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地枭雄-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待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再回想起来时也会记得曾有人卓远见识指出灾祸所在。

听完这番话,在座几人或交头接耳议论、或垂首沉思。就连祖举也对祖昭的分析有所感触,频频抚须,神色渐显凝重。

…………………………………………………………

【张温,东汉末年大臣,字伯慎,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桓帝延熹中为尚书郎,后迁尚书令、大司农。灵帝中平元年(184),拜司空。二年,拜车骑将军,出征凉州边章、韩遂等。三年,拜太尉。后为司隶校尉。献帝初为卫尉。时董卓秉政,以故怨使人诬告温与袁术交通,遂笞温于市,杀之。】

第59章,车骑将军

就在这时,公孙治语气认真的问道:“若如大公子所言,太平道是为一大隐患?”

淳于沛叹息一声,缓缓说道:“我玄菟郡各县时有上报,各县太平道信徒与日俱增。以往是一月相聚一次,举办法事,以符水诊病。如今却是时隔几日便有聚集,人数众多,着实教人深忧不已。不过,即便如此,过往几年里本郡倒是也没发生过大的事故,要说太平道能掀起天下动乱,恐怕还需要更多证据。”

他顿了顿,似乎是察觉到在场众人的反应,于是又补充道:“无论如何,我等边地,还是要多提防胡贼犯境。若是有人暗地里勾结胡贼作乱,必然防不胜防。此次太平道与胡贼串气一通,多多少少算是一个警告了。”

祖昭不觉得公孙治的话与淳于沛的话是一并的,淳于沛的认为显然还是受玄菟郡本地境况的影响,玄菟郡人口稀少,相对太平道徒也是有限,所以最大的威胁还是屡屡犯境的异族。

祖举在淳于沛说话时倒是抬眼了一会儿,然而脸色依旧严峻,尽管并没有表达太明确的意思,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更偏向自己孙儿这一边。

公孙赞和张南各有不同程度凝思,单凭百十来人的贼乱就要牵扯出那么大的隐患,听上去确实有些危言耸听,但他们不得不对祖昭多方面的分析感兴趣。太平道是福是祸姑且不说,只说近年天灾**,民不聊生,饿殍满处,着实已显险象。引古鉴今,也能知道大灾之后必生大乱,因而不得不谨慎小心。

公孙瓒早先听说过祖昭师从卢植,可以是他的同门师兄弟,哪怕祖昭中道辍学,卢植门生的名分还是能占得上边。既然同是仕族大家,又是同门师兄弟,他心中还是十分欣赏祖昭。

片刻之后,张南不动声色的说道:“实则,此行郝大人与公孙大人是同路,而在下前来却是受了涿郡府君大人之托,昨日傍晚进城,今日一早方才与两位两大相遇,结伴同行到访。涿郡与冀州相近,而太平道发源于巨鹿,因而涿郡受其影响颇深。说来,本郡府君大人正是忧感太平道蛊惑人心,恰闻贵地事故,特派在下前来了解详情。”

祖昭早料到张南应该跟公孙瓒、郝延二人没有关系,论官职甚至都不能与公孙瓒、郝延同位列席。听得张南这么一说,他倒是觉得对方应该了解太平道状况的人。

这时,祖举接着张南的话做了一些补充,说道:“昭儿,涿郡太守温大人是德高望重之人,昔日你父亲还曾专程登门造访,与温大人算是有所结交。其实温大人同样很是担心民间乱象,希望在了解令支一案之后,能呈书使君大人,详谏利害。”

祖昭知道祖举这是在提示自己,他搜寻记忆,隐约记得“这位温大人”名叫温恕,字泰乔,当年父亲与之交往那会儿,温大人刚刚上任宗正,后来父亲病亡时温家还曾派人前来瞻吊。温恕确实是一位颇有品行的名士,若非当年党锢之嫌,这会儿理应已是位列九卿了。当然,除了温恕本人之外,他的儿子温恢亦是三国时期一代名臣。

张南接着又道:“不瞒诸位,涿郡郡内太平道徒虽无大乱,却屡生小滋。那些自称上师的道人假借符水治病,病愈则谓之灵验,不愈则谓之不诚,笼络人心、四处招摇。最初还算好,看病救人不图利益,如今随着信徒日益增多,少不了有招摇撞骗之人借机耍诈,聚众敛财。本郡温大人对此很是堪忧。”

