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将只有这个业,没有其它的业。你了解吗?善业产生善报,恶业产生恶报,这是恒常的法则,但这并不表示业本身是恒常的。善思(kusala…cetana善的动机)与不善思(akusala…cetana不善的动机)是业。这些业一生起之后就立即消灭。这就是它们的无常本质。但是业力(能产生个别果报的潜在力量)仍然存在名色的过程当中。

    假设这里有一棵芒果树,现在树上没有果实,但是终有一天它会结成果实。你可以说能产生果实的那个力量存在芒果树中。那个力量是什么呢?虽然我们剖析了树叶、树枝、树皮与树干,仍然无法找到那个力量,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因为终有一天芒果树会产生果实。同样地,我们并没有说善业与恶业是恒常的;我们说业力以潜在力量的形式,存在于名色的过程中。并且有一天,当此力量成熟时,它会产生果报。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我们说道果法(maggaphala…dhamma)是正性决定的法,但是我们并未说道与果是恒常的。它们也是无常的。可是,道智的力量存在于证悟道果与涅盘者的名色过程中,那个力量也称为正性决定,它能产生一层比一层高的果位,而不能产生较低的果位,这是恒常不变的法则。在此你应当考虑到:证悟阿拉汉果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极大的精进来修行,同时坚强的毅力也是必要的。例如:释迦牟尼菩萨在他的最后一生中,为了证悟与一切知智(sabbabbuta…bana)相应的阿拉汉果,非常精进地苦行了六年。你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的艰难。如果经历无数艰难而证悟阿拉汉果之后,他又再变成凡夫,那么修行的成果何在呢?你应仔细思考这一点。

    现在,我要解释在什么情况下,菩萨能得到授记?‘Mmlivgasampatti;rm;

    pabbajjagunasampatti;adhikarocac;

    mmasambhiniharosamijjhati。’

    具足下列八项条件时,他能够得到授记:

    一、Mm:他生为人。

    二、Livgasampatti:他生为男人。

    三、Hetu(因或根):他有充分的波罗蜜,只借着听闻佛陀讲说关于四圣谛的短偈,就足以证悟阿拉汉果。这意指:他必须曾在过去世彻底地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

    四、Sattharm(见佛):他遇见佛陀。

    五、Pabbajja(出家):他出家为隐士或比库。

    六、Gunasampatti(成就善德):他修成八定(samapatti)与五神通(abhibbana)。

    七、Adhikaro(增上行):他具备能接受授记的充分波罗蜜。这意指:他必须曾于过去生中修行证悟一切知智的波罗蜜,因此他能够从佛陀那里接受授记。换句话说,他必须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播下一切知智的智慧(vijja)与正行(carana)种子。根据《耶输陀罗譬喻经YasodharaApadana》,后来的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公主曾在数万亿尊佛面前,为释迦牟尼佛的一切知智而发愿,并在这些佛的指导下,修行所有的波罗蜜。

    八、C强烈意愿):他具有想要成就一切知智的强烈意愿。此意愿需要多强呢?假设全世界充满炽燃的火炭,有人告诉他说:如果他能赤脚从世界的这一端,走过炽燃的火炭,到达世界的另一端,则能成就一切知智。他必定毫不犹豫地走过那火炭。现在我请问你:你愿意走过那炽燃的火炭吗?且先不用说充满整个世界的火炭,如果从台湾到缅甸帕奥村的路上充满火炭,你愿意走过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能以那样的强烈意愿证悟一切知智。菩萨愿意走过炽燃的火炭,这就是要证得一切知智的强烈意愿。

    如果菩萨具足这八项条件,他必然会得到佛陀授记。释迦牟尼菩萨在燃灯佛(DipavkaraBuddha)时是一位名为善慧(Sumedha)的隐士,他具足这八项条件。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得到燃灯佛如此的授记:「再过四阿僧祇(asavkhyeyya)与十万大劫(kappa)之后,你必定会证得一切知智,而你的族姓为乔达摩(Gotama瞿昙)」。

