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地枭雄-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好在县府附近遇到县尉韩田带领所剩无几的义勇,正寻思着动员更多城中青壮抗击流寇。韩田还算是一个尽忠职守的人,可惜他没有料到流寇会今晚抢城,整个晚上而是在城内四处挨家挨户敲门,征兆民丁扩充备盗义勇队。流寇突然抢城,韩田未能亲自指挥御敌,这才导致城门如此之快的失手。

祖昭简要的向韩田告知贼人袭击令支县的预谋,与韩田的义勇合在一处,共同在县府设下埋伏圈,静等刘安自投罗网。毕竟“请君入瓮”要比主动出击方便多,流寇入城之后四处抢劫,县城说小不小,单凭祖昭、韩田两路人马还是十分麻烦。

此时,祖昭重新夺回县府,让韩田的人先去城内平乱,他随后也派祖成带了另外一队前去协助。他本人则坐镇县府,亲自带人在县府四下搜查,一方面是将县府之内躲藏的流寇全部揪出,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将田宪救出来。

找到后院一处上了锁链的柴房,祖昭直接拔刀将铁链斩断,一脚踹开了大门。

“田功曹可在?”

柴房内黑漆漆的一片,一时半会儿看清楚里面的情况。

祖昭问了一声,可根本没有听到任何回应,不由皱了皱眉眉头。

“应该不在这,咱们继续往前找。”跟在祖昭身边的祖季很是果断的说道。

“慢着。一个柴房,还需要上锁么?”祖昭说完,迈步跨过门槛。

他忽然闻到空气中漂浮着一股已经凝固的血腥味,不由心头一惊。

“拿火把来。”

“快,火把。”祖季从身后一名子弟手中接过火把,跟在祖昭身后走进柴房,把手中火把高高举起。火光很快冲破所有黑暗。

柴房并不是很大,一眼便能看到全部。

祖昭看见地上倒着一个身影,身影头部位置的地面上有一滩血迹,不远处还有一柄剑。

祖季先一步上前蹲下身来查看了一下,旋即回过头来,满脸不解和惊讶的说道:“大公子,是,是田功曹。已经没气了。”

祖昭眉宇紧蹙,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件事,从整个场景来看,显然田宪是自杀。好一会儿之后,他方才有所觉悟,田宪是一个正直的人,可偏偏命运弄人,不仅让其委屈于一个无能的县君之下,更是在县城遭遇如此危机之时不能一尽全力。他的确给田宪修书一封,承诺自己即将会抽调徐无义勇驰援令支,但田宪并不确定援军究竟什么时候到。城门失守,流寇肆掠,县君逃走,不难想象令支县会陷入何等地步。与其在被流寇俘虏之后受尽屈辱,倒不如自行了断,以死殉城。

长长叹了一口气,祖昭无奈的说道:“唉,田功曹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只可惜,这次却偏偏让气节给害了。”

祖季同样有几分感触,默然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后,他抬头问道:“大公子,该如何处理此事?”

祖昭说道:“先好好收敛,待到县城安稳下来后,派人去请田家的人来领遗体。”

祖季点了点头,旋即招呼几名子弟将田宪的尸体从柴房抬走。

一个时辰后,令支县城总算安稳下来。尽管仍然许多流寇流窜在城内,可大势已去,这些流寇也只能东躲西藏,不敢再公然作乱。韩田分派人手到县城各处通报平乱结果,并要求各里里正组织本里民众,拱卫本里安全,随后又将义勇分成几个小队,于城中各处巡视警戒。安排完这些,他这才赶会县府与祖昭碰面。

韩田刚走进县府大门,就听见公堂上传来一阵哭喊声,有男有女,不过声音听上去都是那么熟悉。他带着狐疑加快脚步,跨门走进公堂,一眼便见到公堂大厅下方正跪着十多个人,在看清楚这些人的模样后,顿时惊讶不已,一只手忍不住摁在腰间佩剑上。

正跪在大厅的那些人根本不是别人,居然正是王县君及其家中眷属。

王县君不仅不顾县君的威严,屈膝下跪,更是涕零不止的向堂上的祖昭拼命求饶。

其他家眷同样泣不成声,夫人、孩子相拥而哭。此时此刻站在堂上的祖昭,放佛根本不是一个寻常少年,而是一个能够宣判生死的判官一般。

“祖公子,你这是要做什么?”韩田惊诧不已,摁剑快步奔至堂前,甚是激动的向堂上的祖昭询问道。

王县君一见韩田,连忙跪行至韩田面前,拽着韩田的袖子哭喊不已。

“韩县尉,韩县尉救我。这,这祖昭要杀我!”

