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规矩这样的事上,礼王不得不站出来附和道:“父皇,儿臣认为,五弟所言极是。大魏律例既制,便该遵之。不然,又要此律例何用?”

两位王爷开口说《大魏律》,朝上的其他大臣便有些不敢接话了。

《大魏律》是大魏建朝时,魏高祖命人编纂,谁要说可以不遵大魏律例,这不是公然把把柄往人手里送吗?

元武帝凝眸沉思。

见元武帝有些意动,太子和祝王顿时着急,暗自给自己派系的人使眼色。

立马便有一人出列道:“瑞王爷和礼王爷所言不无道理,但若因遵照大魏律例,对齐、鲁两家陡然施威,而因此引起两家反弹,这后果,不知两位王爷可考虑过?”

这是又将皮球给踢了回来。

元武帝闻言也看向瑞王和礼王。

礼王只负责礼部的事儿,这会儿就端了笑脸不说话了。

瑞王背脊微微僵硬了片刻,方才缓缓道:“古人有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儿臣认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父皇既以此事垂询众臣工,想必不会让殿内众位大人,视《大魏律》如无物。”

大殿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瑞王仍在继续说着:“被压迫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兖州百姓,被当街打死下狱的几家苦主,乃至寒窗苦读后以科举报效朝廷,拿朝廷俸禄誓为朝廷效忠,却也被齐、鲁两家刺伤并挟制住的兖州同知……他们在等待着朝廷还他们一片青天。”

瑞王撩袍下跪,郑重其事道:“齐、鲁两家理应被捉拿问罪,若他们因此对朝廷有任何不利举动,依《大魏律》,依法定夺便是。大魏养兵从未倦怠,难道还惧怕区区一州两族?”

瑞王的声音清亮温和,并不咄咄逼人,然而却振聋发聩,扇打了之前吵得面红耳赤的殿内大臣的脸。

刘桐就站在瑞王身后。

瑞王的身姿并不算特别挺拔威武,他的个头甚至比刘桐还要矮上那么一点。

可哪怕瑞王此时跪在地上,从刘桐的视角望过去,他的面前,却仍旧仿佛矗立着一座高山,凌然巍峨,悍不可侵。

元武帝站在帝座前,目光落在瑞王身上,神情复杂。既有欣赏,又有遗憾,却又带着那么点儿审视和忌惮,转而瞟了一眼太子,失望之色也一闪而过。

良久,元武帝方才道:“齐、鲁两家所犯之事,为律法不容,为朝廷不容。擢瑞王亲带两千左骁卫,前往兖州,问罪齐、鲁两家掌权当家之人,缉拿进京。拒不受捕者,就地格杀。”

元武帝此话一出,太子和祝王就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仍旧跪在一边的祝王心下大急,再顾不得其他,膝行几步上前道:“父皇!兖州几族与高句丽王室素有往来,生此变故,若高句丽有心相帮,恐会引发国战啊!”

元武帝看向祝王,半晌后方才冷笑一声:“你的意思是,朕还要畏惧那高句丽区区小国?为忌惮高句丽,连对齐、鲁两家动手都要再三三思而后行?我泱泱大魏,在你眼里,就这般畏战?”

祝王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太子则灵机一动,上前道:“父皇向来睦邻安边,爱恤民命,若瑞王带兵前往兖州,兖州当地真有反抗,那百姓们……”

太子当然不愿意齐家就这般交代了,虽然现在看来,就算把齐家保下来,齐家以后也不会继续做掠卖平民这样的事,他这条财路算是断了个干净,可要是不想办法捞出齐家来,万一齐家说些什么,那他这个太子……

太子想走曲线救国的路,可自然有他的敌人出言反对。

祁王笑得温和:“太子此言,是认为齐、鲁两家会以兖州百姓性命威胁朝廷?”

