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润之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伺候老太太躺下,放了罗帐,常润之嘱咐了守夜的丫鬟两句,便悄声退了出去,回到她歇息的东次间。

姚黄魏紫还没睡,等着常润之回来伺候她洗漱。

今年的冬日很冷,燕北那边冻死人,冻死牛马的数量还在逐渐递增,听说燕北之地有些乱,大魏北方的鲜卑王有些蠢蠢欲动。

元武帝对内治世温和,朝世家大族下手也是循序渐进,并不激进,可这样的性子,在对外抗敌上就显得过于软懦了。

鲜卑王几次威胁燕北,屡屡进犯大魏,从先帝到元武帝,都只是退而守之,只将其拒于燕北关外,从未想过打退鲜卑王。

常润之觉得,正是因为两代皇帝重视内治而忽略外敌,才使得鲜卑越发壮大。

今年冬日这般冷,等温度上来些,说不定鲜卑又要组织一次对燕北之地的进攻了。

燕北的牛羊都有冻伤冻死的,又何况更北方的鲜卑?

不过这些都是国事,轮不着她一个内宅女子操心。

常润之披散了头发,缩进温暖的被窝。

明日又是崭新的一天啊。

第十四章 鲜卑

大年过后,常鹏的婚事被提上了日程,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了起来。

作为主角的常鹏显得喜气洋洋。

婚期很快便至,常鹏从安国公府迎娶回了赵青瑶。

既已成婚,便代表他已然成家立业。

常景山也不含糊,递了折子进宫,明确了常鹏的继承人之位。

但因为安远侯府要自常景山之后开始降等袭爵,所以常鹏也没有“世子”这样的称号。不过私下里可以这般称呼。

常润之见过赵青瑶后,不得不承认老太太的眼光真的是极好。

赵青瑶是安国公府二房的次女,既非长房所出,又不是长女,从地位上来说并不显眼。

赵青瑶长得也并不漂亮,看上去只是清秀。

可是她为人处世极为妥帖,性子不像她面上看上去那样柔和温顺,相反却有那么两分果敢决断的味道。

她进了侯府之后,小韩氏便斟酌着匀出一些府中事务交给她办,赵青瑶都办得很好。

对着常润之这个和离归家的小姑子,赵青瑶面上也从来没有露出半分不屑鄙夷之色,端的是个处事圆滑之人。

常润之与她相处的时候不多,但只要和她相处,就能感觉到她的体贴备至,一点儿也不会觉得被慢待。

这样一个女子,今后掌起家业,对常鹏而言绝对是个贤妻助力。

常景山和小韩氏也对儿媳赞不绝口。

而四少爷常鸥,经过常润之提醒,在常鹏婚前腻着常鹏以“学习”的名义很是玩耍了一通,总算也得偿心愿。

天气渐渐回暖,果不出常润之所料,鲜卑入侵了燕北关。

刚经过一场寒冬考验的燕北关驻军,又要奋起抵挡饿了整个冬天,就想着能从燕北关拿回点儿粮食的鲜卑人。

鲜卑人马背上出身,吃牛羊长大,个个身强体壮,能征善战。

大魏燕北关驻军多是北地人士,又经过系统的练兵,同样也是经过一个冬天怒火的积累,打起仗来倒也不遑多让。

两方大打出手,各有损伤。

直到三月冰消雪融,方才暂时停手,开始议和。

大魏对此已有准备。

每回鲜卑进犯,最终结果都脱不了“停战议和”四个字。

好在大魏治下,百姓也算安居乐业,年年赋税充盈国库,在议和时也比较有底气——至少在鲜卑开价,大魏讨价还价之后,安抚鲜卑的粮食、布帛等东西,大魏负担起来并不吃力。

议和结束后,照例鲜卑会派使团前来大魏京城。

鲜卑人要看看大魏的繁荣,好对下次开战有个计较;

大魏也想借此来向鲜卑人展示它的强大,以威慑鲜卑。

京城又要迎来一批外族人士。

大魏风气开发,外族人并不少,京中歌舞司收罗了很多能歌善舞的外族人。外族商人在京中繁华街上也比肩接踵。

认真说起来,大魏是一个在古代近趋国际化的国家。

只是年年都有个鲜卑挡着,让大魏如鲠在喉。

可元武帝正想要收拾世家大族,也分不出心来对抗鲜卑,鲜卑之患便一直这样拖着。

但说到底,这毕竟是国事,天塌不了。即便天塌了,也有个高儿的顶着,个儿矮的,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常润之如今就正听着魏紫絮絮叨叨。

“……太子府出来的人,面上虽不显,可到底也是有脾气的。方老太太起初对她很是恭敬,后来见那老嬷嬷温温和和的,又起了心想要为难人家,把家里的事儿接过来。”

魏紫神秘一笑:“姑娘猜怎么着?”

