。名霞天曲。并照造曲法草 七日。待生黄衣。悬干挂风 
处。至用曲治之症。则随制药能治病症之性以为治焉。(如生姜治寒痰。皂角治风痰。白矾 
治湿痰。牛肉治沉 痼痰之类。)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草)通气爽滞辟山岚瘴毒 
烟草(专入表与胃)。下咽即能醉人。且或醉倒而复苏。其性力之猛。殆非他物所能比 
类者矣 
。景岳云。吸其味。则辛而鲜甘。审其气。则温而且热。凡书所述烟草。皆言在表则能散阴 
助阳。如山巅恶毒瘴湿。而致腠理闭密。筋骨痹痛。服此可以见效。(因散故)在里则能开 
胃 
和中。凡因风寒食滞。而致霍乱呕吐。宿食难消。膨胀郁结。下陷后坠。服此亦克有功。( 
因性温性热故。)且其气一入人口。不比常度。顷刻而周一身。令人通体俱快。(气窜善走。 
)醒能使人醉。醉能使人醒。饥能使人饱。饱能使人饥。以之代酒代茗。终身不厌。卒不能 
以妨人。其故何耶?盖缘烟性猛。人不能胜。故下咽即醉。醉因气耗。(辛散气。)理固然也 
。然烟气易散。而人气随服。阳性留中。旋亦生气。虽散仍补。此惟阴滞者用之如神。(阴 
脏可用。)若阳盛气越。多燥多火。(阳脏不可用。)及气虚气短多汗者。皆不宜用。闽产者 
佳。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山草)行心肝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延胡索(专入心肝)。气味辛温。无毒。入足厥阴肝手少阴心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 
血滞。 
故凡月水不调。(月水或先或后。多因血气凝滞。)心腹卒痛。小腹胀痛。胎产不下。筋缩疝 
瘕 
。产后血冲血晕。跌仆损伤。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诸症皆属气血 
凝滞。)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 
往往独行功多。(方勺泊宅编云。一人病遍体作痛。殆不可忍。都下医或云中风中湿香港脚。 
悉不效。周离亨言是气血凝滞所致。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量频 
进。以止为度。遂痛止。盖延胡索能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其后赵待制霆因导引失节。肢 
体拘挛。亦用此数服而愈。)然此既无益气之情。复少养营之义。徒仗辛温攻凝逐滞。虚人 
当兼补药同用。否则徒损无益。(气虚血热切忌。)根如半夏。肉黄小而坚者良。酒炒行血。 
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木)泄肺温胃暖肾止呃 
丁香(专入肺胃肾)。辛温纯阳。细嚼力直下达。故书载能泄肺温胃暖肾。非若缩砂密 
功专 
温肺和中。木香功专温脾行滞。沉香功专入肾补火。而于他脏则止兼而及之也。是以亡阳诸 
症。一切呕哕呃逆反胃。并霍乱呕哕。心腹冷疼。并痘疮灰白。(诸症皆就胃寒论。)服此逐 
步开关。直入丹田。(逐步开关四字形容殆尽。)而使寒去阳复。胃开气缩。不致上达而为病 
矣。(张璐曰。呃逆宜辨寒热。若寒热不辨。用药立毙。凡声之有力而连续者。虽有手足厥 
逆 
。大便必坚。定属大热。下之则愈。万举万全。若胃中无实火。何以激搏其声逆上而冲乎? 
