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寻着一个突破口——何旦说,静太妃曾经私底下见过先帝。”

刘桐皱眉道:“父皇留给过静太妃一封遗旨?”

泰昌帝点头:“先帝防着朕,怕朕登基之后,对慎郡王等人不利,所以,这是一份让静太妃在恰当时候拿出来,可以救他一命的遗旨。”

刘桐顿时不解了:“父皇完全可以下一道这样的明旨给皇兄,为何要辗转交给静太妃?”

“父皇发明旨给朕,全天下便知道了,慎郡王等人仗着这道旨意,铤而走险的可能性更大,父皇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反效果。但留给静太妃以防万一,便是一种保障。即便慎郡王反了,他终究会因为这道旨意,保一条性命。”

泰昌帝缓缓道:“至于为什么是静太妃……很简单,因为祝王身体不好,早已不能参与夺位之争。而他与朕,多多少少有些不对付。”

泰昌帝道:“静太妃的身份和地位相比起后宫其他嫔妃,是最中立,也是最合适的。她是个聪明人,得了这道旨,她便清楚地知道,让祝王支持前慎郡王造反,若是失败了,慎郡王能留条命,而祝王,可是连命都留不了。这也算是先帝给她的警告吧,正好还能分化慎郡王和祝王。”

刘桐恍然大悟,却又疑惑道:“既然这道旨意的确是存在的,那为什么静太妃没有将它拿出来?”

“朕也寻思着,静太妃可不是这么一个听凭先帝安排的人。她早年间做的那些事儿,比如兖州鲁家,你也是知道的。她可能不会参与夺位之争,但她不会介意给朕下点儿绊子。毕竟她与母后有那么段不合渊源。”

祝王之母静太妃和泰昌帝之母皇太后,当年在后宫里,同居一宫,静太妃为主位,皇太后只是个屈居偏殿的小嫔妃。

可谁想到,静太妃前脚刚怀上祝王,皇太后这边儿后脚便也跟着怀了孕。

静太妃嫉恨了皇太后许多年,更何况如今,静太妃的儿子半残不废,而皇太后却生了个登了帝位的好儿子。

静太妃不瞅着机会,给皇太后和泰昌帝难堪才怪呢。

可为什么她没有任何动作呢?

泰昌帝饮了口茶,缓缓道:“不是静太妃不想发难,是她没办法发难。这道遗旨,在朕登基那天,被祝王妃寻了出来,让祝王给烧掉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当家

烧毁先帝遗旨?!

刘桐讶异地张嘴,觉得这消息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祝王妃……四嫂?她为什么……”

泰昌帝便是一笑:“所以古话说,娶妻娶贤,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桐静默,心想祝王妃也算不上什么贤惠之人吧……至少她对丈夫,就谈不上以夫为天,毕恭毕敬。

刘桐笑了笑,道:“是祝王妃看穿了静太妃想要做点儿事儿给皇兄添堵,怕给祝王招惹麻烦,所以才烧了这道旨意?”

他一想,又觉得说不太通:“可是静太妃并非愚蠢之人,她自然也知道,拿出这道旨意,皇兄对她怕是意见颇深,连带着也不会给祝王好脸色的。她为何要多此一举?”

泰昌帝道:“人老了,脑子变得愚钝了些,也正常。静太妃也是确定朕不会无缘无故地对祝王下手,所以才希望拿这道旨意,同朕示示威。她知道祝王复起无望,今后的日子也就那样,又怎么舍得放过这样一个让朕丢脸难堪的机会?”

刘桐若有所思:“那祝王妃……又为何要烧毁父皇留下的遗旨?她不知道这是杀头之罪吗?”

刘桐看向泰昌帝。

泰昌帝标榜要以法治国,得知祝王妃烧毁先帝遗旨之事,他会不会也依法令而走,将祝王妃抓起来?

似乎知道刘桐在想什么,泰昌帝无奈道:“这道遗旨已毁,且知情人也只有静太妃、祝王和祝王妃三人,你认为他们会承认曾经有这么一道旨意吗?无人证,无物证,哪怕是要成案,怕也终归只能是一桩悬案。”

“可事实上……皇兄知道,这道旨意的确是真的。”

“朕也从未见过啊。”泰昌帝莞尔:“人嘴两张皮,一开一合说的东西,怎么说怎么有理,谁知道是真是假。”