魏紫是个包打听,虽然常润之已经和离了,魏紫却还是想方设法地收集有关方家的消息。好的她自然不会拿来同常润之说,她对常润之说的,都是方家的坏事。

常润之也惯着她,听她问,便是一笑:“还能怎么着?你都说那老嬷嬷有脾气了,想必是对方老太太生气了。方大人是不可能去得罪太子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方老太太定然是没讨着好。”

魏紫顿时溜须拍马道:“姑娘真真聪明。”

常润之失笑:“行了,后来怎么了,你快说吧,姚黄也等不及要听了。”

一旁站着的姚黄顿时红了脸。

魏紫便也不卖关子,贼兮兮笑道:“那老嬷嬷让了她两回,后来说事不过三,方老太太第三次为难她时,她就收拾包袱回太子府了。方大人从户部办公回来后知道这事儿,脸都气绿了,亲自去太子府给那老嬷嬷赔罪,才又请了老嬷嬷回来。至于方老太太,被方大人以身体欠佳为由,关在了院儿里静养。旁人不知道,还说方大人至孝呢。”

魏紫掩唇咯咯笑:“方大人这个孝子,也不外如是。”

常润之淡淡一笑:“前程和母亲摆在一起,要你选,你选哪个?”

魏紫一愣,不解道:“姑娘这话是何意?”

“方大人被圣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赞过‘仁心孝顺’,他是在圣上面前挂了名的孝子,他要是做出不孝之事,那就是在打圣上的脸,所以他不敢对方老太太不孝顺,不管对内如何,对外的名声上,他不容有失。”

常润之顿了顿,轻声道:“就我和他和离的事来说,虽然都说是方家不厚道,可方朔彰可以将此事推到方老太太身上,就说是方老太太不喜我这个儿媳,旁人也说不得他半句不是。”

魏紫恍然大悟:“那这岂不是,成也老太太,败也老太太?”

可不是么,方朔彰能得圣上青眼,那是因为一个“孝”字,如今他被世人诟病,也是因为这个“孝”字。

“但是他也不能得罪了那老嬷嬷,毕竟他要在户部做事,而户部,是太子的地盘。”

对于朝堂上的势力划分,这段时间老太太闲了也会在常润之面前上说两句。户部是为太子做事的,这是老太太可以明确肯定的。

说到这儿,常润之闭了口。

户部总管天下赋税,可以说是皇帝的钱袋子。如今太子稳稳把控着户部,也不知道皇帝这是皇帝授意的,还是太子自主的行为?

一想到这儿,她的思绪就有些飘远了。

魏紫还在说着方家之事。

“……眉姨娘似乎是想着让方大人扶正,方大人没应呢。”

常润之的注意力便又转移了过去。

“他不敢在这个关头把苏芫眉扶正的。”常润之笃定道。

方朔彰好歹也是进士及第,脑子并不愚笨。即便他想要将苏芫眉扶正,也不会是在这个当口,至少也要苏芫眉真的生了儿子才成。

何况他方府内宅如今还不安定呢,他不至于傻到再给自己添一个隐患。

魏紫嘴巴咂吧咂吧还在说着方家的闲话,常润之在这样的絮叨声中昏昏欲睡了过去。

第十五章 辩论

冬去春来,柳树发了新芽。

鲜卑王派遣来的使团在柔和的三月天,抵达了大魏京城。

鲜卑使团一共也只来了二十余人,个个都是彪形大汉,高鼻深目,浓眉大眼。他们身上还着鲜卑特色的皮毛衣裳,腰间别着嵌了宝石的长刀、匕首,整个胸膛鼓鼓囊囊,走在街上,气势散发,不怒自威,直让人退避三舍犹不及。

这样热闹的事,常润之也有幸前来“一观”。

大魏风气开放,女子出门也很平常,繁华街上到处可见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影。若是夏天,外族姑娘们露出小蛮腰、光洁双臂、修长脖颈,更吸引人眼球。

如今不过初春,倒也没姑娘这般穿着。

常润之是被她那调皮的四弟常鸥给硬拉来的。

窝了整个冬天后,钱姨娘总算给常鸥解了禁,允许他出门玩。常鸥为此特别拉了常润之一道出门,一则表示感谢,二则也未尝没有让常润之给他当挡箭牌的意思。

常润之知道常鸥的小心思,倒也不戳穿他。

好在老太太也善解人意,说她待了一个冬天也定然闷了,允她出门一日好好放松放松,也可长长见识。

常润之心里微暖。

老太太即便是要用她的婚姻来获取某些利益,却也没有全然不顾她的感受。就这一点来说,常润之其实也已知足了。

两者既然可以兼得,又为什么不呢?

