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板上的经济学-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难以置信的奇迹的原因。他们的成功也是社会的成功,因为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这一片兴旺发达的快餐事业正是这些快餐大王对这个国家的贡献。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是少数人先富,而后带动其他人富。这是美国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之路。    
    


第二部分 闹市读书第8章

    当然,快餐业的发展与整个现代化进程一样不仅是阳光和鲜花,还有罪恶与暴力。提高生产率的过程靠的不仅是技术进步,还有剥削。作者记述了一个16岁的姑娘爱丽莎如何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拖着酸胀的双脚回家的一天,读起来令人心酸。这是几乎所有快餐工人的经历,在快餐业工作的三分之二的人是20岁以下文化不高的蓝领工人。快餐店把压低这些人的工资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一部分。从1968年到1990年是快餐业扩张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国快餐业工人的实际最低工资下降了40%,快餐店工人经常超时工作而得不到应有的收入,他们没有工会,得不到保护,工作中受伤,甚至遭受性侵犯。我们在马克思《资本论》中读到的工人惨状,20世纪又在快餐业中出现了。这些是快餐业发展的代价,也是现代化的代价。但我们不应该冷漠地看待这些现象,如果放任这些丑恶现象存在,现代化就不是福而是祸。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这些现象,意在激起社会对这些下层快餐工人的关注,我们也应以这种人文关怀精神正视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需要有人为现代化唱赞歌,更需要有人揭出其阴暗面。    
        快餐业摧毁了母亲或妻子准备吃食,全家人乐融融地共度晚餐时光的日子,也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享受,这就是快餐文化,这就是现代化。无论你支持也好,反对也好,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快餐国家》,去吃麦当劳,也许会有更多的思考。    
        “吃”字大有学问。    
            
        ([美〕艾里克·施洛瑟著,何韵、戴燕译:《快餐国家:发迹史、黑幕和暴富之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不拘一格降人才——读《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1992年,郭士纳(Lou Gerstner; Jr。)接手IBM的CEO时,这个巨大的公司已成为一头步履蹒跚的大象,面临灭绝。但在不到十年内,它却又焕发了青春,重振雄风,在商界跳了一场绝佳的舞蹈。其秘诀就是IBM找到了郭士纳这样一位优秀的导演。    
        郭士纳导演大象跳舞具有独特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第一;坚信大有大的好处,维护了IBM的完整性。并不一定是小耗子才能跳好舞,指导得当大象也能跳舞,而且跳得更好。第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加强了整个公司的集中性,反对下面分公司自行其事。同时,打破原来分配制度的平均主义倾向,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尤其是股票期权制。第三;改变了公司内部那种保守、呆板的文化传统。第四;最重要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断然放弃了原来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计算机主机业务;转而以服务为主业;成为世界上惟一一家不生产电脑的电脑公司。世人以成败论英雄,IBM的这些做法使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九年内上升了九倍。这些做法当然就是成功的经验。    
        IBM的成功与郭士纳个人的远见、胆识和开拓务实作风是不可分的。可以毫不扩大地说,没有郭士纳,就没有今天成功的IBM。这又一次说明,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有一个好的企业家,正如一场精彩的舞蹈演出关键是有一个优秀的导演一样。    
        企业家对企业成功的关键作用也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问题是如何找到这样的人。其实,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太少。好的职业经理人并不缺,缺的是能发现他们的人。这就在于,那些自封为伯乐者,满脑子是一些条条框框。IBM找到了郭士纳,就在于打破了许多传统思维方式。    
        一种传统思维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把专业知识作为选CEO的标准之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专家当CEO不见其能经营好企业,专业知识毕竟不等于管理。领导宝丽莱公司的是超一流的光学专家,其领导集团就是一个专家组,结果呢?宝丽莱破产了。郭士纳绝非电脑专家。在IBM选CEO的15条标准中,郭士纳惟一不符合的就是非电脑专家(甚至对电脑知之甚少)。但他成功了。    
        专业技术与管理是两回事。管理一家企业所需要的不是专业,而是管理才能。专家治国未见其有效,专家治企业也一样。而且,专业懂得多了,头脑反应会僵化,被一些细节所困扰。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创新。旁观者清,一个门外汉往往能看出企业的问题。当IBM专家们迷恋于其技术时,郭士纳看到了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战略上的问题。专家是舍不得放弃电脑技术开发的,只有郭士纳这样的门外汉,才舍得丢掉专家钟情的主机技术,开辟一个有无限前途的新领域。    
        在闻名全球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的一个理念是不要迷信空降兵,要从自己公司内培养和提拔CEO。这也许是一条用人之道,但绝不是惟一之道,更不是绝对真理。郭士纳是空降兵,他成功了。    
        空降兵的重要性在于他能打破公司多年来形成的传统。自从IBM公司创建以来,沃森父子执掌大权,已形成公司的一种传统。这种传统起过积极作用,可惜已不适应新形势了。要让这种传统培养出来的人去打破这种传统,无异于缘木求鱼。这时从天上降下一个没有这种传统的郭士纳。他不适应原来那种保守封闭的传统,包括一律穿白衬衣这样的小事。他感到了传统的问题;又大权在握,这就可以改变传统了。他在管理经营上的许多重大措施都是反沃森的IBM传统的。改变陈旧的传统,庞大的IBM才有活力,这只大象才能翩翩起舞。反传统就是创新。谁都知道创新之重要,但传统却是扼杀创新精神的。你能想像,一个从IBM内部提升为CEO的人能像郭士纳一样大刀阔斧地改革吗?许多大公司最终都难免走上衰败之路,正在于传统的力量太大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引进空降兵不失为一步好棋。    
        郭士纳写的这本自传体《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文字平淡,谈不上生动与趣味。但硬着头皮看下去,仍然其味无穷。他纪实地写了一个过程,写了许多事。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出许多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万里晴空的飞机上我第二次读完这本书后,总在想如何才能得到郭士纳这样的人。看着飞机上那一个个成功人士的模样,我突然悟到,郭士纳就在这些人之中,关键是要不拘一格。如果只记住了人力资源上讲的那些教条,郭士纳就不能成为今天的郭士纳了。    
        不拘一格选人才,任何企业都可以翩翩起舞。    
            