刘桐顿时明白,泰昌帝是打定主意当此事不知道了。

至于祝王妃为何要烧毁这道遗旨,其实从祝王妃要祝王离京前往献州生活,便可知道,她是希望祝王远离朝堂权势的漩涡中心。

那么她不希望祝王或者静太妃因为一道先帝遗旨而生出什么乱子,便也同理可证了。

慎郡王等人谋逆之事,随着他们的身死而渐渐平静了下来,几家人的遗孀、子女在京城里战战兢兢地过了几个月,发现泰昌帝的确没有要暗地里下黑手的意思,这才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开始为逐渐入不敷出的账目开支而苦恼奔波。

都是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银子的主儿,虽说抄家时候抄走了大半,但留给他们的钱财积蓄,即便他们不做活儿,不干事儿,每日三餐都能见到荤腥一般吃用,也足可以养活他们到死。

可到底这些银子,经不起花。

比如慎郡王,他留下的妻妾儿女太多了,人一多,争执就多了,今日你说他多吃了个鸡腿,明日他说你多裁了匹布,本该是齐心协力开始新生活的一家人,就这样在吵吵嚷嚷中,将留下来的公用开支给挥霍得越来越少。

再比如祁王,祁王妃出自薛家,礼仪规范那是无人可敌。可那是作为高门贵妇才能有的行为举止,沦为平民后,祁王妃仗着乃是当仁不让的一家之主,在吃穿用度上,仍旧比照从前的惯例,甚至还放不开丫鬟小厮的伺候,银子自然如流水一般哗啦啦流。

相比而言,稍好一些的也就属礼王妃。她自来不受礼王宠爱,也一直带着儿子,避开礼王侧妃锋芒,一直在为自己儿子的将来打算,私下里也存了一笔钱。如今礼王身死,她也懒得再与礼王侧妃周旋,让礼王无子的姬妾全都打发了,有儿女的才留下,孩子则交给其生母养,分给他们对应的银两,让他们自己开支。

礼王妃瞧着懦弱,身为嫡王妃,却对侧妃退避三舍,可她毕竟是还是一个母亲,骨子里虽然隐忍,却也分得清时事。

在带着儿子为礼王殓葬之后,礼王妃便另租赁了一个院落,带着亲儿亲女单独生活,远离了与其他女人的纷争。

可以说,礼王妃的日子,是过得最惬意的。儿子孝顺,女儿懂事,还不用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唯一的缺点就是,吃穿上要紧凑些。

但礼王妃还是认为,这比她以礼佛为名,胆战心惊过的那些年清苦日子,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如今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家儿子努力读书,却可能压根儿派不上用场。

当今陛下能让谋逆兄弟的儿子入朝办事提携他吗?

礼王妃对此表示忧虑。

然而还不待她决定是否要让儿子中断学业,想旁的出路的时候,荣郡王却寻到了她家里来。

当看到门外的人时,礼王妃整个人都惊呆了,深恐是泰昌帝这会儿终于想起来要秋后算账,不放过他们这一家妇孺。

儿子将她挡在身后,戒备地看着荣郡王,张了张口还是喊了一声:“九叔。”

虽然与叔伯们甚少见面,但这个少年却是记得每一个叔伯的样子的。父亲出事后,他迅速成长起来,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荣郡王对侄子这一声称呼感到欣慰,他点了点头,道:“不请我进去坐坐?”

母子俩只能将荣郡王请进家来。

院落虽然窄小,却并不显脏乱。房屋里咚咚咚跑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惊慌地看着家里来的客人。

礼王妃将她招到身边来,示意她喊九叔。

小姑娘便老老实实跟着喊了人,又依偎到了礼王妃身旁。

荣郡王应了一声,看向礼王妃的嫡子,由衷道:“陟儿也是个大小伙子了。”

刘陟点点头,轻声道:“谢王叔惦念。”

荣郡王莞尔,进屋后便看到了正堂龛阁下的礼王牌位。

礼王妃神情一凛,荣郡王却并无责怪之意,只看向刘陟道:“你父亲的尸身,只有你这一个儿子去给他殓身,把他下葬,还为他披麻戴孝。你其他兄弟,倒似乎都没有他这个父亲似的。”

刘陟到底只是个少年,闻言眼睛便有些潮意。

荣郡王看礼王妃如临大敌的模样,叹了一声,伸手拍拍侄儿的肩膀,道:“皇上听闻你孝顺,又素来好学上进,不想你因为你父亲之事,而前途尽断。你与九叔说,你可想跟着九叔做事?虽则你年纪尚小,但总能在做事的过程中,学到些东西。”