醉仙楼二楼,常润之定了一个包厢,此时她正坐在窗边喝茶。

鲜卑使团已经走过去了,趴在窗边的常鸥还在赞叹不止。

“三姐,他们怎么那么高啊!三姐,他们怎么那么壮啊?三姐,他们穿的衣裳怎么全是皮毛的啊!三姐……”

常润之听着他提问,间或回答他一句,见他还趴在窗边,不由道:“人都走没影儿了,还趴在那儿看什么呢?”

常鸥回头嘻嘻笑道:“他们走了,可下边儿人都还在议论呢,我听听他们说什么。”

常润之失笑,想了想退了包厢,让常鸥和她去大堂里,要了一壶茶。

“大堂里人多,他们谈事儿也很是大声,你听个够。”

常润之捧了茶盏暖手,常鸥则竖了耳朵认真听着。

醉仙楼大堂已经满座,不管互相之间认不认识,对此次鲜卑使团的到来都有很多话要说。

你一句我一句地谈着,渐渐就说到了鲜卑和大魏的关系上来。

有人出言愤愤不平:“每隔几年咱们大魏就要和鲜卑战一次,每次战后不管输赢,都要给鲜卑粮食布匹,为什么就不能把鲜卑给灭了!也省得每次为鲜卑之事,付出一大笔费用。”

有激进的,自然也有温和的。

“咱们大魏万国来朝,岂能行那等粗蛮之事?”

如此,大堂里的人便由这个问题分成了两派,辩论不休。

常润之听得有趣,两边人都说得十分有道理,辩论氛围很是热烈,两边的辩才也着实了得。

常鸥也听得认真,听累了,他不由扭头问常润之:“三姐,你觉得哪边说得对?”

常润之笑了笑。

这种民族之间的问题,向来不是那么好回答的。

“三姐?”

见常润之不语,常鸥忍不住拉了拉她的袖子。

常润之无奈地看向他,道:“道理都有,但战与不战,其实根源在鲜卑。”

常鸥不解,常润之便道:“这是三姐的一点儿想法,我只说说,你听听就是。”

常鸥忙点头。

“从目前来看,圣上是不希望对外举兵的。也就是说,从大魏的角度,圣上并不想战。”常润之轻声道:“换言之,只要鲜卑不进犯大魏,大魏是不会先与鲜卑打仗的。所以我说,战或不战,根源在鲜卑。”

“打仗不好。”常鸥皱眉嘟嘴:“打仗会死人。”

常润之摸了摸他的头:“小四的心肠真软。”

“三姐,可以不打仗吗?”

“可以呀。”常润之道:“除非鲜卑打仗就仅仅是为了粮食布匹,而不是其他。”

“其他?”常鸥不懂。

常润之顿了顿,轻声道:“比如,志在中原之类的。”

常鸥顿时倒吸一口气。

“他们敢!”

一边说着,常鸥拍桌要站起来。

常润之忙安抚住他:“别激动,不是说了让你随便听听就是了吗?”

常鸥这才忿忿不平地又坐了下来。

只是姐弟俩都没想到,他们的谈话从最开始就已经让邻桌背对着他们的男人注意到了。

那男人饮着茶,面容陷在阴影里,只能看到握着茶盏的一只手骨骼纤细,盈白修长,端的好看。

常鸥生了会儿闷气,又忍不住问常润之:“那……要是他们并不敢染指咱们大魏,这样能不打仗吗?”

“当然可以了,鲜卑人虽然个个瞧着都很粗鲁野蛮,但又不是傻子。若能不打仗却可以获得粮食布匹,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偏要生一场战事呢?”常润之道:“可大魏人也不是傻子啊,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给他们粮食布匹呢?”

常鸥便挠了挠头:“可每次打仗过后,还不是要给鲜卑那些东西……还不如不打仗直接给呢。”

常润之便无奈笑道:“你都能想到,朝堂大臣们又怎么会想不到呢?可要是不打仗直接给,咱们大魏的面子又放在哪儿?打仗,是为了不输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