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玩笑几句,常润之又正经问刘桐道:“接下来怎么办?”

“接下来?”刘桐呼了口气:“牌已经甩出去了,接下来就只能等着父皇跟牌了。”

与刘桐所料的不差,气急攻心的元武帝缓和了情绪之后,雷厉风行地开始查辅国公府和太子府。

虽然心里明白这已经是百分之百的真事,可元武帝可笑得仍旧怀抱着那么一点儿希望,盼着这事儿不过是个误会。

很快,宫里来人将太子孺人莫氏给带了出来,分别带去给几户人家辨认。

当年莫新竹还在闺中时,颇有贤名,闺中密友自然也有那么些个——即便莫新竹压根儿没有真心与人相交,不过带着利益。

这些“老朋友”也都嫁了人了,都是权贵圈子里的,嫁的自然不会差。好几家高官显贵的媳妇儿看过莫氏后,不想把话说得太满,都含糊地说瞧着像是莫新竹。

太子仍旧在狡辩,说莫新竹与莫新尘两姐妹长相相似,所以才会被人误会。

拿了辅国公府的人问,辅国公府当然是早就下了禁口令的,下人们都不敢多说,主子们自然不会承认,死咬着不松口。

事情眼瞧着陷入了僵局,一个人站了出来。

莫新尘的同母弟弟,辅国公府三房庶子,站到了查问之人面前,斩钉截铁地说:“嫁给九皇子的,是我亲姐姐。进了太子府的,是我嫡姐。出嫁前,我亲姐姐被警告,打断了腿,出嫁后,辅国公府瞧着我亲姐和九皇子相处得很好,生怕我亲姐将此事告知九皇子,所以斩草除根,并用我与我姨娘相互威胁,不许我们与人来往。”

查问之人总算找到了决定性线索,将他与他姨娘带至御前。

太子心急如焚,元武帝这时却已冷静下来。

当问到九皇子是否知晓此事时,庶子回答元武帝道:“九皇子应该是知情的,这些年姨娘与小民挂着太子孺人生母与亲弟的名头,表面光鲜,但内里其实不然。小民甚至几次遭人暗害,却都有人及时救助……小民想,应当是九皇子保护小民的。”

庶子顿了顿,又道:“而且,小民亲姐去世时,九皇子杖毙了她身边的贴身嬷嬷,那人……其实是小民嫡姐的贴身嬷嬷。其余辅国公府跟随陪嫁的家奴,都被九皇子撵回了辅国公府,丝毫不留情面。”

元武帝一方面暗恨太子和辅国公府这般置皇家脸面于不顾,干出这样的事,一方面又恼怒这庶子堂而皇之将这些事情摆出来说……

若是他不站出来,或许这件事也能不了了之……

元武帝深吸一口气,总算是想起了这件事中还有的一个当事人。

刘桐。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处罚

接到要他进宫觐见的圣旨时,刘桐正抱着刘景阳飞高高。

常润之见过的为父之人不少,但也未曾见过刘桐这样,与儿女毫无距离之感的。

刘景阳笑也好,哭也好,闹也好,刘桐脸上从来都挂着慈父笑容,哄着他,依着他。

搞得常润之有时候都难免有些吃醋了。

她想,以后刘景阳渐大,刘桐若仍是这样,那只能她来唱白脸,免得刘景阳被宠得太过。

宣旨太监见着刘桐抱着刘景阳十分熟稔的模样,也是惊了一下。

刘桐接了旨,沉默了片刻才问道:“敢问公公,父皇可有说什么?”

宣旨太监笑道:“圣上什么也没说,只等着殿下进宫呢。”

“容我收拾一下。”

刘桐将刘景阳交给常润之,自去整理了一番仪容。

见自个儿父亲要走,刘景阳“啊啊”叫了两声,挣着小身板儿要跟了去,常润之哄他道:“爹爹出门儿了,等爹爹回来,会给阳阳带礼物的。”

刘景阳双眼冒光,顿时咧嘴:“礼!带礼!”

刘景阳回头笑了笑,随了太监进宫。

元武帝已屏退了身边儿伺候的人,就连太子也没在他身边。

刘桐依礼下跪、叩头、请安,面色如常。

距离事发那日,已过去四天了。

元武帝看了看刘桐的表情,心里有些叹息。

这四天来,元武帝一直称病,早朝也并未开,臣子们所上的折子,都让他集中起来,让几位重臣看过后商量给出了解决之法,然后交给他批。

宫妃、皇子们有那能耐的,都来他跟前过了个遍,表了关心,唯独这个小九啊,事发当日没留宫,事发之后也没进宫。

就冲他这反应,元武帝就知道对此事,他心中怨气极大。

元武帝半坐在软榻上,父子俩都沉默着,半晌后元武帝才道:“辅国公府易女而嫁之事,你早就知道?”