其声低怯而不能上达于咽喉。或时郑声。虽无厥逆。定属虚寒。苟非丁附。必无生理。若胃 
中稍有阳气。何至声音低怯不前也?盖胃中有火则有声。无火则声怯。误以柿蒂芦根辈治之 
。仓扁不能复生矣。)此为暖胃补命要剂。故逆得温而逐。而呃自可以止。若止用此逐滞。 
则木香较此更利。但此热症忌用。有雌雄二种。雌即鸡舌香。力大。若用雄。去丁盖乳子。 
畏郁金火。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木)逐冷除郁引胃气上行 
白檀香(专入肺胃脾。兼入肾)。气味辛温。熏之清爽可爱。(形容殆尽。)凡因冷气 
上结。饮 
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力并上行。)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 
。(力主外散。)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时珍曰。楞严经云。 
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今西南诸番酋。皆用诸香涂身。取此义也。杜宝大业录云。隋 
有寿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 
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也。)但此动火耗气。阴虚火盛者切忌。取白洁色白者佳。紫色 
为紫檀。气寒味咸。专入血分。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木)通窍逐邪杀鬼除疟 
苏合香(专入诸窍)。味甘气温。出于天竺昆仑诸国。安南三佛齐亦皆有之。治能辟恶 
杀鬼。 
凡温疟蛊毒痫 。并痰积气厥。山岚瘴湿。袭于经络。寒于诸窍者。非此不除。(昔文正公 
气羸多病。宋真宗面赐药酒一瓶。令空腹饮之。可以和气血。辟外邪。公饮之大觉安健。次 
日称谢。上曰。此苏合香酒也。每酒一斗。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和五脏。却腹中诸 
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而安。)按香皆能辟恶除邪。此合诸香之气煎就而成一物。其通 
窍逐邪。杀鬼通神。除魇绝疟祛蛊。宜其然矣。以筋挑起。悬丝不断者真。但血燥气弱。勿 
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木)通心气活肝血 
安息香(专入心肝)。系西戎及南海波斯国树中之脂。其香如胶如饴。其气馨。其味苦 
而兼甘 
。其性平。按凡香物皆燥。惟此香而不燥。香物皆烈。惟此窜而不烈。洵佳品也。以之常熏 
。则恶气悉绝而心肺皆沁。神气通畅。故凡传尸痨瘵。霍乱呕逆。蛊毒恶侵。梦魇鬼交等症 
。无不用此调治。俾其邪辟正复。所以苏合香丸、紫雪丹、七香丸。(同沉香木香丁香藿香 
八角茴香各三钱。香附子缩砂密炙甘草各五钱。为末蜜丸。以治小儿肚痛。)亦皆用此。以 
其独得香气之正也。但元气虚损。阴火旺者。其切忌焉。书言烧之能集鼠者真。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香木)治气逆胸腹不快 
乌药(专入胃肾。兼入脾肺膀胱)。辛温香窜。书载上入脾肺。下通肾经。如中风中气。 
膀胱 
冷 
结。小便频数。反胃吐食。泄泻霍乱。女人血气凝滞。小儿蛔虫。外而疮疖疥疠。并凡一 
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许学士云。暴怒伤阳。暴喜伤阴。忧愁不已 
。气多厥逆。往往得中气之症。不可作中风治。时珍曰。局方治中风中气诸症。同乌药顺气 
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严用和济生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 
兼升。泻中兼补也。其方以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磨浓汁七分。合煎。细细咽之。朱氏集验方 
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用炒益智子等分。为丸服者。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功与木香香 
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 
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气行则风自散。(故不 
须治风。)若气虚内热而见胸膈不快者。非其所宜。(乌药止可以除冷气。)根有车毂纹形而 
连珠者良。酒浸一宿。或 研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味)逐肝寒气上逆 
吴茱萸(专入肝。兼入脾胃肾膀胱)。辛苦燥热。微毒。专入厥阴(肝)气分。散寒除 
胀。东垣 
云 
。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非吴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损人元气。故吞酸吐酸等症俱 
用。(绣按吞吐酸水。河间丹溪单指属热。景岳专指属寒。斯症寒热俱有。在医于病所见。 
兼症与脉。及平昔脏气偏纯。审实明辨可耳。不可专祖一家治法。)至如咽喉口舌生疮。以 
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一夜便愈者。以热下行也。兼入脾胃以除胸中寒冷。又脾经血分湿 
痹。令其表里宣通。而无拒闭之患矣!又兼入肾而治膀胱受湿。阴囊作疝。久滑冷泻。阴寒 
小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