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3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成透明体,那时应当观照透明体的四界。定力更强时,透明体就会放出光明。

    接着,佛陀以譬喻来解释:

    「诸比丘,就像一个熟练的屠夫或屠夫的学徒,屠宰了一头母牛之后,将牠切成肉块,然后坐在十字路口。

    同样地,诸比丘,无论身体如何被摆置或安放,比丘都以各种界来观察这个身体:『在这个身体里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这段经文的解释及譬喻所象征的意义如下:

    屠夫在喂牛时、将牛赶到屠场时、绑牛时、杀牛时乃至看着牛的尸体时,他的心里都还有牛的概念。直到他将牛的尸体切成肉块之后,牛的概念才消失,而肉块的概念生起。对屠夫而言,他不会想:「我在卖牛,这些人带走牛……。」而会想:「我在卖肉,这些人带走肉……。」

    同样地,对比丘而言,在尚未以各种界来观察身体之前,他的心里还有众生或人的概念存在。然而在他以各种界观察身体之后,尤其是当他见到色聚并且能观察色聚里的四界之后,他就破除了密集,那时众生的概念消失,而各种界的概念在他心中生起。因此世尊说:「无论身体如何被摆置或安放,比丘都以各种界来观察这个身体:『在这个身体里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禅修者好比是屠夫;众生的概念好比是牛的概念;身体的四种姿势好比是十字路口;以各种界来观察身体好比是坐在十字路口摆置切好了的肉块。

    如果能依照前述的方法修行四界分别观,你就会见到全身变成透明体。持续地专注于透明体中的四界,透明体就会放射出明亮的光,那时你应当注意透明体里的空间。见到空间的同时也会见到色聚,然后应当观察单一粒色聚里的四界。

    首先应当在单一粒色聚里逐一地观察十二特相。如果无法如此观察,那么应当交替地观察全身的特相与单一粒色聚里的特相,例如先观察全身的硬,再观察单一粒色聚的硬,如此交替地观察许多次。成功之后应当观察单一粒色聚里的硬与粗,即先观察全身的硬与粗,然后观察单一粒色聚里的硬与粗,如此一再交替地观察。成功之后应当以同样的方式逐一地增加所观察的特相。

    然而,在单一粒色聚里不能同时观察到互相对立的特相。例如当你在一粒色聚里观察到硬时,就观察不到软;观察到软时,就观察不到硬。同样的情况也出现于地界的另外两对特相,即粗与滑,重与轻。如此,在单一粒色聚里,你只能观察到地界六种特相当中的三种而已,若不是硬、粗、重这三种,就是软、滑、轻这三种。

    就水界而言,为了容易了解的缘故我们说它具有流动与黏结这两种特相。事实上黏结是水界的现状,只有流动才是它的特相,因此你可以在单一粒色聚里同时观察到流动与黏结。

    就火界而言,它具有热与冷这两种特相。在一粒色聚里无法同时观察到这两者,只能观察到其中之一而已。如果观察到热,就不能观察到冷;如果能观察到冷,就不能观察到热。

    关于风界,支持是它的特相;推动是它的作用,因此你可以在单一粒色聚里同时观察到支持与推动。

    如此,在单一粒色聚里最多只能同时观察到八种特相,例如硬、粗、重、流动、黏结、热、支持、推动。你必须不断地观察各个色聚里的八种特相,亦即观察各个色聚里的四界。

    色聚可分为两大类,即透明的与不透明的(明净色聚与非明净色聚)。对于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脏这六门里的这两类色聚,你都必须像上述那样同时观察到其中的四界。

    当你能在单一粒色聚里同时观察到四界时,就会生起强而有力的定。注释称这种定为近行定,而疏钞称这种定为剎那定。为什么注释与疏钞的说法不同呢?注释的解释法是一种隐喻。当你能专注于单一粒色聚中的四界时,你的定力强度与近行定的定力很接近,所以注释方便地说那是近行定。事实上,真正的近行定非常接近禅那,它只发生在禅那生起的那个心路过程里。在近行定之后,禅那必定会生起。然而就四界分别观这个法门而言,无论你如何精进地修行,都不可能达到禅那,所以我们不能说四界分别观的定是真正的近行定,是故疏钞解释说那是剎那定。

