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解读-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你阿赖耶识所变,不是假,自他不二,也是真的,但是你不能执著。佛说:何以故。
什么理由呢?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我确定的告诉你,佛说一切人成佛功德圆满,都有三十二相。这不是法身的相,法
身无相,所以,可以叫他三十二相,也可以叫他六十四相。你懂了金刚经这个道理,你
就悟到了中国的易经;易经有六十四卦,也就是六十四相,道理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啊,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其实一卦都不卦,因为卦不住的,卦者变也,都是变相。讲到这里,
想到一个禅宗的典故,你能理解了,你们年轻智慧高的也可以开悟。

    夹山大师

  有个禅宗大师叫船子诚,又名船子和尚,船子是外号,就像我们说济颠和尚,济颠
是外号,法名叫道济,因为疯疯颠颠,大家叫他济颠和尚。那个船子和尚开悟后,与其
他两个师兄弟下山去,有人到湖南去教化,有人到江西去教化,最后就问船子诚准备到
那里去?
  船子说:师兄啊!我看你们这一生有好福报,将来可以做一方的大师,我这个苦命
人,此生做个平凡的人,多做一点好事再说吧!不过拜托你们两位,将来有第一等的人
材,给我送一个来,接接我的这一支。师父把学问传给我我不交代下去,上对不起历代
先圣先贤,也对不起师父啊!只要有人接我的法,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他就跑到江苏华亭,一个小地方,做个渡船人,一只小船整天渡人过河来去,
给他钱,他收两个,不给钱也没有关系。
  后来有个大法师夹山和尚,佛法好,学问好,讲经说法,听众极多,名气大得很。
船子诚的师兄道吾和尚听到了,心想那个师弟船子,还天天在摇渡:道吾也是禅宗的大
师,穿了件破破烂烂的和尚衣服,言不压众,貌不惊人,就去听夹山讲经。到夹山道场
找个后面的角落坐下。有人起来问:「如何是法身?」夹山和尚回答:「法身无相。」
又问「如何是法眼?」他说:「法眼无瑕。」答的多好。法身无相嘛!根据金刚经,三
十二相皆是非相。法眼是没有一点瑕疵的啊!心如明镜台,无所不照,无所不知。照佛
学的理论,这个回答的确没有问题。
  可是坐在那个角落的道吾,嘻!就给他那么一笑!这个笑是冷笑。夹山受不了啦,
赶快下堂,经也不讲了,下来把和尚的大礼服袈裟一披,就去找这个破破烂烂的道吾和
尚顶礼。他说老前辈啊!我刚才答话,那里错了?道吾说:错倒没有错,可惜没得师承。
换句话说,你理论是对,你功夫上没有到,你不要瞎说。夹山就问当今天下,那一位是
明师啊?道吾说,明师是有,但是你今天名气那么大,恐怕作不到,除非把招牌丢掉,
名利不要,我再指给你一条明路。像道吾这种和尚,给师兄弟找徒弟,多有本事。
  夹山果然丢弃既得的盛名地位,捆一个小包袱就去了,夹山在声名显赫时居然能为
道而舍弃一切,证明他后来的大彻大悟是有道理的。道吾说:我说的这个人啊!「上无
片瓦,下无卓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就是住在船上嘛!他说你到华亭三十里外,
那个河边去找一个和尚。后来夹山就找到这个船子诚,中间我们就不详细报告了,大家
可以参考指月录。

    夹山见船子

  船子诚一看这个夹山啊!将来一定是个大师,知道是师兄搞来的,夹山上船以后,
也没有说出道吾,也没有自我介绍,他们两个人彼此考察。
  船子和尚就问夹山:「大德高栖何寺?」当时他们两个人的学问都很好,说话满口
的字句文雅,夹山说:「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喝!那都是开悟了的话。就是我们普
通讲:你贵寺在那里?夹山答话:「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这似乎是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嘛!还有所住就不是了!所以禅宗叫机锋,一句话,不等你考虑一下讲出来,等你考
虑了一下再答,就已经不是了,那就住即不似了。
  这两个人学问都好,佛学都呱呱叫,平常大概都在佛教刊物上登文章的!(众笑)
  最后没有办法船子和尚就拿起那个船桨,一下子就把夹山打下水去了。人掉下水去,
不会游泳,咕噜噜……狼狈不堪,刚冒上来,船子诚就说:你说你说!夹山正准备张嘴,
船子又把他按下去了,来往一共按下三次。人掉到河里去了,咕噜噜水吞下去,刚刚冒
上来一点,又把他按下去,你快说,一定又讲道理,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赶快又把他
按下去,不等他讲。
  最后,把他满肚子学问道理给水泡光了,再一次冒上来,夹山说我懂了,再不要把
我按下去了。这一下开悟了,船子说:我告诉你,佛法就是这样,你可以走了。
  当然夹山在船上帮师父划船划了多久,就不知道,后来师父叫他走,他告辞师父走
了,一边走,一边回头看这个师父。我们一定觉得他未免有情,恋恋不舍,但是这个师
父一看到,说:「和尚,你以为我还没有教完你啊!」把船弄翻自己就沈下去了,这样
坚定夹山的信心。不过他吩咐过夹山,从此不许住在闹市里当法师,要好好到深山里头,
没得吃的都可以,香炉古庙冷湫湫的,好好去修行,修成功了再出来。
  后来不知过多少年,夹山再出来做大师,有前辈又出来请问他,如何是法身?答以
法身无相。如何是法眼?答以法眼无瑕。还是这两句话。同样是这两句话,悟后是证到
了这个境界,开悟前只是理念上的话。理念上虽对,但是,你嘴吧上会说,叫作口头禅,
身心没有证进去。所以,有关这个相的问题就是这样,你著了相,总以为外面有个佛像,
看到有个佛来,是打坐也好,入定也好,作梦也好,你看到佛在显身,你就著相了,就
不是佛法。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就是这个道理。

