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自清评论集及序跋-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观》第一节)
这两节里,任一行都经捶炼而成,所以言简意多,不丰不啬,极摄敛,蕴蓄
之能事;前人说,“纳须弥于芥子”,又说,“尺幅有千里之势”,这两节
庶乎仿佛了。至于音律,平伯更有特长。新诗底音律是自然的,铿锵的音律
是人工的;人工的简直,感人浅;自然的委细,感人深:这似乎已不用详说
的。所谓“自然”,便是“宣之于口而顺,听之于耳而调”底意思。但这里
的“顺”与“调”也还有个繁简,粗细之殊,不可一概而论。平伯诗底音律
似乎已到了繁与细底地步;所以凝炼,幽深,绵密,有“不可把捉的风韵”。
如《风底话》,《黄鹄》,《春里人底寂寥》底首章末节等。而用韵底自然,
也是平伯底一绝。他诗里用韵底处所,多能因其天然,不露痕迹;很少有“生
硬”,“叠响”(韵促相逗,叫作叠响),“单调”等弊病。如《小劫》,
《凄然》,《归路》等。今举《小劫》首节为例:
“云皎洁,我的衣,
霞烂缦,我的裙裾;
终古去翱翔,
随着苍苍的大气。
为什么要低头呢?
哀哀我们的无俦侣。
去低头,低头看——看下方;
看下方啊,吾心震荡;
看下方啊,
撕碎吾身荷芰底芳香。”
看这啴缓舒美的音律是怎样地婉转动人啊。平伯用韵,所以这样自然,因为
他不以韵为音律底唯一要素,而能于韵以外求得全部词句底顺调。平伯这种
音律底艺术,大概从旧诗和词曲中得来,他在北京大学时看旧诗,词,曲很
多;后来便就他们的腔调去短取长,重以己竟熔铸一番,成了他自己的独特
的音律。我们现在要建设新诗底音律,固然应该参考外国诗歌,却更不能丢
了旧诗,词,曲。旧诗,词,曲底音律底美妙处,易为我们领解,采用;而
外国诗歌因为语言底睽异,就艰难得多了。这层道理,我们读了平伯底诗,
当更了然。
平伯诗底第二种特色是风格底变化。风格是诗文里作者个性底透映。个
性是多方面的,风格也该是多方面的。但因作者环境,情思和表现力底偏畸
的发展,风格受了限制:所以一个作家很少有多样的风格在他的作品里。这
个风格底专一,好处在有一方面的更深广的发展,坏处便是“单调”。我一
年前读泰戈尔底《偈坛伽利》,一气读了二十余首,便觉有些厌倦。泰戈尔
底诗何尝不好?只是这二十余首风格太相同了,不能引起复杂的刺激,所以
便觉乏味。平伯底诗却多少能战胜这乏味;她们有十余种相异的风格。约略
说来,《冬夜之公园》,《春水船》等有质实的风格;《仅有的伴侣》,《哭
声》等有委婉,周至的风格;《潮歌》,《孤山听雨》等有活泼,美妙的风
格;《破晓》,《鹞鹰吹醒了的》等有激越的风格;《凄然》有缠绵悱恻的
风格;《黄鹄》,《小劫》,《归路》有哀惋,飘逸的风格;《愿你》有曲
折的风格;《一勺水啊》,《最后的洪炉》等有单纯的风格;《打铁》有真
挚,普遍的风格。在五六十首诗里,有这些种相异的风格,自然便有繁复,
丰富的趣味。我喜欢读平伯底诗,这正是一个缘故。
选《金藏集》(Golden Treasury)的巴尔格来夫(Pal…grave)说抒情
诗底主要成分是“人的热情底色彩”(Color ofHuman passion)。在我们的
新诗里,正需要这个“人的热情底色彩”。平伯底诗,这色彩颇浓厚。他虽
作过几首纯写景诗,但近来很反对这种诗,他说纯写景诗正如摄影,没有作
者底性情流露在里面,所以不好。其实景致写到诗里,便已通过了作者底性
格,与摄影底全由物理作用不同;不过没有迫切的人的情感罢了。平伯要求
这迫切的人的情感,所以主张作写景诗,必用情景相融的写法;《凄然》便
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也因了这“人的情感”,平伯他极同情于一般被损害者;
从《鹞鹰吹醒了的》,《无名的哀诗》,《哭声》诸诗里,可以深挚地感到
这种热情。这是平伯诗底第三种特色。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有无误解或误估底处所,还待作者和读者底
判定。但有一层,得加说明。我虽佩服平伯底诗,却不敢说《冬夜》便是止
境。因为就他自己说,这只是第一诗集;他将来的作品必胜于现在,必要进
步。就诗坛全部说,我们也得要求比他的诗还要好的诗。所以我于钦佩之余,
还希望平伯继续地努力,更希望诗坛全部协同地努力!
