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宋江应该知道高俅是什么货色,也应该知道高俅那厮根本就靠不住。因此他的做法,应该是把高俅当作可居的奇货和讲价的筹码扣在梁山,不杀也不放。也不光是留做人质,而是要他不断地写信给皇上,催皇上快快派人来招安。如果不写呢?对不起,那宋某就只好请林冲兄弟来和太尉大人说话了,就像当初对宿太尉所说的那样:“只怕弟兄们惊了太尉。”对宿太尉那样的“清官”尚且可以连哄带骗,高俅这混蛋为什么就吓他不得? 
  甚至在我看来,宋江还可以动点“真格的”,比如让林冲隔三岔五来臭骂一通,或者狠揍一顿(只是不可往死里打)。这既可以让林冲出出气,也能逼高俅就范。那皇帝老儿原本对高俅就言听计从,又耽心高俅小命难保,自然会乖乖地下诏招安,还得客客气气地恭请宋大人下山。如果三番五次都弄不来一纸诏书,则证明该“奇货”已毫无利用价值,那就交给林冲发落好了。送给林冲的这份人情,比招待高俅的几顿酒肉值钱得多。 
  那么,倘若那厮果真弄来了招安诏书,又怎么办呢?也不妨碍林冲报仇雪恨。因为这时高俅已毫无用处,留下来只能是一个祸害。他会到皇帝那里搬弄是非不说,宋高两人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这么一段“过节”,岂非说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再说了,这种祸国殃民的东西,留他作甚?因此不妨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在招安天使将到未到之际,结果了他。朝廷来人问起时,宋江可以双肩一耸两手一摊,对不起得很,天使晚来一步,高大人一片孝心匆匆忙忙见老祖宗去了。至于死因嘛,尽管随便编: 失足落水啦,忽染暴疾啦,有的是说法。宋江身边有个诡计多端的吴用,何愁做不了这点手脚?又有个“神医安道全”,自然不难出具全套“医生证明”。反正这时生米早已煮成熟饭,朝廷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因此而收回成命吧?自古道,君无戏言,何况那“君”又是昏君,好糊弄得很。此计的关键是掌握好时间,必须是招安天使“将到未到”之际,早了晚了都不合适。 
  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办法: 既不耽误招安(没准还能加快),又不妨碍报仇(顶多拖上几天);既不悖于“忠”(替皇上除了奸臣),又不碍于“义”(让弟兄出了恶气)。忠义双全,一举两得,好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 
  可惜,这个办法也是不灵的。 
  不灵的原因,是宋江做不来。也不是做不来,而是不能做。如果梁山寨主是高俅,用不着咱们出这馊主意,他早就这么干了。然而宋江不行。因为高俅是小人,宋江是君子。小人可以无恶不作,君子却须正大光明,这样的诡计,如何使得?宋江倘若果真做出这种两面三刀的勾当,他在弟兄们面前,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然而反过来一想,似乎又不对。想当初,宋江为了赚秦明上山,拉卢俊义下水,什么狠毒之计没用过?卢俊义差一点掉了脑袋,秦明则被整得家破人亡,还连累了不少无辜平民,正所谓“只为一人归水浒,致令百姓受兵戈”,宋江却并无愧疚,众人也说他是“义气深重”。这可真是咄咄怪事!莫非对自己弟兄(还有无辜百姓)就可以“使坏”,对高俅那样的混蛋反倒应该“行善”? 
  这已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还是以后再说!        
水浒四章 》》何不杀去东京(作者:易中天)    
  宋江想没想过要当皇帝呢?不好说。 
  李逵是主张宋江当皇帝的。这话李逵公开说过多次,而且几乎是一有机会就要说。比如,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一命呜呼。宋江因为有天王遗命在先,死活不肯就寨主位。于是林冲等人只好请宋江“以大局为重”,权作首领,以免群龙无首。然而李逵却叫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结果被宋江一声断喝:“这黑厮又来胡说!再休如此乱言,先割了你这厮舌头!”李逵这话说得着三不着两。林冲等人请宋江到聚义厅议事,原本是要讨论寨主问题。或者说,是要让宋江出来主持工作,怎么扯到当不当皇帝上去了?即便要当皇帝,也得先当了寨主再说。但李逵是个急性子,巴不得一步到位,也有点看不惯宋江的扭扭捏捏,所以就不管合适不合适,只管喊将出来。 
  宋江其实也是有过这个念头的。宋江江州遇难,危在旦夕,众兄弟下梁山,劫法场,破无为军,杀黄文柄,救得宋江性命,一同上山聚义。喘息未定,宋江便迫不及待地说起“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的段子,还要一句一句地解释,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李逵是个直人,一听这话,便跳起来叫好:“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黄文柄那贼也吃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这话虽然立即被戴宗喝断,不过宋江的心思,却也被李逵有意无意地捅了出来。 
  那么,宋江有没有这个条件呢?应该说,多少有一点。 
  宋江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大,不好说。不过,直到投降之前,官兵和梁山交锋,没胜过一回。即便是高俅、童贯带了兵来,也不中。可见如果要和宋徽宗那昏君逐鹿中原,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宋江自己,应该说也是具有领袖资质的。他文不如萧让,武不及林冲,谋不如吴用,勇不及刘唐,这些人却心甘情愿地团结在他周围,唯其马首是瞻,可见宋江确实具有个人魅力。所以,如果宋江果真决定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众弟兄一定是一片响应:“愿随哥哥前往”。想想看吧,宋江要投降,弟兄们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还是跟着走了。要他们跟宋江去打江山,岂有不肯之理? 
