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绍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世间哪能比?华藏世界美不胜收,大梵天、摩醯首罗天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他有没有贪著?没有,心地永远是清净的。
  为什么佛教给我们要离开这些物质享受?就是因为我们凡夫有贪心,不接触的时候贪心还少一点,愈接触贪心愈增长。你要不相信,你看看救济灾难的那些出钱的人,没有钱的人肯出钱,有钱的人一毛不拔,钱愈多贪心愈重,斤斤计较,反而没有钱的人,一天这一点收入,很慷慨,很大方,很容易施舍。娑婆世界众生有这么厚的习气,佛用这个方法来教导。他是王子的身分,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统统舍弃了。这些东西最容易引发贪瞋痴慢,是贪瞋痴慢的增上缘,我们要断贪瞋痴慢,先要把缘断掉。这是佛教化众生的智慧,这是佛教学的善巧方便,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真实受用就是我们恢复生活到佛华严,我们悟入大方广,落实佛华严,佛家教学终极的目标就圆满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如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亦如是,没有例外。这是如斯利益,真实的利益,这是大智的功德。日天子从这个地方得到解脱。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我们现前的阶段,以自己的智慧德能,时时处处、念念之中发心供养一切众生。换句话说,为社会服务,为利益一切众生服务,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积德累功,才能把自己的修学向上提升。只有认真依教奉行,才能得到法味,法味比世味浓。这个话如果要听不懂,很难理解,我们换句话说,方东美先生的话,「人生最高的享受」,法味是最高的享受。佛家还有一句话比较好懂一点,叫法喜充满,你这一生当中生活在欢喜快乐之中。那个欢喜快乐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来的那些歌舞欢乐场中,那种欢喜快乐,那是打吗啡,那是吸毒,那不正常的。佛法里面法喜快乐是从心性里头,从里面流出来的,不是从外头境界来的,真乐;外面来的,那是假乐,那个乐在佛法叫坏苦,缘断了你就苦;这是真乐,永远的常乐。所以我们要善於学习。
  「普照十方众生」,在我们现前就是一定要发广大心,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要懂得学佛,佛利益一切众生,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连穿衣吃饭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我们想不到,我们自己穿衣吃饭怎么利益一切众生?自己想想,佛穿衣吃饭,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是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那就是利益众生。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表演给大家看,从来没有间断过,睡觉有睡觉的样子,这个人称之为佛,称之为菩萨。所以我们总结一句话,什么叫佛菩萨?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生活模范、生活的榜样。换句话说,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不能让别人学习的,我们就决定不可以做;凡是值得让大家效法的,我们就应当要努力去做。诸佛菩萨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是值得一切众生效法的,我们从这里学佛,所以是圆满功德,没有一丝毫的过失。表现在哪里?《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个很圆满的示现,其他经论里头是局部的,这个经是圆满的,局部跟圆满不二,这个意思深,我们初学的人学《华严》是非常非常理想。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09
  请看经文,日天子长行的第二句:
  【光焰眼天子。得以一切随类身开悟众生令入智慧海解脱门。】
  『光焰眼』,都是日天子的德号,他所修学的法门,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他说『得以一切随类身』,我们看了这一句就知道他不是凡人,凡人不可能随类化身,而且这个随类化身是「一切随类身」,一切当然包括虚空法界,正是《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化现什么样的身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执著。凡夫有一个身相,这个身相不会变化是因为他执著,执著这个相就是自己,所以这个相就不会变化。佛菩萨没有执著,所以佛菩萨没有身相,佛菩萨的身相是随一切众生心量而现的。《楞严经》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是随心应量而现身的。哪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叫一切随类身。示现这个身相干什么?是开悟众生的,就是为这么一桩事情。我们看清凉的注解,「众生本有佛智」,这句话重要,这句话跟《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讲的一个意思。马鸣菩萨说「本觉本有」,所以众生本有佛智,就是本觉本有。「如海潜流」,这是比喻,众生的佛智虽不能现前,这个智没有丧失。实在像大海一样,海水流不流动?流动,表面上看不到,下面就看到。现在潜水艇潜到水下面就知道,它不是不流,它流。「今佛以随彼彼类身」,这个注子注得多好,经文上讲日天子,清凉大师注解上他说佛,现在佛以随彼彼类身,他是哪一类的,这个身相随他这一类的身相现身。「设种种方便,务在开悟,令其证入」,这就是佛菩萨教学终极的目标,我们要学佛就要在这些地方学。
  所以第一个信念,就是决定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果没有这个理念,没有这个肯定的信心,你想帮助众生帮不上忙,你要肯定他有、他行、他能,问题就是他肯不肯回头。由此可知,诸佛如来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无非是令众生回头,回头是岸。但是要令众生回头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所以佛菩萨帮助众生,在这个地方就显示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他有耐心,你这一生回不了头来,来生;来生回不了头来,后生;永远不舍弃,永远在照顾,世间再找不到第二个像这样对於我们关怀恩德的人,找不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也只仅限於一世,一个生死轮转,各人走各人的路,再遇到的时候也不认识了,这都是事实。父母对子女的恩是一世的,佛菩萨对众生的恩是永恒的,没有能够相比。几个人知道佛恩?几个人知道佛对我们真正关怀、真正爱护?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我们纵然有缘接触到了,没有在意,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始终得不到利益。真实的利益从什么地方看?从生活境界当中点点滴滴,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依旧是随顺习气,依旧是随顺烦恼,这是违背慈悲教诲,没有回过头来,这就是不知道佛的恩德。如果有个报恩心,我们的念头,我们的言语行为,自然就随顺佛陀教诲。佛陀的教诲完全是自性法尔的流露,所以随顺佛陀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一定是明白这个道理了,这叫开悟,小悟,悟了之后能随顺,随顺就是修行。