然而现在,现在呢,在新诗才诞生了三四年以后,能有《冬夜》里这样
作品,我们也总可以稍稍自慰了!
1922 年1 月23 日,扬州南门禾稼巷。
《蕙的风》序
约莫七八个月前,汪君静之抄了他的十余首诗给我看。我从来不知道他
能诗,看了那些作品,颇自惊喜赞叹。以后他常常作诗。去年十月间,我在
上海闲住。他从杭州写信给我,说诗已编成一集,叫《蕙的风》。我很歆羡
他创作底敏捷和成绩底丰富!他说就将印行,教我做一篇序,就他全集底作
品略略解释。我颇乐意做这事;但怕所说的未必便能与他的意思符合哩。
静之的诗颇有些像康白情君。他有诗歌底天才;他的诗艺术虽有工拙,
但多是性灵底流露。他说自己“是一个小孩子”;他确是二十岁的一个活泼
泼的小孩子。这一句自白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的人格和作品。小孩子天真
烂漫,少经人间世底波折,自然只有“无关心”的热情弥满在他的胸怀里。
所以他的诗多是赞颂自然,咏歌恋爱。所赞颂的又只是清新,美丽的自然,
而非神秘,伟大的自然;所咏歌的又只是质直,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
曲的恋爱。
这才是孩子们洁白的心声,坦率的少年的气度!而表现法底简单,明了,
少宏深,幽渺之致,也正显出作者底本色。他不用捶炼底工夫,所以无那精
细的艺术。但若有了那精细的艺术,他还能保留孩子底心情么?
我们现在需要最切的,自然是血与泪底文学,不是美与爱底文学;是呼
吁与诅咒底文学,不是赞颂与咏歌底文学。可是从原则上立论,前者固有与
后者并存底价值。因为人生要求血与泪,也要求美与爱,要求呼吁与诅咒,
也要求赞叹与咏歌:二者原不能偏废。但在现势下,前者被需要底比例大些,
所以我们便迫切感着,认为“先务之急”了。虽是“先务之急”,却非“只
此一家”,所以后一种的文学也正有自由发展底余地。这或足为静之以美与
爱为中心意义的诗,向现在的文坛稍稍辩解了。况文人创作,固受时代和周
围底影响,他的年龄也不免为一个重要关系。静之是个孩子,美与爱是他生
活底核心;赞颂与咏叹,在他正是极自然而适当的事。他似乎不曾经历着那
些应该呼吁与诅咒的情景,所以写不出血与泪底作品。若教他勉强效颦,结
果必是虚浮与矫饰;在我们是无所得,在他却已有所失,那又何取呢!所以
我们当客观地容许,领解静之底诗,还他们本来的价值;不可仅凭成见,论
定是非:这样,就不辜负他的一番心力了。
1922 年2 月1 日,扬州南门禾稼巷。
《梅花》的序
平平的生,不如无生。
你看那无知的海潮,
他们至少也要留此痕迹在岸上呢! 《一夜》
正如海潮留了痕迹在沙滩上,李无隅君留下这一卷诗在人间,当海潮还
是一日两度的来着,李君却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卷诗是他二十年来仅剩的痕
迹。我们睹物怀人,怎不兴无穷之感呢。李君本是我在杭州第一师范时的学
生,去年我来温州教书,他从故乡平阳出来,将他的诗集叫《梅花》的交给
我删改。我因事忙,隔了许多日子,还未动手。而他已于八月间得了不知名
的急病,于一二日内死在上海!我不能早些将他的诗修改,致他常悬悬于此,
而终不得一见,实是我的罪过,虽悔莫追的!现在我已将他的全稿整理一番;
共删去二十四首,改了若干处——便是这一卷了。我删改的时候,总以多存
原作为主;因作者已死,无可商量,但凭己见,恐有偏蔽的地方。
李君的身世,我原是不甚详悉的。他死后我才从他的朋友处晓得一些。
他家从前还富裕的,后来不知因何中落。故他在外求学,经济总是很窘急的。
他又因病及其他的缘故,不能安心在一处读书。我们给他计算,五年之中,
共转了五个学校!他的徬徨而无所归的光景,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辗转徬