祖昭正色说道:“温大人有此远见,真是欣慰至极。此次若是单纯毛贼倒也罢了,可在下带领本庄义士与贼人交战时,却遭遇整齐有序、阵型严谨的一队胡骑。纵然勾结胡贼起事,那也理应是寻常牧民,故而让在下深感此事别有蹊跷。”

公孙瓒与郝延对视一眼,二人面色有不同程度的关切。

早先张南虽不是很看得起祖昭,毕竟什么“龙城飞将”的名声让他感到很浮夸,然则这次又大破贼众,官文上都奏名斩杀贼人逾九人,年纪轻轻有这样的勇武,不得不刮目相看。听完祖昭的话,他凑起眉头,肃然追问道:“当真如此?”

祖昭不改色,说道:“我祖家同去百余子弟皆目睹,绝不敢有丝毫大话。”

张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公孙治长叹一声,忧心忡忡的叨念道:“当真是多事之秋。”

过了一会儿,祖昭又用凝重的口吻说道:“不知郝大人、文乔兄长可有听说过惯用黑箭的胡人?”此事他早先已经对祖父说过,只不过并没有刻意强调当日那黑箭贼的体态形貌,因而就算祖父祖举很是有疑惑,也没有太把这件事想得复杂入里。

此时祖昭又提及黑箭贼,祖举脸色不由怪异起来,目光深沉的盯着祖昭。

公孙瓒、郝延、张南三人面面相觑,多是疑惑之色。

良久一阵,郝延拧着眉头张口说道:“祖公子所说的黑箭,可是指羽箭全身涂黑?”

祖昭答道:“正是。郝大人可有所听闻么?”

郝延脸色犹豫,说道:“几年前我在陇右时倒似是听过一些把羽箭全身涂黑的传说,但好像不完全是指胡人,当地那些人所说的大约是指西凉人。十多年前但凡箭法超群者,都会在自己的箭上做一些特殊的标记,有人用朱砂染红箭羽,也有人用涂料刻在箭头。把羽箭全身涂黑同样是有过的,可惜当时只是随意听听,并未放在心上,因而多有记不太得。怎么,此事与令支县一案有关么?”

祖昭点了点头,他将祖父和文县尉当年所遇到的黑箭羌人一事简要叙述了一下,又把自己当然遇到黑箭贼的经过说了一遍。言罢,他又说道:“这些胡人神出鬼没,时而还藏身于汉境,眼下线索不多,或许可以由此入手。”

众人听得这话,都觉得很是惊奇。

公孙瓒疑惑不解道:“祖老将军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会儿岂能是同一羌贼?”

淳于沛也跟着说道:“或许只是巧合罢了。”

祖昭淡然笑了笑,欠身说道:“在下也只是知无不言。”

郝延正色道:“无论如何,令支县一案非同小可。我等必会如实禀告张大将军。”

一旁张南同样庄重的点了点头,不容怠慢的说道:“待回到郡中,在下同会如实汇报于本郡府君大人。”

祖举慨然说道:“既如此,那还有劳诸位大人了。眼下天色已晚,不如就在庄上留宿一宿,今晚设宴为几位大人接风。”

众人虚礼推辞了一番,最后纷纷答应下来。

………………………………………………………………………………………………………

【温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温恢在史书《三国志》中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此六位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第60章,县牢线索

从偏厅出来,祖昭奉祖父之命,招待几位贵客到西院一处空置的厢房休息。

之前在偏厅外面的那些侍卫,皆是公孙瓒、郝延的扈从人员,他们则被安排到庄园向南的客房小住。在陪同一行人沿着长廊前行时,起初三人各有沉思,偶尔才会低声议论几句,无不是对令支县贼患的担心。

刚过西院大门,公孙瓒忽然快行了两步,与前方带路的祖昭并行。

“祖公子,早先听祖老将军提及,当年你也是师从过卢师,对么?”