    当你能专注于单一粒色聚里的四界时,那时是以四界分别观修行止禅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以四界分别观修行观禅的开始阶段。所以四界分别观既是止禅的法门,也是观禅的法门。

    熟练于观察单一粒色聚里的四界之后,进一步应当同时也观察色聚里的所造色,即颜色、香、味、食素等。能够观察到四界(四大种色)及所造色(四大所造色)时,就可以说你已经照见究竟色法。那时你破除了三种密集。

    色法有三种密集:(一)相续密集、(二)组合密集、(三)作用密集。

    通常当初学者开始能整体地观察全身的四界之后,渐渐地,他不见身体,而只见到四界的密集体,那时他还无法破除密集。只要他还未见到色聚,他就还有众生、女人、男人、父亲、母亲、我、他等想(印象)。如果有系统地继续修行,他将见到内在与外在都只有色聚而已,那时众生想会暂时消失。为什么呢?因为他能破除相续密集,他只见到色聚微粒而已,不见任何众生存在。

    然而色聚并非究竟色法,他必须进一步分析色聚,以便照见其中的究竟色法,如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等。见到究竟色法时就破除了组合密集。

    他还必须进一步破除作用密集。每一粒色聚里至少含有八种色法,每一种色法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地界有它自己独特的作用,与水界的作用不同。要破除作用密集,他必须观察每一种色法的特相、作用、现状与近因。

    若能破除这三种密集,就可说是彻底地照见究竟色法。这种智慧是纯观行者修行观禅时必须先证得的。针对这一点,佛陀教导四界分别观说:「诸比丘,就像一个熟练的屠夫或屠夫的学徒,屠宰了一头母牛之后,将牠切成肉块,然后坐在十字路口。同样地,诸比丘,无论身体如何被摆置或安放,比丘都以各种界来观察这个身体:『在这个身体里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那时,他不见有人、我、众生、男人、女人等,而只见到究竟色法而已。能如此照见之后,进一步应当如何修行呢?佛陀解释下一个阶段说:

    「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身为身、安住于观照外在的身为身或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身为身。」

    在这里有两种身,即色身与名身。这两种身都必须观照。为什么呢?因为只观照色法为无常、苦、无我不足以证悟涅盘,还必须观照名法为无常、苦、无我。观照内在的名色法之后,还必须观照外在的名色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只执着内在自己本身而已,也执着外在的他人。我们只能观照究竟名色法为无常、苦、无我,不能观照众生为无常、苦、无我。为了去除一切的渴爱、骄慢、邪见等烦恼,我们必须观照内外的名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

    根据观智的层次,以上说的是第一种观智,称为名色分别智。接着佛陀开示下一个阶段:

    「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身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与坏灭现象。」

    这阶段包含三种观智:

    一、 缘摄受智:观照因果的智慧。

    二、 思惟智:观照行法无常、苦、无我三相的智慧。

    三、 生灭随观智:观照行法的生灭为无常、苦、无我的智慧。

    在此必须观照究竟名色法的因,主要是你在过去世所造的无明、爱、取、行、业。然后观照过去五种因与今世五蕴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智慧称为缘摄受智。接着应当观照因与果都是无常、苦、无我的,这种智慧称为思惟智。

    然后必须观照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以培育生灭随观智。由于五种因生起,所以五蕴生起;由于五种因完全灭尽,所以五蕴完全灭尽;这是观照因缘生灭。五种因及五蕴都是一生起后就立即坏灭,因此它们都是无常的;这是观照剎那生灭。