    为什么说授记是「肯定的」呢?因为它不会改变。我们并没有说它是恒常的。燃灯佛的名色法是无常的,善慧菩萨的名色法也是无常的,这是事实。但是,只要菩萨还未证得一切知智,其业力(尤其是他的波罗蜜)是不会消失的。燃灯佛的话(指授记)也是不会改变,不会是虚假的。如果那些话改变了,则授记就不是真的。那么就有另一个问题产生,即:佛陀会说假话'3'。佛陀唯有见到上述八项条件都具足时,才会给予授记。例如:当一个精通农业的人看见一棵条件良好的香蕉树时,他能告诉你:这棵香蕉树将在四个月后产生香蕉。为什么呢?因为他精通农业,并且他看到香蕉树长出的花与细叶。同理,当某人具足上述的八项条件时,佛陀看见他将能证得一切知智的果,这就是为什么佛陀给予授记的原因。

    在燃灯佛时,释迦牟尼菩萨是善慧隐士,是一个凡夫;在最后一生证悟成佛之前,他还是一个凡夫;唯有在证悟之后他才成为释迦牟尼佛。在证悟与一切知智相应的阿拉汉道之后,他不能改变他的阿拉汉果位,这是正性决定的法则。这里正性决定的法则指的是:阿拉汉道的结果不能改变。这并不表示阿拉汉道是恒常的,而是指由业力产生的果报是不能改变的。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这是指阿拉汉道必然产生阿拉汉果,而且阿拉汉道将灭除所有烦恼、所有恶业与所有善业,这也是必然的。这些烦恼、恶业与善业若未被灭除,则将于般涅盘之后产生它们的果报。这种业果法则称为正性决定,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正性决定与授记并不违背无常的法则。

    在此,我想再多作一些说明:单靠发愿或向往并不足以证得一切知智。当菩萨接受授记时,他们必须已具足上述的八项条件。再者,单靠授记也不能产生成佛之果。即使在得到授记之后,他们仍然必须继续修行,以圆满三种层次的十波罗蜜:

    一、他们必须借着牺牲儿子、女儿、妻子与外在财物来履行十种普通波罗蜜(parami波罗蜜);

    二、他们必须借着牺牲自己的肢体与器官,如:眼睛、手臂等来履行十种中等波罗蜜(upaparami近波罗蜜);

    三、他们必须借着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履行十种上等波罗蜜(paramattha…parami最上波罗蜜)。

    总共有三十种波罗蜜,如果我们归纳它们,那么就只有布施(dana)、戒行(sila)与止观修行(bhavana)。这些是上等的善业,菩萨必须借着牺牲有生命与无生命的财物、自己的肢体乃至自己的生命,来完成这些善业。如果你相信自己是菩萨,你是否能够或者是否愿意履行这些善业呢?如果你能够,并且你也曾经从某尊佛之处得到授记,那么,终有一天你会证得一切知智。但是,根据上座部佛法,在同一段时间里只能有一尊佛出现,所以现在你是不能成佛的。

    再者,菩萨必须以多久的时间履行波罗蜜呢?以我们的释迦牟尼菩萨为例,在得到授记之后,他以四阿僧祇与十万大劫的时间履行波罗蜜,这是最短的时间。然而,在得到授记之前,我们无法确定他已经修行多长的时间。因此,你应记住单靠发愿或向往是不足以成佛的。

    问6…8:当普通弟子(pakati…savaka)修行止观达到缘摄受智、生灭随观智或行舍智之后,死后他将不会堕入四恶道(apaya)。即使由于放逸而退失他的止观,曾经修行止观的业力仍然存在。《闻随行经Sotanug》也说他将快速地证悟涅盘。那么,为什么禅师在六月二日回答问题的开示中说,菩萨从佛接受授记之后(即使他曾修行达到行舍智),仍然会堕入畜生道呢?在那一部经中提到这样的内容?

    答6…8:这是因为菩萨道与普通弟子之道不同的缘故。你可以在《佛种姓经Buddhavamsa》与《行藏Cariyapitaka》里找到有关资料。

    这两种情况怎样不同呢?虽然菩萨已经从佛得到授记,但是证得一切知智的波罗蜜还未成熟,他必须培育波罗蜜直到成熟。例如:释迦牟尼菩萨得到燃灯佛授记之后,还必须以四阿僧祇与十万大劫的时间培育波罗蜜,直到成熟为止。从得到授记到最后一生之间的时期,菩萨有时因为过去所造的恶业而投生于恶道。那时,他还不能灭除那些恶业的业力,所以当业力成熟之时,无可避免地,他必须遭受果报,这是不变的法则。

    但是,对于已经达到缘摄受智、生灭随观智或行舍智的普通弟子而言,他们证悟道智与果智的波罗蜜已经成熟,因此他们能在接着的未来生中证悟道果、彻见涅盘,这也是不变的法则。

    问6…9:阿拉汉也能给予别人授记,这里授记的定义是什么?从那部经或来源可以查到这样的数据?