“正是。大约六年前,祖父将在下送至涿郡追随卢师学习经法,只可惜时日不算长。哦,在下曾听说,公孙大人同是卢师门下?”祖昭明白公孙瓒的意思,用不急不躁的语态回答道。

“呵呵,那真是巧了。如此算来,你我当是同门师兄弟了,若不嫌弃,便称你一声弟。”公孙瓒爽快的笑道。

“如此荣幸,弟承蒙师兄关照。”祖昭停下脚步,正式的向公孙瓒行了一礼。公孙瓒现在虽只是为一国长史,但即便如此,相比较之下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更何况用不了多久亦会功成名就,成为一方军阀。对他而言,在羽翼未丰之前显然还是要多结交一下人物才是。

“好,好。”公孙瓒上前扶了一把祖昭。

跟随在稍后的张南看到这一幕,心中自有许多思绪,无论如何,自己区区一个县尉可远不及公孙瓒这样的郡国长史,看来以后可决不能小视祖昭了。

就在这时,长廊后方忽然小跑来一人,却是祖湛。

“大公子。”

祖昭与公孙瓒等人齐齐回头。祖湛来到跟前,向公孙瓒等人先问了一礼,然后才又低声对祖昭说道:“阿成他们回来了,正在后院等大公子过去一趟。”

祖成等人因为那日受伤,一直留在令支县养伤。他原本伤势不算严重,后来则是专程留驻令支县,照料其他伤员。不仅如此,祖昭从令支临行之前还特别嘱咐过祖成,适当机会跟田宪联络一番,到县大牢查证贼寇的线索。今日赶回,显然是有所收获。

当即,祖昭向公孙瓒等人赔了一个不是,让祖湛代为前引,自己则转道前往后院。

来到后院马场,七、八名子弟正搀扶着几名讨贼受伤的子弟进院,祖成胳膊上还绑缚着绷带,神色十分憔悴。祖昭先来到那些受伤子弟跟前,向他们慰问和叮嘱了一番,随即又迎到祖成这边,祖成勉强行了一礼。

“可无恙?”祖昭问候道。

“多谢大公子挂记,已无大碍。”祖成叹声说道。

“那就好。令支那边可有什么新的消息?”祖昭旋即又问道。

“是的,昨日一早,田大人叫我去了一趟县大牢,不过牢房里并没有关押那几个贼酋长。”

“是么?”祖昭拧着眉头寻思片刻,如此重要的犯人居然不在监牢,那王县君该不会又做出什么蠢事,当即说道,“既然如此,可打探到其他消息?”

“虽然没有贼酋,但所有贼人全部招供,他们说原本没打算劫我们祖家的马,大部分人甚至压根不知道我们祖家,只是前一天临时起意才打了一个伏击。”祖成说道。

“临时起意?”祖昭眯着眼睛,脸色严峻,“这不太可能。根据那天晚上我们去事发现场的勘察,贼人明显是经过精心布置。”

“可是牢房里的那些小贼都是这么说的,莫非……他们耍诈!”祖成怒道。

祖昭缓缓吸了一口气,面露寻思。

“暂时也说不好,或许事先这些小喽喽确实不知情,但是他们的领头人早就提前做好详细计划,故而能够进行的有条不紊。”他推测的说道。

“哦,对了。他们还说,这次来的胡人不是全部胡人。之所以藏匿在树林里面,并非是为了躲避咱们追查劫马案,而是为了接应另外一些队伍。他们说,这次是要干一票大的。”祖成换上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极其严肃的说道。

“什么?他们究竟要做什么?”祖昭眼色一冷,立刻问道。

“问了,无论威逼还是利诱,甚至我们还耍诈说其他人招供了,但他们还是都说不知道。”祖成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神色显得有几分懊恼。

“看来,此事果然非同小可。只可惜我们现在掌握的线索实在有限,再加上令支县那王县君的愚蠢不作为,就算上报此事,只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祖昭深沉的说道。

“那怎么办,贼子如此猖狂,阴谋昭然若揭,难道就这么放任不管?”祖成急道。

“此事恐怕需从长计议。此次大破贼人,想必已经打乱了他们原先的计划,一时半会必然不敢乱来。从今往后就算官家毫无作为,我们也要多加防备才是。”祖昭慨然说道。

“诶,那这么说来,我们更应该加强平日的操练,积极准备,整装待敌!”祖成想了想之后,忽然有所顿悟,连忙提议的说道。

“你说的没错。原本就是为了今岁入冬的备盗,如今贼寇胆敢勾结胡贼,威胁越来越大,我等也更应该积极应对。过几日我便约张远、张预两兄弟出来,仔细商讨此事。”祖昭点头说道,他表面上没有太大反应,一切表现的顺理成章,但是心中却有一丝得意,自己的潜台词就是希望由别人意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