徨中,他却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努力,这就是求爱。他八年前曾爱过一个故乡
的女子。因为她家贫,没有成功。这是他所极伤心的。他的求爱,便起于那
时,后来他家给他娶了妻;他也爱她,但总不十分满足,所以仍努力的求爱。
在徬徨的几年中,他也曾碰着几个女子,有的和他很好,但因种种缘故,终
于也没有结局!有的却拒绝他,将他的事传为笑柄!总而言之,这都是些悲
剧,在求爱若渴的他,这都是些致命伤!他于是觉着人生的空虚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李君的诗了。从作品的年月里,我们知道他是1921 年1
月起才作新诗的。并且他的两年半的诗,大部分是在上海写的。上海本是个
“狭的笼”,满装着人生的悲剧;经济的巨钳,“人生的帘幕”①,在上海比
在别处是分外显明的。李君恰巧又是那样的窘急,不安定,又怀着一腔如火
的热诚,自然十二分容易失望的!他沉沦于烦闷之深渊了。但他还在挣扎着,
还在呻吟着;于是有了这些诗。故他的诗多是批评人生的;流连景物之作,
极少极少。只在回到故乡,情思略觉宽松的时候,偶有一二篇;但也是融情
入景,并非纯摹自然,这可见他的心时时有所系了。他的诗的质地,只是紧
张的悲哀;有时搀入一些纤徐,愉悦的空气,却是极稀薄的,他实在被现代
缠绕得苦了。
现代呀,我底朋友!
当我澄心静虑的神游于光明之国的时候,
你切勿跟着我背后,
而且露出你的脸来!
你不知你的脸是黑灰色的,
你口中所吐出的气,是能变成瘴雾的么?
那像黎明般的希望之光,
① 篇中用引号,都是从原诗里引来的。
恐怕要被你弄成地狱般的黯淡了!
(《现代的脸之二》)
现代虽怎样的缠绕他,他起先何尝甘心屈服呢?他虽然觉着人间有种种
隔膜,虽然“走遍天涯地角,找不到一些谅解”,但他总“愿把人生一重重
的帘幕揭开,给他们嗅一些爱的空气,尝一些美的滋味”,他明知“时间天
天引他到日暮里去,年年引他到死国里去”,但“有爱的网笼住了他”,他
便依恋着而不觉了。他勉自慰藉着,“假装着不看见的样子对着人说,世界
还灿烂的很呢”,因此他固不愿和这世界撒手,也不愿袖手旁观这“颠颠倒
倒的人生,浑浑噩噩的世界”;这便成就了他的“看得破,忍不过”了。就
此点而论,他的态度是积极的,那时他对于现状,颇有激烈的抗议,显出勇
者的精神,我最爱读他的革命,那是一篇力的诗。
他豢养资本家,
来压迫我们的贫乏,
他豢养强暴者,
来征服我们的无力,
他又豢养智慧者,
来玩弄我们的愚拙;
财产,军政,学术——
所有的一切,
无一不是杀天下杀后世的啊!
我们虽贫乏,
但荒田里还有些收获;
我们虽无力,
但还有几颗头颅,万根怒发;
我们虽愚拙,
但破晓的明星还能在眼前照着;
我们还有这许多的所恃,
怎么不起来和他一决?
我们要大布革命的宣言了:
“推倒他底资本家,
推倒他底强暴者,
推倒他底智慧者!”
我们于是给他哀的美敦书道:
“我们来讨你了!
我们来讨你了!”(《革命之二》)
他的革命是彻底的;但他对于将来,却没有分明的见解。他希望光明,希望
春天,希望赤子之心;这便是他所谓“生命底正路”。虽然这条正路未免太
简单些,但都是他如饥似渴的希望。他的这种强硬的抗议,热烈的希望,却
又隐隐的奠基于性爱;我们从种种的对比可以推知。那时他的爱似乎已有所
寄托,只还有一些些隔膜就是了。他很高兴的说:
使我能够快活地做我底工作的,
都是伊给我安慰啊,
不然,我的心定要脱却禁锢而逃了。(《安慰》)
她翱翔于太清之上,
可望而不可即,
人间是尘土的家乡,
你不敢要她下降,
因为她的身是洁白的一颗玉。(《她之四》)
但他求爱的努力终于成为徒然了!他俩“虽各有幻想的双翼,但怎能飞
得出这个现实的牢宠?”他俩“的爱情将永远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