  然而宋江却不肯,因为宋江是“孝义黑三郎”。 
  宋江的“孝”是有名的。因为“孝”,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肯上山落草,以免“教人骂作不忠不孝”。宋江的“义”也是有名的。因为“义”,他不顾朝廷王法,放走“劫匪”晁盖等人。正是“孝义”二字,使宋江在江湖上赢得了好名声;但也正是这两个字,使宋江在听了“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的段子后,虽不免有些飘飘然,却仍不敢有非分之想。 
  什么是“孝”?“孝”的本质就是“恭敬顺从”,因此又叫“孝敬”、“孝顺”。不过,孝敬也好,孝顺也好,都和“造反”格格不入。所以,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为人孝悌,却又犯上作乱,那可是从来没听说过。 
  那么,什么是“义”呢?义,有侠义、情义、正义、忠义。宋江救晁盖,讲的是情义;投降朝廷,讲的却是忠义。而且,在宋江心目中,忠义显然是第一位的。所以,晁盖一死,宋江还只是“代理寨主”,便立马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甚至可以说,在宋江看来,忠就是义,义就是忠。搭救晁盖,是忠于友谊;投降朝廷,则是忠于国家。这样的人,要他在王法之外做点小动作,是可能的;要他“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则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历史上那些靠暴力夺取政权的,都不是什么讲忠孝仁义的人。刘邦置生父和亲子的死活于不顾,有什么“孝”?朱元璋初登大位,便大开杀戒,屠戮功臣,又有什么“义”?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又译《吾土与吾民》)一书中所说,建立新王朝“需要爱好战争和混乱的天才——对费厄泼赖,对学问及儒家伦理都嗤之以鼻,直到自己稳稳地坐在龙位之上,再将儒家的君主主义捡起来,这可是个极有用的东西”。宋江还只是个“草头王”,就把这东西当宝贝,行吗? 
  所以,孝子也好,义士也好,都当不了造反皇帝。做得成的,都只有把“忠孝节义”四个字束之高阁,至少暂时束之高阁。宋江撇不开这四个字,就不可能“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既不肯当皇帝,也不肯当强盗,便只好选择当“回头浪子”,招安投降。        
梁山第一奸滑之人宋江    
  说起宋江其人,大家多不喜欢。既无冲锋陷阵的本领,又无料敌制胜的计谋,而且胆小委琐,行事龌龊,不像好汉行径。但为何众好汉却请他来做梁山之主?这中间自然大有道理。 
  且看宋江,出身乃是郓城县的一名小吏,书中二十二回写: 
  “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 
  这段话大有道理,大家看书中像高廉、梁中书、慕容知府等都有裙带姻亲关系,根子硬、后台多,出了事情也无非就是降职调任而已。而小吏,有了责任却都着落在他的身上。更有一番苦处,催租纳税、缉凶捉人等,都是下面小吏等具体操办,得罪人处极多。若碰上东溪村晁天王这样的一方豪强,石碣村阮氏三雄这等“钉子户”,也是为难。若是惹恼了这等人,也不是耍处。因此这做吏也是不易。为人太正直也是不行,大家看那铁面孔目裴宣,书中写道: 
  “裴宣……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为因朝廷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 
  如裴宣这等忠直有才之人,却做不得吏。 
  但看宋江,书中十八回言道: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 
  这“吏道纯熟”四字说的端地是好。宋江做小吏深谙此道,官府黎民、黑白两道,玩得滴溜溜转。你看宋江到处结交江湖好汉,见面礼一出手往往就是十两银子,给武松是十两,给李逵也是十两,看来这十两银子是宋江结交好汉的通价。书中写过卖梨的郓哥得了五两银子,就说够他老爹三五个月的用度了,看来这十两几乎可以让郓哥老爹过上一年!用现在的生活费计算,起码也要2000-3000元左右吧(考虑郓哥老爹乃是穷老头子,平时定然省吃俭用,不会太过奢侈)。宋江哪里来得这许多钱?总不成宋代公务员的工资高得离谱?恐怕这不可能。除了宋江能贪污点公款外,我觉得恐怕还是黑道上来得钱居多。你看梁山泊派刘唐给宋江一送就是一百两金子。宋江得了这黑道上来的黑钱,向上打点知县,中间结交雷横、朱仝等有权有势的人,下面还结纳唐牛儿等闲汉,因此上下人等无不称赞宋江。宋江却更好从中取事,更多干些不法勾当。赚得更多的钱。这样“良性循环”,使得宋江黑白两道统吃,自己落了个仗义疏财的好名,却还落下许多金银来包阎婆惜之类的二奶。电视剧《黑冰》中,王志文演的毒枭郭小鹏说过:“多一项法律制度,就多了一种暴利的机会。(大意)”来钱最容易、利润最大的事,莫过非法的勾当,而宋江实为黑道中的一把大保护伞。 
  宋江这厮行事也十分龌龊,虽然作者施耐庵好似宋江这厮的辩护律师一般,处处为其开脱,但明眼人个个都可以看得出来。宋江包了阎婆惜做二奶后,书中写道: 
  “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却是为何?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这段话说得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宋江如果真是女色上不十分要紧,那为何包了阎婆惜做二奶?还夜夜一处歇卧?像这样的事其实是真正好汉所不齿的。请看潘金莲挑逗武松时说:“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武松道:“嫂嫂休听外人胡说,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这说明在当时这等行径,也并非堂堂好汉所为。宋江后来渐渐来得慢了,想必是喜新厌旧,另有了张婆惜、王婆惜也不希罕。从后面阎婆惜提的条件来看,她和宋江还有典身文书,记得书中最早提到这个词时,是金翠莲给镇关西郑屠立下的。宋江这厮较之郑屠也好不了哪儿去。二十回中讲宋江杀阎婆惜时:“却说宋江坐在杌子上,只指望那婆娘似比先时,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