    大的功德

  讲到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的交代,这个世界最高的东西,不是唯物的,是绝对唯心,
但是这个心是心物一元的心,不是与唯物相对的唯心。这个心物一元的心是看不见的,
不著相,不能著相。真正的佛法是破除迷信的,是不著相而起正信的,法身无相正是悟
道;这就是前面讲的两个重点,讲完了,他就告诉须菩提: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
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假使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拿恒河沙一样的生命,布施给人家了,这个功德比把充
满宇宙的财富布施还要大。
  人生最舍不得是两样东西,第一是财,第二是命。当有命的时候,钱财是最舍不得
的!所以有命活著的人,肯布施钱财就很了不起了。若是掉到河里马上要死的时候,你
只要救我上来,什么都可以给你啊!那个时候命舍不得的;所以命比钱财还要重要。
  上一节讲到拿宇宙一样多的财宝布施,得福很多,这一品更严重了,拿恒河沙那么
多的身命来布施,你看这个福报大不大?当然很大,但是,却比不上懂得金刚经四句偈,
能够受持,修证,甚至自度度他,自悟悟他,为他人说的这个大福德。
  这是什么大福德?是无为之福,是正信之福。
  这一品我们给它的偈语结论:

    第十三品偈颂

    世界微尘沤沫身  悬崖撒手漫传薪
    黄花翠竹寻常事  般若由来触处津

  「世界微尘沤沫身」,这个世界是物理、物质的微尘累积所造成的。微尘质量没有
形成之先是空的,形成以后,变化到最后没有世界物质存在时,又归于空的。
  何况众生偶尔暂存的生命,只如水上浮沤泡沫,空作有时有亦幻,幻有灭去还归空。
  「悬崖撒手漫传薪」,如果证悟到「缘起幻有,性自真空。空生幻灭,缘起无
常。」便知有亦不假,空亦不真。到此犹如古德所说:「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
苏,欺君不得。」便可此心安住,得大自在了。
  「黄花翠竹寻常事」,然后回观古德所说:「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
非般若。」便知本来平实,一切现成。
  「般若由来触处津」,原来般若波罗密多,是处处现在,时时现成。便诞登彼岸了。
佛与众生,性相平等,福德性空,宛然如是。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
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
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
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
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
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
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
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
一波罗密。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
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
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
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
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
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
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
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我们今天讲金刚经第十四品,金刚经开始到现在,讲了十三品,这其中再提起大家
注意,金刚经虽然在说大般若的修持,这个般若不是纯粹的般若,他讲的是般若的体,
就是道体,及见道之体的修行方法。开始先告诉我们,如何是修戒的般若,就是「善护
念」这个要点,由开始发心修行到最后的成佛,就是善护念。接著下来,就说善护什么
念?无住。无住就是定,善护念就是戒,金刚经的般若,本身就是慧,这是拿戒定慧的
道理,来说明金刚经的本身,般若法门就是如此。
  如果以六度来讲,金刚经首先讲的无住,所以令一切众生入无余依涅盘而灭度之。
这是布施,布施度,由布施而到达般若的成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彻大
悟而成佛。布施以后持戒,持的什么戒?持的菩萨大戒,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善护此念就是持戒波罗密,而到达般若波罗密,智慧得度,智慧的成就,这
是一个基本修持的阶段;由此而学佛,由此而修行,由此而成佛。说到十三品这里,差
不多作了一个结论。
  现在第十四品开始,是讲由忍辱波罗密,到达般若波罗密,我们今天这一段,重点
就在这里。

    解悟 喜极而泣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
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
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这里只有三个小节,是另起一个阶段,前面都是须菩提与佛的对话,一问一答,记
录下来,就是经典。
  「尔时」,这时候,就是当问话的时候,须菩提听了这个经典的感受,听了佛说般
若成就法门的感受。「深解义趣」,希望大家特别注意这四个字,大家念经时,很容易
轻易把它念过去,深解义趣是深深的,很深刻的理解到了。这个理解到是我们现在讲的
话,就是真正的悟到了那个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