        (郭士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    
    精品经济学教科书    
    ——彩印本迈克尔·帕金《经济学》      
        打开这本书的第一章“什么是经济学”,开头的话是这样写的:“从你每天早上醒来的一刻到你每天晚上再睡下的一刻,你的生活充满了选择。……”再看下去,精美的彩色插图,洁白的纸张上每节之间红色分界线,蓝色小标题,桔黄的复习测验,配上清晰的黑色文字,没有中文本常见的透墨。在这种赏心悦目的阅读中,你会了解经济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书中的例子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但经济学讲出其中平凡而深刻的道理却让人心悦诚服。无论有没有下雪,是否围着火炉,也无论有没有红袖添香,读这本书一定是一种享受。    
        这就是最近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部精装、全彩印,畅销全球的最著名经济学教科书——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    
        过去读英文版的经济学教科书,首先为它们精美的彩印和装帧所折服。这不仅是形式,彩印的书有说明内容的图片,各种不同的标题、内容、提示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尤其是经济学中经常用图形分析问题,用颜色来表示图形上的变动,一目了然。即使是同样的内容,一本都用黑色印刷,纸张装帧差劲的书与一本彩色印刷,纸张装帧考究的书是无法比拟的。想想在嘎纳电影节上穿盛装的巩利和在演秋菊时一身农妇打扮的巩利,你就可以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了。以前国内出版社注重低成本、低定价,不大注意印刷装帧,我总是想,哪一天中国也可以有和国外同样精美的经济学教科书。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拿着这本中文版的《经济学》和英文原版《经济学》对照,除了英文换成中文之外,完全一样,色彩同样鲜艳,图片同样清晰,纸张同样雪白,装帧同样精美,完全达到了国际上一流经济学教科书的水平。出这种精美的《经济学》教科书在国内是第一次,甚至我看过的港台版同类书,印刷也没有这么精美。也许它的出版能成为中国出版史的一个小小标志,象征着书籍精品时代的来临。    
        当然,我们说这本书是精品并不是仅仅就其形式而言的,它的内容同样属于精品——而且,还要精于它的形式。    
        这本书的作者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并不是大师级经济学家,与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这些同类经济学教科书作者相比,在经济学界水平和名气都差得多。超一流的经济学家可以靠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名气提高自己所著教科书的知名度,这是一种品牌延伸效应。帕金没有这种效应,但他写的这本《经济学》被许多名牌大学作为教材。笔者在康奈尔大学听经济学课时,教授们都盛赞这本书。宾州大学诺顿商学院亦把这本书列为经济学第一本必读书。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有多少学子在读这本书,又有多少有为青年在这本书指引下进入经济学这座圣殿。这本书被称为最好的几种经济学教材之一,靠的不是作者的名气,而是它本身的内容。一流的经济学教科书并不一定出自大师级经济学家之手,写专著、写论文毕竟不同于写教科书。正如做得好满汉全席的厨师并不一定能做好家常菜一样。帕金算不上有问鼎诺奖希望的经济学家,甚至也不是在某一领域的前沿人物,但他绝对是写教科书的超级高手,是一名好教师。他写出了连许多大师都称赞的教科书。他没有做出满汉全席,但他的这盘家常菜从大师到学子都爱吃。    
        这本《经济学》好在什么地方呢?    
        一本优秀的教科书应该全面系统地反映本学科的基本概况。从内容来看,应该有一个严密而且逻辑性强的体系结构,应该能概括出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应该与时共进,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帕金的《经济学》具备了这些特点。这本书涵盖了基础经济学的全部内容,而且在同类教科书中是最详尽的。与另一本同样畅销的教科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相比,这本书的内容更为全面和深入。曼昆的书100万字,这本书170万字。如果说曼昆的书更适于非财经专业和一般读者,那么这本书则更适于财经专业和想对经济学有更多了解的读者。如果读者认真把这本书读好,经济学的基础就非常扎实了。本书的逻辑结构严谨而系统,一步一步深入下去,从市场到个人决策,再到整体经济,最后以开放经济结束。经济学最新的进展,无论是动态比较优势、博弈论、现代企业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还是理性预期、新增长理论,以及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都有介绍。    
        帕金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了解学生;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他写的书非常适合教学与自学用。我们来看各章的安排:第一,各章的开头用我们日常熟悉的事情引起你的兴趣,然后是学习目的和学过后将能了解的问题,这就引起你学习的兴趣,也知道本章的重点是什么;第二,在正文中每一小节之后有复习测验题,让你把这一段的内容自我消化一下,看一段停下来做点思考,做到了学而思;第三,每一章结束后有内容提要和关键术语提示,让你掌握这一章的内容;第四,最后有供你深入思考的习题;第五,每一章后面有一段报刊摘录,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其中的含义,使你学会运用经济学分析现实问题;第六,对每一编内容的小结;第七,与一些当代经济学大师的对话。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