刘陟顿时惊愣,礼王妃亦张大了口,不敢相信幸运就此从天而降。

第三百三十四章 秋风

刘陟此后跟在了其九叔刘桐身边,做了个小杂吏。

刑部的官职经过一番缩减细化,职权更加分明,相应需要传递消息的杂吏便变得多了起来。

刘陟也算是搭了个顺风车,至少他现在每月能得到固定的米粮、银钱和布匹,还有了事儿做,在刑部更是可以向修订新律令的各位大儒大家学习,大儒大家得空时给他几句点拨,胜过他自己苦读。

礼王妃忐忑不安地观察了将近半月,方才在儿子的不断安慰下,定下了心来。

新皇是真的没有要算总账,荣郡王也是真的在提携我儿。

礼王妃这样想着,对刘陟的告诫便更多了起来,让他韬光养晦,在刑部低调做人,莫要惹了旁人的眼,招来祸患。等将来他弱冠成年,兴许另有一番造化。

刘陟都一一答应了下来,犹豫了片刻后询问礼王妃道:“母亲,孩儿虽然已很久没有见过今上了,但印象中,这位王叔似乎一直是个和善性子。民间传言,说他坑杀兄弟,连同前太子、祁王叔还有父亲,都没有放过……这是真是假?”

礼王妃幽幽一叹。

“你已不是孩童,你先告诉为娘,在刑部做事这半个来月,你如何看待刑部各官,又如何评价当今皇上治下理念?”

刘陟迟疑了会儿,方才道:“孩儿学术不精,但观刑部,虽然也有官员同僚之间相互攀比倾轧,不过程度都不深。刑部上行下效,令行禁止,执行力很高。由小见大,孩儿觉得,皇上治下,想必也是极为迅速有效的吧。”

“那你认为,他可是一个明君?”

刘陟心里微惊,四处看了看。

礼王妃笑道:“家中无旁人,就我们母子,你且直说。”

刘陟便道:“孩儿觉得,今上虽然登基日浅,但假以时日,必是一代明君。”

“明君啊……”

礼王妃怅然一叹,无奈地笑了一声,方才正色道:“前太子,你祁王叔,还有你父亲之死,是因为他们谋反,而并非遭今上坑杀。”

刘陟咬了咬唇:“民间传言说,这日子离得也太近了。今上刚刚登基,父亲他们就多了这个罪名。”

礼王妃道:“民间传言多是人云亦云,我儿不能听之便信之。就你父亲等人的罪行,便是全家问斩,都是使得的,今上能饶过他们家眷的性命,已算是仁慈了。”

刘陟没有出声,到底是少年,心中对自己父亲的死,仍旧耿耿于怀。

礼王妃叹息一声,将他轻轻揽在怀里,低声道:“我儿,为娘这些年一直隐忍,为的都是你。为娘对你父亲已算仁至义尽,他乃你父,为娘不做评价,但我儿已是大小伙子,对事,对人,你该有自己的评价。不管在什么地方做事,多听,少说,多想,总是错不了的。你可莫要让他人言论,扰乱心智。”

刘陟正色道:“母亲放心,孩儿明白。”

礼王妃松了口气,微微一笑:“你九叔对你照顾有加,前几日|你九婶还让人送了些实用的东西来。这份情,咱们得领。跟着你九叔,你要好好做事儿,别给他惹麻烦。”

“是,母亲。”

刘陟心里的疙瘩稍解,又同礼王妃说了个新鲜事儿:“这两日,似乎有人寻九叔拜托他什么事儿,孩儿留意了下,似乎是祁王叔家里的人。”

“是吗?”礼王妃的反应却很平淡:“既是找你九叔,你便不要多话了。”

“是,母亲。”

刘陟所提的这个事,是目前刘桐拿着最难办的事。

前祁王妃听说礼王妃嫡子跟着刘桐到了刑部,被刘桐安排了活计,未来有了着落,便遣了自己儿子,也来刘桐跟前,央刘桐也帮帮忙,寻个路子。

刘桐没有得到泰昌帝的招呼,自然不敢随意替人安排,便躲了过去。

前祁王妃不死心,寻到沈氏,说沈氏也有个嫡子,不如他们一道去求求刘桐。

沈氏已心灰意冷,虽然涉及到自己嫡子,她有些意动,却终究拒绝了。

那日|她去求常润之时,常润之说的话,她记在了心里。

相夫教子,夫没了,儿子当然是最重要的。可沈氏回过头来瞧瞧,也的确发现自己儿子太过阴郁,性子怕是养差了。在慎郡王还活着的时候,儿子从慎郡王口中听了太多他对自己兄弟们的责骂,这些话恐早就深植在了他心里。

沈氏当然不敢将儿子送出去,就怕儿子做出了出格的事情,再也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