“此事父皇已查明了吗?”刘桐不答反问。

元武帝心里憋气,应了一声。

刘桐便道:“回父皇的话,儿臣知道得也不早。”

“何时知道的?”

“莫新尘去世当日,她临终前不忍儿臣被人当猴耍,所以告知儿臣实情。”

元武帝头疼地按了按额角,有些埋怨那莫新尘多事。

若是莫新尘并未将此事告知刘桐,那此事兴许也就永远不会被人重提。

刘桐看了元武帝一眼,嘲讽一笑,又低了头,心里不由慨叹,父皇真的是老糊涂了啊……

元武帝慢悠悠道:“你且回去吧,这事儿,朕会给你一个交代。”

刘桐轻声道:“父皇不需给儿臣交代。”

他简短的一句说完,便告罪躬身退出了寝宫。

元武帝怔了良久,方才悠悠叹了口气。

小九这话,听着像是他对此不欲追究,但其实细细想来,这件事已污了太子清名,是板上钉钉的皇族丑闻,又被那么多人所知……他这个帝王需要向之交代的,是大魏先祖,又何关小九一人。

这个过,太子实在遮掩不过。

第二日,元武帝的处罚下来了。

首先是太子,圈禁太子府,无旨不得出。

太子府内那孺人莫氏,杖毙;莫氏所出子女,贬为平民,永不得入宫廷。

辅国公府,抄家,夺爵,此事主事者,包括辅国公与其妻,尽皆杀头,其余辅国公府诸人,男的流放,女的没入贱籍,原奴仆发卖。

此事知情不报者,也以轻重程度不同,予以处罚。

贵妃娘娘被禁足,罚俸,后宫大权被夺。

……

元武帝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倒算得上雷厉风行。赫赫辅国公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力摧枯拉朽得土崩瓦解,太子压根儿就束手无策。

处决结果出来后,刘桐反倒平静了下来。

常润之有些感叹,辅国公府的人斩首那日,她问刘桐是否要去观刑。

刘桐摇头拒绝了。

“他们是咎由自取,我若去观刑,倒显得我幸灾乐祸一般。在此事上,我是忍辱负重的弱者……还是不要打破这样的形象为好。”

刘桐笑了笑,常润之托着腮望他:“莫新尘的姨娘和弟弟,你安排好了吗?”

因为此事得以查明,莫新尘的弟弟在当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虽然辅国公府被抄家,这两人也得了恩赦。莫新尘的弟弟得以以平民身份,另造户籍,赡养亲母。

只不过那姨娘心中积郁多年,如今女儿冤情一朝得雪,她的心境大起大落的,眼瞧着也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安排好了。”刘桐道:“给那小子找了份儿活做,饿不死他。他若有点儿本事,将来的前程也可以挣挣。”

说到这儿,刘桐的目光顿了顿,笑叹了一声:“我也算是没有失信于她。”

常润之笑了笑:“她地下有知,想必也是感激你的。”

“或许吧。”刘桐舒了口气,又微微眯了眼睛道:“如今辅国公府倾覆,太子被圈禁……我得好好想想下一步要怎么走。”

常润之犹豫道:“太子圈禁,不是永远的。”

不过是圈禁,元武帝一道圣旨就能解了。

只不过近段时间,元武帝是不会将太子放出来的。

太子一日不废,这件事就一日不算尘埃落定。

但圈禁太子,无疑是一个信号,就要看朝臣们会怎么看待这个信号了。

太子遭圈禁,他在户部的势力也跟着委顿了下来。

刘桐开始与往常无二,忙着对户部诸事清算。

秋粮就要下来了,燕北关的军粮又能多得一些了。

鲜卑人一直在退,瑞王紧追不让,燕北关外的群山与草原已经让燕北军占了大片。

前线消息传来,瑞王下令开始让人休养生息。

这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种停战的信号?

朝臣们开始揣测,太子被禁,瑞王崛起,如今瑞王又停战,若是回京……那这朝局风向就要变了。

这般想的不只是朝臣们,元武帝也在思索着,瑞王到底意欲何为?

他真的对太子之位,有野心吗?