“大胆祖昭,你一介草民竟敢谋害堂堂县君,你可知罪!”韩田听了王县君的话,一下子暴跳如雷。他不仅感到十分奇怪,祖昭不辞辛苦赶来驰援令支县,识破阴谋,击退贼寇,必然不应做出什么不当之举,并且就算抛开这一切不算,祖昭真要谋反也不应该选择在这个时候下手才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大人,我祖昭绝非以下犯上,只是王县君所做所为,实在令人发指,就算祖昭不杀他,此事上奏到郡府、州府,王县君也绝对难逃死罪。”祖昭面无表情,他同样手按佩剑,冷漠的眼神中透着几分熠熠的杀意。

话音刚落,堂下包括王县君在内的一众人等哭声更响。

“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韩田讶然问道。他虽然能从祖昭的话中判断此事是事出有因,可终归觉得此事太过严重。可惜他现在只身一人,门外也只有三、四个手下,而现在整个县府全是祖家子弟,真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只怕自己也很难控制局面。

第1章,寒风袭来

蓟县,幽州刺史府。

刘焉正在为最近几日州境内各郡呈报的官文感到忧虑,州境内各郡多是事端发生,尤其是右北平郡最让人不能省心。当然,在这一系列事情的背后,真正引人担忧的还是关于太平道日益势大与胡马犯境这两个方面。

身为幽州刺史,刘焉倒是曾认真思索过州境之内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胡马犯境一事年年都有,这已然是无可厚非的头等大患;但无论如何,他却不能提起对太平道的重视,正如其他大部分州刺史、郡太守一样,尽管时有听说太平道党徒聚众闹事,可终归没闹出什么名堂来,无非是小打小闹而已。

然则,正值他的注意聚焦在右北平郡诸事上,偏偏右北平郡接连多次呈递上关于整治太平道的文书,徐无县、平刚县皆放佛是乐此不疲似的,隔三差五便有呈请书送上来,以至于最近自己总是会看到关于太平道的危机论,不得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右北平郡正值贼乱成患之际,却还如此郑重的呈报太平道一事,刘焉可不是迂腐之人,他自然能看出其中的重要性。再加上如今外面的传言纷纷,太平道越来越疯涨的声势,着实是不能掉以轻心。故而,他不得不认真寻思该如何下手整治太平道,最起码不能再让太平道于幽州境内闹得更厉害。

不久前他征询过几个幕僚属下的意见,然而这些人要么是根本不觉得太平道会是什么大问题,要么所提出的整治方案是无稽之谈,根本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弄不好反而还会加剧民间对官府的怨恨。

左右不得其解,但又不能一事不做,刘焉决定先发一道命令,禁止各郡各县百姓从事太平道活动,也严令限制所有太平道传道事宜。刚刚誊写完刺史命令,他还没来得急搁下笔,忽得听见大殿之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小吏神色慌张的跑到门口,躬身向内行礼。

“何事如此慌张?”刘焉手中提着笔毫,疑惑不解的向门外问道。

“大人,出事了。右北平郡快马来报,徐无县白身祖昭跨郡到令支,将辽西郡令支县县君斩杀了。”小吏顾不上喘气,急急忙忙的说道。

“什么?你是说,徐无县也有人造反?”刘焉一惊,手中的笔毫重重的拍在案上,纵身跃起,夺口质问道。

“啊?”小吏一时没反应过来,呆愣了半晌之后,方才解释道,“回大人,这,倒也不是徐无县有人作乱。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前日夜里,令支县突遭两股贼寇抢城,徐无县祖昭应令支县之邀带本县义勇赶去救援。结果那祖昭在击退抢城贼寇之后,忽又调查发现令支县县君曾不顾县城安危,在城门失守之际竟弃城私逃,险些害得令支县沦入贼寇之手。祖昭一怒之下便将令支县县君就地正x法了。”

听完小吏的之后,刘焉大大的舒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又有县城作乱,其他事情都能慢慢来解决,更何况单单听小吏的这般回报,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他早就听闻过徐无县祖昭的名声,年方十六,出类拔萃,多次击溃犯境胡贼,又颇有风采,着实是少年英雄之辈。既然令支县县君畏惧贼寇弃城私逃,原本就犯下不赦之罪,被就地正x法也就正x法了,根本无须这般大惊小怪。

他不疾不徐重新落座,将拍在案上的笔毫拾起来,恢复波澜不惊之态,说道:“令支县县君弃城私逃,此事可是确凿?”