  修行,我们讲得太多了,是把我们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修行。我们对於宇宙人生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把这些错误统统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就这个名相误会的人有多少?不学的人误会那就不说了,学佛的人也误会;学佛人当中出家人,出家多年老修的人,甚至到死都还不觉悟。为什么?依旧随顺烦恼习气,依旧对名利放不下,还是落在贪瞋痴慢烦恼之中。「放不下」这三个字里头,贪瞋痴慢统统具足,执著放不下,分别放不下,利养放不下,名分放不下,权位放不下,这有什么法子!真正要契入佛的境界,入佛的境界就是转凡成圣,样样都要放下。可是放下不容易,但是有一些善知识逼著我们非放下不可,当被逼迫的时候很难过,慢慢习惯成自然,我们对善知识感恩戴德。谁逼我?韩馆长逼我三十年,逼得我样样放下,信徒对我那些供养她统统都要,我只好给她,不给她不行,非给不可。名也要,利也要,地位也要,权力也要,什么都给她,我样样放下,我感她的大恩大德!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教给我是理论,韩馆长跟我相处三十年是实验,不放下行吗?所以我遇到这么一个善知识,人家说韩馆长凶巴巴的,好凶!没有人敢惹,没有人敢跟她相处。有不少同修告诉我,有许多年轻人想跟我出家,一看到韩馆长吓得不敢来。我点点头,好!不怕的你来,你害怕的你就不要来,来就会有成就,不来成就谈不上了。所以别人不懂,我对她为什么这么感激,为什么念念不忘,我这一点成就就是经过这个磨炼磨出来的,把这些棱角都磨光了;磨光了,她走了,她的任务达成了。我不会再受烦恼习气动心,念念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她走了。最后的那也是个考验,她要把什么都交还给我,我统统不要,谢谢她,不要了;我知道什么?我已经得到好处。麻烦事情!
  我们晓得,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磨炼他,他聪明,行!每一参到最后「恋德礼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恋是感恩戴德,礼是恭敬供养,辞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全都放下了,辞就是放下。自己一丝毫烦恼习气都没有了,断得干干净净,那叫辞,礼是感恩戴德;这才是真正接受教诲,真正知道修行,懂得知恩报恩。一般凡夫,中下根性的人,绝大多数先要接受逆境的磨炼。所以佛法修学,大家都晓得,先是小乘后是大乘,小乘是在逆境、逆缘里面磨炼出来的,把你的瞋恚磨掉,然后进入大乘。大乘是经顺境的磨炼,这个很难!顺境、善缘里面,不起丝毫贪爱之心。我们看小乘,小乘示现的是苦行;大乘示现的,诸位看看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绘的那些图,那些变相图,佛菩萨讲经说法,天人供养,载歌载舞,那是大乘。大乘在顺境、善缘里面不动心,小乘在恶境、逆缘里头不动心,要通过这两次磨炼,把自己贪瞋痴慢的习气磨平。什么时候你的心平了,什么时候你成佛了,佛是平等心,心里面还有不平,你就是凡夫,你不是佛,你也没有学佛。学佛学个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给我们标了三个项目「清净、平等、觉」。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境,起心动念就要晓得回光返照,为什么?起心动念心不平,不平是谁做主?烦恼习气做主,烦恼习气就是风浪,随顺烦恼习气你就造恶业,你就堕三途。所以一回头,心就恢复平静。回头什么?我为什么又起烦恼习气,顺境、善缘当中我为什么起贪爱,为什么会动这个念头。只要这样一觉悟,你那个贪爱心就会降低,这叫修行。逆境、恶缘当中,不平的心、瞋恚的心起来了,又随顺烦恼习气,这一警觉,我们瞋恚、不平程度就会降低,降低就是修行。什么时候修行成功?顺逆境缘当中都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功德圆满。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这个人成佛了;没有成圆满佛,也成分证佛。分证佛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你要问什么时候我证得初住菩萨?所有一切境缘当中,决定不起心不动念,决定安住在清净平等觉,你就证得圆初住。你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有把握生实报庄严土,这不是生同居土,不是生方便土,决定生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这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决定要争取的。
  诸位记住,佛在经上讲得很好,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这些大风大浪来折磨你,所以他的进度很缓慢,他不退。是没错,他永远不退,进步很缓慢;这个地方大风大浪,大起大伏,所以进步非常快,一天等於极乐世界一百年,你想想你要是修行一年、十年,那还得了!所以在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要修到实报土,那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我们这个世界几年功夫就成功了。佛在经上都是讲的真话,这个世间有很多人折磨你,顺境也是磨炼你,逆境也是磨炼你,记住!统统是磨炼。禁得起考验的人就大功告成,禁不起考验的人就跟这些磨炼的人结了许许多多的恩怨。善缘、顺境结的是好缘,逆境、恶缘里头结的是冤家,不管是好缘、是恶缘,统统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里面要记住,善恶是假的,不是真的。怎么说是假的?会变。恩爱会变成仇敌,仇敌也会变成恩爱,它会变,会变是假的,不变才是真的。诸佛菩萨清净平等觉,永远不变,那是真的。众生本有佛智是永远不变的,智迷了就变成情,情是烦恼,所以佛在经上讲「烦恼即菩提」,菩提是佛智。所以我们懂得,佛智跟烦恼是一桩事情,一个是在觉悟的状态,一个是在迷惑的状态;迷惑的状态,转菩提为烦恼,它转变了;觉悟之后,转烦恼成菩提,就在那一念转变。
  佛菩萨慈悲教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