瑞王妃也听到了传言。

她与瑞王倒是通过家信,但瑞王不会在信中与她讲战事。瑞王妃心中不定,遂来寻刘桐和常润之问话,问瑞王是否真的有退兵打算。

刘桐却道:“五嫂不用着急,五哥只是在故布疑阵。马上冬天来了,今年是个寒天,到了冬日,鲜卑人军粮难济,这一场仗,五哥在憋着要打得鲜卑元气大伤。”

第二百五十三章 选择

果然如刘桐所说,瑞王没有退兵,却是趁着这段时间努力练兵,准备打一场大仗。

太子被圈禁,祁王和礼王的势力暂时还不能恢复如初,元武帝又时常病痛,如今朝堂上说话分量最重的,竟然变成了有过“冤情”的九皇子刘桐。

就连封王的岑王,竟也对刘桐马首是瞻。

因为在贵妃寿宴上爆出皇家丑闻,岑王也被元武帝所恼,却找不着罚他的名目,只能用停俸禄、禁足、不时叱骂以表他的不满。

岑王呢,对这些倒不在意,只要他能出现在朝堂上,一旦说话就是向着刘桐的,摆明了他是刘桐的人。

其他臣子们尚还在观望着,但太子的食客幕僚们却已经坐不住了。

眼瞧着九皇子坐大,等瑞王真的打了大胜仗,那他们的势力就一定会了不得了。

到时候瑞王班师回京,他这个被圈禁的太子又当如何自处?

太子虽被圈禁,倒也不是毫无势力。

他暗中联络了人,打算最后一次上书,非得要把瑞王给弄回来不可。

太子在赌,若是父皇依了他的意思下旨,说明父皇也不愿意看着瑞王坐大,对他这个太子还有一定希冀,那么,他就还有机会。

可若是父皇不下旨,太子也就死心了。因为他知道,如果是这样,父皇一定是已经有所打算,就等着看瑞王能不能再建一功……等到瑞王回京,他这个太子恐怕就再无翻身之日。

坐了这些年的太子,他岂能甘心将只差半步就能坐上的那个位子拱手让人?

坐不上那个位子,想来将来坐上那位子的也不会放过他。

搏一搏,他还有希望。

太子坐在高位上,微微闭目。

只盼父皇……不要让他走那最后、最险的一步。

这是太子的大反扑,早朝上,太子一派的人将所有隐忧,全部都摊开来了说,不再遮掩。

“陛下!若是任由瑞王在燕北之地扩张势力,将来太子登基,恐怕燕北之地再不受约束。我大魏安稳百年,臣恳请陛下,不得放任此等忧患坐大啊!”

“陛下!太子是陛下养在膝下,辛苦教养三十余载的嫡长子,即便他鬼迷心窍,犯了某些错处,陛下也万不可置太子于不顾啊!”

“陛下!朝廷退兵之意虽陛下并未明发圣旨,可瑞王定然知晓陛下不欲兴兵。但即便这样,瑞王却仍旧一意孤行,仍对鲜卑用兵,虚耗国库,为己身扩张势力,并对太子予以威胁……臣恳请陛下,令瑞王退兵,班师回京!”

“臣恳请陛下,令瑞王退兵,班师回京!!”

“臣恳请陛下,令瑞王退兵,班师回京!!!”

大殿上的声音越发高亢,元武帝端坐着,陷入了沉默。

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十分现实地摆在了元武帝面前。

到底是选太子,还是选瑞王?

一个是他精心培养、寄予厚望的嫡子;一个是从未投入过太多关注,却已成长为可威胁太子存在的儿子……

固然他心里明白,太子能力平平,当个守成之主倒是合适,想要再建功勋怕是很难,而瑞王胸怀大志,兼济天下,若能继位,大魏或许会有另一个盛世之景……

但手心手背,总有偏爱。

元武帝舍不得废太子,也舍不得废了有能力的贤王……

他不得不想,若是瑞王没有异心该有多好,那他就可以在太子登基之后,尽心辅佐君王,大魏盛世之景也未尝不会出现。

这个念头一生,元武帝的思绪如同疯长。

对,他还没有放弃太子,他也还能稳固朝局。

在元武帝高速思索的同时,刘桐并没有任何动作。

太子的反扑在刘桐的预料之内,他其实也在等,等着元武帝的决定。

如同太子想要知道元武帝的选择一样,刘桐也在等着看,元武帝是否已经放弃了太子。

若是元武帝没有同意太子一派的人的意见,那刘桐便可以放下心来。因为这显示着元武帝默认瑞王培养势力、建立功勋的行为。

刘桐微微握紧了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