祁王一旦开口,太子便有诸多忌惮,他一时间没有答话,仔细地思索着祁王话中是否有漏洞和陷阱。

岑王双手抱着前胸,阴阳怪气地道:“什么时候,我泱泱大魏竟然也会受人威胁了?往常倒是没见太子这般替百姓们着想。”

太子脸色极其难看。

几个儿子言语之中打机锋,元武帝站在上首,只觉得胸闷难当。

他扫了几个儿子一眼,不甘心地又提了其他未封王的皇子。

问到九皇子时,元武帝顿了一下,显然是仍在意刘桐之前突然站出来唤他父皇,却又被瑞王拉了回去的事。

“九皇子以为如何?”元武帝在御座上坐下,缓缓问道。

刘桐没有抬眼也没有抬头,就这般站着,声音平平地道:“儿臣没想法,父皇说什么,便是什么,毕竟君命大如天。”

刘桐的话引得朝臣们纷纷侧目皱眉,瑞王的眉毛都拧成了一团了。

停顿了须臾,刘桐讽刺地一笑,又添了一句道:“退而求其次,父皇没主意,儿臣自然是听太子的。”

“唰”的一声,众人的视线顿时又凝聚在了太子身上,有那听懂弦外之音的,便又往瑞王瞧瞧,目光在元武帝这两个儿子身上转来转去。

太子站着,只觉得芒刺在背。

元武帝手紧了紧,平实地道:“哦?听太子的?朕还以为,你一向跟着瑞王做事,万事都听瑞王吩咐,倒没想到,你也算懂规矩。”

刘桐脸上表情更冷,笑得越发冷然:“那是自然,万事可不就得守规矩吗。就如同犯了《大魏律》要被定罪判刑,这也是规矩。哪怕逃脱了这样的规矩,天理昭昭,报应总也会跟着来的。”

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弹

刘桐在众朝臣眼中,曾经是个低调又不起眼的皇子。元武帝儿子很多,刘桐虽然有异族血统,稍有别于其他皇子,但也仅止于此而已。

他开始崭露头角,是因为开始跟着突然被元武帝重视的瑞王做事。

暂且不提刘桐办差做事的能力,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刘桐对瑞王这个兄长,那绝对是没话说的。

喜欢给人分派别的,便自觉将刘桐纳入了瑞王这一派。

在刘桐说,元武帝没主意时,退而求其次便要听太子的话时,很多朝臣都觉得莫不是自己耳朵听错了。

可等反应过来之后,方才知道这不过是刘桐的暗讽罢了。

皇帝没主意,可不就得太子来做主了?太子既然做了主,那也只能听太子的。

可是堂堂帝王,有主意不拿,却让太子拿主意,这话听起来可不太好听。

再加上后来刘桐说什么天理昭昭,什么报应的,品出些味来的,看太子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

元武帝脸色紧绷,也不再继续问其他皇子的意见。

“朕金口玉言,之前说了对齐、鲁两家的处置,自然有效。”元武帝面色冷肃,对瑞王道:“瑞王,接旨吧。”

瑞王有些为难,不由按了按自己的腿。

元武帝恍然,又道:“瑞王伤了腿,这倒是不大好办了……”

说着,元武帝的视线便又转到了刘桐身上,停顿了不过眨眼的功夫,元武帝便道:“既如此,那就由九皇子领命,带两千左骁卫,去兖州缉拿要犯吧。”

刘桐微愣了片刻,方才出列道:“儿臣领旨。”

元武帝点点头,垂了眼眸,道:“今日无别的事,祝王随朕来一趟。”

说完,元武帝又扫视了一圈,方才道:“退朝。”

寺人忙拖长了腔调喊出退朝二字,玉阶下众人齐声叩拜,喊着恭送陛下。

待元武帝不见身影,朝臣们方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块儿出了大殿。

刘桐上前去扶瑞王起身,瑞王搭着他的手站了起来。

因为回京后休养的好,如今瑞王行走虽然还有些不便,但已不影响日常生活了。

瑞王皱着眉看着刘桐。

刘桐的脸与其说是淡定,倒不如说是面无表情。

瑞王想骂他两句,想了想还是没能斥责出口,良久后只轻叹了一声。

“你啊。”瑞王摇着头,任由刘桐扶着他慢慢往外走着,轻声道:“今日我若是不拦着你,你难道要当着众朝臣的面揭露太子和齐家,祝王和鲁家之间的猫腻不成?”

刘桐垂眸,专注着脚下的路,一边回道:“是又如何?父皇想要包庇,也得问问是不是所有人都瞎了眼盲了心。”

瑞王摇了摇头:“和父皇对着干有什么好处?”

刘桐冷哼了声:“顺着他,也没见得了什么好处。”

“小九。”瑞王停下脚步,严肃地看着刘桐道:“你的心态有问题,心态失衡,导致你激进冲动。这是为人子,为人臣的大忌。”

刘桐咬了咬牙:“五哥你就能忍得住?”