    答6…9:请查阅《佛种姓经Buddhavamsa》与《譬喻经Apadana》。但唯有具备天眼通(dibba…cakkhu…abhibba),尤其是具有未来分智'4'(anagatamsa…bana)的阿拉汉才能给予授记。他们只能见到未来的几生或几劫而已,无法有如佛陀般见到许多阿僧祇劫(asavkhyeyyakappa)。

    问6…10:在非想非非想处定中能否修行观禅?在那部经或数据中能找到此答案?

    答6…10:在任何禅那中都无法修行观禅,而非想非非想处定也是禅那。只有从禅那出定之后,禅修者才可以对禅那法(禅那的心与心所)修行观禅,例如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三十一种禅那名法。这在《中部?后五十经篇?各别经Anup;Uparipannasa;MajjhimaNikaya》中提到。在这部经中,佛陀详细解说舍利弗尊者在证悟须陀洹道果之后十五天里的修行经验。

    例如:舍利弗尊者进入初禅,从初禅出来之后,借着透视三十四种初禅名法的生时、住时与灭时,他逐一地辨识它们为无常、苦与无我。以此方式,他能辨识到无所有处定,这称为各别法观禅(anupadadhamma…vip:逐一地辨识行法的观禅。但是当他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他无法逐一地辨识它的禅那名法,只能整体地辨识,这称为聚思惟观禅(kalapna…vip。只有佛陀才能逐一地辨识非想非非想处定的禅法。即使像舍利弗尊者那样的弟子也无法如此辨识,因为它们极端微细。

    问6…11:一个患上精神异常、幻听、精神分裂症、脑部疾病、中风或脑神经失调的人能否修行这种法门?如果能,必须注意那些事项?

    答6…11:可以修行,但是通常不会成功,因为他们无法持续专注一段够长的时间。这里「够长的时间」指的是:当定强而有力时,必须维持此定力达到数小时,以及数次静坐。通常这种人的定力是不稳定的,这是问题的所在。若他们能在持续数次静坐、数天乃至数月里专注地修行,并且能够维持定力,则他们可以成功。

    波咤左啰(Patacara)是一个有名的例子。她的丈夫与两个儿子在同一天死亡,而且父母亲与兄弟也在当天丧生。她因为遭遇这些悲惨的事件而发疯,光着身子到处逛荡。有一天,当佛陀在舍卫城(Savatthi)祇园精舍(Jetavana)中说法时,她走了过来。她在过去生所修积的波罗蜜即将成熟。由于这个原因,以及佛陀的慈悲,她能恭敬地聆听佛陀所教导的法。

    慢慢地,她的心平静下来,并且能够了解法的意义。接着,她很快地成就初果须陀洹。她出家为比库尼并继续禅修,且能维持自己的禅定与观智。有一天,由于禅修成熟,她成为具足五神通与四无碍解智(patisambhida…bana)的阿拉汉。在精通戒律的比库尼当中,她排名第一。她持戒非常严谨,并且将律藏与注释全部背熟。

    她曾经在胜莲华佛(PadumuttaraBuddha)教化期到迦叶佛(KassapaBuddha)教化期这段期间修行波罗蜜,尤其是在迦叶佛的教化期中。当时,她生为基毗王(KingKiki)的女儿,修行童真梵行(Komari…brahmacariya)两万年。童真梵行指的是遵守梵行五戒,即于普通五戒当中的不邪淫这条戒,她更进一步地遵守不淫欲戒。在长达两万年的时间里,她以在家居士身份修行三学:戒行(sila)、禅定(samadhi)与智慧(pabba)。那些波罗蜜在乔达摩佛陀(GotamaBuddha即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期中成熟了。所以,虽然曾经发疯,她仍然能修行三学,而且成就阿拉汉果。

    当这种人修行时,善知识(kalyana…mitta)是很重要的。善知识指的是:好的老师、好的朋友或一起修行的朋友。适当的医药与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