    有禅修者问说:「为什么究竟名色法都是一生起后就立刻坏灭呢?」在《相应部》的《有因无常经》icc中,佛陀开示说:「诸比丘,色是无常的,造成色的因与缘也是无常的。诸比丘,由无常的因缘所造成的色怎么可能是常的呢?」所以因缘是无常的,色也是无常的。举例而言,在过去生中你造下无明、爱、取、行、业这五种因,其中无明、爱、取这三项是缘,行与业这两项是因。如果能修行缘起法,你就会清楚地见到它们一生起之后就立即坏灭,因此它们是无常的。既然因与缘都是无常的,它们所造成的果怎么可能是常的呢?它们的果(名色法)也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因与缘没有能力使果稳定。

    另一个例子是:除了结生心之外,每一个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心都能产生心生色法。这些心一生起之后就立刻坏灭,因此它们是无常的;那些心生色法也是一生起之后就立刻坏灭,因此它们也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心没有能力使心生色法稳定。既然因是无常的,它的果怎么可能是常的呢?所以因果都是无常的,这是它们的本质。当你能观照名色法时就能清楚地见到这一点。佛陀教导我们照见这种本质。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见到无常的本质,常想以及「这是父亲,这是母亲,这是儿子,这是女儿」这类错误的想就会消失。

    生灭随观智成熟之后,应当修行下一个阶段,佛陀开示说:

    「或者他建立起『有身』的正念只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

    清楚地照见行法的生灭之后,进一步应当只专注于行法的坏灭,不再去注意行法的生起。渐渐地,你将只见到坏灭,那时你应当观照行法的坏灭为无常、苦、无我。这个阶段包含从坏灭随观智到行舍智这些上层的观智,它们都以行法的坏灭作为目标。当观智成熟时,你就能以道智与果智来了知涅盘,因此佛陀开示说:

    「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

    道智会逐步地灭除烦恼,乃至最后,他的心路过程中的一切烦恼全部被灭尽,所以他能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一切五蕴。然后佛陀为四界分别观这个修行法门作结论说:

    「诸比丘,这就是比丘安住于观身为身的方法。」

    因此你必须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这个系统是佛陀在《大念处经》中教导的。你应当尊重佛陀的教导,并且在良师的指导下修行。

    己、九种坟场观(navasivathika) 回目录

    佛陀依照各种界来解释身念处之后,接着他以九种坟场观来解释身念处如下:

    「再者,诸比丘,比丘在坟场中见到死后经过一天、二天或三天的被丢弃尸体,那尸体肿胀、变色、腐烂。他拿自己的身体来和那具尸体作比较,内心思惟着:『确实地,我的身体也具有同样的本质,它将会变成那样,如此的下场是无法避免的。』」

    经文中形容尸体为「肿胀」,因为人死亡之后,尸体会逐渐地膨胀,就像鼓满风的风箱一样。

    「变色」是指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泽:肌肉隆起的部份带着红色;化脓的部份带着白色;至于以蓝色为主的部份则像覆盖着一层蓝色的面纱一般。这是描述变色的尸体之情况。

    有命根、业生暖气(业生火界)与心识存在时,身体才能够站立、行走或做其它事情。这三项分离之后,身体就变成尸体。尸体有烂坏的本质,它会变得肿胀、变色及腐烂,这种下场是无法避免的。

    这是九种坟场观当中的第一种。根据摩诃尸婆长老va)的见解,坟场观是作为观察过患、苦厄、败坏之修行方法,即作为过患随观。什么是过患随观呢?过患随观是苦随观当中的一种。然而根据古代的注释,坟场观也能作为止禅的法门,借着专注尸体为不净,禅修者能达到初禅。想专注尸体为不净来修行止禅的人必须观同性的尸体,不能观异性的尸体。

    如何下手修行坟场观呢?如果你还未修成其它业处,而要直接修行坟场观的话,那么就必须到坟场去观察尸体。然而在此我要解释已经修成其它禅那业处的禅修者如何修行坟场观,例如已经修成安般念的人。对于已经修成四界分别观达到近行定的人,我建议他们先转修三十二身分。成功之后转修某一种色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