小吏回答道:“此事有令支县县府多为官员联名作证,理应是确凿的。”

刘焉微微吁出一口气,慢条斯理的说道:“既是确凿之事,那也无需太过打紧,交给郡里来处理即可。如此,就罢了。”

小吏无奈的摇了摇头,神色再次变得焦虑起来,连忙说道:“大人有所不知,祖昭斩杀令支县县君一事可能不算是大事,但,但也不知道怎么的,此事却让车骑大将军知晓。张大将军对此事甚为重视,说祖昭白身擅杀县官,其心不正,是为以下犯上之逆行,不可纵容。听说,听说这会儿张大将军已经派人去去往徐无县了。”

刘焉怔了怔,奇怪的问道:“张将军为何对此事如此重视?”

不得不说,他对车骑将军张温还是有几分隔阂,纵然自己知道张温是一个有政治主见,在大的方面也是十分正直的人,可毕竟对方奉旨来到幽州,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自己刺史的利益。正因为这样,他总有一种“卧榻之侧”的危机感。

之前张温因征兵一事,前前后后已经折腾出许多越职之事,如今竟然又公然直接干涉幽州内政,这岂能叫他安得下心来?

小吏答道:“这,小的也不知。这消息是先报到车骑将军行辕,再由车骑将军行辕传到咱们这儿的。”

刘焉有几分震惊,再次拍案,怒斥道:“胡闹,我乃幽州刺史,州境之内官文为何不是先发到本使君处,却是转到他车骑将军行辕?这是哪里呈转出的纰漏?”

小吏叹了一口气,对此事同样有许多不解,犹豫一番之后,他方才尝试着说道:“呈转确实不应该有这般纰漏。不过好像是右北平郡挟信之人进城时碰巧遇到车骑将军从事,此人与车骑将军从事是故交,一番闲聊让车骑将军从事得知此事,故被其直接带往将军行辕了。”

刘焉冷冷“哼”了一声,他的官位虽然不及车骑大将军那么显赫和位高,但若论及在幽州的职权,自己毕竟还是一州使君,之前种种倒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今幽州境内出了这么多祸事,正愁没有能人为之分担,偏偏这张温还要从中插上一脚。

捏紧拳头,他语气充满怨恨的说道:“我好歹也是汉室宗亲,岂容张温这厮一而再再而三僭越冒犯?备车,我便亲自去车骑将军行辕走上一遭,倒要看看张温究竟是什么意思。”

晌午过后,刘焉带着一众亲信属官来到车骑将军行辕,与张温见上一面。

张温早就料到刘焉必会为此事来找自己,对此他并不着急,一副从容不迫之态先请刘焉落座,随后才慢慢谈起关于祖昭之事。尽快他一开始同样很欣赏祖昭这个年轻后生,不仅武略出众,更兼具有不凡的文采,实在难能可贵。然则在听说祖家横霸乡里,他对祖昭的印象大打折扣。

“本来,我也不希望拿这个后生开刀,只希冀即便祖氏一家上梁不正下梁歪,多少能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只可惜我看错了这个后生,纵然令支县县君千不该万不该,也轮不到他一介白身来定罪。此子实在太过胆大妄为,我只能以此事来做一做文章,给幽州各郡所有豪绅大家一个教训。”

张温语气一开始很缓和,说到最后则愈演愈烈,真正是显出义愤填膺。

刘焉沉默许久,心中冒出许多反驳张温的念头,但无论如何也是过不了一条线。他对祖昭的了解仅仅只是道听途说,虽说外界传闻这个少年很有能耐,如今斩杀令支县王县君同样情有可原,退一万步说,哪怕祖家是一方豪强都无所谓,这年头哪个地主家没有一点势力?

只是,他心中唯一过不了那条线,那就是祖家既然私铸兵器。

身为汉室宗亲,他当然不能坐视任何妨害刘氏政权的行为而不理,即便祖家造反的可能性微乎甚微,只不过结合右北平郡目前动荡之势,哪怕稍微有一丝一毫的苗头,自己一样绝对不能放过。

犹豫许久,刘焉犹是复问道:“祖家私铸兵甲一事,当真属实?”

张温笃定的说道:“此事我前不久曾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