“能。”

瑞王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忍的?我能忍得住,所以,你也一定要忍得住才行。”

“五哥!”刘桐狠狠抿了抿唇,脸上肌肉因用力,使得整张脸变得有些发青。

“你看到了,今日大殿之上,父皇只拿了齐家鲁家和兖州暴乱、同知被刺伤的事出来说,齐家掠卖平民替太子敛财的事压根儿没提,祝王暗中与鲁家相联系替鲁家谋私,也只是简单一句事后与祝王算账的话了事,五哥你被宇文家派人刺伤,迄今为止连个解释都没有,甚至今日父皇提及兖州,三大族里齐家鲁家都说了,唯独宇文家,却是提都没提。凭什么?!宇文家为什么刺杀五哥,好歹这个原因总要告诉五哥才行,可父皇似乎把这么大的事都给忘了!”

刘桐语气发狠,表情也颇为凶神恶煞:“父皇就这样和稀泥,可谁愿意受这种委屈?五哥你也能忍得住!若非我今日要站出来,五哥怕是也不会在父皇面前说那一通话,让父皇逼不得已一定要去处置齐家鲁家吧?”

瑞王沉默着,良久才道:“小九,不论如何,那也是我们的君父。既是君父,那便该君在前,父在后。”

“我管不了那么多!”刘桐低吼道:“我只知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已经忍无可忍了!”

“小九!”

瑞王厉喝一声,处于暴躁边缘的刘桐顿时被镇住。

瑞王面相严肃,一字一顿地对刘桐道:“大丈夫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你不要因为一时心中痛快,就去做一些得不偿失的事。”

刘桐恨恨地撇过脸。

瑞王也垂下眼,示意刘桐搀着他继续往宫外走,一边道:“我且问你,就算你今日真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又能如何?父皇会废太子吗?会斩杀了祝王吗?会灭了宇文氏一族吗?你认为会吗?不可能有结果的事,又何必多生枝节,让父皇对你不喜?你今日后来说的那些话,恐怕已经让你自己在父皇那儿挂上名了。”

“我说什么了?”刘桐冷哼一声:“干坏事的人会有报应,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小九,你知道我的意思。”

瑞王撑着刘桐一边肩膀,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去兖州缉拿齐、鲁两家人,本该是我去。我借着腿上的伤婉拒了。若不是因为你今日那一番言论,父皇不会想到你,将这差事交给了你去办。”

刘桐冷笑道:“就今日朝上的情况,谁不知道兖州的事那就是一块烫手山芋?谁又愿意去?他倒是想交给旁人,可也要旁人愿意才行。就如之前兖州之事传来京里,父皇还会问你们谁愿意去查清暴乱实情。”

刘桐抿了抿唇,道:“可他从来不会问我愿不愿意。”

就比如他头一桩婚事。

太子做媒,贵妃看了说辅国公府的姑娘与他得配,没人同他打一声招呼,这门亲就这般定下来了。

刘桐对元武帝的心结从小便有,后来更是因为自己和瑞王在元武帝那儿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心结越结越重。

说是父子,他对元武帝尚还有那么一点儿父子之情,希冀着元武帝能偶尔想起还知道有他这么一个儿子。

可元武帝对他呢?

刘桐冷笑一声,这些年,还没看淡吗?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宽慰

兄弟二人结伴出了宫,刘桐先将瑞王送回了瑞王府,方才慢悠悠往自己的皇子府赶。

他有些心事重重,神情也很阴郁,脸上就没个笑模样。

常润之陪着他用了午膳,下人们撤下碗碟后上了清茶。

常润之捧了茶递到他面前,柔声道:“那边庄子里送来了一批活鸭,晚上我给你做个八宝鸭吃怎么样?”

刘桐饮食喜欢清淡,但不妨碍他喜爱美食,尤其是常润之亲自下厨做的饭菜,他总能一扫而光。

往常常润之说要下厨,刘桐都兴致勃勃地点菜,今日常润之提及要下厨,刘桐却表现得心不在焉的,似乎连听都没怎么听进去,可有可无地点了点头,眼睛就盯着茶盏中漂浮的茶叶出着神。

常润之暗叹了一声,挨近了他些,接过他手中的茶盏,将刘桐的心神引了回来。

“发生什么事了?”常润之轻声问他道:“今早你出门的时候,还一副生气勃勃的模样,怎么一回来,整个人都变得有些萎靡不振了?早朝上出了什么事?”

刘桐抿了抿唇,想开口将早朝上发生的事情说给常润之听,又觉得因为自己今日一时冲动的鲁莽,还是连累到了瑞王,心生自厌之感,面对着常润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